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晴天蘇打的咖啡館

    有一本經典閱讀指導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把閱讀分成了三個層次。我們只要完成義務教育,基本上就能達到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大多數讀物都能讀懂了。第二個層次叫檢視閱讀,就是把一本書快速瀏覽一遍,掌握大意。這個有什麼用呢?如果我們把閱讀一本書當成一次旅行,那麼檢視閱讀就相當於拿到了地圖,知道前方的路線是怎樣的,哪些景點值得逗留,哪些景點就可以略過不去了。我們先快速把書瀏覽一遍,看一看目錄,每個章節的大標題、小標題、加黑加粗的字型、每一章的開頭結尾等等,對整本書的大致框架就熟悉了,接下來再精讀。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叫分析閱讀,這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首先要清楚書籍屬於哪一類,因為不同類別的書籍,閱讀方法也有區別。比如閱讀文學類書籍,就比較適合全身心沉浸在其中;閱讀詩歌、劇作就適合大聲朗讀出來。對於實用性或者理論性的書,一定要帶著問題去讀,讀完整本書之後要能找出作者想要解決什麼問題,以及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當然,在閱讀時,一方面要和作者達成共識,另外一方面,在讀懂的前提下還要評價這本書的價值。如果你要學習或者深入研究一個新的領域,可以用主題閱讀的方法,鎖定幾本和目標主題相關的書籍,找到其中有用的章節來閱讀,然後把每本書不同作者的觀點都記錄下來,分析它們,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另外,做讀書筆記是吸收書本內容的最好方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一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作者稱它為“蔥鮪火鍋法”,也就是做筆記時一段原文摘抄,再配上一段自己的感想,就像火鍋裡鮪魚是主料,大蔥是配料,兩樣加在一起,相得益彰。

  • 2 # 朱小圓

    我們的畏懼感也許來自對作者所講的故事的一無所知,讀不懂的擔憂。恰恰碰到《追憶似水年華》這樣口碑高的爆炸,卻沒有幾個人真正能一口氣讀完的大部頭,不打怵才奇怪。翻開一本書的目的絕不是追求看不懂任何情節和主題,還要幸福的讀下去。

    每一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無形互動是那句“我懂你在說什麼!”這樣的閱讀默契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如何理解一部書中的要義,除了靠自己領悟,也許有一位領你進門的老師也是必要的。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上課,但老師們總喜歡為他的學生們做課堂總結。托馬斯•福斯特就是這麼一個拿著文學作品讓大家坐下來玩兒的教授。他曾經出版過《如何閱讀一本小說》《如何閱讀一本文學作品》,這本《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更像是兩本書的簡潔版,僅僅用200頁18堂課開啟更易理解的文學閱讀的大門。

    一 故事的小套路

    故事有套路嗎?故事可能真的有套路。托馬斯福斯特教授開篇就先來了個套路。你以為那些突然發生的情節真的是隨意在發生嗎?不要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啊!

    ●套路1 探險和吃飯

    探險類的劇情設定可以說在小說中非常普遍,可以說不套路不成文。看看探險的必備要素吧:

    1 Explorer

    2 要去的地方

    3 要去的公開的理由

    4 艱難險阻

    5 要去的真正的理由

    看吧,把這些問題一一填好是不是一段小型的冒險故事?探險故事的主旨常常是針對主人公的自我成長和認知。那些磨難和經歷投射到生活中即是成長的過程。探險的套路在於它有固定的結構和基本的主題。

    在《查理的巧克力工廠》那一塊小小的巧克力,還僅僅只是食物嗎?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克力有著巧妙的寓意,小查理的巧克力有沒有金卡在他和家人分享的時候已經不重要了,所以它真的還是巧克力嗎?

    ●套路2 吸血鬼、聖經和莎士比亞

    吸血鬼是西方文學裡逃不過的最古老的鬼怪吧,德古拉伯爵好像一直活躍在各種吸血鬼小說裡。鬼怪的出現伴隨著尖叫恐懼躲藏,它們在作家的筆下以最驚悚的狀態存在著。不出意料這種緊張的存在也是作家的小套路,所有象徵性的情緒都被用鬼怪表達出來,鬼再也不是僅僅讓你尖叫的畫面,它也許代表著生活中的某些無法具像化的恐懼情緒,它也可能變成那些危險的慾望,自私的冷漠.......

    “真正可怕的吸血鬼不是別人,而是人類本身!”吸血鬼的秘密你還能在別的作品中找到它們的意義,別讓它僅僅只變成一聲尖叫哦。

    聖經無處不在

    大概把他兩放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兩在文學作品中的出鏡率真的太太太高了,可以說聖經和莎士比亞是藏在小說裡的最大彩蛋。聖經的元素在文學中的應用多種多樣,從教義到人名遍佈各個角落,即使你沒能找到任何明顯的關聯,但這個故事的人物設定很可能依舊來自聖經。基督式救贖的人物特點往往意味著犧牲、拯救、希望、奇蹟......你已經能感受到了作者的用意了,這本書的主旨就被你捉到了。

    永遠不明白的莎士比亞

    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一個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永遠和我們在一起,脫胎於莎翁的作品多到不可勝數,閱讀者對於這種熟悉的故事理解更成熟,對不同的演繹也有著更深層的理解,這也許就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一種默契。

    ●套路3 童話和神話

    靈感都是源源不斷的嗎?答案肯定是不。寫故事不是一瞬間的靈感,它來自你對生活的細心尋找和積累。寫一個骨肉豐滿的故事有時候也需要技巧,借鑑的技巧,天下故事沒有什麼情節是完全原創,總會有某些相似的情節,拿來借鑑最順手的當然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原型,比如從小就開始聽的童話故事,或者神話傳說。那些最簡單最熟悉的故事早就印在讀者的腦海中,再次的呼叫某些小細節組成新故事,形成一種新穎的熟知,這個故事就不再是陌生人。“舊瓶裝新酒”對於人們的集體記憶總是很有效。《灰姑娘》的水晶鞋也許會出現在哪個故事裡呢,但它可能變成一雙耐克鞋。

    二 故事的象徵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一個讀者心中都住著不同的主人公,即使是同一個人物,他們也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和樣子。哈姆雷特是誰?他就是讀者和作者互動的另一個關鍵“象徵”,也是閱讀的樂趣不是嗎?拋開千篇一律的印象,讀者自己塑造著這個故事的世界。

    ●天氣的象徵

    說到天氣首先想到的是狄更斯筆下的倫敦,好像所有的倫敦都是霧濛濛氤溼的。霧在小說中的出現本身即是一種環境,一個設定,它需要給人一種不確定和混亂的感覺。如果你已經走進一個路上行人神色匆匆看不清天色的泛著霧氣的倫敦,那麼狄更斯的故事就開始了。在故事中出現的天氣基本都會有一定的象徵性,也許是情緒轉變也許是情節的變化,它們渲染著周遭的氣氛。

    如果霧代表的是迷失和困惑,那麼雨在文學中更加常見。它出現在不同時代不同情節的文學作品中,被賦予越來越多的意象。下雨這種情節甚至已經被調侃為“灑狗血”劇情,一下雨就預示著死亡或者失戀要麼就是出車禍這樣的大型出事現場。可見雨在劇情中的作用,雖然百用但依然好使的設定。

    除了天氣能表達情緒和帶動情節,四季的交替也在故事中用來喚醒人們的感知。春天用來描繪希望、成長;夏天則是浪漫的,激情的;秋天除了豐盛的收穫,也被指代暮年或疲倦;凜冬將至,所有的生命都將隨之滅亡。四季的意義並不是模式化的,它們的作用還在文字中等待你的發現。

    ●偉大的“烙印”

    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缺失都曾被上帝親吻過。在文學作品中殘疾和疤痕和缺失則反映著人物的內心世界。在作者筆下沒有無緣無故的缺點和殘缺。他們一出場就和周圍格格不入,暗喻內心與別人的差別。

    敲鐘人卡西莫多的醜陋在一開始就被唾棄,猙獰外表下卻藏著最善良的心,他的慈悲被包裹在一層層惡魔的外表之下,這樣一個惡魔卻是真正的大英雄。

    人物的體貌特徵都在傳遞著某些含義,除了身體的殘疾還有一種明顯的象徵被用在文學創作裡,“失明”。失明本身的象徵意義就很強烈,用視覺的缺失創造出超越視覺的意義,眼盲而心明是一種智慧的啟發。

    除了天生的缺失者,出現最多的磨難也許是疾病。疾病在故事中出現都帶著其特有的感覺,病態的嬌弱和蒼白的面孔,都在傳遞著生命的流逝。外表的疾病反映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孤獨和絕望。

    在文學世界裡心臟病被賦予了詩意。和真實世界的病痛不同,小說中的心臟被視為感情的源頭,常常和愛情相關,心臟病也許是失敗的愛情,孤獨膽小,缺乏關懷,現實世界殘缺的愛情故事。正因為它有如此強烈的感情和指代性,在故事中它可能被用來塑造那些善良而脆弱的人物。

    ●是政治還是諷刺

    作者對作品的表達除了主題,深藏在文字裡的還有他對社會的觀察和反思,這一切都與政治有關。即使只是一場王子和公主們的舞會,也會有窮人被關在城門外,與明亮輝煌的皇宮隔絕相望。這樣的情節你還沒有找到它要告訴你的潛在態度嗎?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在講政治,但每一個作者都巧妙的表達著自己想要傳達的觀點。

    和政治分不開的是諷刺。“諷刺勝過一切!”

    諷刺是故事中的一顆毒針,刺痛著讀者的期待。在顛覆正常認知的基礎上塑造一個完全不可想象的結局。《墳場之書》裡的小男孩被幽靈之家撫養,保護他的是吸血鬼。打破了人們對墳地的通常印象,它不再是可怕荒涼危險的,對小男孩來說它是溫暖的存在。墳地被徹底顛覆之後帶來的意義不言而喻。諷刺真是無處不在。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給出這麼多套路的目的無非是一個閱讀指南,它有點像破解謎題的鑰匙,真正的閱讀體驗需要你真正的翻開書本。探索每一本書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收穫,托馬斯•福斯特教授將鑰匙交到你的手中,看你如何用它開啟屬於自己的文學閱讀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行動式商務用投影儀有什麼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