萬里長城以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這些景點著名。
1、八達嶺位於北京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這裡的長城,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遊覽。
2、慕田峪位於北京懷柔區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總共有敵臺22座。這裡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3、司馬臺位於北京密雲縣內,由戚繼光督建,是中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共有敵臺20座,至今儲存完好。山海關:位於秦皇島的山海關是長城東端起點,建於公元1381年(明洪武年間),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城高14米,厚7米,防禦體系相當完整。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4、嘉峪關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面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裡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5、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的象徵意義: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對華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義勇軍進行曲》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程序中自然形成,並在華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193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為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
萬里長城以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這些景點著名。
1、八達嶺位於北京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這裡的長城,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遊覽。
2、慕田峪位於北京懷柔區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總共有敵臺22座。這裡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3、司馬臺位於北京密雲縣內,由戚繼光督建,是中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共有敵臺20座,至今儲存完好。山海關:位於秦皇島的山海關是長城東端起點,建於公元1381年(明洪武年間),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城高14米,厚7米,防禦體系相當完整。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4、嘉峪關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關的美名,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面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裡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5、山海關,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的象徵意義: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對華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義勇軍進行曲》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程序中自然形成,並在華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193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為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