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帝國中興
-
2 # 眾森淼
丁汝昌是晚清時期的北洋水師的提督,曾經是淮軍的人,也就是李鴻章手下的老部下。當年北洋水師的“超勇”還有“揚威”兩艘艦艇就是他去英國給接過來的。
甲午海戰既然還說北洋水師還有丁汝昌就不得不提到甲午戰爭了。
甲午戰爭是大清朝和日軍的一場戰爭,在戰爭的前夕,有著不少的國家都對這一支大清朝第一水師很感興趣,也有不少人認為大清朝會贏。但是結局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大清朝徹底的輸了。
這一場戰役的失敗有著諸多的原因,有北洋水師的,自然清政府也是脫不了關係。但是這一戰的失敗,倒是警醒了不少的華人,開始在發憤圖強,改革帝制等等的道路上開啟了新的探索。
丁汝昌那麼作為北洋水師的一位高階將領,丁汝昌在這一場戰役中表現如何呢?
可以確定的是,他在黃海海戰中也算是反應迅速,在面對著行駛而來的日軍艦隊,丁汝昌迅速的開始佈陣迎敵。但是很不幸,由於時間太過緊張,最後也沒有行成。最後在日軍的一炮之下,他們失去了信旗裝置,而丁汝昌未能做出反應,最後算是失去了指揮資格。
後來在這一次的一對一對海戰中,丁汝昌的北洋水師迅速的陷入了不利之地,損失了五艘軍艦,而日軍一艘未失。
後續事件後面丁汝昌在戰鬥結束了以後,就開始著手修復,但是沒想到鎮遠艦竟然又發生了觸礁事件,於是丁汝昌很快就被革去了職務。旅順失利後再次被革職,但是他早已決心赴死,就這一點而言,也是有著歷史上的那種馬革裹屍的將軍氣概。
後來戰爭徹底的失敗,丁汝昌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都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在與船共亡的過程中被部下所救,後來又吞鴉片自殺了。
-
3 # 海鏡清
丁汝昌雖然是海軍提督,但他只是北洋海軍的行政管理者,負責人事、後勤事務,真正作戰時的戰術指揮官是右翼總兵劉步蟾,丁汝昌則起督戰的作用。而在北洋海軍的戰略方面,丁汝昌又只是一個執行者,制定者是北洋大臣李鴻章。所以從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行動和具體戰事是無法看出丁汝昌的指揮水平的。
丁汝昌的職權,其實類似於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並不負責北洋海軍的戰術指揮,而是臨場督戰
丁汝昌的指揮水平,實際上只有從威海衛保衛戰之前的一次爭執可以看出來。
當時北洋海軍已經失去了出海與日本海軍作戰的能力,能夠出海作戰的只剩下定遠、靖遠、濟遠、平遠、廣丙5艘軍艦(鎮遠觸礁,來遠未修復),面對日本即將發起的山東作戰,北洋海軍只有依託海防炮臺才能與日本海軍對抗。
北洋海軍的戰略也是李鴻章制定的,丁汝昌只是執行者
然而丁汝昌在檢視威海衛海防炮臺後,卻發現情況很不樂觀。
一是龍廟嘴炮臺處於威海灣內,打不著灣外的日本軍艦,只能打灣內的中國軍艦。而偏偏陸軍修築來保衛炮臺的長牆沒有把龍廟嘴炮臺囊括進來,遇到日軍進攻的話,僅有30名炮手的龍廟嘴一點抵抗力都沒有。
二是威海灣東口的大部分水雷是由電線控制的,控制開關就在龍廟嘴炮臺附近的水雷營。這種電發水雷平時不通電,軍艦碰上也不會爆炸,敵艦來了才通電(不見鬼子不掛弦)。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誤傷,但日軍攻佔水雷營後,就可以透過開關把水雷廢掉,讓日本軍艦通行無阻了。
正是因為日軍佔領水雷營後,廢掉了大部分水雷,才讓日本魚雷艇進入威海灣,擊沉了“定遠”等5艘軍艦
三是丁汝昌認為,即使有長牆保護的炮臺,守軍太少,也是擋不住日軍進攻的,落入日軍手中後就會用大炮來打中國軍艦。
被海軍敢死隊炸燬的趙北嘴炮臺火藥庫,如果按照丁汝昌的計劃,所有炮臺都會被及時炸燬,不可能讓日軍利用
為此丁汝昌提出,龍廟嘴炮臺棄守,拆掉炮閂等重要配件,使大炮無法使用;水雷控制開關轉移到軍艦上;其他炮臺進駐海軍爆破組,一旦炮臺面臨失守就炸炮毀臺。
被日軍控制的炮臺擊毀的日島炮臺
但是丁汝昌的建議遭到陸軍的強烈反對,一個也沒有實行。結果不出丁汝昌所料,炮臺很快落入日軍手中,用來轟擊北洋海軍,擊沉了“靖遠”,還擊毀了日島炮臺,要不是丁汝昌緊急派出敢死隊毀掉了一部分,海軍會覆滅得更快。水雷也被廢掉了,日本魚雷艇可以自由出入,導致5艘北洋軍艦被擊沉。
反過來看,如果採納了丁汝昌的建議,北洋海軍會堅持得比歷史上久得多。所以丁汝昌的眼光和指揮能力是不錯的,比他的陸軍同僚要強的多。
-
4 # 不沉的經遠
丁汝昌的長處是為人謙和,能很好的協調北洋水師的內外關係,但是他的指揮才能並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在作戰指揮上,他主要是倚重的是劉步蟾等專業人員。
在李鴻章負責籌辦北洋水師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人來直接管理北洋水師是一個大問題。雖然理論上北洋水師作為一支近代海軍,需要很專業的人士來管理,但是由於此前清政府裡並無近代海軍,更談不上相關的人才儲備,自然沒有現成的人選。
而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的學生雖然專業對口,但是畢竟剛畢業不久,李鴻章還不瞭解他們的能力和品行,尚需觀察。而且籌辦北洋水師除了要懂海軍知識外,更多的是人事、後勤工作,其中還需要和其他衙門的官僚們打交道,因此必須熟悉官場規則,這顯然不是剛從福建船政學堂畢業的學生所能勝任的。
所以李鴻章和沈寶楨商議以後,決定找一個資歷深厚、做事穩重的老將來負責此事。另外出於私心,李鴻章希望這個人選一要出身淮軍,二能服從自己,加上北洋水師草創,此時只有幾艘蚊子船,淮軍中像劉銘傳等成名已久的人物是不可能屈尊來做這種小事,最後李鴻章選了賦閒在家的丁汝昌。
丁汝昌相比之下確實優勢不少,首先他曾經在長江水師任職,多少也算有點水軍知識。其次他賦閒在家多時,不會對職位挑三揀四,也會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做事,而且勢必對提拔他的李鴻章感恩戴德,有助於李鴻章控制北洋水師。第三丁汝昌做事比較穩重,為人謙和,由他來管理北洋水師,不會獨斷專行,不懂的事情會聽取專業人士意見,不至於誤事。
事實上正如李鴻章所料,丁汝昌出任炮船督操以後,做事兢兢業業,認真學習海軍知識,在專業問題上虛心聽取外國顧問和船政學堂學生的意見,圓滿的完成了赴英國接艦等任務,行政工作更是四平八穩。而且丁汝昌對於李鴻章的命令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這讓他非常滿意。
正因為如此,在北洋水師成軍以後,丁汝昌順理成章就出任了提督一職。不過丁汝昌深知自己雖然惡補了不少海軍知識,但是畢竟所知有限。所以丁汝昌在專業問題上依然倚重劉步蟾等人,自己主要是負責日常管理和後勤工作。
實際上在黃海海戰時,北洋水師的佈陣就是丁汝昌和劉步蟾商議以後決定的。而在丁汝昌受傷以後,指揮工作更是由劉步蟾全權接管,所以在作戰指揮上,丁汝昌並沒有什麼出色表現,不過作為北洋水師提督的本職工作,他還是完成的很好。
回覆列表
很多人都喜歡北洋海軍,只要有汙衊北洋海軍的聲音出現幾乎都會遭到罵聲一片,但是以客觀的歷史事實來講丁汝昌的指揮才能的確很一般,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高明的地方,否則遠東第一的艦隊也不會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丁汝昌本來是陸軍出身,打仗中規中矩,但是他這個人很忠心,而他中心的物件就是李鴻章,並且和李鴻章是老鄉,這樣的人李鴻章用起來很是順手,而北洋海軍是李鴻章一生的傑作,他不可能吧這樣一直軍隊交給一個自己信不過的人。
丁汝昌加入海軍之後積極學習海軍知識,並且自己幾乎參加了每一次北洋海軍的訓練,遠航等重大活動,很多事情都是事必親躬,對於其他留學歸來的海軍管帶也是禮遇有加並多次向他們請教海軍知識。但是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丁汝昌做的遠遠不夠,海軍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軍種,國外的海軍軍官都要在海軍學校接受多年的專業學習,再經過海上的實習檢驗才有機會擔任艦隊指揮官,陸軍出身的丁汝昌雖然謙恭好學但還不足以彌補他海軍專業知識的不足。
黃海海戰之中開戰僅僅五分鐘定遠艦由於年久失修開炮時震塌了桅杆,導致丁汝昌受傷,隨後定遠艦又被敵人炮火擊中訊號旗被打壞,由於在戰前丁汝昌沒有指定第二位艦隊指揮官導致北洋海軍失去統一指揮陷入各自為戰的不利局面。雖然在這次戰爭中丁汝昌率領定遠艦始終衝在最前方,就算是遭到五艘日本軍艦圍攻的情況下依舊死戰不退,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但是戰爭失敗的責任丁汝昌還是要背的。
在艦隊隊形方面丁汝昌是犯了大錯的,丁汝昌有限的海軍知識大部分是朗威理傳授給他的,朗威理是專業海軍人才對海軍陣型的運用是靈活多變,而丁汝昌就顯得比較保守了。戰爭開始之後丁汝昌以雙橫隊迎戰單縱隊,整個陣法就是朗威理交給與他的,但是丁汝昌只知道學習這個陣法的表面,卻沒對這個陣法深入研究,也沒有考慮自己艦隊的軍艦適不適合這個陣法就盲目使用,由於北洋海軍各艦效能參差不齊丁汝昌想要的艦隊隊形並沒有實現。
但是無論如何丁汝昌受制於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使得海戰大敗,這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丁汝昌在海戰中的表現卻是可以大書特書的,在戰爭中丁汝昌始終保持高昂的戰鬥精神,率領定遠艦衝入敵艦群和日艦玩海上拼刺,威海衛保衛戰後期北洋海軍在陸地和海洋兩方的進攻下陷入絕望,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給他送去投降書,奉勸他投降,但被他直接拒絕,在最絕望的時刻這位海軍將領選擇自殺殉國,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