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談腫瘤

    我們都知道,B超、X線、CT、核磁是最常見的幾種醫學檢查手段,它們或單獨使用、或相互配合,能揪出大部分的病變。但是,當憑藉這些遊走在身體外部的手段無法確診時,就需要請一個能夠探及內裡的方式來協助破案。這就是穿刺活檢存在的意義。

    從診斷角度講,影像學診斷只是醫生根據經驗做出的初步判斷,最終確診需要穿刺活檢得到的“病理學結果”,這被成為診斷的“金標準”。

    從治療角度講,單憑影像學結果即便能夠確診,也無法判斷病理分型及有無突變等具體情況,後續治療相應也會變得盲目,而病理學結果可以對疾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讀”,因而能更好地指導治療。

    穿刺活檢如此善解人意而神通廣大,為什麼很多患者還是對其持抗拒態度呢?一方面是因為懼怕,另一方面是擔心穿刺會扎破腫瘤、刺激腫瘤,導致轉移擴散。

    1、穿刺真會帶來擴散轉移風險?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明,穿刺造成擴散轉移的風險低於千分之幾,屬於極低機率的罕見事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這一風險確實無法降低為0,但這太正常了,這個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零風險的理想化事件。

    大家之所以會認為穿刺會造成腫瘤轉移,是因為以前的防癌篩查沒那麼普及,影像檢查沒有那麼完善,對癌症的認識也不夠,很多患者確診癌症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而這個時候做穿刺很多病情都處在加速惡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錯誤地聯想為“是做穿刺導致了腫瘤轉移”。

    也就是說,穿刺活檢替晚期腫瘤背了一個鍋。

    2、穿刺活檢的保護措施

    為什麼說穿刺是很安全的?

    在最近的十年內,穿刺活檢的理念和所用的器械在發展中做了很聰明的改進。穿刺取材的裝置外面加了一個保護套,類似圓珠筆。一按開關,穿刺針就會刺到腫瘤裡面,取材結束後又會縮回到外殼中。而這個外殼不進入瘤體,這樣在穿刺針拔出的過程中,就避免了腫瘤細胞的外漏,對人體做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退一萬步講,即便這樣的嚴密保護仍可能造成外漏,也不足以造成轉移。因為人體的血液迴圈中本身就有很多的腫瘤細胞,但它們會被人體的“清道夫”——免疫系統清除掉,因而並不表現為腫瘤。即便穿刺針帶出了腫瘤細胞,其量也非常之少,遠遠達不到人體正常血液迴圈中的數量,所以造成轉移的機率微乎其微。

    再退一萬步,即便免疫系統沒有及時清理掉轉移的癌細胞,造成了轉移,其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以乳腺癌為例,根據腫瘤細胞動力學研究結果,快速生長的腫瘤倍增時間約為1~4周,而生長較慢的腫瘤約為2~6個月。

    國外曾有大量對接受過穿刺針活檢的乳腺癌患者的隨訪研究,時間最長達15年,結果發現,穿刺針活檢後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並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穿刺針活檢後延期1個月內手術會對患者不利。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在診斷後早期合理治療,如在活檢2周內進行手術切除,術後再合理地化療,腫瘤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可以透過治療來抵消的。

    因此,從理論、技術、器械等各個方面來考慮,穿刺都是安全可信賴的,如果經醫生評估確有穿刺需求,切勿盲目恐懼和抗拒。如果結果為良性,自然皆大歡喜,不必再擔心受怕;即便結果為惡性,也是利大於弊,值得擁有,因為它是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蜆可以用水泥池養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