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副主任醫師陳大樂

    關節鏡下自體髕腱半腱股薄肌腱前交叉韌帶重建康復計劃

    ※ 注意事項: 1.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迴圈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區域性的恢復。 2.早期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 3. 活動度練習後即刻給予冰敷20-3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練習時要按著康復方案的要求完成,不要超過規定的角度,也不要達不到規定的角度。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且重建的韌帶尚較為脆弱。故以小負荷的耐力練習為主。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至疲勞為止。 早期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㈠ 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繃勁及放鬆。 ㈡ 術後一天:   1 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5分/組,1組/小時。(對於促進迴圈、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 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枕頭的高度在鬆軟的狀態下不要大於125px),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每日 ㈢ 術後2天:拔除引流,如果關節內沒有放置引流管,術後關節腫脹嚴重可以考慮關節腔穿刺抽出積血。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踝泵練習同術後第一天。   3 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2—3次/日。練習時手術切口處的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在開始抬腿之前,應該將大腿前方和後方的肌肉繃緊,使得整個腿部在肌肉的保護下形成一個整體,膝關節要確保完全伸直,然後再將腿抬起,這樣可以防止在直抬腿時將剛重建的韌帶拉松。   4 開始側抬腿練習,10次/組,2組/日,可以上下午各進行一組。 ㈣ 術後3天: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雙足站在地上時負重相同。5分/次,2次/日。(注意:不要負重行走,行走時要扶拐,而且手術膝關節只負重體重的三分之一)。   3 開始屈曲練習。患者可以試著坐在床邊,將膝關節自然下垂到30°微痛範圍內。如果患者自己完成困難,可以請家屬或主管大夫協助完成。如果此時患肢帶有夾板或石膏,練習時要將石膏或夾板去掉,練習完畢、冰敷後再將石膏或夾板帶上。   4 屈曲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鐘左右。如平時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2次/日。 ㈤ 術後4天: 1 繼續以上練習。 2 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 3 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注意:不要負重行走,行走時只負重體重的三分之一)。 4 屈曲練習至0°—60°範圍。(如基本無痛可達接近90°) ㈥ 術後5天: 1 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 屈曲練習至70°—8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 3 開始伸展練習(坐位懸吊):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10分鐘/次, 1-2次/日。 ㈦ 術後1周: 1 屈曲角度到90°,主動屈曲也可以90°。 2 其他練習同前。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 逐步改善步態。 ㈠ 術後2周: 1 被動屈曲至100°. 2 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達6分鐘) 3 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㈡ 術後3周: 1 被動屈曲至110°。 2 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 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4 開始坐或臥位抱膝練習屈曲。抱膝至開始感到疼痛處保持10秒,稍稍放鬆(整個練習過程中不可完全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覆練習20分鐘,每日一次。 ㈢ 術後4周:(睡眠時可不帶夾板) 1 被動屈曲達120°。 2 開始靜蹲或靠牆滑動練習。 3 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4 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三·中期:(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 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㈠ 術後5周: 1 被動屈曲達130°。 2 固定腳踏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沒有條件可以省略。 3 此時患肢仍然不要完全負重,行走時扶拐,患肢負重三分之一。 ㈡ 術後6—8周: 1 被動屈曲角度達至與健側相同。 2 術後6周開始完全負重。 3 逐漸嘗試保護下全蹲。 4 強化肌力,增加直抬腿練習和靜蹲練習次數。 ㈢ 術後10周—3個月:(可去除夾板) 1 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 每日俯臥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 開始跪坐練習。 4 開始蹬踏練習。 四·後期:(4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 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繞環練習。 2 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 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 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 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 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五·恢復運動期:(7個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透過測試,患健關節活動度達正常,肌力達健側85%以上,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 2 # 感諾運動康復師

    被醫生診斷前交叉斷裂的小麗,在骨科醫院進行了前交叉手術重建。

    在這裡專業諾鄭重的告訴大家,前交叉斷裂只有透過手術重建這一條路,不要相信任何偏方。同樣術後的復健特別重要,很多人迷信醫生的多休息導致了更嚴重的問題,專業諾曾經就遇到過鮮明的例子,一個客戶因為胳膊骨折打了石膏胳膊被吊在脖子上兩週,拆了石膏後胳膊活動度明顯降低。

    2

    術後復健

    第一階段:手法復健

    患者膝蓋部位有腫脹、活動度受限、還存在下肢肌力不足、步態異常的情況。所以整個復健計劃以手法為主,目的在於矯正錯誤姿勢,啟用無力肌肉,再搭配肌力訓練、功能性訓練。

    短期目標:消除腫脹、增加關節活動度、啟用無力肌肉以及恢復下肢基礎肌力。

    長期目標:步行姿勢矯正、核心肌力訓練以及生物力學動作模式的調整。

    上了三次課時之後,之前佩帶的膝蓋護具已經掉了,膝蓋周圍的肌肉力量也明顯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第二階段:持續加強功能訓練

    包括關節活動度和髕骨的練習,但是要避免急轉急停、腳不動扭轉膝蓋等動作,運動量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

  • 3 # 新疆流浪小生

    本人同為前叉重建者,只不過我的是前叉重建加半月板縫合。目前我術後44天,第三天彎腿訓練,現在彎腿被動40度正在康復訓練的路上……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感受!術後,在病床上,堅持鍛鍊小腿肌肉和大腿肌肉,方法是踝泵和直抬腿(動作醫生或護士會交待,或者網上可查)。醫生會交代什麼時候可以練習彎腿,每個醫生的理念不同,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所以開始的時間也各不相同。我是術後第七週到醫院複查的,醫生讓回家練習彎腿,要求兩週內角度達到好腿的角度。但是自己在家恢復,進展很慢,現在50度的坎過不去。現在調節好支具角度,增加重量,兩個水瓶吊在腳踝處,在嘗試突破的辦法。還有第二道坎,90度。這兩個角度比較難突破。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是我們要保持好心態!光明就在前方!後續,我會分享術康復的整個歷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價效比最高的膝上型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