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血管病學堂
-
2 # 逸柏年E陳醫生
深靜脈血栓好發生於下肢,不愛動,久坐的人容易導致靜脈血栓的形成,一旦靜脈血栓導致肺栓塞,會危機生命。防止靜脈血栓最好實行357選擇。每天散步3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每週五次運動。每次運動心率加年齡達到170,根據身體情況,好的可以達到190,差的控制在150就好。
-
3 # 整形醫生劉曉偉
深靜脈血栓主要是發生在下肢,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種疾病,我們詳細介紹一下:
什麼是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見疾病,近年發病率越來越高,好發於下肢,通俗的講是下肢深部靜脈血管內長血栓了,而靜脈是把周身毛細血管消耗掉氧氣的血重新送回肺部動脈進行充氧,再送到心臟泵到周身動脈。下肢深靜脈是靜脈血迴流到肺部動脈的主幹道,如果它堵了,血液迴流明顯受阻,就回滲到組織間隙,引起下肢突然腫脹(多為單側肢體)、皮色發暗、淺表靜脈代償性擴張等一系列症狀。因為國內病人看病多不重視腫脹,尤其是非嚴重性腫脹,初起往往不重視,拖了幾天,不好,就診當地診所或小醫院,這些醫院對血管外科疾病認識不夠,容易失治誤治,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為血栓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形成靜脈血栓有哪些原因?
常見的有手術、外傷、臥床、旅行久坐、腫瘤、免疫系統、及靜脈曲張或炎性病變,當然,高血糖、高血脂、口服某些藥物也會增加血栓風險。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兩大危害:1.血栓脫落漂移至肺部動脈,大塊的可引起猝死,搶救成活率不高;2.血栓後期,靜脈迴流受阻不能改善,肢體出現腫脹、沉重、變色、淺靜脈曲張,甚至潰爛,長期折磨,病人痛苦不堪。
得了下肢深靜脈血栓怎麼辦?
確診後,急性期建議到有血管外科的專科醫院積極治療,爭取溶解已經形成血栓,控制血栓蔓延,更主要的是防止其脫落;病情穩定出院後建議規範的治療養護一段時間,讓血栓逐漸縮小,側枝迴圈逐漸建立,大約1年-1年半。
-
4 # 健康諮詢師皓仔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又稱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指靜脈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的凝結,此病可遺留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淤滯性潰瘍等。
-
5 # 妞媽的一日三餐家常菜
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發生於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後,除少數能自行消融或侷限於發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至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幹,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後遺症,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病人可能併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所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靜脈管腔內由於各種原因形成血凝塊。深靜脈血栓及後遺症屬於血管外科診療範圍。
形成原因
在臨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顯的症狀。包括下肢腫脹,區域性深處觸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發展最嚴重的臨床特徵和體徵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達9%~50%,絕大多數死亡病例是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死亡的。有症狀和體徵的DVT多見於術後、外傷、晚期癌症、昏迷和長期臥床的病人。對付DVT重在預防。應對所有下肢大型手術病人進行一級預防.對急性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術後在小腿下墊枕,影響小腿深靜脈迴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並囑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讓病人儘早下床活動,必要時穿著醫用彈力襪。對術後的年老或心臟病患者要更加重視。
臨床表現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表現及症狀
所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靜脈管腔內由於各種原因形成血凝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典型臨床表現往往是單側下肢(左下肢多見)出現腫脹、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這是靜脈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診斷方法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及重要性
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歐美國家稱為DVT,在60年代就開始引起重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關於DVT的知識。中國真正重視DVT還是在近幾年的事情,目前國內對於深靜脈血栓的規範治療做的比較優秀的是診斷方法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早期診斷及重要性
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歐美國家稱為DVT,在60年代就開始引起重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關於DVT的知識。中國真正重視DVT還是在近幾年的事情,目前國內對於深靜脈血栓的規範治療做的比較優秀的是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他們的血管外科帶頭人Smile(張強)醫生是最早開始重視這種病症的幾個專家之一。過去由於資訊的閉塞和醫療界的一些錯誤認識,下肢深靜脈血栓被漏診、誤診的比例很高。每個醫療機構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識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異,造成治療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發病時間的判斷上。由於靜脈系統存在大量的側枝迴圈,早期的血栓形成並不會妨礙靜脈血的順利迴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長度,堵塞側枝迴圈近遠端開口的時候,才在臨床上表現出下肢腫脹。所以說,一般臨床上出現下肢腫脹才得到診斷的病例,往往發病時間已經超過數天。
發病時間的判斷對治療方案的指導意義
靜脈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沖洗掉,但是一旦結成凝塊就無法溶解。這個比喻雖然不甚恰當,但是靜脈血栓在形成數十小時之後就開始部分機化卻是事實。機化的靜脈血栓就很難用溶栓的方法去解決。手術取栓也很不適合,由於機化的血栓緊粘在靜脈管壁上,強行取栓會導致靜脈壁損傷造成更大範圍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溶栓
關於溶栓的問題,一直在醫學界存有爭議。在中國,許多人聽到“溶栓”這個很有誘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實,“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藥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最新的國際ACCP血栓治療指南里並沒有推薦溶栓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其原因有三: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藥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二是溶栓藥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併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抗凝
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迴圈的開放緩解症狀爭取條件。
-
6 # 欣康深靜脈血栓只發生在下肢。這是為何?
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發生於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
何為骨科大手術?骨(外)科大手術,如全髖關節或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術後患者如不接受藥物治療,40%-60%的患者會在術後7-14天內發生深靜脈血栓。
關於這一點,在《2012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就明顯指出,對於慢性期患者,建議服用靜脈血管活性藥物,並長期使用彈力襪;有條件者,可使用肢體迴圈促進裝置輔助治療。
其次,血栓性靜脈炎屬祖國醫學“惡脈”、“瘀血”、“股腫”等範疇。唐祖宣認為,本病多由風寒外侵,溼熱下注,外邪引動內熱而導致氣血凝滯,故溼、熱、瘀為本病的主要病機。
加上抗凝、溶栓藥副作用大,劑量難以控制,可能出現血管嚴重併發症等不良後果。相比之下,脈絡舒通中水蛭、全蠍、蜈蚣等具有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度和抗炎等功效,中藥製劑,沒有出血風險,對心、肝、腎也無明顯毒副作用。
-
7 # 魯南製藥小貼士
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靜脈內的不正常凝結,從而形成的血栓,它主要發生在下肢,但也會發生在其他部位,比如雙臂。
1、深靜脈血栓為什麼會多發於下肢呢?
因為重力作用,下肢中的靜脈血液不易迴流,血流速度慢,且回程路線較長,如果下肢靜脈瓣功能受損或者靜脈因其他因素出現炎症,就有可能導致血液迴流障礙,使血液瘀滯在血管內,形成血栓。
長期久坐,不運動,也是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因素。
2、如果出現深靜脈血栓該怎麼治療?
如果病情不嚴重的話,可進行普通治療,比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穿戴醫用彈力襪,並且保持一定的運動。
其次,患者可以選擇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和手術取栓。抗凝治療是最主要的措施,溶栓治療適用於急性期深靜脈血栓。如非特別嚴重,一般不用手術取栓。
深靜脈血栓嚴重時會威脅到人的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預防。
回覆列表
你好,深靜脈血栓好發於下肢,是臨床常見病,疑難病。
原因:靜脈血流滯緩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發病因素之一。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失去了肌肉泵的擠壓作用,致使靜脈內的血流緩慢,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另外,越2/3的人群在解剖學上左側髂總靜脈受右側髂總動脈壓迫,又有後面的腰骶椎向前推壓,造成遠端靜脈迴流受阻,因此深靜脈血栓易發生於下肢,並且以左側多見。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表現為肢體腫脹、疼痛、區域性皮溫升高和淺靜脈怒張四大症狀。是臨床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
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疑問,可以關注諮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