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十八路諸侯大部分都是戰五渣,實際上根據史料,討董卓名義上有十八路諸侯,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多,簡單的講就是報名的多,放鴿子的也多。

    第一鎮,袁術。南陽太守,知名度很高,最後自負稱帝,眾叛親離,悲慘而亡。

    第二鎮,韓馥。冀州刺史,曾想扶劉虞為帝,被劉虞拒絕。後袁紹統一北方,佔領冀州擊敗韓馥,後韓馥自殺。

    第三鎮,孔伷。豫州刺史,知名度太低,在討董不久就病逝了。

    第四鎮,劉岱。兗州刺史,後在鎮壓黃巾餘黨中戰死。

    第五鎮,王匡。河內郡太守,在討董卓時被破, 後被仇家所殺。

    第六鎮,張邈。陳留太守, 曹操的密友,後棄曹操投奔呂布,後戰敗被殺。

    第七鎮,橋瑁。東郡太守,與第四鎮諸侯劉岱有矛盾,被劉岱所殺。

    第八鎮,袁遺。山陽太守,袁紹族兄,後被袁術偷襲,兵敗被殺。

    第九鎮,鮑信。濟北相,曹操的好基友,在鎮壓黃巾餘黨時,為救曹操戰死。

    第十鎮,孔融。北海太守,非常出名,孔子後裔,少時有著名孔融讓梨,後有反曹操的事蹟,後被曹操以不忠不孝處死。

    第十一鎮,張超。廣陵太守,張邈之弟,與張邈一同棄曹操投奔呂布,後戰敗被殺。

    第十二鎮,陶謙。徐州刺史,著名的三讓徐州,正常病死。

    第十三鎮,馬騰。西涼太守,這就是隻報名沒參加的軍閥,後反曹操,被曹操所殺。

    第十四鎮,公孫瓚。北平太守,這也是隻報名沒參加的軍閥,在袁紹統一北方的時候,被袁紹所殺。

    第十五鎮,張楊。上黨太守,與呂布關係很好,後助呂攻曹時,被曹操擊敗戰死。

    第十六鎮,孫堅。長沙太守,孫策孫權兄弟的父親,在與劉表的戰鬥中所殺。

    第十七鎮,袁紹。渤海太守,大佬,不多說,官渡之戰後病死。

    第十八鎮:曹操。奮武將軍,大佬,最後病逝的。

  • 2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當時討伐董卓的人應該不少但是有明確記載的卻沒有那麼多,曹操,孫堅,袁紹。都是有明確記載的。至於結局曹操最後得封魏王建立大魏,而孫堅的兒子孫策和孫權在後來建立孫吳基業,孫權更是後期稱帝,將父兄的事業推至頂峰。至於袁紹在後來的官渡之戰中敗給曹操最後,憂憤而死。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3 # 魁哥說歷史

    公元189年,由於宦官和外戚火併,董卓漁翁得利,他率領精銳的西涼兵進入京城洛陽,廢少立獻,獨攬大權,引起天下大亂,各地太守,州牧紛紛起兵勤王,準備驅逐董卓。三國演義中,在曹操的首倡下,關東十八路諸侯組成聯盟,選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一同討伐無道的董卓。

    那麼,正史上,各地軍閥也曾討伐過董卓,是否和演義中一樣,也是十八路諸侯呢?他們結局如何?

    正史上,公元190年起兵討伐董卓的各地雖然沒有十八路之多,也是人多勢眾。當時打出討董旗號的勢力有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奮威將軍曹操十二路。而江東猛虎孫堅是作為袁術的部下參戰的,如果把他加上,就那事是十三路諸侯,至於劉備,當時只是一個小人物,不能作為單獨的一路諸侯。他們都被盟主孫堅授予官職。《資治通鑑》中記載如下:正月,關東州郡皆起兵以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紹自號車騎將軍,諸將皆板授官號。這次討伐董卓,關東聯軍兵強馬壯,把董卓好好教訓了一頓,董卓被迫遷都長安。可惜的是,他們只是趕跑董卓,由於各自懷有私心,沒有乘勝追擊。這十三路諸侯結局如下:

    袁紹,利用“四世三公”的家族影響力,經過披巾斬棘,奪取冀、幽、青、並四大州,一舉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公元200年發動赤壁之戰失敗後,急轉直下,於公元202年病逝,他的基業,也因內訌而瓦解。

    袁術,於公元197稱帝,遭到以曹操為首的勢力打壓,元氣大傷。兩年後,他在投奔袁紹的途中,被劉備伏擊慘敗,吐血身亡。

    橋瑁,在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橋瑁不借給劉岱糧食,被其所殺。

    劉岱,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劉岱不敵,兵敗被殺。

    張邈,公元194年,曹操討伐陶謙時,張邈與陳宮迎呂布入兗州。曹操回師擊敗呂布後,張邈跟隨呂布倉皇而逃,後來他想問袁術借兵,不料卻被部下殺死。

    張超,公元195年,他鎮守的雍丘籠城被曹操攻陷後,被曹操斬殺,並被夷滅三族。

    袁遺,公元192年,袁遺在揚州被袁術擊敗,敗退到小沛被殺。

    鮑信,公元192年,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殺死後,鮑信迎曹操出任兗州牧,後和黃巾軍的交戰中戰死。

    王匡,他的軍隊被董卓所消滅,不得不依靠袁紹,他奉袁紹之命抓了董卓派來勸降的官員執金吾胡母班等人,並將其斬殺,後遭到胡母班家屬攻擊而死。

    韓馥,公元191年,袁紹奪取了韓馥的冀州,他投靠張邈。後來韓馥誤以為有刺客來殺他,在廁所中用小刀自殺。

    孔伷,記載很少,公元190年諸侯聯軍解散後,不久病逝。

    曹操,討伐董卓聯軍,少數和董卓軍隊大戰的勢力,他後來擊敗各路諸侯,成為北方老大,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於公元220年病逝。

    孫堅結局

    孫堅以剿滅黃巾起家,公元190年,他率兵來到達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表奏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這時,孫堅相當於袁術的手下大將。他是江東猛虎,作戰勇敢,在討伐董卓之戰中,屢立戰功,如華雄就是被孫堅所殺。他也是聯軍中第一個進入洛陽的,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金鑲玉璽。

    沒想到的是,當孫堅和董卓軍隊作戰時,盟主袁紹卻派周昂率兵偷襲孫堅的陽城,孫堅感慨道,本來是要討伐無道的董卓,現在卻自相殘殺。說罷,他淚如雨下。他也不得不回師,攻打周昂,救援自己的領地。公元192年,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和黃祖,不幸中箭身亡,將星隕落。

    總結:以上就是歷史上十三路討伐董卓的諸侯結局。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短暫聯合在一起,討伐董卓,董卓遷都到長安後,這些聯軍便土崩瓦解了。這些人中,幾乎沒有因為討伐董卓而戰死的,自相殘殺得不在少數,還有混戰而亡的,和黃巾軍作戰而亡的,病逝的等等。

    正史上雖然沒有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也有十三路諸侯,他們大多是烏合之眾,只有孫堅和曹操熱衷於和董卓作戰。孫堅的早逝,使得聯軍討伐董卓成了泡影。

  • 4 # 人者仁義也

    東漢末年確實存在諸侯反對董卓的事情。不過沒有十八路這麼多。當時是十二個州郡的郡守和刺史反對董卓專權跋扈,擅自廢立皇帝,毒殺太后。這些分別是:

    渤海太守袁紹,屯兵河內郡,距離洛陽最近,河內太守王匡和袁紹聚集兵力在一起。

    陳留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廣陵太守張超屯兵酸棗,曹操一開始招募軍隊就是參加了酸棗的結盟,濟北相鮑信也在這一路。

    後將軍袁術屯兵南陽,孫堅當時是長沙太守,一路北上,依附於袁術。

    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郡,距離洛陽也很近。

    冀州刺史韓馥屯兵在鄴城。主要是給袁紹提供軍糧。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東漢末年的黨人,或者和黨人有著密切聯絡的人,當然其中就有黨人的頭目張邈,袁紹。他們對於董卓在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之後掌握政權非常不滿。同時對於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憤怒。其中是東郡太守橋瑁詐稱有洛陽朝廷的最高官員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寫給州郡長官的書信,書信說董卓暴虐,希望州郡長官各個招募軍隊攻打董卓。但是隻有上面所講的幾個州郡的長官招募軍隊去對付董卓。所以諸侯討伐董卓是真的。

    至於這些人的結局。其實很多人的記載都不是很明確,我們一個一個的看。

    首先是袁紹,袁紹是在官渡之戰之後病死。

    冀州刺史韓馥,之後把冀州刺史讓給袁紹,最後被朱漢逼迫,只好投奔到張邈。在袁紹派使者前去見張邈的時候,韓馥十分恐懼,跑到廁所裡自殺而死。

    河內郡太守王匡,而後王匡被董卓的軍隊大敗,只好去泰山郡募兵數千人,王匡想要和張邈聯合,但是王匡此前奉袁紹之命殺了名士胡母班,胡母班的親屬十分瘋怒和曹操一起殺了王匡。

    陳留郡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張邈和張超這兩人是兄弟,張邈此人在東漢朝末年是名士,酸棗的關東聯盟解散之後,張邈自守,張超留在了陳留郡,此後擁護曹操進入兗州擔任兗州刺史,但是此後青徐黃巾軍進入兗州,劉岱和濟北相鮑信前去抵抗,劉岱戰死。張邈和鮑信迎接曹操成為兗州刺史,他們希望曹操帶領兗州刺史部抵抗青徐黃巾軍,曹操帶著鮑信前去抵抗,鮑信戰死。在張邈身上則發生了袁紹指使曹操殺張邈的事情,曹操雖然沒有答應,張邈的心裡卻很害怕,於是和陳宮一起邀請呂布進入兗州大敗曹操,後來曹操擊敗呂布,張邈跟隨呂布逃出兗州,張超和張邈的家屬留在了雍丘堅守,而後曹操攻破雍丘,張超以及張氏一族都被殺死,張邈前去袁術所部請求援兵,在半路上被部下所殺。

    東郡太守橋瑁是在酸棗聚盟期間被兗州刺史劉岱所殺。

    袁遺,此人是袁紹的從兄,和袁術,袁紹是堂兄弟,後來袁遺跟隨袁紹,袁術被袁紹和曹操在陳留郡擊敗之後逃到淮南,殺了揚州刺史陳溫,自立為揚州刺史,袁紹派袁遺前去擔任揚州刺史,袁遺被袁術擊敗,最後在沛國被亂兵所殺。

    袁術,是稱帝之後被四面圍毆,最後意圖北上依附袁紹,在半路被曹操派劉備擊敗,最後發病而死。

    豫州刺史孔伷,此人推測是反董聯盟解散後去世。歷史記載很少。

    長沙太守孫堅是在幫助袁術攻打劉表的時候,中了劉表部將黃祖的伏兵所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錢了,想到山裡過隱居生活,哪裡有合適隱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