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寧心理諮詢師莫雯慧
-
2 # 真嗨0
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是憋不住想說話,就是俗話說的話癆。
這種人一般性格比較外向,心裡藏不住話,喜歡刷存在感。
一是自尊心比較強,生怕自己落人身後,做事情,乾的不夠就用嘴來湊,取得了成績就把功勞放在天靈蓋上恐怕別人不知道,工作沒做好就極力的去找理由來掩飾,有人甚至脾氣暴躁,容不得別人說他一個不字,豈不知越是極力維護自己的形象,越齷齪,最後導致人設塌陷。
喜歡多說話往往和原生家庭有關,也就是生下來就喜歡說話,其實喜歡說話沒有錯,有時還是優勢,比如人談戀愛的時侯總是話越多越好,甜言蜜語誰不喜歡?
不過俗話說,言多必失,適當的還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嘴跑火車,胡言亂語容易禍從口入,古時和文革就有招來殺身之禍的,現在網上有些話也不能亂說,心裡有數就行啦。
-
3 # 家庭心理師莫克
誇誇其談本質上是表現欲的體現誇誇其談通常會造成隱性傷害終止誇誇其談,需要有強大內心力量和具體方法。表現欲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在誇誇其談的時候,通常是話題被有意無意的引導到了自己的優勢領域,在發現自己優勢領域時,表演型人格就會被激發。從而進入自我表演的心理狀態。自我表演的特點是,很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覺十分享受。所以,有一定的成癮表現。
隱性傷害在表演慾望爆棚時候,自己基本是和自己交流,一面表現,一面自我肯定。就會忽略聽眾的反饋,這時候,對自己的優勢表達,通常是聽眾心裡的傷痛。這樣就對聽者構成了隱性攻擊。但是,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一個嚴重的社交隱患。我注意到不少人,當聽到有人因孩子叛逆煩惱時,立刻跳出來傳授自己的育兒經驗,但是話題很快會轉化到:我家孩子如何如何優秀。。。。。。這對聽者是一種很大的攻擊,對方的眼神已經略有厭煩了,自己卻沒有感知,從而招致恨意產生。
成因分析誇誇其談表面上是一種強勢表達,這類人也通常給人能力強的印象。但是究其本質是內心脆弱。
由於內心脆弱,所以十分渴望在具體的事件和觀點上,有明顯的優勢。
這類人會不自覺的十分留意話題中自己優勢領域的出現,如果不能出現,就會刻意引導。一旦到了優勢領域,表現欲立刻出現,進入狀態。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解決方案長遠來說,強大自己的內心,是解決的根本。有了內心強大的支撐,構建深層自信,那麼自我價值感就不再需要外部評價和對比來實現。從而把語言迴歸到交流溝通的本源,而不是停留在表演上。強大內心是個長遠目標。在這之前,我們克服表演慾,也有如下具體的應急方法。注意傾聽。把關注點放在對方的表達內容裡。會獲得資訊上的新鮮感,關注他人多了,自己就自然少了。如果表演慾很嚴重,就可以嘗試厭惡法。自己設計一個誘發動作。例如捏一下耳垂或者小指。每當情況出現時,就做一下動作的操作。開普勒星球心理強大訓練場,就是一個透過心理、認知、行為手段,讓你內心強大的地方。我是莫克,我在開普勒星球訓練場等你。
-
4 # 德友聚靜心齋首號
你說的這個現象,在很多年輕人身上都容易出現。
年輕人誇誇其談,其實反映出他們很好的反映、應變能力,但是,由於年齡、閱歷、學識等等因素的影響,年輕人的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尚顯不足,而心理的成熟度還顯不夠,所以,在很多場合或情況下,即便是對自己不太瞭解、沒有深刻認知的事情,也會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往往其所表達的觀點和想法,要麼有失偏頗,無法給予交流者正面的資訊,要麼缺少深刻的見解,浮於表面,給人一種浮誇的感覺。更有甚者,對自己完全不瞭解的東西,也要不懂裝懂,結果是貽笑大方,自曝短板。
這種情況的產生,通常是虛榮心和自卑心理雙重作用的結果。
喜歡或習慣於誇誇其談的人是虛榮心較強的人,會很急於表現自己。在很多情況下,Ta不會認真傾聽,認真的在內心裡進行分析和思考,只是聽到某幾個關鍵詞,不管下面的內容如何,頭腦中勾畫出的完全是自己對這幾個關鍵詞的理解和認知,然後就立刻希望透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來展現自己的存在感。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離題萬里,詞不達意,只是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對交流溝通者而言沒有任何益處。
誇誇其談的另一種情況就是,把原本並非自己的經歷,透過移花接木的手段嫁接到自己身上,希望藉此體現自己的能力,這也是一種虛榮的表現。但是,正因為事情本身並非自己親身經歷,所以,漏洞百出,最終給人的印象很差。
喜歡或習慣於誇誇其談的人,同時也是存在自卑心理的人,在很多時候Ta們的內心缺少認同感,缺乏安全感。這種人需要不斷的透過自我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期望透過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表達來提高在人群中的認同感,從而給自己帶來一些心理上的滿足和安慰,藉此來抵消內心中的不安全感。
誇誇其談在短期內可能會收穫一些效果,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只會讓自己的社交範圍變得越來越小,社交的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進而形成一種惡性迴圈,讓自己變得更加缺少認同感和安全感。
年輕人,或者喜歡和習慣於誇誇其談的人,最應該做的是腳踏實地,學會傾聽,學會觀察與分析,學會用心思考,不要急於表現自己。別人的認同和認可固然重要,但自己對自己的認同和認可才是在這個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
解決的辦法:每一件事在表達之前,停頓三秒鐘,問自己兩個問題,我真的懂嗎?我真的能說清楚嗎?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就閉嘴。
很多事情其實都一樣,用的是心,而不是嘴。
管住嘴很重要,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我們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有可能要用一生去學會該怎樣說話。
-
5 # 木子love2018
很簡單呀,我不太會說一些很專業的東西,但我想說,你可以在手上,或者是你隨手都會拿的東西上寫道:多傾聽,少說話。每次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這種行為就會變得好
我是做銷售的,有時候也會只顧著自己說,但是正常的銷售應該是客戶多說,自己多聽,然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我就會每次很刻意給自己強調少說少說,多聽,等待,然後這種心理暗示就會慢慢讓自己有所改變,因為你這個是主觀想改變,認為侃侃而談,不太好,所以透過自我心理暗示就可以解決,你相信你去做,你就可以解決,就這麼簡單
我就是一個例子呀,心理暗示很厲害
-
6 #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我們用短短的一兩年學說話,但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也很不容易呢。
其實閉嘴也不是不讓說話,而是要會話說。
說話誰都會,但要說得恰當,得體,說得別人愛聽那還真是門藝術。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有個人說話愛傷人。他每說一次傷人的話,就有人在牆上釘一個釘子。可他自己並不以為然,說:那有什麼呀,說錯了我改過來就行了唄。
這時候有人拉著他到牆邊,把一個個釘子拔下來。只見牆上滿是釘子眼兒。
你說過的傷人的話,就像牆上的釘的釘子。即使是你收回了,傷害還是留下了。
所以說好話,會說話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
7 # 我說精神
你好,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是喜歡誇誇其談,很多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如果一直這樣一定會對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不利的影響,那這是病嗎?很可能是病。
話多、誇誇其談是什麼病?
因為正常人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不會對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而達到病態標準的話多、誇誇其談是明顯的超出了正常的標準,可能是躁狂發作。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躁狂發作的診斷標準:
DSM-5是美國現行的最新精神障礙診斷標準,像你說的言語的增多,內容誇大,都是躁狂的典型表現,其餘的症狀不知道你是否具備,但如果這樣的情況長時間存在,而且已經確定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影響,就要高度懷疑是否存在問題,如果再存在上述圖示中的睡眠需求減少、思維聯想迅速,注意力不集中,持續的精神運動鞋激動等等表現,就基本可以診斷躁狂發作了。
當然,除了躁狂發作還有輕躁狂發作,輕躁狂發作是各項表現都明顯弱於躁狂發作表現, 更接近於正常人,而且持續時間要少於躁狂發作的病程標準至少一週,只要持續4天就可以診斷輕躁狂發作了。
給你的一些建議
如果對比上面的症狀,確定達到躁狂發作的或輕躁狂發作的標準可以到正規的醫院就診,並服藥治療,如果只是單純的語言習慣可能需要多關注一些職場禮儀規範或者學會如何在社會上做人。
其實我們社會上的躁狂和輕躁狂絕對不再少數,很多人因為常年如此,所以同事和家人並不覺得是問題,但一旦有了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刺激,還是可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病理性激情以及易激惹衝動,做事不計後果的表現的。
-
8 # 小滿577828
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是喜歡誇誇其談,怎麼辦?我想少說。這樣的現象很普遍。
凡是愛誇誇其談的人,都是屬於囉嗦的人,愛充能,總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就是不懂也要裝懂的人,在單位也好,在其它公共場合也好總是愛表現出來。
其實這樣的人有時說的很多話都是錯誤的,只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提醒不糾正,任其說下去。
這是每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也很難改變。
除非是這樣的人受到打擊了,像1957年反右傾運動,被化成右派分子。這樣他就會有所少說。那是刻骨銘心的少說。
-
9 # 玲瓏心理
誇誇其談是個行為,本質上其實是透過談,後面的心理動機是滿足自己很厲害、很重要、很不一般的心理需求。
“自體心理學”對這一點有很好的解釋。孩子的成長的過程(自體的發展過程),中間有一個階段“誇大自體”的形成,意思是要透過父母(養育者)的眼睛來看到,我是很厲害的,孩子再從父母那裡得到這個回饋,就會形成對自己還不錯的認知。這個“誇大自體”,其實就是一個人自尊自信的基礎:他們覺得我厲害,看來我真的是有兩把刷子的。孩子心中就有一個對自己能力的初步自信。
小孩子經常會做一些事,然後對父母說“快來看我做的這個!”然後希望得到你的一句誇讚,這其實就是誇大自體成長的需要。
但如果孩子成長中,父母從來沒有覺得孩子厲害,孩子無論做什麼都不被認可,這個孩子就沒有得到“誇大自體”的鏡映,他們會一直懷疑自己的能力,長大後要麼畏縮不自信,要麼就停留在這個階段,通希望過一些行為,表現自己的厲害,得到對方的認可和欣賞的迴應。
你的誇誇其談,很可能是這樣的心理機制。
當然還有另一個極端,就是被誇獎過度,虛榮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你很享受這種滿足感,也會導致一直停留於此,希望充分享受被誇讚的感覺。
所以過度被誇或從不被誇,都可能導致你的行為,心理創傷都是這樣,要麼來自過度滿足,要麼來自不滿足,你覺得你是哪一種呢?
-
10 # 無名老山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君子三緘其口,要敏於言而慎於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能為了逞口舌之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注意分寸,不分親疏遠近,一味直言不諱,不管別人愛不愛聽,只顧自己在那裡誇誇其談,一副雄心萬丈,捨我其誰的樣子。這樣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很浮誇,不拍實。正應了那句古話:滿壺水不響,半壺水叮噹。古人云:慎言者立,真正的智者是不會亂說話的,懂得沉默是金,群處守嘴,獨處守心。
能管住嘴的人,往往有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這樣的人更能贏得別人的青睞。
管住自己的嘴巴,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自已說話的慾望,適當地收斂自己的性格,告誡自己少說話,言多必失。說話之前先在心裡想想,看是否合適,不該說的就不要說,多傾聽別人說話。不論什麼時侯,少說多聽多幹,這也能顯示你的幹練和穩重。
-
11 # 藍天58568
總是喜歡誇誇其談的人,說明一個人口才好,心直口快、能說會嘮、熱情爽快,是個直來直去的人,基本跟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這種性格::的人,說話有時爭先搶上、喧賓奪主、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和不理解的時候!甚至連自己有時候竟是感覺尷尬和下不來臺的!
若是自己有自知之明,感覺到這是缺點毛病,並且能努力認真的刻意去克服改正,估計慢慢會改變過的!
克服缺點毛病,改變不良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而又急於求成的事情的。平時在人多勢眾的場合,多注意控制好自己,能做到不講話時,儘量不講或是少講,因為話多失言,說不定哪句話觸犯到誰的利益,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或是對立面也說不定的!所以我覺得,只要自己認識到了,並能做到刻意去克服了,慢慢一定會改變的。
願你早日克服誇誇其談的不良習慣吧!
回覆列表
我想問問一些詳細的問題,我們可以深入的聊聊,如果你信任我的話。
過去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
你在誇誇其談後最享受的感覺是什麼,是別人的眼光,還是你感覺被關注了?還是其他的感覺。
這種感覺只能透過這個方式才能達到嗎?
你有沒有試過自己一無是處,依舊有人愛著你?
當你保持沉默,你感覺最難受的是什麼?
你最欣賞的人的品質有哪些?誠實?謙遜?做事雷厲風行?還是如何?
你覺得跟誰呆一起最有安全感?
未來五年的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