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水蓮演愚

    雲夢仙境是鬼谷子文化的發源地,也是鬼谷子的傳教聖地,鬼谷思想不論對國家的進步還是社會的發展,從古至今都有很深的影響力。縱橫之術是鬼谷子的核心思想,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無論從歷史觀點還是現代應用,這一思想體系都盛久不衰,正是鬼谷思想的啟示,才有了雲夢仙境的發展,所以觀長遠發展看當下運營都離不開鬼谷思想的引導,並在其思想的引導下,不斷探索,創新,給雲夢仙境輸送新鮮的血液。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正是當前康養專案的先鋒指導思想,我們以鬼谷子的陰符七術為核心思想,以國學文化的自為、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以理學六藝為發展主體,打造獨一無二的雲夢仙境康養文化。國學大師馬一浮認為,“六藝”既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又體現了人類思想文化的最高價值,涵蓋了真善美以及自由、平等、解放等基本理念,因而必然是普遍的、前進的、日新的:

    學者當知,六藝之教,固是中國至高特殊之文化。唯其可以推行於全人類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至高。唯其為現在人類中尚有多數未能瞭解,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特殊。故今日欲弘六藝之道,並不是狹義的儲存國粹,單獨的發揮自己民族精神而止,是要使此種文化普遍的及於全人類,革新全人類習氣上之流失,而復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方是成己成物,盡己之性,盡人之性。馬一浮還斷言:天地一日不毀,人心一日不滅,則六藝之道炳然常存。世界人類一切文化最後之歸宿,必歸於六藝。

    六藝是教人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溫柔敦厚,疏通知遠,廣博易良,恭儉莊敬,潔靜精微,屬辭比事”是六藝之教的“六相”,“六相攝歸一德,故六藝攝歸一心”。

    馬一浮闡明瞭“六藝統攝於一心”的觀點,並對六藝之教推崇備至:正是受這種認識支援,他在抗戰時期非常艱苦的條件下,毅然決然到樂山創辦“復性書院”。

    那麼我們在馬一浮的思想啟發下創辦了雲夢仙境六藝會館,同時也與鬼谷子的思想相統一,我們通貫六藝之德,鬼谷之道,百草之術來盡心打造雲夢仙境的康養大道。德之我幸,天地昭昭,故天降大任於雲夢仙境,得傳古人之道,救急病患於世間,長生長養於雲夢!

    六藝之道,條理粲然。聖人之知行在是,天下之事理盡是。萬物之聚散,一心之體用,悉具於是。吾人慾究事物當然之極則,儘自心義理之大全,舍是末由也。聖人用是以為教,吾人依是以為學。

    六藝之類相:

    茶道――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現在的茶藝正是明代茶藝的發展和延續,雲夢仙境的茶藝貫穿古今自成一道,雲夢仙境的山泉水,道地藥材,清心自然的空氣,由焚陽道人煮一壺靜心茶,靜候你的到來,看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雲夢草未凋!若要問:何為地老天荒?紫陌無華與時光同老。

    香道――中國是香的國度。華人的“香”,既有道佛兩教的宗教之香,祭拜神靈祖先的宗法之香,中醫各類香薰藥療之香,更有感悟身心之香道和香文化之香。茫茫華夏,自古就是一個香氣飄渺的神奇國度。

    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人已尋覓芳香植物,燔木升煙,以告祭天地,稱為“燎祭”。先秦時期,澤蘭、蕙蘭、白芷、艾草、桂樹、香茅等已用於養生和社交禮儀。人們更用澤蘭、菖蒲、艾草來沐浴,《大戴禮記·夏小正》上說:“五月蓄蘭,為沐浴”——彼時華人的浴室中,已有了幽蘭之香。

    此後,無論秦漢雄風、魏晉風雅,還是唐宋詩篇,乃至元明清的風雨涅盤,“香”這一天地造化的若有若無之物,出入中國的文壇藝苑、道觀禪堂,秉持飄渺空靈的出塵之姿,不拒有物有形的入世之行,與華夏之心相承一脈,宣講中國古而不老的道與文化。

    雲夢仙境是一個天然的大藥房,盛產上百種道地藥材,其中上藥就有幾十種,鹽膚木最為出名,還有何首烏和人參,都是製藥制香的上好材料,我們傳承古老的制香技術和宮廷香方,研製出多種貢香,薰香,藥香,與人共享,焚陽道人透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帶領大家對雲夢仙香進行全身心的鑑賞和感悟,並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式中,令我們身心愉悅的在那種久違的儀式感中追慕前賢,感悟今朝,享受友情,珍愛生命,與大自然融於美妙無比的寂靜之中。“香”不僅芳香養鼻、頤養身心,還可祛穢療疾、養神養生。

    音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教化。所謂教化,即是對美好心靈品質的培育與提升。心靈的本性應該是從善、從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棄惡從善,使人的心靈從醜惡的邊緣迴歸到真善美。

    音樂作為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類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為人類心靈世界的一個伊甸園,也成為實現人類自身價值的途徑。古代最美的音樂就是五音,最初的作用就是療愈,五音對應五臟六腑,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絡,一曲終了,病退人安。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音”

    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髒氣共鳴互動,達到動盪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便是《黃帝內經》所提出的“五音療疾”的身心基礎。

    《樂記》雲:“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大小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禮教――是人際關係中最公平中正的表現形式,人人都必須約之以禮、行之以禮。如果我們想讓生命過得有意義並使自己完美,同樣需要禮待自己。心靈秩序的建立就是禮的道德的現實踐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克己就是約束自己,復禮就是符合禮制。(《論語·憲問》“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一個人要立足於社會必須學禮、知禮。子女對父母應“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兄要“友于兄弟”,弟要“出則悌”,夫婦要相互“賢賢易色”,朋友之間應該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這種自我約束和禮待他人,有助於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形成,調和各種衝突,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個人、家庭、社會關係。

    術道――古傳至今,六藝之術是術數之學。而今深植人心的卻是法術,而且可用源遠流長來形容。尤其,它在人們的誇張渲染、繪著繪影之下,更是充滿著神秘、玄奇、靈異、詭密、高深、莫測等色彩。雲夢仙境的六藝之術傳授的卻是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實際意義與上所講完全不同,"本",是根本的意思;"本經",主要討論精神修養。"陰符",強調謀略的隱蔽性與變化莫溯,《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 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焚陽道人運用《本經陰符七術》創造了一套簡單實用而獨特的養生術,帶領大家開發潛意識能量,達到自制治癒的能力,以謀開智,以智養德,以德化人,以人為本的真正的道家養生術,正是:雲夢仙台布正一,焚陽昊真種金蓮。修仙欲求登真路,壇前大師授七術。

    醫道――中醫的醫術又稱為“岐黃之術”,黃指的是軒轅黃帝,岐是先師岐伯。相傳黃帝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病因、診斷以 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予以闡明,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記載於《黃帝內經》這部醫學著作中。後世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指代中醫醫術,並認為《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淵源、最權威的中醫經典著作。直至今天,凡是岐黃之家仍是言必稱引《黃帝內經》之論。

    中華文化之本源即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修道便向天地法養心、養性、養氣、養神、養生,天人合一而長生。可以說,道醫由道而生,為道而行。昊真子道人收蓄了道家“重人貴生”的教義與修為,以神奇的醫術懸壺濟世,並將此種觀念和教義最終實踐於雲夢仙境,盛名於雲夢仙境。我們炎黃子孫能在五千年的歷史變遷中跌宕不衰繁衍生息,是因為中華醫術的依偎和守護,中華民族才得以繁榮昌盛,創世一方。這正是中華民族強大之根本!

    《養生膳食坊》

    雲夢仙境是鬼谷子的傳教聖地,景區內有鬼谷廬、千畝原始次生林、雅魯藏布大峽谷、雲海奇觀,是集山水為一體,自然與人文高度和諧統一的旅遊勝地。

    雲夢仙境獨特的地理環境,生長了上百種道地藥材,我們結合古老的醫術,以《本草》之辯,《內經》之論,《醫宗》之術研製出多種養生產品,可療五臟六腑之傷,寒,內,熱諸證,雲夢仙境五行五色,青山綠水,妙湛養悠,相生如環,打造旅居康養文化,條件優越,得天獨厚,渾然天成,別有情趣,是一個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的世外虛靜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梨園防凍需要什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