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演義中對於赤壁之戰的描寫未免誇張,真實歷史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12
回覆列表
  • 1 # 尹禾

    《三國演義》是一部意義非凡的戰爭題材小說,對於三國曆史的傳播居功至偉。其中赤壁之戰更是演義中最重要的一個章節,三方勢力悉數登場,將整部小說推向高潮。

    是有偶然,又是必然,逃不脫“疲、病、疏、勢”四個字。

    事實上曹操南征並不是倉促而為,他在出徵之前做足了準備:首先在鄴城開鑿人工湖,名曰玄武池,用以練習水軍;隨後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為解決後顧之憂,傳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在政治上,為進一步鞏固他的統治地位,罷黜了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同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又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

    可見曹操並不是心血來潮,在完成北方統一以後,必然要對南方政權展開戰略攻勢。然而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縱使曹丞相機關算盡,也未料到這麼多的天災人禍。

    兵士疲憊

    這裡首先要明確一下,《三國演義》中曹軍號稱百萬,《三國志》中也號稱八十萬。其實這是古代大規模征戰之前慣用的障眼法,不過是為了造勢而已。因為當軍隊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斥候和間諜都很難分辨具體數量,號稱百萬之數,會對敵方造成很大的威懾力。據後世考察,曹操南下軍隊大概十五六萬,而最終參與赤壁之戰的應該只有精兵七八萬之數。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七》中記載了周瑜戰前勸諫孫權的一番話:

    從中可以得到兩點十分重要的資訊:其一,曹軍實際兵力不過十五六萬,其中還包括剛剛歸降的荊州兵馬七八萬;其二,曹軍經過北方連年爭戰和向南長途跋涉,正是疲憊之時。當然此處也出現了“病”字,我們下文詳解。

    可見,曹操雖然兵馬眾多,但是一來長途跋涉困頓不堪,二來多有降兵,人心不齊。《孫子兵法》雲:“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以逸待勞,大有可為。

    因此,在戰前狀態上,曹操先輸一局。

    疾病作亂

    關於影響赤壁之戰的疾病論,在近幾年十分火爆。很多專家學者都從史書記載的隻字片語中,分析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多換疾病。甚至有專家根據發病時間和特徵,推斷出這種疾病是傳染性極強的“血吸蟲病”,可以透過飲水進入食道,引起發射、炎症和內臟潰爛,在古代屬於不治之症。並且血吸蟲病恰好分佈在長江流域,發病期也剛好是秋季。

    關於疾病的記載,《資治通鑑》和《三國志》中都有交代:

    可見,病亂之言非虛。相對於水土不服引發的疲憊和不適,疾病則是更大的威脅。按照史書交代,兩軍第一次交鋒,曹軍就因病不利,龜縮到江北,兵士死亡者眾多。

    因此,在戰備狀態下,曹操又輸一成。

    不習水戰

    前面提到,曹操為了準備南征,在鄴城挖了個大水坑,用來操練水軍。但是水坑和江水卻有天壤之別:水坑是死水,不宜引起眩暈感,長江則為活水,湍流不息,水體流動容易引起暈船;北方空氣乾燥、水汽小,兵卒不會有不適的感覺,長江流域潮溼多雨,秋季陰風刺骨,北方人很難適應;曹操練兵之時那是春夏季節,是北方最和煦的時節,赤壁之戰發生在秋季,根據季風氣候的特點,此時正是潮溼乾冷的時節。

    說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其實更主要的是不習慣氣候。很多人都忽視了氣候對戰事的影響,但是千年以後,有兩位戰爭巨頭,都曾經在北歐地區吃過嚴寒氣候的虧,最終功虧一簣。

    因此,在地勢和兵備上,曹操吃了很大的虧。這也是曹操後來不再由東部南下,而是轉戰西部的原因。

    勢單力孤

    “天時地利人和”,此時曹操堪堪佔了一點天時,地理人和則完全不站在他這一遍。這就違反了“順勢而為”的原則。

    所謂佔有天時,一來是以天子名義南征,二來是剛有北方統一和荊州歸降,在起勢上不輸聯軍。

    所謂不佔地利,是因為北方以平原路路居多,兵種多為騎兵和步兵,南方則以山川河流居多,兵種應為水軍和山地野戰軍。

    所謂不佔人和,是因為曹操所依仗的戰略基地是荊州,而荊州軍民對曹操多有不服,人心不齊。

    因此,曹操在“兵形勢”上不佔優勢。

    一番天災人禍,攪得曹操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想出個鐵鎖連環的計策,還正中了“火攻之計”的下懷。

    曹操之敗,在於形勢時機不對,大可據險而守,先經營荊州待時機成熟再行南下之事;又在於天公不作美,疾病橫行,空耗兵力;也在人算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南北方地形氣候差異,以至於兵士疲疾;最後也在於對手的執著,孫劉聯軍以必死之心保江東,家鄉父母妻兒都在身後,又怎能不死戰?曹操又怎有不敗之理呢?

  • 2 # Hellossn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很出名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大戰。他不僅扼制了曹操的野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勢。

    統一北方揮師南下

    曹操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1、軍事上,訓練水軍。並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政治上,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

    同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操收編投降的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

    赤壁對峙

    劉表之子投降曹操後,劉備於樊城撤軍,在長坂被曹軍大敗後。為應付曹操大軍,劉備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孫權亦知曹操勢不可擋,於是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不過由於曹操軍中為北方士兵,不識水性,而且暈船。為克服此種情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戰爭爆發

    曹操雖說號稱八十萬大軍,但實際可能只有18萬左右,但是這亦是孫劉聯軍的3倍以上,因此孫劉聯軍會對付曹軍想盡了辦法,據《三國志》中記載,在赤壁之戰前夕,黃蓋對周瑜說:現在敵眾我寡,很難長久對峙,我觀曹軍戰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們敗逃(注意火工是由黃蓋提出的)。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戰爭結果

    曹軍敗逃後,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此後,由於孫劉的戒備,曹操至死也沒有達成天下一統的野望。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撤軍真正原因

    電影電視中,我們經常赤壁之戰曹操敗退的原因都是由於孫劉聯軍放燒了曹操的軍隊。

    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曹操撤軍的真實原因有兩個方面:1.火攻。黃蓋率領的十餘艘蒙衝鬥艦燒燬了曹操的部分軍艦及物資,使得軍心大亂,軍營混亂。2.瘟疫爆發。雖說中計被火攻,曹操畢竟是後世所謂的奸雄,而且他還有這麼多士兵,不可能滅不了火,實際上當時曹操均勻中已有瘟疫爆發(據說是血吸蟲)這大大降低了士兵的身體素質及軍心,因此曹操不得不進行撤軍。

  • 3 # 偉煒717

    1、輕敵、驕傲、自滿

    2、戰線長、後勤補給困難

    3、水土不服南方沒有民心

    4、軍心不穩操之過急

    5、戰術、戰略都不得當

  • 4 # 種地的秀才

    1 荊州取得的太過容易,曹操產生了嬌縱之心,看弱了孫權忽視了劉備,以大軍壓境想趁此一戰平定江東,讓沒有退路的孫權劉備輕易地結成聯盟,增加了攻伐的難度。

    2 瘟疫的流行使軍中很多將士被感染,士氣低下。

    當時曹操看出孫劉聯盟後所表現出抵抗下去的決心不是一戰就能解決的問題,而如果再堅持下去會有更多的人受瘟疫的感染,那時候不用孫劉聯盟進攻,自己就先趴下了,所以決定暫時撤軍。而前期準備的戰船撤軍的時候沒有辦法帶走,唯有下令一把火燒了。孫劉聯軍也在此時發現了曹軍想要退軍,趁火打劫發動進攻爭搶地盤,也就產生了孫劉聯盟大勝,曹操敗退的假象。

    就當時來說,不管是東風還是西風,難道你真覺得就憑几艘小船在沒有火藥的情況下,將有人防護且長期浸水的船隻燒著?《三國志.郭嘉傳》中記載“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說明是曹操部隊遇到疾病主動燒的船。《江表傳》中記載,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曾寫信給孫權,“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曹操告訴孫權我是因為部隊有疾病才主動撤退的,在撤退之前避免戰船落入你們東吳手中所以才主動燒的船。

    真正讓曹操沒想到的是撤軍後孫權不惜把荊州的地盤借給劉備發展而維護同盟關係來抵抗自己。本想用這幾塊放棄的地盤使兩人產生的關係破裂,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小看了孫權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解縉作為太子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為什麼得不到明仁宗和明宣宗的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