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行學徒Hubert
-
2 # 理財迦
朋友們好!糾結!用在咱老百姓理財上太合適了!存錢吧利息太低,今年存1萬,明年連本帶利,買同樣的東西,反而量少了…理財,收益高了,可又擔心…老本…!其實正規的低風險,理財與保本理財,區別並不巨大…差就差在一個公開的承諾…來比較一下二者的風險!保本理財和正規的銀行低風險理財(文中所示低風險理財,僅限於R二以內穩健型),其實都是R2,及以內,屬同一級別,風險是一致!主要的風險都在於,收益的浮動上!二者的本金在設計之初都考慮到了安全性…
來看一下收益率,二者的收益率非常相近!甚至相同!一年期內產品年化,基本都在4.5%至5.5%之間,沒有明顯差異!
比較一下時間週期!基本相同!保本理財與低風險非保本,基本都在一年內!
綜合分析,所謂的保本理財,與目前的低風險理財,在諸多方面是一致的,甚至基本相同,但的確增加了銀行保本的承諾!銀行之所以敢承諾,也是因為,低風險理財,r2以內,本金的安全性非常高…
祝朋友們,理財儲蓄,順利安全好收益!
-
3 # 財到到
銀行理財產品保本和非保本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保本的理財產品顧名思義就是保證本金的安全,可能理財產品的收益部分會損失,但是本金一定會剛性兌付,非保本理財產品顧名思義就是可能會損失本金,如果損失了本金,那麼收益一定會受到損失。
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的區別就是本金是否安全,是否可以得到保證,在預期收益率上面,非保本理財的預期收益率比保本理財收益率會更加高一些。非保本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風險比較大,但是回報也就是收益相對高。
如果選擇了保本理財產品,那麼收益率就比較低,如果選擇了非保本理財產品,那麼收益率可能會更高一些,也可能會更低一些。既想要理財收益率高又不想承擔理財風險的理財是不存在的。
總結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R1,R2,R3,R4,R5五個等級,收益和風險各不相同,每個人都適合不一樣的理財產品,選擇合適自己風險型別的理財產品才是最好的,最大化得到理財收益。
-
4 # 立馬財經
銀行理財產品保本與非保本的巨別大嗎?
其實還好,現在銀行的自有理財的話,因為資管新規的緣故,已經不能保本的了。
所以的話,很多人開始擔心會不會有本金安全。
雖然說是不保本,但是畢竟是銀行的自有理財,所以的話,出現問題的機率還是非常的低的。
但是如果還是需要保本的話,建議選擇結構性存款或者大額存單。
目前銀行理財規模是30萬億的水平,保本理財是7萬億的水平。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而保本理財其實就是商業銀行表內理財業務,表內理財業務是表內資產管理業務,這樣按照資管新規的規定未來保本理財可能要消失,銀行不能做保本理財了。
這塊我們覺得可能會對一些銀行造成影響。所以今年在存款增長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部分股份行加大了保本理財的發行力度,因為保本理財是納入存款的核算,可以做高存款基數。
目前,保本理財規模有七八萬億,個別銀行是有四五千億,未來保本理財不讓做了可能對部分銀行負債造成較大影響。
保本銀行理財已死:但結構性存款可以繼續。未來,具備衍生品交易資質的銀行會加大結構性存款發行。2018年前4個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大幅度增長,主要是為了突破存款上限的假結構性存款增長迅猛。未來央行很可能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步伐,放開利率自律定價機制對存款利率上浮的倍數限制,從而大額存單會分流一部分當前保本理財的需求。
-
5 # 我為球狂2020
寫在前面:
2017年,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管理辦法》(資管新規),標誌理財新規正式落地,同樣,銀行理財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都是作為老百姓理財工具的首先,一是因為出於對銀行的高度信任,二是因為“剛兌”思維根深蒂固,認為銀行發的理財產品都能保本保息(銀行也是這麼宣傳的)。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保本理財也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也就是說今後的理財產品,除了大額存單、國債等少數品種外,其他所有產品都不會再承諾保本保息,這也是監管的初衷。其實,大部分購買者不會關心自管新規到底說了什麼,他們只會關係我的本金和收益是不是按時兌現。
所以說,保本理財產品會隨著資管新規的事實,逐漸退出,但是目前市場上依然有保本理財的銷售,目的主要是為了完成之前存量保本理財的承接和過度。在這個過渡期間內,依然可以購買到保本理財 產品。那麼,銀行保本理財和非保理財到底有什麼區別,接下來逐一分析。
但凡平時注重理財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配置一些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不是很高,但是貴在安全可靠,要比信託、基金、股票甚至P2P等蟾皮風險要小得多。
上述已經提到銀行的理財產品現階段是分保本和非保本的,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能一定保證本金和收益毫無損失的。
一般情況下,銀行理財按照收益 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一是保證收益類,而是保本浮動收益類,三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前兩者又可以歸納為保本類,後者為非保本類。
1、保證收益類:是一類保障本金與收益安全,到期獲得本金與預期收益的一款產品。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與貨幣、股票、債券市場、資金相對安全,但收益也相對較低。
2、非保證收益類:不保障本金安全,且收益不固定。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收益且本金虧損。
記賬方式不同上述兩者在銀行的會計記賬中也是有不同體現的。從銀行角度講,保本理財是是銀行的負債,會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而非保本理財是表外業務,是不納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所謂銀子銀行就是說的這裡的資金)。
風險不同收益不同從產品風險上分析,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要比保本理財風險大很多,但是大家都知道,風險與收益從來都是正相關的,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所以非保本理財的收益有也會高於保本理財的收益。
其實,非保本理財的風險也沒有想象中的大,這一類產品都會標明投資標的,因為是銀行把錢募集過來,然後再投資於其他金融產品,銀行作為中間商的角色。此類產品的收益率的達標率也在90%以上。也就是說很少有產品達不到預期收益率,更不用說本金虧損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非保本理財產品投向銀版會投資於國債、大額存單、貨幣基金以及高階債券和信託計劃的,風險相對較小,是可以放心購買的。此類投向的非保本理財屬於產品風險等級為R1或者R2。當時產品風險等級為R3(中等以上)的,那就要當心了,本金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就會比較大。
所以你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定要認真閱讀產品認購書等一些東西,結合資訊理財經理和自身的風險偏好,認真選購。
現在我們在說一下,資管新規落地後,在這個過度時期銀行理財中出現的一個新形式的理財產品--淨值型理財產品。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大家會發現,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保本,非保本都水域預期收益型),反而淨值型理財產品越來越多。
畢竟,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預期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買與不買,大部分人都很糾結,再加上不保本不保息的風險自擔,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其實,這是許多投資者的一個誤區,在監管不斷加強理財市場的干預後,淨值型理財產品一定是大勢所趨,而且收益率也普遍高於同期限同風險等級的其他銀行理財產品,至於說風險自擔,我們現在收益型的非保本理財也是風險自擔,這其中沒有太大差別,說白了只是做到了風險提示的功能。
其實,對於購買過基金的朋友對淨值這一概念應該不會陌生,通常搜會有基金的淨值情況,這些產品都會定期披露自己產品的淨值情況和累計淨值情況。
回到銀行理財,這裡所說的淨值就是不明確預期收益,而是以收益淨值的形式公佈,投資者將根據運作情況享受產品的浮動收益。
假設購買的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資產上升5%的時候,那麼這款產品的淨值就是1.05,相反的,理財產品資產下降5%的時候,此產品的淨值就是0.95。在投資者整個持有產品的時期內,產品淨值是根據投資的組合、投向、持有時間、賣出節點等各個因素影響;最終計算出來的一個淨值,所以淨值型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
與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不同,淨值型理財產品意為打破剛兌而產生的新型理財產品。也是使銀行理財市場逐步走入正軌的,提升銀行的自營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
回覆列表
非一般的大!差別很大!
原先剛性兌付的存在,保本和非保本的產品幾乎沒有差別,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打破剛性兌付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很早之前就有這個想法。那個時候很多人還是以為打破剛性兌付僅僅是一個口號。然而,意圖已出,政策只會遲到不會缺席,今年資管新規正式釋出,明確不得承諾保本保證收益,不得剛性兌付。
同樣的,政策已經出來了,還是有人覺得只是形式,剛兌還是存在。小編不這麼認為,資管新規的釋出已經將打破剛兌的意圖開始實踐起來,過程可能會有點緩慢,但是相信會慢慢推進。在這個背景下,保本的理財產品自然是越來越稀缺,和非保本理財差異也真正的重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