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宜昌小城故事多
-
2 # 明離子
我覺得是因為李景隆這個建文帝的豬隊友,促成了靖難之役的成功,關鍵時刻開了城門投降了朱棣。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名將曹國公李文忠的長子,少讀兵書,深受太祖朱元璋的喜愛,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李景隆也就成了朱元璋託孤的重臣,成了朱允炆的左膀右臂。
李景隆是個忠實的削藩派,朱棣的一母同胞,周王朱橚被人告發謀反,就是這位李景隆去把周王押回了南京貶為庶人的。
接下來的事實證明,這位李將軍也就欺負欺負周王這樣的老實人,在耿炳文被燕王大軍擊敗後,李景隆接替他成為了大將軍,率軍五十萬,北伐燕王。
李景隆也不是完全沒打贏過,至少一度包圍過北平,但關鍵時刻李景隆犯了二,燕世子朱高熾成功守到朱棣回師。李景隆大敗而回,第二年再戰又是大敗,扔個了燕王軍大批糧草輜重,讓人不得不懷疑這貨是不是早就投降了。這回建文帝把李景隆召回,各位大臣紛紛要求治李景隆的罪,但是建文帝卻不為所動,放過了李景隆。在朱棣打到長江口時,方孝孺等再次要求治李景隆的罪,建文帝派李景隆去求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朱棣肯定是無情的拒絕了,還順帶著把李景隆策反了。
然後,這位常敗將軍做了可恥的叛徒,在燕王軍到達金川門時,開城投降,迎部隊進場,此謂“金川門之變”。
李景隆關鍵時刻投誠,沒被一起連珠,反而升了官,還每次都站在各靖難功臣的前面上朝,這讓人很惱火,終於,當年被李景隆抓回京城的老實人周王朱橚首先發難,說他受賄,接下來眾大臣告發他弟弟蓄養奴僕,有圖謀不軌之心,朱棣就把他囚禁在家裡,當了個閒散國公。
但,這些大臣並沒有完,又告發李景隆在家裡接受下人跪拜禮,和君臣之禮無二,這下好了,爵位也讓朱棣給收了。
但是就是這樣,李景隆照樣死皮賴臉的活到了永樂末年,可謂是心胸寬廣。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朱元璋在當政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可以舉兵清君側的權利,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出齊泰,黃子橙為奸臣,必須討伐,並稱自己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所以歷史把這場大明皇家內部為爭奪皇位的鬥爭為,靖難之役,就是大戰役,朱棣於建文元年開始了同自己的親侄子朱允炆建文皇帝爭奪皇位,1399年建文元年七日起兵反抗大明中央政府,由於朱元璋在位時大肆誅殺功臣名將,朱允炆只能用老將長興候耿炳文為大將軍率13萬大軍伐燕,耿炳文兵敗,又命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李景隆是紈絝子弟,並不會帶兵打仗,又調各路兵馬和潰散兵將,共計50萬,展開激戰,1400年又會和郭英,吳傑兵將共計60萬,號稱百萬,在河北一帶打得十分激烈,這樣又打到1401年,戰爭己經進行兩年,這時朱棣得到從南京皇宮太監送來南京空虛宜直取南京的情報,於是朱棣決定越過山東,繞過防守嚴密的濟南,向南直進,1402年六日十三日進攻南京,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啟城門投降,據說建文帝朱允炆化裝出走下落不明,朱棣當上皇帝開始大肆殺害為建文帝出計謀和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將,齊泰,黃子澄,景清被滿門抄斬,還要把其家鄉的村莊全部斬殺,有個叫方孝孺因不肯為朱棣寫即位詔書,滅其九族,又將其朋友門生作為一族全部斬殺,十族共斬殺873人,使這次清洗大屠殺共有三萬多人慘死在朱棣屠刀之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片血雨腥風,染紅了大明帝國為爭守皇位的天空,李景隆為朱棣開啟南京金川門投降,朱棣怎麼能殺投降自己的人。他還要用人還要收買人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必殺之而後快。
-
4 # 穿越再現彼岸
理由有三:
1.李景隆率軍50萬,圍困北京城,都督瞿能將攻破北京的張掖門 ,李景隆卻撤軍而回。
2.與朱棣的幾次會戰皆敗北,喪失軍隊精銳幾十萬,生死之戰,這傢伙還在講情義。
3.李景隆在朱棣圍困南京時,開南京金川門讓燕軍進城。
建文帝是懦弱的皇帝,換個強勢的皇帝早就將李景隆誅九族了。
朱棣將李景隆封為“靖難之役”第一功臣,這個草包將軍、首鼠兩端的人,被他人所不齒。被明成祖的大臣彈劾他,最終爵位被奪,幽禁至死。
-
5 # 楊大眼看歷史
古代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不講道理,就算是帝王要殺個人還是要找個理由的。當然,除了高洋、劉駿幾個神經病之外。
所以朱棣不可能殺李景隆的。第一,沒有理由,李景隆可是靖難之役能夠成功的大功臣啊,我感覺比張玉、朱能這些人功勞都大。第二,沒有藉口,李景隆還主動打開了南京城門,並且和朱棣小時候就認識,私下關係也是挺好的。第三,沒有必要,李景隆對朱棣沒有任何危險,留著也就是多費點口糧,又不是啥壞事,殺了幹啥?又不過年!
-
6 # 昨事今史
謝邀。小編覺得,主要是因為李景隆給朱棣立了大功的,哈哈首先他是一個豬隊友,不過是朱允炆的豬隊友,幾十萬大軍被朱棣打的一敗塗地,後面還被策反給朱棣開門了,導致了朱允炆徹底失敗,連勤王的義軍都等不到,所以對朱棣來說,他是收服朱允炆舊臣的最好的旗子,你想啊天下剛定,還有各路人馬虎視眈眈呢,但是看到歸順的李景隆被厚待,而不肯投降的方孝孺被誅十族,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怎站隊了!
-
7 # 宋安之
朱棣不殺李景隆有兩種可能,一是李景隆不用殺,在靖難之中並沒有真正的威脅到他,而且李景隆還是開國功臣之後,身份特殊。二是李景隆是一個隱藏很深的臥底。
一、李景隆的身份。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之子。
畢竟是開國元勳還是第三功臣之子,而且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與朱棣是姑表兄弟,說起來朱棣還是李景隆的表叔父,這樣一來李景隆身份是相當特殊了,還是朱棣五服之內的血緣親人。
最關鍵的是朱棣靖難兵臨南京城下時,是李景隆與谷王開的金川門,這樣一來李景隆屬於棄暗投明了,更不能殺了。
二、臥底之說。
靖難之役剛開始時,耿炳文負責鎮壓朱棣,結果耿炳文出師一個月,戰於滹沱河北,大敗。建文帝聽從黃子澄的建議,換將李景隆,賜其斧錢,專征伐,領兵五十萬。
朱棣聽說李景隆掛帥,大喜過望,對他的部下說:“此人膏梁需子,謀寡而驕,色厲而餒。從前漢高租自稱只能將兵十萬,他如何將得了五十萬兵。看著,他一定會坑害了自己。
結果還真如朱棣所言,李景隆是一敗再敗,損兵折將直接把五十萬家底給打光了。最後建文帝無奈之下只能換將盛庸。
這時候建文帝可能想來一把馭人之術,並沒有治李景隆的罪,反而讓他和谷王去守南京的金川門,結果沒想到朱棣兵臨城下以後,這兩個人馬上開城門迎接朱棣,使朱棣完成了最後一步。
更詭異的是,靖難之後朱棣登基,封李景隆為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分明就是以頭號靖難功臣來對待的。
不過永樂二年,李景隆先後遭到周王、成國公、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至死。
透過朱棣在靖難之初評價堂堂開國第三功臣之子李景隆是爛泥扶不上牆,然後這貨果然是屢戰屢敗,一直給朱棣送人頭。最後乾脆獻金川門導致南京失守,又詭異的被朱棣以頭號功臣對待,不久又落得一個削爵圈禁的下場。分明就是一出臥底助主逆襲成功,然後給賞賜,再然後兔死狗烹的故事。
所以李景隆很有可能就是朱棣隱藏在朝廷中最大的臥底。
-
8 # 圈圈124613637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
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李景隆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蘇盱胎)人,明朝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明成祖朱棣不殺李景隆,一是李景隆不用殺,在靖難之口並沒有真正的威脅到他,而且李景隆還是開國功臣之後,身份特殊。二是李景隆從小嬌生慣養,不懂兵法,妄自尊大。
還有歷史上存在臥底之說,靖難之役剛開始時,耿炳文負責鎮壓朱棣,結果大敗,建文帝聽從黃子澄建議,換將李景隆,領兵五十萬。朱棣聽說換將李景隆之後,就對部下說過此人謀寡而驕,色厲而餒。從前漢高祖自稱只能將兵十萬,他如何能將兵五十萬呢!
結果真如朱棣所言,李景隆是一敗再敗,直接把五十萬家底打光了。這時候建文帝想來一把馭人之術並沒有治罪,反而讓他和谷王去守南京金川門,結果沒想到朱棣兵臨城下後,這兩人馬上開門迎接朱棣,使朱棣完成了最後一步。
而在靖難之後朱棣登基,封李景隆為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加祿,列於群臣之首。分明就是以頭號功臣來對待的。不過在永樂二年,李景隆先後遭到周王、成國公、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至死。
這麼看來就是一出臥底助主逆襲成功,然後給賞賜,最後兔死狗烹的故事。至於事實真相也無從考證了!
回覆列表
第一,李景隆花花公子,繡花枕頭一個,外強中乾,建文帝派他進攻北平時朱棣不懼反喜,說他不善謀略,驕傲固執,甚至在攻打北平的時候貪功而延誤了最佳的進攻時間,所以這種人實在不是朱棣對手,殺不殺都無所謂。
第二,李景隆是開國名將之後,朱棣奪得天下之後為了穩住軍中一部分老舊勢力的支援,所以沒有殺他,反而給他加官進爵,讓他位列群臣之首,何等諷刺。
第三,李景隆是靖難之役首功,先是把南軍幾十萬軍隊消耗殆盡,再就是金川門之變開門投降,直接導致城破,建文帝失蹤。這樣一個人,如果朱棣殺了,也不好服眾,畢竟幫了自己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