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服裝等品類電商早已大行其道之際,醫藥電商卻是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不論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傳統醫藥企業,都遲遲沒有大舉發力。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些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難以下口呢?
在放開處方藥網售的預期激勵下,醫藥電商迎來各路資本蜂擁而至。
Wind資料顯示,目前,國內A股佈局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有12家,分別是上海醫藥、九州通、第一醫藥、康恩貝、康美藥業、國藥股份、一心堂、以嶺藥業、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團等。此外,華潤集團旗下擁有網上藥店健一網,1號店、阿里健康、京東商城這三大網購平臺都已獲得網路售藥的“入場券”,對這一潛在的金礦“摩拳擦掌”。
此外,據一位觀察人士介紹,目前網上藥店唱主角的並不是藥品,而是醫療器械。
值得注意的是,處方藥網售解禁仍遭到一些連鎖藥店企業等的反對。這一政策何時落地,各方仍在等待之中。
去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放開網上藥店的處方藥銷售。這一訊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據瞭解,美國醫藥電商佔美國藥品零售額的30%,2013年銷售額高達743億美元左右。有分析認為,一旦處方藥網購市場開閘,意味著中國醫藥電商市場將從目前的近2000億元擴張為上萬億元。
不過,截止到目前,相關政策並未落地。但各路資本卻對此期待很高,紛紛掘進醫藥電商。
據宇博智業瞭解,相關上市公司採取收購現有的醫藥電商平臺切入該領域。2014年12月4日,康恩貝宣佈擬以現金2.71億元受讓浙江珍誠醫藥線上股份有限公司30.81%股份;2014年9月份,太安堂宣佈以3.5億元的價格收購康愛多100%股權。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發展自身電商業務。
嘉事堂去年公告稱,為適應醫藥市場發展,拓展公司醫藥電商業務,公司決定向全資子公司北京嘉事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增資;一心堂2014年10月份釋出了將規劃發展電商業務的公告,擬按實際業務需要投入自有資金購買相關軟、硬體,設立、調配專業經營管理機構,組織完成專案實施及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等等。2014年12月27日,京東商城日前獲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A證,而阿里巴巴和一號店也先於其獲得資質。
“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部門都持有相應牌照。”上述觀察人士向記者透露,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摸索和觀望。在醫藥管理專家史立臣看來,目前醫藥電商除了面臨資本上的挑戰之外,還面臨處方來源、物流配送、醫保支付、潛在風險、盈利模式等五大難題。
日前,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在河北和杭州試執行。這是中國第一個將醫院的電子處方單分流出來的平臺。不過,阿里健康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當地政府的支援。據報道,河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造“雲上河北”,其中一塊重要內容就是“智慧藥監”,其中“阿里健康”APP就是“智慧藥監”資訊化管理體系的一部分。河北省政府為了推動阿里健康處方電子平臺的執行,下令省內公立醫院將部分門診處方單分流到線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里健康只是個案。“賣藥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果處方外流,那麼醫院的收入就會減少,這並不符合醫院和醫生的利益。”醫藥管理專家史立臣介紹,“現在很多醫院在處理處方藥上非常謹慎,有的醫院實施電子化處方,患者看不到購買藥品的資訊,更不用提處方分流了。”
一家進軍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公司在試圖打造網路醫院,意圖解決電子處方這個問題。
“進入醫藥電商,建立一個網站不是難事,重要的是企業的藥品配送能力。”一位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藥品作為特殊的產品,對物流條件要求相對較高,整個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領域都必須在符合國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的標準下進行。
根據《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醫藥電商必須具備GSP認證的藥品配送體系。不過,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去年釋出的《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者可以委託物流配送企業儲存和運輸,物流配送企業應當具備食品藥品質量管理規範所要求的儲存和運輸條件,這意味著醫藥電商的配送和准入門檻放低。
不過目前,醫藥電商的物流配送一般多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而目前絕大部分物流企業不具有配送藥品的資質。
醫藥電商七樂康日前宣佈,成立廣州七樂康現代醫藥物流有限公司,並在廣州率先試點。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張醫藥B2C物流牌照。
“雖然說可以委託第三方配送藥品,但是具體的標準並未落地。”史立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讓很多企業做起來很難有標準參考。
在《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釋出後,多家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曾集體發聲,強烈反對全面放開網上開售處方藥等。
“現在網際網路出售假藥的現象頻出,質量安全問題仍是不可繞開的話題。”上述行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些患者並不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藥使用知識,常出現誤用藥品的現象,而且出現藥品質量問題也無處反映。“患者藥店、醫院買藥出現毒副作用,可以找到相關具體負責人。但在網際網路上購藥,出現這一問題,很難找到責任人。”
不過,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公告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實現全部藥品製劑品種、全部生產和流透過程的電子監管。公告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須全部入網,對所經營的已賦碼藥品“見碼必掃”,及時核注核銷、上傳資訊,確保資料完整、準確,並認真處理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內預警資訊。
線上下市場中,藥品快速開啟市場、實現放量銷售的關鍵因素是進入醫保,在線上市場也是如此。但目前來看,網上售藥如何與醫保對接仍是個未知數。
日前,海寧老百姓大藥房成為首家開通醫保線上支付的網上藥店受到了業內的關注。據媒體報道,海寧市老百姓大藥房網上藥店的模式為:網上藥店會員資訊與個人醫保帳戶共享,賬戶透過oAuth授權登陸;網上購藥可用醫保賬戶資金線上支付,具有賬號餘額查詢、訂單傳輸、醫保產品支付比例確認、線上付款結算等多種功能。
但海寧老百姓大藥房的做法也只是個個案。來自國泰君安的分析報告認為,目前醫保管理體制較為複雜,形式上包括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大病醫保、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商業醫療等,在管理許可權上,有省、市、縣三級,不同地區報銷標準和管理流程不盡相同,要在大範圍的實現醫保報銷對接難度較大。
史立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醫保支付未與醫藥電商實現有效對接時,醫藥電商很難實現大規模的放量。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各路大佬對醫藥電商模式的探索並不相同: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國藥股份、第一醫藥、九州通、上海醫藥、英特集團為代表,這7家公司屬於醫藥商業領域,因其具備線下連鎖藥店、藥品配送能力而被市場看好;二是以嶺藥業、太安堂、康恩貝、康美藥業、同仁堂這類藥品生產企業進軍醫藥電商,此外還有傳統醫院、傳統企業和HIS廠商的整合;三是第三方藥品銷售平臺,例如天貓醫藥館、京東、1號店;四是以健一網、七樂康為主的獨立垂直電商等。當然,各種模式有其自身特色和優勢,但最終哪路英雄能真正在笑傲醫藥電商還有待觀察。
在接受採訪時,九州通旗下好藥師的想法是,依託九州通的醫療資源、議價能力、進貨成本優勢,聯合廠商舉辦活動,爭取廠商費用和外推資源,提高現金流速率,從而提升公司的毛利率。
但有醫藥行業分析報告認為,醫藥電商具體的產業鏈條和盈利模式需要在政策落地之後才會逐漸清晰。
太安堂於2014年9月份釋出了《關於收購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在提示風險時,太安堂表示,處方藥往往更考驗網上藥店綜合服務能力,也是藥店主要利潤來源,但如何將“醫院+供應鏈+配送+平臺+線下門店”有效整合,構築互利共贏生態系統,目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商業模式還不清晰,公司在醫藥電商佈局上可能面臨持續投入和業績不確定性的風險。
其實,面對政策上的不確定性,除了太安堂之外,很多公司也並未思考清楚該如何做這一領域。這從企業對醫藥電商的投入就可以看出。據瞭解,看起來很美的醫藥電商,要是真想玩轉,需要真金白銀源源不斷的投入。“醫藥電商初始階段是一個燒錢的事情,投入幾千萬元對於做醫藥電商來說只是毛毛雨。”一位觀察人士介紹。而相關公司投入並不算多,也是因為他們存在觀望的情緒。
在家電、服裝等品類電商早已大行其道之際,醫藥電商卻是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不論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傳統醫藥企業,都遲遲沒有大舉發力。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些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難以下口呢?
在家電、服裝等品類電商早已大行其道之際,醫藥電商卻是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不論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傳統醫藥企業,都遲遲沒有大舉發力。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些企業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難以下口呢?
在放開處方藥網售的預期激勵下,醫藥電商迎來各路資本蜂擁而至。
Wind資料顯示,目前,國內A股佈局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有12家,分別是上海醫藥、九州通、第一醫藥、康恩貝、康美藥業、國藥股份、一心堂、以嶺藥業、嘉事堂、太安堂、海虹控股、英特集團等。此外,華潤集團旗下擁有網上藥店健一網,1號店、阿里健康、京東商城這三大網購平臺都已獲得網路售藥的“入場券”,對這一潛在的金礦“摩拳擦掌”。
此外,據一位觀察人士介紹,目前網上藥店唱主角的並不是藥品,而是醫療器械。
值得注意的是,處方藥網售解禁仍遭到一些連鎖藥店企業等的反對。這一政策何時落地,各方仍在等待之中。
資本佈局醫藥電商去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放開網上藥店的處方藥銷售。這一訊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據瞭解,美國醫藥電商佔美國藥品零售額的30%,2013年銷售額高達743億美元左右。有分析認為,一旦處方藥網購市場開閘,意味著中國醫藥電商市場將從目前的近2000億元擴張為上萬億元。
不過,截止到目前,相關政策並未落地。但各路資本卻對此期待很高,紛紛掘進醫藥電商。
據宇博智業瞭解,相關上市公司採取收購現有的醫藥電商平臺切入該領域。2014年12月4日,康恩貝宣佈擬以現金2.71億元受讓浙江珍誠醫藥線上股份有限公司30.81%股份;2014年9月份,太安堂宣佈以3.5億元的價格收購康愛多100%股權。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發展自身電商業務。
嘉事堂去年公告稱,為適應醫藥市場發展,拓展公司醫藥電商業務,公司決定向全資子公司北京嘉事堂連鎖藥店有限責任公司增資;一心堂2014年10月份釋出了將規劃發展電商業務的公告,擬按實際業務需要投入自有資金購買相關軟、硬體,設立、調配專業經營管理機構,組織完成專案實施及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等等。2014年12月27日,京東商城日前獲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A證,而阿里巴巴和一號店也先於其獲得資質。
“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部門都持有相應牌照。”上述觀察人士向記者透露,但在政策落地之前,大多數企業都是在摸索和觀望。在醫藥管理專家史立臣看來,目前醫藥電商除了面臨資本上的挑戰之外,還面臨處方來源、物流配送、醫保支付、潛在風險、盈利模式等五大難題。
日前,阿里健康的“處方電子化平臺”在河北和杭州試執行。這是中國第一個將醫院的電子處方單分流出來的平臺。不過,阿里健康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當地政府的支援。據報道,河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造“雲上河北”,其中一塊重要內容就是“智慧藥監”,其中“阿里健康”APP就是“智慧藥監”資訊化管理體系的一部分。河北省政府為了推動阿里健康處方電子平臺的執行,下令省內公立醫院將部分門診處方單分流到線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阿里健康只是個案。“賣藥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果處方外流,那麼醫院的收入就會減少,這並不符合醫院和醫生的利益。”醫藥管理專家史立臣介紹,“現在很多醫院在處理處方藥上非常謹慎,有的醫院實施電子化處方,患者看不到購買藥品的資訊,更不用提處方分流了。”
一家進軍醫藥電商的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公司在試圖打造網路醫院,意圖解決電子處方這個問題。
物流配送模式政策未落地“進入醫藥電商,建立一個網站不是難事,重要的是企業的藥品配送能力。”一位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藥品作為特殊的產品,對物流條件要求相對較高,整個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領域都必須在符合國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的標準下進行。
根據《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醫藥電商必須具備GSP認證的藥品配送體系。不過,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去年釋出的《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者可以委託物流配送企業儲存和運輸,物流配送企業應當具備食品藥品質量管理規範所要求的儲存和運輸條件,這意味著醫藥電商的配送和准入門檻放低。
不過目前,醫藥電商的物流配送一般多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而目前絕大部分物流企業不具有配送藥品的資質。
醫藥電商七樂康日前宣佈,成立廣州七樂康現代醫藥物流有限公司,並在廣州率先試點。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張醫藥B2C物流牌照。
“雖然說可以委託第三方配送藥品,但是具體的標準並未落地。”史立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讓很多企業做起來很難有標準參考。
潛在風險仍未根除在《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釋出後,多家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曾集體發聲,強烈反對全面放開網上開售處方藥等。
“現在網際網路出售假藥的現象頻出,質量安全問題仍是不可繞開的話題。”上述行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些患者並不具備正確的非處方藥使用知識,常出現誤用藥品的現象,而且出現藥品質量問題也無處反映。“患者藥店、醫院買藥出現毒副作用,可以找到相關具體負責人。但在網際網路上購藥,出現這一問題,很難找到責任人。”
不過,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公告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實現全部藥品製劑品種、全部生產和流透過程的電子監管。公告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須全部入網,對所經營的已賦碼藥品“見碼必掃”,及時核注核銷、上傳資訊,確保資料完整、準確,並認真處理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內預警資訊。
納入醫保才能放量線上下市場中,藥品快速開啟市場、實現放量銷售的關鍵因素是進入醫保,在線上市場也是如此。但目前來看,網上售藥如何與醫保對接仍是個未知數。
日前,海寧老百姓大藥房成為首家開通醫保線上支付的網上藥店受到了業內的關注。據媒體報道,海寧市老百姓大藥房網上藥店的模式為:網上藥店會員資訊與個人醫保帳戶共享,賬戶透過oAuth授權登陸;網上購藥可用醫保賬戶資金線上支付,具有賬號餘額查詢、訂單傳輸、醫保產品支付比例確認、線上付款結算等多種功能。
但海寧老百姓大藥房的做法也只是個個案。來自國泰君安的分析報告認為,目前醫保管理體制較為複雜,形式上包括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大病醫保、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商業醫療等,在管理許可權上,有省、市、縣三級,不同地區報銷標準和管理流程不盡相同,要在大範圍的實現醫保報銷對接難度較大。
史立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醫保支付未與醫藥電商實現有效對接時,醫藥電商很難實現大規模的放量。
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各路大佬對醫藥電商模式的探索並不相同:一是以嘉事堂、一心堂、國藥股份、第一醫藥、九州通、上海醫藥、英特集團為代表,這7家公司屬於醫藥商業領域,因其具備線下連鎖藥店、藥品配送能力而被市場看好;二是以嶺藥業、太安堂、康恩貝、康美藥業、同仁堂這類藥品生產企業進軍醫藥電商,此外還有傳統醫院、傳統企業和HIS廠商的整合;三是第三方藥品銷售平臺,例如天貓醫藥館、京東、1號店;四是以健一網、七樂康為主的獨立垂直電商等。當然,各種模式有其自身特色和優勢,但最終哪路英雄能真正在笑傲醫藥電商還有待觀察。
在接受採訪時,九州通旗下好藥師的想法是,依託九州通的醫療資源、議價能力、進貨成本優勢,聯合廠商舉辦活動,爭取廠商費用和外推資源,提高現金流速率,從而提升公司的毛利率。
但有醫藥行業分析報告認為,醫藥電商具體的產業鏈條和盈利模式需要在政策落地之後才會逐漸清晰。
太安堂於2014年9月份釋出了《關於收購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在提示風險時,太安堂表示,處方藥往往更考驗網上藥店綜合服務能力,也是藥店主要利潤來源,但如何將“醫院+供應鏈+配送+平臺+線下門店”有效整合,構築互利共贏生態系統,目前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商業模式還不清晰,公司在醫藥電商佈局上可能面臨持續投入和業績不確定性的風險。
其實,面對政策上的不確定性,除了太安堂之外,很多公司也並未思考清楚該如何做這一領域。這從企業對醫藥電商的投入就可以看出。據瞭解,看起來很美的醫藥電商,要是真想玩轉,需要真金白銀源源不斷的投入。“醫藥電商初始階段是一個燒錢的事情,投入幾千萬元對於做醫藥電商來說只是毛毛雨。”一位觀察人士介紹。而相關公司投入並不算多,也是因為他們存在觀望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