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表哥如此多情
-
2 # 戰慄
這是書裡的bug,武松之前也沒綽號,不用深究。
這裡說個小插曲。魯智深在打鄭屠的時候,有句話說的很有意思,【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這裡可以看出魯達對鎮關西這綽號非常不滿,為什麼老子都沒敢叫鎮關西,你敢這般叫,這不是打我的臉嚒,老子才是這裡最強的,你算個屁。
但是呢,後來魯達碰到楊志的時候,自我介紹是這樣的【那和尚道:“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魯提轄的便是。為因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卻去五臺山淨髮為僧。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打死了鄭屠之後,魯達就吹鄭屠是鎮關西了,鄭屠越強顯得魯達越強。從此以後魯達也有綽號了,也有好漢事蹟了,行走江湖更有面子了。
-
3 # 應作如是觀
在古代,姓名,字號大多是由父母長輩,自己所取。還有一種稱呼,源自外人,比如韓愈,
因祖籍河北昌黎,人們習慣稱他韓昌黎;今天我們要說的魯達,出家之後,因不守僧規戒律
,江湖人又稱為花和尚。
文人雅士之間,姓名字號之外的稱呼,如韓昌黎,柳河東之類,我們稱之為別稱。而《水滸
傳》中的“花和尚”的稱呼,則是綽號。
綽號的由來,大多是以一件事,一個地方,一種習慣作為源頭產生的,這有點像是佛教所說
的“機緣”。機緣未到,綽號便產生不了。佛教講究忘記過去,脫離世俗,所以魯達出家之
後,便放棄原來的名字,以魯智深作為自己的姓名。魯智深出家之後,好吃懶做,不守清規
戒律,喝酒動怒,則是他的“機緣”,花和尚一詞也是從此“機緣”而來。
魯智深在上五臺山之前,雖然還不曾得到“花和尚”這個綽號,但是在名字之外,也有一個
別稱。魯智深出家之前,原是陝西經略府提轄。“提轄”一職,在古代是六品最有的官員,
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正團級幹部,在宋代屬於武將身份。當地人為了表示對魯達的敬重,一
般稱呼為魯提轄,所以在《水滸傳》中,魯智深出家之前的章節中,都是以“魯提轄”三字
稱呼。
由此可見,魯智深在未出家之前,也有個“魯提轄”的綽號。出家之後,因為種種機緣,才
又有了“花和尚”的稱呼。
-
4 # 伊耆角木
為什麼沒有綽號?一是因為不需要,二是可能上面不允許。為什麼沒有趁手的兵器?那可未必,或許是有兵器的,不過是逃走的時候沒空帶。
(大刀關勝其實沒有綽號)
先說綽號的問題。誰需要綽號?主要是黑道上的人,嘯聚山林,打家劫舍。他們要靠唬人的綽號揚名立萬,在黑道打出名聲。但是白道上的人,就未必需要綽號,水滸傳中很多有官職的人都沒有綽號,他們是在落草之後才有的。比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一個排第五,一個排第八,算是厲害了吧,可他們的綽號直接就是自己的兵器,也太敷衍了吧?其實當年他們帶兵征討梁山的時候從沒說過他們的綽號,所謂大刀、雙鞭,那就是最後湊個數,因為別人都有,他們也要有,強湊出來的。(當然也有很多公職人員有綽號,那些多是黑白兩道通吃,比如宋江經常賙濟江湖好漢,所以黑道人士送了綽號山東及時雨,這並不是必須的。)再看黑道上的,當年梁山的元老,摸著天杜千、雲裡金剛宋萬,聽著多厲害,實際水平也就呵呵呵了。還有打虎將李忠,他哪裡打過虎?這幾位綽號嚇人,其實很水,綽號就是嚇唬別人給自己壯聲勢的。真正打虎的武松,從沒叫過打虎將,他一直到落草扮成頭陀才有了行者的綽號,此前在陽穀縣有公職的時候也沒有綽號,哪怕他徒手打死老虎已經威風凌凌,因為他不需要綽號。
(魯達打死鎮關西也跟對方的綽號有關)
魯智深也是這樣啊。做和尚之前,他是提轄,是軍官。不是混黑道的人,用不著綽號。不過魯智深,那時候應該還叫魯達,他想不想要綽號呢?其實還是挺想要的。證據是他打死鄭屠的時候說的話:
“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這段話說明了,魯達打死鎮關西,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鄭屠的綽號讓他不爽了,他覺得自己才配叫鎮關西,結果讓一個屠夫叫去了。他是想要這種綽號的。但為什麼沒叫呢?很簡單,上頭有人啊。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這二位是主帥,你只是一個小小提轄,你叫了鎮關西,讓兩位經略相公怎麼辦?還有那些級別比你高的將官怎麼辦?所以,要在軍中混,不能僭越啊,想要綽號又不能得罪上司,只好忍了不要。至於後來做了和尚又落草,那就無所謂了,靠著花和尚的名聲闖江湖了。
第二個問題,兵器。那不稱之為問題。魯達是軍官,有的是人拍馬屁,還怕弄不到一件趁手兵器?你看他當和尚以後的兵器,禪杖和戒刀,也不過是個普通鐵匠鋪打的嘛,哪有弄不到的道理,想要多重跟鐵匠鋪提要求也就是了。
(電視劇中出現的那種不是禪杖,而是武僧練武用的月牙鏟)
再有,魯智深對兵器其實除了重量沒有什麼別的要求。很多人可能會被電視劇誤導,覺得魯智深的兵器禪杖是那種一頭帶個鏟子、一頭是月牙的那種東西,其實才不是呢。帶鏟子月牙的那種叫月牙鏟,是少林武僧練武用的,根本就不是禪杖。禪杖是什麼?是僧人行走時方便實用拿在手裡的手杖,看看唐僧拿的那種九環錫杖,那個叫禪杖。不過低階僧人的禪杖就沒有上面的環這樣的裝飾,所以魯智深的禪杖就是一根類似鐵棍的東西。這有什麼難做的,哪裡都弄得到。
(真正的禪杖是類似唐僧手中的九環錫杖,但魯智深級別不夠,禪杖上沒有環,其實就是一根鐵棍)
所以說,魯智深以前肯定有趁手的兵器,不過是拳打鎮關西的時候自恃武功高,沒把鎮關西放眼裡,也料定他不敢反抗(事實上鎮關西也確實沒本事反抗)。用拳頭就打死了,結果逃命,沒時間去取自己的兵器罷了。
-
5 # 號角催人紅旗飄
關西魯達在經略相公種鍔賬下勾當,提轄是下級軍官,但孫立,黃信也是提轄都帶領百多兵丁,但楊志只幹些中書府押運跑腿的事,魯達則替相公府買肉可見平日也幹過。所以魯達的提轄象國軍中的老總,只是市井百姓對經略府從人的官稱吧。不是正式編制的軍官當然沒有趁手兵器了!好像大家上了梁山依舊以以前的身份互相稱謂:林教頭,柴大官人,似乎在稱魯提轄的就少了,同樣出家的武松還叫武都頭!
-
6 # 妖姬的情感課堂
這個問題其實分為兩部分。第一,魯智深上山前為什麼沒有綽號。第二,魯智深上山前為什麼沒有趁手的兵器。且聽我分別解答。
第一,其實不止魯智深,武松在扮頭陀之前也沒有綽號。這個是歷史遺留問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水滸傳》並非施耐庵獨立創作的,而是他在綜合了史料、傳說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寫成的。
宋徽宗時期,可能確實有一批盜賊,以宋江為首。南宋時期,就開始有人描寫宋江等人的故事。現存的有《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當時的說書人,也會在勾欄瓦肆內說這些人的故事。元代雜劇盛行,更是有很多以水滸英雄為主角的雜劇風行。
施耐庵就是在這些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創作出了《水滸傳》。
在最早的故事中,宋江一夥人只有三十六人,這也是三十六天罡的雛形。《宋江三十六人贊》,記載了三十六個人的綽號,作者還給每個人寫了一首贊。這些人的綽號,基本都被施耐庵保留下來了。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就位列其中。
花和尚魯智深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行者武松 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出家人。如果他們以出家人的身份出場,讀者就會疑惑為什麼出家人做了強盜。所以作者就先寫他們為何出家的。
如果出場就給他們一個綽號,就顯得沒必要了,因為他們之後會放棄這個綽號。
特別是魯智深,出場沒多長時間就出家了,如果給他一個綽號,在小說的寫作上來說是多餘的。
第二,關於趁手的兵器,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一般有趁手兵器的人,要麼是朝廷軍官,要麼是佔山為王的強盜。一般行走江湖的好漢,是沒有趁手兵器的,要麼是拿哨棒,要麼是拿朴刀。
你想,一個普通的百姓,拿著制式武器、管制刀具在大街上晃悠,那不是圖謀不軌,想尋釁滋事嗎?
當然魯智深出家前是個軍官,我認為他很可能有專屬兵器。但是他打死鄭屠後倉促逃走,一是來不及拿兵器,二是拿兵器太過招搖,所以就沒帶兵器。
當了和尚後,魯智深打了一條鑌鐵禪杖。雲遊的僧人隨身帶著禪杖,這是合情合理的事,就算被官兵看到也不好說什麼。
現在的電視劇裡,魯智深的武器是一頭月牙,一頭鏟子,其實這是月牙鏟,不是禪杖。真正的禪杖就是一根棍子,不帶刃的。還有《西遊記》拍沙僧也是拿月牙鏟,其實小說裡面沙僧拿的也是杖,就是根光禿禿的棍子。
回覆列表
水滸不是武俠小說,裡面的人物不討論打功夫,只有清末武俠小說盛行之後才討論什麼刀法劍術。水滸裡比較特殊的是武松段,提到了醉拳,鴛鴦連環步,這是全書裡比較蹊蹺的唯一的功夫描寫。。。其餘描述人物戰鬥力的方式就只有力氣大,身手敏捷和“學得一身本事”了,這一身本事倒是可以理解為格鬥技巧,跟現代人理解的那種脫離現實的武功是不一樣的。同理,既然沒有功夫套路,那還有必要糾結武器樣式嗎?當然是趁手的都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