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李豬價

    仔豬斷奶時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經常表現為仔豬腹瀉。

    為了減少仔豬應激問題,應從飼餵、環境、飲水等各方面來做

    仔豬出生7到10天可以適當飼餵教槽料,教槽料應選擇口感好、營養足、易消化的飼料

    環境要保持環境乾淨衛生、保溫箱穩定要根據日齡適當降低,一般初生仔豬的溫度保持在28℃到32℃,然後每週降低2℃!

    飲水要乾淨衛生、斷奶時可以在飲水中新增多維,增加抗應激能力。

    斷奶時要精喂,不宜吃太多,儘量選擇少食多餐!

    大概就這麼多吧,你參考一下

  • 2 # 豬業前沿

    仔豬出生到斷奶需要經歷最難的三關,出生關、補料關、斷奶關,每一關都至關重要,其中斷奶關沒過好就容易引起豬群的發病,剛斷奶的仔豬應激大,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後期出現長勢緩慢、僵豬、呼吸道問題等,保育豬死亡率升高。

    一、斷奶仔豬應激大、死亡率高的原因

    1、環境應激

    從產房到保育,從溫暖的產床到冰冷潮溼的地面,小豬適應環境的能力差,抗逆性差,容易應激。

    2、飼料過度應激

    從母乳到固體飼料,仔豬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剛斷奶的小豬胃腸道發育不良,胃酸分泌不足,消化固體能力不足,食物在腸道蓄積容易引起發酵,進而引起腹瀉。

    3、混群應激、管理應激、疫苗應激

    斷奶仔豬到保育,要進行大小分群,重新分窩的仔豬會爭搶打鬥,怒氣傷肝,肝氣鬱結,營養膽汁分泌,繼而影響消化能力,到底營養吸收不良,抵抗力下降。

    產房到保育的飼養人員更換對於仔豬也是一個應激,而且在保育飼養管理中頻繁的疫苗免疫、飼料過度對於仔豬都是需要適應的。

    4、思傷脾、寒傷脾、怒傷肝、恐傷腎

    母子分析,仔豬思念母親,思傷脾;進入溫度角度的保育舍,有的豬場沒有保育床,肚皮接觸地面, 寒傷脾;混群后,爭搶打鬥,怒氣傷肝;進入新環境,陌生恐懼,恐傷腎。這一系列的變動都需要仔豬去面對、適應,牽一髮而動全身,容易導致豬群免疫力下降,發病率升高,死亡率也隨之升高。

    二、如何降低仔豬斷奶應激和死亡率

    1、產房期間合理誘食

    以前小編負責豬場時,發現只能能讓小豬在斷奶前吃到足夠的飼料,那麼小豬斷奶應激會大大降低。誘食方法:粥料誘食,7天主要讓豬適應氣味,14天正式開始,剛開始粥料,水和料比例5:1,3天一過度,25天左右過度到3:1。要注意開口料,必須能加水做成粥料才可以,不是所有飼料都可以,要自己試驗一下。

    2、斷奶日齡適當延後

    國內斷奶日齡以21-35天,南方多是21-28,北方多是28-35,建議條件一般的豬場,適當延長哺乳天數,這樣會大大降低斷奶應激。規模場和集團化豬場裝置比較完備的可以採用早期斷奶。

    3、產房母豬趕走,仔豬再多養3-5天

    母走子留下,主要是為了讓仔豬在產床就適應開口料,這樣到了保育,就不存在不認料問題,腹瀉會大大降低。

    4、開口料每頭豬保證8斤以上

    大多數豬場管理者考慮仔豬開口料成本較高,仔豬斷奶後迅速過度到保育料,殊不知這樣仔豬反而沒省錢,多吃一點開口料,小豬營養高,適應強,更利於後期飼養。

    5、保育舍儘量有保育床

    保育床能夠保證斷奶仔豬肚皮不接觸地面的溼氣和寒氣,大大降低了斷奶轉保育的應激。尤其是北方溫度較低區域,如東北區域。

    6、保育舍適當升溫:電熱板+烤燈

    全國大多數保育舍溫度不達標,尤其是對於剛斷奶的小豬,第一週溫度要求20度以上,對於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第一週儘量把烤燈和保溫板配置好,尤其是冬天。

  • 3 # 果然悠

    如何減少仔豬斷奶時的應激和死亡?

    仔豬斷奶是人為強制性讓仔豬從母豬身邊離開,對仔豬來講是個很大應激,而應激影響最大的系統就是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受損就會導致飼料利用率下降,引起仔豬斷奶後的腹瀉,免疫系統受損就會導致仔豬的抵抗力下降,引起仔豬發病,而這也是導致斷奶仔豬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若是想降低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斷奶後原欄飼養

    仔豬斷奶後仔豬因為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導致仔豬精神高度緊張,受到強烈應激,所以仔豬斷奶後若是欄舍充足可以讓其繼續在產床生活一週時間,待仔豬熟悉了自己生活之後再轉入保育舍,可以有效減少應激。

    2、提高保育舍硬體設施

    仔豬另一部分應激是因為保育舍的溫溼度同產房有比較大的差別,多數豬場可以保證產房的溫度達到23攝氏度,保溫箱的溫度達到30攝氏度,仔豬生活比較舒適。而保育舍整體溫度只能達到23攝氏度,對於仔豬睡覺來講溫度就比較低,很容易導致仔豬應激。

    建議保育舍使用地暖,再結合保溫燈,讓保育舍的溫度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然後隨著仔豬的生長逐漸降溫。

    3、飼餵溫水溼拌料

    仔豬斷奶後營養來源由奶水變成了固體飼料,會對仔豬的胃腸道造成損傷,尤其是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磨損,導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營養不良和腹瀉,而若是在仔豬斷奶後給仔豬飼餵溫水溼拌料就可以將飼料的應激降低到比較低的水平,更有利於仔豬成功度過斷奶應激期。

    4、藥物抗應激

    在一些輔助條件下還需要在仔豬斷奶後的飼料中新增抗應激的藥物,才能將斷奶應激將至最低。推薦方案黃芪多糖粉+扶正解毒散+微生態製劑,一方面提高機體抵抗力,一方面保護仔豬的胃腸道黏膜,還可以促進仔豬胃腸道有益菌群的早日建立,緩解斷奶應激,降低發病率,提高仔豬成活率。

  • 4 # 豬病課堂

    在養殖當中,若要減少仔豬斷奶時的應激和死亡率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行之有效的養殖工作。

    1,仔豬斷奶後繼續飼餵和斷奶前一樣的開口料,根據仔豬情況換料應在斷奶後10-15天進行,換料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次更換控制在25%左右即可,隨後幾次換料也要在逐步替換中完成。

    2,斷奶仔豬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飼餵制度,斷奶仔豬正處於一個過渡階 段,飼料不宜餵養過多,要限制飼 養量,避免仔豬產生條件反射,過 量的進食,過量的飼養也會刺激斷 奶仔豬的胃腸道,從而發生腹瀉。

    3,斷奶仔豬的飲水要清潔,如果使用汙染的水源會使仔豬感染疾病,影響仔豬健康。

    4,圈舍衛生要乾淨,飼料槽的乾淨程度豬豬群的腸道有著重要的意義,做到定時打掃和消毒工作,糞汙清理要及時,可以防止仔豬感染疾病。

    5,實施斷奶工作前仔豬儘量要求要採食600克左右的教槽料,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斷奶對仔豬的腸道應激反應,另外採取移母留仔發,先將母豬轉移,讓仔豬在原圈舍多呆幾天後再轉移,可以減少一層應激,安全的斷奶過程對仔豬的健康顯得尤其重要。

    6,及時接種疫苗,及時驅蟲,圈舍要注意保暖,對於仔豬的健康執行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案意義非凡。

  • 5 # 匯聚農

    仔豬斷奶後出現各種應激的情況很多,據統計豬場引進一批斷奶仔豬出現各種應激死亡率高達三到五個點,這樣的損失是非常慘重的,一般仔豬斷奶後出現應激死亡的情況與運輸應激、採食飼料應激、飲水應激、溫度過低應激等有關,往往這些應激導致的後果是仔豬拉稀脫水死亡為主要,那麼從這個方向出發只要控制以上的情況,做好防範措施就可以減少仔豬的死亡率。

    一,提前做好保溫工作

    有養殖經驗的人都知道溫度對於仔豬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仔豬從剛出生到第1周所需要外環境的溫度為32-35℃,第1周到第2周需要的溫度為28-30℃,第2周到第3周需要的溫度為26-28℃,那麼一般正常情況下仔豬斷奶的時間為第3周,這樣不難看出仔豬需要的大環境溫度應該為26-28℃,小環境的溫度應該為28-30℃,所以當仔豬進場之前就應該提前做好豬舍內的環境預升溫工作,使之溫度到達以上的要求。

    二,做好應激預防

    我們都清楚仔豬從斷奶時開始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應激,比如說斷奶時應激、裝載解除安裝應激、運輸時應激、飲水應激、採食飼料應激、環境應激等,那麼如何減少仔豬在這整個過程中的應激呢?當仔豬進入豬舍內時首先不要盲目給其喂水喂料,因為剛進場的仔豬身體各個器官屬於興奮和緊張狀態,如果盲目給其喂水喂料容易導致仔豬腸道受損盡而出現拉稀脫水,應該讓仔豬緩衝半個小時左右先給喂水,而且在水中應該加入維生素C粉,再等半個小時左右再飼餵飼料。

    三,防拉稀藥物保健

    當豬場已經做好以上工作時但還不夠,因為可能有很多仔豬承受不了那麼多的應激,所以必須使用藥物進行預防,一般防拉稀的藥物有很多種類,常見的藥物有恩諾沙星粉、土黴素粉、地美硝唑粉、硫酸新黴素粉等,這些藥物用於預防時就按照說明書使用就可以了,但是用於治療的話可能就要加大劑量,使用時最好拌料飼餵,這樣即能保證藥物被仔豬食用達到預防效果,同時也會減少藥物的浪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次感染水痘可能性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