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這是西方人對古代歐洲文明起源的讚歌。從公元前751年羅馬的一城而興,到圖拉真皇帝時期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廣闊內湖。是什麼原因讓羅馬人成為了地中海的主宰呢?

    

    臺伯河畔的七丘同盟

    羅馬城的起點是臺伯河畔拉丁山丘上的七個山莊,這七個山村相對於整個義大利半島來說並富裕,甚至較為貧瘠。但是羅馬的先民們卻最早明確了私有財產權利與貿易平等精神,這一基本準則的確立使羅馬人在整個地中海世界較早的實現了制度與觀念上的領先。

    臺伯河是拉丁的自然大通衢;它的出海口在較為平直的義大利西海岸實屬良港,也必然成為航海者必要的棲泊處。再者,從古代開始,臺伯河就成為拉丁居民的天然屏障,防範北方部族。沒有一個地方比羅馬更適於做拉丁平原的河海商業中心,更適於做拉丁地區的海防堡壘。它既易於防守,又臨近河邊;它掌握臺伯河的兩岸,直至出海口;它既適於沿臺伯河或安尼歐河的內河航運,又宜於當時的小海船進港;再者,它比海邊的城鎮更能防範海盜的侵襲。

    羅馬即使並非因此等商業與戰略優點而建,也必因之而興盛。

    

    圖/古代義大利

    公民制度與軍隊

    羅馬雖然在早期借鑑了雅典梭倫改革的經驗,但是羅馬城的政治體制並沒有走向雅典式的城邦民主。古代羅馬在軍事性質的森都利亞大會中將權力賦予了具有財產較多的高等級公民,並創設了具有濃重貴族共和統治色彩的元老院。這種體制的確立使得羅馬人容易形成較為強大的集中權力,戰時執政官所擁有的絕對權威使得羅馬在對外戰爭時有著絕對的內部凝聚力。

    

    圖/羅馬元老院

    同樣,早期羅馬擁有數量巨大的自耕農群體,這群自耕農相對較為富足,並且能夠從對外戰爭中獲得土地的報償,因而對羅馬有著十分強烈的歸屬感和戰鬥勇氣。由羅馬公民組成的長矛、投槍線列軍隊在軍團制的影響下相對形成了較為嚴格的紀律性,從而有著高度的軍事素養。訓練有素的羅馬軍隊為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圖/遊戲中的羅馬軍團

    羅馬帝國在對外征服中並沒有機械性的複製羅馬的政治制度,而是在前期自治的基礎上逐步滲透羅馬的法制精神,這樣的方法使得羅馬帝國在地中海世界的統治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參考文獻:1. (德)特奧多爾·蒙森著,羅馬史,時代文藝出版社,2006年

  • 2 # 大唐都護

    要說古羅馬一個小國是怎麼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的?

    那毫無疑問是靠打來的,靠的是古羅馬長期的尚武勇猛的精神和不停的征服、再征服而來的。

    古羅馬最後能成為一個跨越亞、非、歐三大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帝國,有兩大戰爭就不得不說了。那就是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

    布匿戰爭-這一場戰爭是古羅馬與迦太基爭奪地中海西部的戰爭,這一次戰爭前前後後打了三次,最後以古羅馬滅了迦太基,稱霸地中海西部結束。

    布匿戰爭對古羅馬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僅為古羅馬帶了大量的金錢土地奴隸,使古羅馬空前的強大與繁榮。最主要的是它引起了古羅馬內部的階級變化,讓這時候的奴隸佔有制度慢慢的改變。

    馬其頓戰爭-這是古羅馬共和國與馬其頓王國的戰爭,一共進行了4次。最終以馬其頓王國被滅結束。

    古羅馬之所以能那麼強大,除了對外的戰爭的勝利外,他們的制度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的。

    他們的制度政策讓他們的古羅馬人民有了一系列的權利,讓古羅馬日漸昌盛、實力雄厚。古羅馬人對國家古羅馬的認同度非常的高,以古羅馬為榮。

    此外古羅馬對被佔地區的人待遇也不錯,他們可以透過戰功使自己變成自自由民。

    無論哪一個國家,想要稱霸。

    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靠打,打到對手怕。

    看看如今的美帝就知道了,動不動就撕上衣秀肌肉。

  • 3 # 使用者1886384666459500

    古羅馬能夠建立起地中海霸權的緣由,涉及因素廣,時間跨度長。

    先看看地中海地圖,這是當下的地中海,古羅馬和現在的羅馬在一個位置上,是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一個城市,在地圖上表現為一個點兒。

    熱那亞和羅馬現屬義大利,馬賽現屬法國,巴塞羅那現屬西班牙,雅典屬希臘,伊斯坦布林屬土耳其,這是歐洲;亞洲部分,開羅屬埃及,貝魯特屬黎巴嫩,耶路撒冷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爭議,亞歷山大現屬埃及以前是馬其頓首都;非洲部分,的黎波里是利比亞首都我,突尼西亞阿爾及爾分屬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

    當年這些地方都是古羅馬的領土,最高峰時羅馬疆域達到600萬左右平方公里。

    再看看古羅馬的疆域變化:

    這是地中海和羅馬在公元前510年的地圖,中間白色部分是地中海,灰色類似扳手伸入地中海的是亞平寧半島,半島中部邊緣的紅點就是羅馬了。

    這是公元360年的羅馬(紫色部分),已經把地中海變成其內海了。

    從羅慕羅斯在大約公元前753年建國,彼時羅馬疆域不過是現在羅馬城內七山,到奧古斯都時期,歷經700餘年,羅馬已經將地中海變成了帝國內海。

    所以要我說,羅馬之所以能建立地中海霸權,首當其衝的要素就是這個國家命長。

    問題是僅僅命長還不夠,周朝存在了800多年,周天子正兒八經能說話頂用的時間不到200年,尤其是東周,春秋五霸也好,戰國七雄也好,都沒周天子什麼事,雖然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前幾天剛剛評論了姜子牙背文王的故事,要是周文王知道姜子牙允的是如此沒有質量的八百年,說不準咋想呢。

    除了長命,還要健康,羅馬建國近800年,卻沒一點兒疲相,屋大維正在甩開膀子加油幹,準備改變政體做皇帝呢。

    國祚(音作)長久,國泰民安,還是不夠,畢竟古時的領土擴張基本靠打,你得會打仗,征伐四方,才能拓疆不絕;能征善戰仍嫌不足,就像蒙古滅了南宋,守不住,不到一百年就被趕回老家去,所以還要會守。

    總結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的四要素:1、命長;2、健康;3、能徵;4、善守;缺一不可。

    那麼,古羅馬又是如何做到這四點的呢?

  • 4 # 世界史圖鑑

    其實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的漢尼拔就重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當然,為了進一步儲存實力,以防禦羅馬再起衝突,他們選擇了伊比利亞半島。當時的伊比利亞半島有著豐富的金銀礦,給迦太基帶來很多的財富。而在半島上也有很多羅馬的同盟者。這些同盟者看到迦太基發展迅速,也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威脅到自己的政治地位。於是便派遣使者到達羅馬告誡羅馬不能讓迦太基的勢力在半島發展壯大。

    羅馬此時的態度依然不算明確,畢竟第一次戰爭,羅馬並沒有真正的戰勝迦太基,自己的損失也很慘重。經歷了長期的思想鬥爭之後,羅馬依然選擇先進行相應的調查,並派遣使者警告漢尼拔不要再繼續發展。對於出兵依然持保留態度,而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之後,便背上了沉重的戰爭賠款。而當羅馬使者來到漢尼拔營地進行質問時,漢尼拔便以此為藉口,聲稱侵略伊比利亞半島是為了擁有足夠的財富,償還戰爭賠款,併成功說服了羅馬使者。當然,羅馬也並不好糊弄。雙方再次簽訂了和平協議劃定在西部省份的勢力範圍。

    我們不能將這個協議是為羅馬擴張到該地的有效證據,畢竟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雖然戰勝,但是統治的西西里島和科西嘉島以及薩丁島已經被戰火屠戮殆盡。羅馬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治理重建方面。即便當時對於迦太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擴張也無能為力,顯得捉襟見肘。羅馬簽訂這一協議,一方面是要迦太基,保證雙方不隨意爆發戰爭,另一方面也想要把迦太基鎖在伊比利亞半島,不得讓其進入歐洲的一種外交手段。當然,事後證明這並不管用。

    在兩次布匿戰爭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內,羅馬的其實已經擴充套件到了整個東地中海沿岸,西到伊比利亞半島,難道西西里島,東至亞得里亞海。羅馬的勢力範圍已經使得羅馬共和國的領土呈一個環狀包圍了地中海,當然羅馬的有效統治區域其實並不大。大部分都是羅馬的同盟者,這些同盟者擁有獨立的軍事,政治和文化,只是在外交上服從於羅馬。這一時期的羅馬制度和政體,就是為了統治城邦所設計的,體質遠遠無法達到之後羅馬帝國的程度,而現在都羅馬共和國也不具備形成帝國的條件。

    而且羅馬作為一個共和國,從沒有想到自己會擴張到如此大的規模,自始至終羅馬的對外擴張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更多的是源於對的庇護國的責任和對強敵的畏懼。即便在擊敗迦太基之後,他們也並沒有想過自己要統治整個義大利和海外地區。但是隨著庇護國的範圍可逐漸擴大,城邦逐漸增多。羅馬的元老院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在加上當時土地問題,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鬥爭。也使得羅馬的政治體制逐漸健全。在害怕兵臨城下的一種被害者心態的威脅和恐懼之下,不斷被動侵略。羅馬的這種擴張態勢,實際上在西方一直存在。

    西方的整個擴充套件視野都是如此,在存在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威脅當中,被動反應,被動擴張。當發現自己真的強大的時候,一切便順理成章。將侵略擴張和文明融合在一起,這種防禦性的對外戰略,成為西方數千年來的一種政治模式。也正是在這種模式之下,羅馬人從維愛戰爭到薩莫奈戰爭,再到不匿戰爭以及最後的馬其頓戰爭,羅馬已經逐漸有一個城邦。將地中海變為自己的內湖。才真正意識到他們就是地中海的霸主。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羅馬共和國的生命即將結束一個真正的羅馬帝國就此誕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足出線,賈秀全應該辭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