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無疆將上江

    因為不是誰都像朱元璋一樣精力充沛,能日理萬機。朱元璋把基本所有權利都收歸皇帝,日理萬機不誇張。他的子孫沒有能力處理這麼多政務,於是開設內閣,內閣給建議,皇帝批閱可不可就行,又退回去了

  • 2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朱元璋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可謂是煞費苦心,再加上他多年形成的好疑的性格,決定了他在明朝建國後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鞏固自己的政權,以為為自己的子孫鋪設一條穩穩的幸福之路,但是朱元璋沒有想到,他自認為鋪設的是一條平穩通暢的大道,可以讓自己的後世子孫安安穩穩掌握國家權力,但實際上他鋪設的是一條滿是荊棘的路,很快讓後世子孫嚐到了苦頭。

    【一】朱元璋為了防止功臣動搖自己的統治地位,大肆殺戮功臣。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推翻元朝統治而奪得江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身邊有一批為他賣命的功臣良將,如胡惟庸、李善長、藍玉、常升和張溫等功臣都被朱元璋設計殺害。本來以為這樣做,可以減少功臣干政,這樣自己去世之後,也不怕權力旁落,讓自己的後代能夠更好地掌握權力。但是他這種做法恰恰傷了忠臣的心,反而削弱了其子孫後世統治的基礎,為其後的朱棣反叛埋下了伏筆。

    影視劇中的朱棣

    【二】朱元璋為了強化朱家的統治而大肆封王,權力外放,本意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事實上卻導致中央權力的削弱,地方權力的盲目擴張。朱元璋將自己二十幾個兒子分到各地為王,一開始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各王權力和權勢的不斷增大,他們傭兵自重、培養各自的勢力,嚴重影響了中央集權統治。所以,朱允炆上臺後就開始削藩,而削藩進一步激化了各王與中央的矛盾,這也是朱棣起兵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地封王這又是朱元璋給自己後世子孫鋪設的一條荊棘之路。

    影視劇中的朱棣

    【三】朱元璋長期忽視四子朱棣的不滿。在朱元璋立自己長子朱標的時候,其實四子朱棣在內心中就已有不滿情緒,認為朱標各方面尤其是戰績更不如自己 ,但畢竟是歷來朝代都是傳位給嫡長子,朱棣也沒有辦法。但是朱標因病去世後,朱棣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但是朱元璋又將皇長孫朱允炆立為太子,這就徹底激怒了朱棣,而朱允炆上臺後為鞏固中央集權統治,開展削藩活動,這已經威脅到朱棣的地位,於是進一步激起了朱棣反叛的慾望,最終爆發。

    所以,我們看看朱元璋,他在維護自己統治的時候,採取的幾項重要措施都為後世兒孫鋪設了一條荊棘之路,而朱允炆多儒雅之氣,缺少朱元璋的狠勁,又沒有有分量的大臣輔佐,最終只能失敗。

  • 3 # 歷史一刻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何況朱元章生於憂患,他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一個將軍一個諸侯一個王一個皇帝的升級史。

    除此之外朱元章還是個歷史的寵兒,要飯普通草根起家難度要更大,歷史上哪怕劉邦也當過泗水亭長,而且劉邦和項羽等諸侯一起滅秦,又顛覆了西楚。朱元章是滅幾他幾路起義王,屯田養兵南京,一舉北上滅了元朝。

    朱元章本身軍事政治才能卓著,加上靈活的頭腦,麾下一大批能幹的文臣猛將,就連分封的兒子王也一個個不弱,其中幾個兒子更是一路升級的王,簡直羽翼豐滿的似弱小版的朱元章。

    所以在內,朱元章軍政能力和手腕牛逼,在外猛將文臣諸兒王似豐滿羽翼,宛如一個撲天大鵬,乃大明開世之第一帝。

    後繼者之孫子上位,官三代,不免見識和能力弱,加上朱元章這個官一代太猛,撲殺了不少猛將賢臣,能力弱的朱允墳羽翼不多,和個沒長毛的小鳥一般,大明表面是一統強大的正朔朝廷,其實早己早下不接,指揮核心力陷入真空。

    而朱棣這個官二代,歷經殺伐,不如朱元章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帥,但己經從將中脫縈而出,己是備角逐之帥的能力,空空的大明鮮有人能與其敵對。

    所以燕軍雖少,但在朱棣的使用下,撲滅朱允墳很正常,大明之力再度高漲,其政軍凝固力恢復開朝之時。

  • 4 # 今年我在追憶似水年華

    解答的不太專業還請諒解,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放牛娃出身,透過擊敗所有的競爭者登臨帝位,運氣手腕缺一不可。可是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為了鞏固他們朱家能治天下於萬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為後代謀劃,制定了一系列懲治貪官汙吏的嚴刑酷法,為了除去相權對君權的制約,處心居慮廢相職立內閣;為防止叛亂親文臣輕武官;又為節制文臣設立司禮監。透過這些措施朱元璋自以為環環相扣、天衣無縫朱家江山無憂矣。可事實證明朱元璋的預想過於理想化,他在位時可以君臨天下無所不服,他去世後,他的後代子孫再沿用他的規矩時,發現不怎麼靈,而且在很長時間內,要麼宦官掌權要麼權相當朝,也是怪明朝文官過於強勢,朱家子孫不給力,以窩囊平庸之輩居多,因手段心性不足,只能依靠宦官與後宮與文官博弈,少數富有雄心壯志的,也大多在與文官的爭鬥中要麼落個孤家寡人要麼落個心灰意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朱元璋立的規矩,本質是為了維護君權,可惜由於文官中聰明人太多,利用祖宗的規矩反過來制約君權,結果是適得其反了。

  • 5 # 歷史百態細細品

    朱元璋,窮苦老百姓出生,父親,母親,哥哥,嫂嫂都是因為苛捐雜稅活活餓死,從小失去至親,對待骨肉親情格外看重,他前半生風餐露宿征戰沙場,後半生又是為了王朝和子孫大開殺戒,剷除驕兵悍將。

    朱明王朝逐步走向衰弱,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後世之君,沒能繼承先輩們踏實、勤政的優良傳統,出現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有一心研究木匠的,有登基一個月死於美色的,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

    對待藩王和宗室,朱元璋只是一味的想讓他們榮華富貴,衣食無憂,孰不知,一味的給予只會養成一堆王朝的吸血蟲,當王朝承受不住時,自然砰然倒塌,一切的一切全部化為烏有。

  • 6 # 中孚鑑

    朱元璋以貧困出身的身份,經過他的努力,在在東征西討之下,最終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為帝,他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這對於一個貧苦出身之人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就是因為這得來的江山不容易,所以朱元璋對大明江山、朱家天下看的更加重,畢竟朱元璋曾經因貧苦受了不少的苦,如今他富有天下,怎會不更加珍惜呢!

    朱元璋為帝后,他理所當然的封皇后、立太子。當時立的太子為朱標,朱元璋對朱標也頗為看重,對他寄以厚望,同時朱元璋在朱標身上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太子朱標卻死於朱元璋之前了,朱元璋失去愛子是非常痛苦的。太子去世,但是大明朱氏江山還是需要繼承人的,於是朱元璋就立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大明王朝的繼承人。

    朱允炆是深受朱元璋喜愛的,要不然朱元璋怎會立他為皇太孫呢!不過朱允炆仁厚有餘而氣魄不足。同時朱元璋能建立大明王朝,除了他的個人能力很強在,還有就是他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軍,這些將軍不僅如今是功臣,而且勇武強悍,又手握重兵,故而朱元璋開始擔心,若他一旦駕崩,朱允炆登基為帝,那時這些功臣宿將能真的對朱允炆忠心嗎?朱允炆真的能鎮壓住這些功臣嗎?

    想到這些,朱元璋不免更加擔心,他擔心若朱允炆震不住他們,他們又有二心,那時不僅朱允炆處境非常危險,而且就連朱家大明江山也可能不保。

    出於這些原因,朱元璋開始猜忌曾經跟他衝鋒陷陣、東征西討的功臣們,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道路,於是朱元璋開始以各種藉口、理由屠殺功臣,並且每次誅殺功臣都牽連很廣,從而導致曾經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被他殺的所剩無幾,幾乎是被他屠殺殆盡,就算留下一些,也是能力一般、或地位不高的。

    朱元璋屠殺位高權重的功臣後,還有些不放心,於是又大封朱家人為各地藩王諸侯,他覺得朱家人總不會危害朱允炆吧,他大封朱家藩王也是希望將來朝廷有難,這些朱家藩王可以擒王救駕。

    當朱元璋為朱允炆做完這一切後,他也放心了,所以就對朱允炆說,現在好了,不用擔心有外人危害到你的帝位了,就算是有人叛亂,你的叔伯藩王們也會幫助你的。但是這時朱允炆卻說了一句話,他對朱元璋說,那如果朱家藩王叛亂又當如何呢?

    朱元璋聽到這些,陷入了沉思,是啊,要是朱老家自己人叛亂怎麼辦呢?曾經能征善戰的名將已經幾乎被屠殺殆盡,又有誰來救駕呢!

    後來果然正如朱允炆所言,朱允炆登基為帝后,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因為各地藩王實力過大威脅朝廷,所以就施行削藩。但是沒想到建文帝削藩不成,反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建文帝被朱棣打敗失去帝位,朱棣登基為帝后,是為永樂帝。

    那朱元璋為其孫設計的幸福之路,為什麼卻以悲劇收場呢?

    因為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在朱棣起兵時,朱棣在朝廷已經是少有敵手,可謂是名將盡去,誰又是朱棣的對手呢!畢竟朱棣也甚通用兵之道。再則朝廷當時實力雖然大於燕王朱棣,但是建文帝因為削藩而招來藩王們的不滿,再加上建文帝部署不當。同時就以朱允炆和朱棣兩人的能力而言,朱棣的能力、魄力也是強於朱允炆的。

    再加上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功臣,防止了外姓作亂的局面,但是同時也無形的削弱了建文帝的實力,畢竟輔佐他的人少了,而這些被殺的人能力有都是很好。再則朱元璋又大封朱家人為藩王,從而後來各地藩王實力過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勢。換而言之,大封藩王,就是把權利外放,而權利外放的同時,就要削弱朝廷的權利。這無疑也給朱棣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當然朱棣靖難之役的成功,對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不幸、是悲慘的結局,但是對於朱棣而言卻是不錯的,在一定程度上對大明王朝來講,朱棣的政績、成就還是不錯,在朱棣當政的時候,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被稱為是永樂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時淡淡的愛情在哪裡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