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賣魚的小樂
-
2 # 吉月文
首先,清代國祚267年,但沒有一直簽訂不平等條約。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簽訂的時候已經是道光年間了,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大約70年時間,簽訂了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康熙時期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有些人認為也是不平等條約。但總體來看,是清政府作出一定讓步的平等條約。
其次,從道光開始的五位皇帝,不能用勤政這個詞來形容他們。平庸無能是這五個人共同的特點。其中,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人,並沒有能夠真正執政。光緒成年以後,慈禧曾經在形式上歸政,但依舊把持大權。光緒只能處理一些禮儀事務。咸豐帝耽於享樂,更不能用勤政來形容他。相比較而言,道光比較靠譜一些。但道光眼界狹小,又非常自負。這樣一波皇帝,當然無力應對中國歷史的大變革。
最後,滿清小集團的存在,使得賣國求榮在晚清時期成為政府國策。作為少數民族政權,清政府的統治核心是滿清小集團。在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滿清小集團在維護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之中進行抉擇的時候,堅持維護自身小團體利益。同時向外國侵略者輸送國家利益。這是導致晚清時期大量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原因。這是一個團體利益所導致的結果。不可能由皇帝本人改變,縱使皇帝是這個團體的領袖。
-
3 # 一村文藝
清朝從1636年建立至1912年結束,歷經12帝,276年,簽訂喪權辱國條約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1842年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始的。前期雖有康熙帝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但那是公認的平等條約,並沒有喪權辱國。縱貫清代12帝,同治皇帝以前9帝大都勤政多勞,操心國是。與中國曆代皇帝相比,整體上來說是皇帝最勤勉的一個朝代。從同治開始大權旁落於慈禧之手,談不上什麼勤政了,儘管如此,也有光緒的變法圖強,慈禧執政也可圈可點並非一無是處。但是為什麼還會處處被人欺辱,簽訂如此多的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呢?關鍵在於盲目自大,閉關鎖國、不思進取、腐朽落後這幾條原因。當西方完成工業革命和資本積累,需要擴張的時候,他眼光必須向外看,當看到如此富有而安逸的中華大國時,怎麼不讓他們垂涎三尺呢,於是就蜂擁而來跟您做生意。清政府的高傲和排外情緒,僅僅只留廣州一地與外生意,儘管如此,這些外華人仍然佔不到什麼便宜,僅僅茶葉出口一項就讓華人賺足了白銀。於是英華人拉來了鴉片,賺足了白銀不說,還禍害華人身體,道光派林則徐禁菸,英華人就開船來打,這一打把泱泱大國打的滿地找牙,於是乎就變本加厲要條件,不滿足就打,打過了就簽訂條約,你要塊地,他要點銀子,最後你劃一塊勢力範圍,他劃一塊勢力範圍,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國家,這就是為什麼近代中國會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原因。
-
4 # 18847067308
清帝不是每一個都簽訂不平等條約,前年四五個都是狠角色,開疆擴土都不含糊,中間的幾個都勉強還行,最後那幾個也想著能救國,但一己之力也是無奈,關鍵還是出了個敗家娘們,最後的當了賣國賊是最大恥辱
-
5 # 鐵嶺鋒
先天的殘疾加上後天的國策毒藥,到鴉片戰爭時期的清王朝已經是沉痾難起病入膏盲了,72年曆經5位皇帝,而中三位卻是那個只圖個人享樂無心國政的慈禧帳前的傀儡,他們是否勤政對於一個大清朝已經無足輕重了,一個自上而下腐朽的國體,卻正處於西方完成了工業革命,實力的膨脹,空間的侷限促使列強向東向擴張的極大慾望時代,於是炮艦政策遇上了腐朽王朝就只能一戳即破,被列強宰割也就自然而然了。
老鐵十分贊同前邊答友的觀點,盲目自大,因循守舊,閉關鎖國,不思進取這種來自封閉農耕文明的狹隘心胸,和視野嚴重侷限了大清王朝的發展思維或者叫理念,事實上自乾隆時代起就已經把幾百年前,明永樂時期就已大開的國門又重重的關閉了,這是在殘疾的軀體上再施一劑極毒猛藥,使大明遠遠領先於世界的航海等所有領域,在錯過了西方工業革命後又反被人家遠遠甩在後面尚不自知,所以捱打挨宰他們有什麼辦法?最後只有被辛亥革命送進歷史了。
但真正致命的病是先天的,伴隨大清王朝與生俱來的。基於清王朝統治者狹隘的民族意識,恐懼朝庭的民族人口基數與被統治民族人口的巨大大差距,會導制他們統治地位的基礎動搖,於是就在這個泱泱大國實行最愚蠢而又極端嚴密的民族等級制度,把被他們征服的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民族劃定在最底層,正鑲八旗組成了統治結構,最底層民眾在這種嚴密的統治下極少有人得到可以發揮才智的機會,從而最大限度的限制了國家發展的人才動力潛能。
這種巨大的敝端對清朝的巨大危害,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大概在康乾盛世的同時西方已在萌發)還未顯現,但到了閉關鎖國之時與西方已經開始出現了差距,但矇昧無知的統治者,仍在盲目自大自娛自樂的享受他們的腐朽生活。
其實在他們的狹隘境界裡,根本就不存在國家發展的概念,他們如此,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絕大多數國民只為餬口活命而掙扎,國的概念早已遠離了他們。這樣的國情何以發展,捱打了,挨宰了,統治者能想到的只有他們小集團只要還可以安穩享受,洋人在燒圓明園,咱惹不起,就去避署山莊避難嘛!其餘國家主權?不知道。問百姓?別問我,跟我無關,這樣的大清期不捱打都是怪事,不挨宰也是出了鬼了。這才是大清喪權辱真正病根所在!
-
6 # 奔向明天75725146
勤政和落後根本不搭邊。就好比一個人,雖然老實勤快,但卻思想僵化,看不到發財的機遇,只能保證一家人吃飽穿暖,家庭抗擊風險的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整個家庭立即陷入貧困。清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思想僵化,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對於這樣一個政府,只能捱打。
-
7 # 水繞山環2
首先說清朝歷代皇帝的心態,滿清是在中國內亂中乘機入關奪得天下的。 一箇中原之外的北狄,能取得統治中國的機會,幸運之餘也面臨著如何能鞏固自己政權的處心積慮。為解決這一憂慮,清廷也是想盡了辦法:控蒙治漢策略,拉蒙古為幫手,防漢治漢;摧殘泯滅漢民族的印記,剃髮易服,對漢人實行高壓政策;製造文字獄,禁錮知識分子思想,實行愚民政策等……。然而就是這樣,仍不能撲滅敵對勢力的反抗,清朝自始至終,反清復明的鬥爭從未間斷。提防漢人反抗就成為清政府時時刻刻的第一要務。
滿清皇帝“防漢第一”的心態使其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鞏固政權上,使清朝成為:
1·一個保守的朝代。康熙年間與沙俄雅克薩城之戰大獲全勝,但康熙並沒有乘勝進取,反而與沙俄簽訂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尼布楚條約》。中法戰爭由於清統治者懦弱、妥協 ,勝利的成果被葬送,使得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中國西南門戶洞開。
2·一個短見的朝代。中國明清時期。處於世界大變革浪潮 ,在這難得的歷史機遇中,拒絕西方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並禁止其在民間流傳。不跟世界發展潮流,錯失了大好時機。長期的閉關鎖國使其對外面的世界渾然不知。鴉片戰爭爆發後,竟不知英國位於何處,不知英軍從什麼地方來的。不知地球為何物,奇怪鐵艦能在水上行駛,以為是在艦內以牛拉為動力。不知英軍使用的開花彈為何物,及至左宗棠在新疆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出開花彈 ,方知中國早在300年前就有此彈 ,大為感慨。面對已經發展變化的時代,不思進取,抱著騎射故伎不放,鴉片戰爭時,仍然以大刀長矛和騎射對抗西方洋槍洋炮。
3·一個認敵為友、賣國求榮的朝代。為保住自己的統治權力,不惜放棄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可以這樣說。清朝歷代皇帝的勤政不是為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利和利益。當權利和利益受到威脅時可以向侵略者屈辱忍讓,可以和侵略者聯合,分享利益。可以要地給地,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賣豬仔)。成為侵略者在中華利益的代理人,完全沒有了國家和人民。正如慈禧的名言,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友幫之歡心。及至清末代皇帝溥儀更是把賣國發揮到極致,充當日本侵略者奴役華人民的傀儡和幫兇。
馬克思說。任何落後的民族統治先進的民族都是歷史的倒退。要看清問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清朝誤國最本質的一條,就是清朝歷代皇帝從康熙開始,為了維護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國家長期處於閉關、鎖國,愚民政策之下,使得中華民族整體國民素質處於低下。中國的文化科技,從清朝開始落後於世界的發展,致使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
回覆列表
更正一點,清朝並不是一直都在簽訂不平等條約,是從1840年南京條約開始才簽訂不平等條約的。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清朝為什麼對外戰爭失敗的原因,只是需要分析下皇帝的原因,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戰爭的結果。
戰爭不是對手,其實還是歸到物質條件的原因,就是生產力比不過,1840年,正是西方工業革命進行時期,西方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中國依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個能在戰場是支援一頓的物質,一個只能拿出一斤的物質(誇張點)
政治制度,到清朝末期政治制度已經可以說快朽壞了,而對方確是一個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對於戰爭的動員,支援性是遠遠高於當時的清政府的。
再一個就是技術了,現在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強,那個時候也不例外,堅船利炮是那個時候對西方武器的形容,冷兵器始終不是熱武器的對手。
而這些是一個皇帝即使再勤勉是補足不了的。清朝的皇帝在努力,擺脫不了他的侷限性,始終都是地主階級,不可能去改革中國的封建制度去實行資本主義,而這是最關鍵的一點,所以勤勉的皇帝是沒有辦法救護大廈將崩的封建王朝。而要想贏,在當時必須要改變制度,勤勉的皇帝做不到這點,需要的是革命派,他們才能改變這個制度。
不足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