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語心理
-
2 # 張津豪
限制個人發展的,不是有形的家庭,財富。
而是一直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從小到大都左右我們的發展,那就是階層。
出身的階層決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
-
3 # 楓樺葦岸
是什麼原因限制了一個人的發展?依個人淺顯之見,分析如下:
1.社會資源不足,包括經濟資源與人脈資源,這是客觀原因。圈子決定階層,這個很難有所突破;
2.自身能力不夠。包括思想與智慧,外加機遇。思想決定高度,財富與機遇同步,但需要智慧去把握;
3.沒有紮實的經濟基礎,舉步維艱,畏手畏腳,害怕失敗。
貧窮限制了人的思維,同樣也限制了人的幻想。從很大程度上來講,家庭是培養人自信的根基,白手起家的人也有,但是很少。談大道理沒有用,如果說赤手空拳打天下,弄不好很可能會遍體鱗傷,一敗塗地,本來只能維持一般生活,若是發展失敗了,一般生活都難以維持,豈不是雪上加霜?
個人的發展,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自身的不足。不是說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如果不拼,一定不能贏,前提是,超膽識必須具備有超人的智慧。
如果說是家庭限制了人的發展,這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一方面是出於無奈,另一個方面還是缺乏遠見和膽識。
-
4 # 林惠linhui
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發展有著決定性作用,但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原生家庭,認為自己發展成何種模樣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在這裡想分享一下我的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我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作為家中最年少的女兒,我備受寵溺。一直以來,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後來,我婚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被分離出去了,面對嗷嗷待哺的嬰兒,我內心極度崩潰。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照顧人的本領還沒有學會。在毫無退路的情況下,我硬著頭皮,不斷學習烹調,查閱育兒知識,勇敢擔起了母親的責任。
經過我的一番努力和自我覺察以後,我不但把我的家庭經營得有聲有色,還突破了自己過往的心理障礙,心裡還是挺自豪的。
再此,我得出結論,原生家庭的父母不是完美的。他們愛你的方式有千萬種,當中可能會有傷害,但不一定都是父母的錯。他們也是人,也是環境的產物,他們反過來可以是協助我們成長的產物。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來消除我們不想要的東西,從而解決消極影響。
以下從三方面建立自己的消極自由。
第一是經濟獨立,這是一切獨立和自由的基礎。
第二是邊界獨立,生活屬於自己,不讓父母的評判和指責影響到你。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和父母居住環境保持一定距離,這很重要。
第三是自助決策,不讓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最後,我想說,原生家庭無論給我們的一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終其一生都要努力成為你自己,自己才是命運的掌舵手。
願大家謹記: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
5 # 遊弋的蝦米
以家庭問題作為自己發展受限的理由,說明這個男人的心理非常不成熟,這個不成熟因為有“三缺”缺少反思的能力
發展受限,應該多思考一下自身的原因。只將家庭作為阻礙自己發展的因素,是典型的外歸因心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否認家庭、團體、社會會對我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但路究竟要如何走,最終還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走不通的時候,我們不能埋怨路有問題,是我們的選擇出了問題。
缺少靈活的能力人生會面臨很多選擇題,但答案卻很少是非此即彼的唯一選項。
如何選擇,是對價值觀的考量,也是對靈活性的考驗。
如果是因為家庭需要而放棄現在的事業,在這個男人心理,家庭一定是最重要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以此為說辭,對家庭滿腔牢騷抱怨。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可以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工作也大有所在。自己對時間平衡和靈活掌握的能力不夠,埋怨家庭耽誤了自己,這是為懶惰和不求進取的內心尋找的一種道德託辭。
缺少成長的能力無論原生家庭,還是新組建的家庭,在讓我們的生命獲得新生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讓我們在長大的路上體會摔倒的挫敗和傷痛。
我們是要緊盯著曾遭受的委屈和難過,抱怨親人對我們的呵護和關懷不夠?
還是要感激這些跌倒,讓我們學會了謹慎和小心,才沒有被一路走來經過的那些陷阱和漩渦輕易吞噬?
勇敢的人把艱難當做成長的磨刀石,讓自己越加鋒利;
怯懦的人把困難當做自己躺下了的藉口,讓自己退行到小孩子時候,遠離成長的壓力。
-
6 # 宣明使
一、這種理論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這種論點是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是一種片面而消極的觀點。
環境決定論觀點失之偏頗的地方就在於它否定了人的主觀性、能動性,實際上是在為人主觀方面的責任找一種推脫的藉口。因為環境對我們個體的發展,雖然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不能僅僅依照其消極的一面來說,環境限制我們,而我們也應當看到積極的一面,就是環境也會推動我們的發展。
二、應當肯定,環境對我們個體的發展成長和幹事業,它是有一種必然的關係。
外部環境,它給我們提供了我們發展的機遇,我們成長的條件,所以我們古代的人非常注重這個生存的環境啊,比如在教育小孩方面就有孟子的母親擇鄰而處的故事。為了讓孟子從小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孟子的媽媽曾經三次搬遷,所以留下了孟母三遷的佳話。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荀子曾說過,蓬生麻中,不服兒子,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意思就是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長大了,我們在發展我們事業的過程當中,也與我們所處的外部的環境息息相關。所以中國古代幹事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這都是講到外部的環境,我們遇上好的,有地位有能力的人扶持,這叫得貴人相助。
此外,我們能幹什麼事,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和歷史時代有關,我們是處在一個大的背景,大的歷史舞臺上扮演我們個人的小角色。所謂時勢造英雄,又叫時勢出英雄。所以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們講究順天命盡人事。這都講了,人不可能改變大環境,人只能在大環境這種趨勢上,借勢而上。
三、人的發展除了外部的環境以外,還有許多決定的因素。比如人主觀的努力 又比如人的遺傳因素。
我們一方面,這個接受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並不被動和消極,而是積極主動,這種主動,主觀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我們把不利的環境改變成對我們有利的環境,並使我們獲得發展的機會,因為我們在唉,生產實踐的過程當中,我們一方面接受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在改造著環境,並且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
綜上所述,環境,雖然對我們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會產生廣泛的影響,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人生的走向,但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一種不確定的,無系統和無目的的一些組合,所以環境這種特點呢,使之對人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人這一方面,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便不利為有利,可以趁勢而上,可以借勢發力。是環境成為自己在事業上成功的有力幫助。
@躺倒也能當英雄 @遊弋的蝦米 @劍膽琴心2305 @張怡筠博士 @尹建莉父母學堂 @梅花鹿女士 @馮塵 @溫儒敏教授 @阿豪象棋 @李月鳳
-
7 # 若杉心理
一般說這種話的男人,相對來說內心比較柔軟、懦弱,對於事情無法承擔其責任,遇到問題不會先從自身的角度去思考,而是會把責任推到外部的身上,這樣的話能夠減輕壓力,這是一種外歸因的認知方式。
舉個例子,當你工作失敗的時候,老闆責備你,你會很自然地說是同事沒有幫助我,他們沒有配合好才造成這樣的局面。這麼做,能夠把一部分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從而緩解別人對自己不好的看法。
對於男人來說,這種好面子的心態尤為常見。尤其在事業上,事業發展不順,他們會優先說家庭限制了個人發展,這樣的說法就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無能了。
回覆列表
從字面表述來看此人逃避,不太負責任
先普及一個概念“歸因”<Attribution>指人們如何解釋自己和他人行為的原因, 是人對影響或解釋其行為的因素做出結論的一種認知過程(McCabe & Dutton, 1993)。美國心理學家維納(B.weiner)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
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
很顯然此男士把對自我不滿意的現狀,做了外歸因,是家庭拖累他,這是自私,不成熟,不負責任的態度。
我想起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一對閃婚的夫婦,婚後夫妻不和諧,丈夫居然說妻子,不夠性感沒有魅力,所以不和諧……
炸聽起來很搞笑,但其實跟您反應的本質一樣“我沒錯,都是你的錯,所以我才會如此”。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一定會分析內因和外因,內因一定是根本性原因。如果一開始覺得家庭拖累,為什麼不反抗不拒絕,而是被迫接受?既然選擇了妥協,那就是生活換了一個軌道,為什麼不好好經營,而是一味抱怨?
沒能力反抗原生家庭,把錯歸於新生家庭,他的行為是在製造另一個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