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跑步走一二一
-
2 # 物述家說
一、什麼是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們給出的概念,時間範圍大概在距今260萬年延續到1萬多年以前,在地質年代上為全新世和更新世。在這一時期,人類的祖先開始學會將大自然中的石頭打造成可以使用的工具。
在石器時代,人們透過製造石器,適應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們透過打獵、種植、用火等方式改善了生活條件,逐漸從能人進化成為直立人,最終發展出智人,並開始在世界各地發展出各自獨立的文明。
此時的人們不僅會使用石頭打造的工具,也會使用動物骨骼打造成的骨器,此後還初步掌握了冶煉、製陶、紡織等工藝,為人類文明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有什麼區別
從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這兩個名稱上看,生活在這兩個時代的人們主要以石器為主。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1.從生產工具上,新石器時期比舊石器時期更為先進。
舊石器時代使用的石器,大都為打製石器。這種石器是用石塊相互打擊而成,這種石器製作成本不高,但十分粗糙,生產效率不高,對石器本身的要求也較高。
新石器時代則已經出現了磨製石器。人們將石頭打造出適當的形狀,再用其他石頭進行加工,這樣製作出的石器,就是磨製石器。這種石器的代表有刀、斧、鐮刀等,製作工藝更為複雜,但效率更高,使用這種石器,人們的生產效率也會提升很多。
2.人們的居住方式從遊牧逐漸走向定居。
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需要從野外採摘果實、狩獵等方式獲取食物,每天也只能住在山洞中,躲避野獸的攻擊和外來的風雲。一旦出現各種天災人禍,就必須儘快遷徙,因此他們總是居無定所。
隨著生產水平的提升,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可以透過種植、畜牧等方式養活自己,並發展出冶煉、紡織等新的生產方式,從此可以吃飽穿暖,不再靠天吃飯。如果出現了各類災害,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此時也開始出現最原始的農業公社,並出現良渚文化、仰韶文化等,人類文明開始出現曙光。
-
3 # 陽Sir的考古之眼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新舊石器時代的劃分標準,實際上我們需要明白,對於“石器時代”而言,新與舊其實都只是“相對年代”上的判斷,也就是文化遺存先後時序的年代,它的確立主要是依據考古學中的“地層學”以及“型別學”。
對於史前考古而言,石器時代的分期即“新舊石器時代”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自魯伯克第一次提出“新石器時代”的概念至今,關於新石器時代的基本特徵以及內涵,便一直處於更新與探索狀態,實際上,關於新石器時代的定義,是有這麼三個文化標準的。
1.使用磨製石器
2.燒造陶器
3.經營定居的原始種植農業
實際上,這個判斷標準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畢竟文化的演進是具有階段性的,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步產生,所以這幾個特徵並不能保證一定會同時出現。
關於“磨製石器”
實際上“新石器時代”這一名稱本身就突出了磨製石器的重要地位,如果不將此作為新石器時代開始的起點和標誌,必然就抹殺了“石器時代”存在的意義。基於這個認識,他們便將華南地區一些只出局部磨製石器,但是不見陶器和可靠農業的洞穴遺址劃到了新石器早期。
關於“燒造陶器”
以陶器的出現作為新石器時代的標誌,這種觀點主要流行於蘇聯考古學界之中。因為恩格斯肯定了摩爾根關於人類文化分期的標準,所以蘇聯考古學家便認為,過去那種成新石器時代為磨製石器時代的說法已經過時了,甚至有人將新石器時代,直接稱作“陶器時代”。但是,如果把陶器這個特徵擴大化併成為唯一標準,未免有失偏頗。
關於“定居農業”
如果一個不含陶器的地層中發現了農作物的種子,是否可以就此認為農業也可以代替陶器,成為新石器時代開始的標誌?不可否認,農業的出現,使人類由採集經濟轉變為了生產經濟,而與之相隨的原始定居,則進一步改變了聚落形態與社會組織,這兩者堪稱史前時期一次革命性的變化。
總結一下:作為新石器時代開始的標誌,農業或許可以作為一項主要的指標,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去參考文化中的其他特徵要素,此外還需要注意區分古文化所處的自然環境差異性,以區域性特徵去做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是不可取的!
-
4 # 待曉兒
作為高等生物的人與其他生物最根本的不同就在於,是否會製造並使用工具。
“石器時代”的出現就是人類已經產生了較其他物種來說更高階智慧的表現,是一個整體概念。但這一段時期非常漫長,是人類早期社會第一個時間段,一直到青銅器的普及才宣告終結。為了方便劃分,就以某些事物出現的時間分為了“新石器”和“舊石器”兩個階段(有人分為“新”、“中”、“舊”三個時期)。這就好比後來的東周被分作了春秋和戰國一樣,只不過年代更為久遠而已。
作為劃分依據,有三重實質層面上的標準,但最主要的還是這三重標準背後所象徵的意義,正是其表現出來的意義,導致了人類之前的發展階段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一,“新”、“舊”兩個石器時代劃分的客觀標準因為年代特別久遠,要以“萬年”為計算單位,所以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作為劃分節點,所有的結論只能是根據考古發現進行推測。也就是說,這個結論所得出的時間隨著新發現的出土存在著變化的可能,真正保持不變的是出現的考古實物。
首先,“磨製石器”的大規模出現。
“舊石器”時代,人類應用的工具絕大部分是打製石器,比如將石塊砸碎,選取帶有稜角尖端的部分,這種工具已經屬於人為製造了,只不過比較粗糙,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學會將“打製石器”進行再加工,使得它們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這就是“磨製石器”。相對於之前的工具來說,磨製石器顯然更為精細,可塑性也更強,體現了人類智慧水平的進階。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舊”兩個時代的劃分不是以“磨製石器”出現為節點的,而是以“磨製石器”大規模使用為界限。事物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在“舊石器”階段,必然也會有“磨製石器”的出現,只不過還沒有形成規模而已。
其次,人類生存方式和農業發展方式有了根本性變革。
磨製石器的出現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產工具更加精細化,能滿足人類更多的需求。生產工具是生產力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它的變革會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發展的方式產生了極大影響。
石斧、石鐮、石錛等工具的出現,明顯帶有更多的種植業色彩。所以,一般認為,在“新舊”兩個時代的更替裡,農業開始從遊獵採集的畜牧業逐漸轉為了種植業,手工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經濟基礎出現了變革,會導致人類生存方式出現變化。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逐漸發展,人類也開始從遷徙轉為定居。
所以,因為“磨製石器”這一生產力的變化,最終影響的是人類定居生活的形成。
最後,“陶器”等生活用品的出現,是文明進步的顯著徵兆。
在“新石器”時代裡,人們為了滿足定居生活的日常需要,逐漸開始了對“陶器”的簡單燒製。
“磨製石器”的誕生,只不過是人類根據原材料的固有行狀進行更為方便的改造,但是陶器的出現,象徵著人類開始脫離原材料的限制,創造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的事物。
這種現象的出現,代表著人類文明出現了一次跨越式發展,創造力在人類生活中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如今出土的陶器上經常會發現一些簡單的符號,很有可能就是文字的起源。這些複雜的文明程序都是從人類創造力提升開始的。
第二,“三重標準”所帶來的潛在意義,是人類更高階文明的奠基磨製石器的出現提高了生產力,早期農業的生存方式從遊獵採集變為定居耕種,陶器的燒製構想使得人類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彰顯的機會,這三重實質變化使得人類生活較之前時期更為富足的同時,也增加了部族的穩定性。
在表現上就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在一塊區域裡多年駐紮、發展的部落。這就是我們現在考古所發現的遺址,從大類上來劃分,比如河南仰韶、浙江河姆渡、山東大汶口、內蒙古紅山、山東龍山、浙江良渚、甘肅馬家窯等等,這種遺址目前有七千多處,數量極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遺址中,比如龍山等文化裡,已經發現了古城遺址,人類築城而局的歷史在此時已經出現;良渚等文化裡,已經發現了玉製的玉琮、玉鉞等“禮器”以及疑似“族徽”的圖案;而馬家窯等地也發現了男女合葬的墓制,並且有貧富、尊卑等級的分化。
這些考古實物說明了人類在長期定居的生活形式下,已經開始醞釀家族概念以及權力意識。而這正是早期部落、“國家”出現的準備階段。
這些“新石器”階段出現的變革,無不說明了人類社會正在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裡,真正開始出現了“文明的曙光”。
回覆列表
在人類歷史上石器時代的時間跨度是非常漫長的,新、舊之分主要體現在對石器的加工上。
舊石器時代主要使用的是“打製”石器,也就是隻能對石頭進行簡單的“粗加工”使之成為使用工具;
新石器時代已經可以使用“磨製”石器,對石頭進行精細的“精加工”使之成為較為好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