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奇趣講史

    詠初日(版本一)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庚溪詩話》

    詠初日(版本二)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藏一話腴》這就是趙匡胤寫的詩

    人物介紹: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後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顯德七年(960年),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人生經歷:趙匡胤早年到處遊歷沒有住的地方,在襄陽一座寺廟裡住下。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資助給你,你往北去會有奇遇。”後來去了北方投靠了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後來在高平之戰、後周攻南唐之戰,柴榮北伐的戰鬥中拼死一戰,血戰到底,不怕犧牲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於是有了後來的陳橋事變,加身皇袍,經過襲擊荊湖、攻滅後蜀、平定冮南成為了北宋開國皇帝。

    為政措施:透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被後世推崇敬仰的原因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朱元璋

  • 2 # 顫動的丹田

    1.軍事專家

    大宋太祖一共削滅了南唐、南平、南漢、後蜀這四個國和湖南一帶的軍閥周行逢,為後來者趙光義合併吳越加上福建一隅的軍閥陳洪進提供了舉手之勞的條件,也為資質平平卻心眼兒多多的親弟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拿下小小北漢創造了強大武裝力量。

    2.遏制軍頭

    自五代十國晚期以來,軍漢們的跋扈剽悍之風愈演愈烈,竟接二連三排演"黃袍加身"戲份,與那奧斯曼帝國的禁衛軍廢立國王實有一拼,造成社會混亂動盪,經濟發展止步不前,趙官家老大未經腥風血雨,以酒桌子上話好說開的文明方式,勸得各大司令榮譽退休,實打實高招。

    3.強幹弱枝

    王政不綱、權反在下,趙匡胤充分認識到了唐代中晚期藩鎮不絕教訓,確定中央對地方的強勢領導,杜絕出現根深蒂固、聲勢浩大的一方實力派,有效防止了地方主義坐大。與千年以後那蘇俄赫魯曉夫氏堅決反對"波拿巴主義"實是有穿越時空的惜惜相印之妙!

    4.感情真摯

    在皇帝這個最高統治者位置上,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高權重親人從沒想過防備,兄弟光義要什麼給什麼,除了重親情,同時性格寬厚,無論孟昶劉鋹這等昏王暴君,還是才子國主李煜,都能善待俘虜,妥當安排,從不像後來宋太宗那樣整天疑神疑鬼。

    5.尊重知識

    筆下從來殺人劍,

    紙上本就是非舌;

    二十四史文人就,

    功過自由書生度。

  • 3 # 李飛叨

    趙匡胤受後世敬仰,無非幾個原因,其中最重要一個,就是他手上沒有染上前朝皇族的鮮血。

    趙匡胤曾立碑警示後人,留下了三條太祖聖訓,其中有兩條至關重要,其一是針對柴氏子孫的,柴氏子孫一般的罪過都可以赦免,即便是犯了謀反的大罪,也只能在監牢裡賜自盡,不能再鬧市誅殺,其二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趙匡胤的江山取自後周,是奪柴家人的天下。趁著人家孤兒寡母的下黑手,這本身就是不什麼厚道事兒,即便趙匡胤臉皮厚心眼黑,也難免有愧疚之意。所以在太祖誓約中留下的寬待關於柴氏子孫的條款,也是良心未泯的表現。更何況,這也能表明他老人家宅心仁厚,被世人口口相傳,自然也能受到幾分敬仰。

    但我認為趙匡胤能被後世敬仰的,還要歸功於第二條:不誅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趙匡胤是勝利者,自然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表達歷史,但這種表達也需要文人士大夫。宋代對於文人的寬厚,的確是歷史上所沒有的,和那些動輒把人推出去看頭,拉出去打屁屁的皇帝相比,宋代的歷朝皇帝簡直是和藹可親的一塌糊塗,文人們能不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涕零嗎?

    怎麼回報這麼好的皇帝,當然是儘量的美化他,讓他在歷史上留個好名聲!

    當然,趙匡胤作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的一員,也的確有其過人之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用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的加強皇權等等,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 4 # 大宋趣史

    五代十國50多年戰亂不斷,藩鎮割據,軍人勢力強勢,百姓或是流離失所飢寒交迫中死去,或是當兵死於戰爭當炮灰。人口驟減田地荒蕪。趙匡胤結束了五代亂世,他被後世推崇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趙匡胤奪取皇位後,約束士兵不得搶劫,保護商家安全

    五代每一次朝代更迭,就會出現士兵搶劫百姓財產的現象。比如後晉滅亡前夕,張彥澤放縱手下士兵,讓他們隨便搶劫錢財,有的百姓也趁亂衝進富人家裡,殺了富人又把富人家裡洗劫一空,搶劫持續了2天,都城富人的財產都被士兵亂民搶劫光了。

    後周太祖郭威攻進開封時,士兵大肆搶劫,搶完了就焚燒滅跡,整個開封四次都是燃燒的火焰。王殷、郭崇威勸郭威如果不制止搶劫,開封就是一座空城了。這時候士兵已經搶劫的差不多了,郭威才命令將領約束士兵不得搶劫。

    這是因為五代的帝王全靠軍人勢力支援才能當上皇帝,他們沒有扭轉五代亂世的想法,只求得的當上幾年皇帝。軍人一旦起來造反,這些人的皇位不穩定了。因此他們默許或者縱容軍人們的搶劫行為,當做是一種利益交換。他們眼中百姓和富人的財產和生命比起皇位來,根本不算什麼,是可以犧牲掉的。軍人搶劫之風也就愈演愈烈,軍人稍有不滿意就會起來造反,想著換個皇帝再撈取更大的好處。

    趙匡胤陳橋兵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約束部下不得搶劫,他說:這些年來每到改朝換代,士兵們進入京城都會四次搶劫錢財,這次我不允許有這種事情發生。我當了皇帝以後會重重的賞賜你們,有敢搶劫的我會誅殺你們全族。趙匡胤計程車兵進入開封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當天商家照常營業。有幾個無賴想趁火打劫,趙匡胤派人抓住這些人就地斬殺於鬧市,以此震懾想搶劫的人。他還賠償了遭受搶劫者的錢財。

    趙匡胤不嗜殺,優待前朝大臣皇帝

    五代每一次改朝換代,前朝皇帝大臣已都免不了遭受屠殺的命運。後梁朱溫時期,左僕射裴樞、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工部尚書王溥、吏部尚書陸扆全部賜死於白馬驛。士大夫不支援唐朝不支援後梁的。都被扣上朋黨罪名,數百大臣被殺,唐朝舊臣所剩無幾。唐昭宗、唐哀宗末代皇帝下場悽慘,全都死於朱溫之手。

    後唐莊宗攻入後梁首都,後梁大臣趙嚴、張希逸、張漢傑、張漢倫、張漢融、朱珪、、李振及契丹實喇鄂博等,連同他們的妻子兒女,全都斬殺在汴橋下。敬祥原本已經自殺,屍體還要再斬首一次。

    趙匡胤即位後周大臣並沒有太大變動,趙匡胤封后周皇帝為鄭王,封周帝為鄭王,奉後周皇太后為周太后。

    削除藩鎮軍人勢力,制定一套互相制衡的制度,國內政治穩定

    五代時期藩鎮割據勢力強大,軍人囂張的說出:“只要是兵強馬壯的人就能當天子!”趙匡胤致力於結束五代以來藩鎮尾大不掉,削弱軍人集團勢力。為此他派出文臣主持地方政務,收回藩鎮 的財政權,設定轉運使集中天下稅賦到中央。又將地方上的勇猛士兵歸入禁軍,把老弱此等士兵留給地方,地方勢力也就無法和中央抗衡。杯酒釋兵權又解除了功臣集團兵權。國內穩定以後趙匡胤又逐漸滅了各個割據勢力。

    趙匡胤制定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明清,宋朝以後再也沒有出現五代十國那樣長時間的分裂時期,宦官專權外戚專權藩鎮割據,這些弊病在宋朝都沒出現,這都要歸功於趙匡胤制定的一套很穩定互相制衡的制度。

    趙匡胤是一位創造時事,改變歷史發展走向的帝王,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到了開寶末年宋朝人口已經恢復到309萬多戶,他又鼓勵農民恢復生產,開墾田地,宋太祖時期人民開始安居樂業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安石軍事改革有什麼目的?主要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