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康78478751

    常言說得好:小年大十五。作為漢民族的我們,與能歌善舞、勤勞善良的回民隔洮河相望。慣看回民的過節,才知道什麼叫節儉。回民的肉孜節封齋一月,開齋三天。相比之下,漢民的過年便鋪張多了,從農曆臘月二十八三(小年)開始,至元宵節(正月十五),天天都在過年。有時候,年會延續到農曆二月初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這裡的活動冗繁而複雜。跳火把,轉花燈,劃旱船,打太平鼓,打腰鼓,舞獅子,耍龍蛇,扭秧歌,尤其是放花炮,簡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農村地區還要唱大戲(一般為神戲,也叫願戲),是元宵節將春節推向了高潮。

  • 2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我們這裡是城市,元宵節的活動基本上沒有。其實要想鬧元宵去鄉村和古鎮比較好,那裡有文化傳承,可以體會出來我們的前輩如何過元宵佳節。

  • 3 # 國泰我安1

    謝謝你問的問題我先不回答,請你說一下你們那邊的情況行嗎,我估計你們那邊可能也不賴,元宵節是我們中國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第一個節,這也意味著過了節以後馬上就要開始農忙了,所以國民在即將走向新的一年,也是嚮往給這一年帶來美好的收穫和生活,各家各戶都以很高的熱情參加這個活動,(我們這裡叫”扮玩”)在早的時候,從正月十二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每天晚飯後,按各人的角色化妝好後就敲鑼打鼓圍著自己的村子,踩著高蹺,搖著旱船,舞弄獅子,耍著龍燈,應有皆有,一溜長隊出發,先給自己的村子演出,然後再到鄰村,互相穿插走訪演出,甚是熱鬧,每晚都到午夜以後才卸妝,雖然很辛苦,但是每一個人的嚮往都將這些事情忘記了。現在好了。都先進了,各個村用各村的汽車,紮上彩燈,頭一個車是鑼鼓車,後面的車載滿各個角色,圍著各村掛著各種彩燈的公路周遊演出,遠處一看就像一個漫走長龍,正月十七日,各人都去開始新的一年的拼搏了。

  • 4 # 詩人劉志強LZQ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是晚上鬧花燈,白天民間傳統文化的體現。

    過去民間傳統節日,在主要路上,由於路上會影響交通。

    如今民間傳統文化節目,都會在集中在廣場舉行。

  • 5 # 李志勇LZY

    我上幾天提兩個問題,正月十五為什要放燈?它使於何時?返回文章,看了一下,有說漢朝;也有認為大唐;還有它由,正想聽到更多內容時。今天又接到你的邀問,一年一度怎麼鬧元宵?

    個人認為,我想:是漢;唐兩朝;任意一代,假設當時出現,京城始出;再到普及?當時的交通?資訊傳達?全面普及?不可能一下遍整個九州華夏。

    對於民間的用燈,總是為了照亮黑暗而設立的。尤其過去點燈所使用的各種原材料;油;臘;等。很難得;有的還沒有,無論什麼時間,那怕當時有了年節,古人類也絕不會無緣無故的去點燈;遊戲取樂;又如此普遍。

    第三個太陽月亮,遠古時代的地球,就有舊人類出現,後分東西;兩大陸地,形成東;西方文化;東道儒出;西佛家來。

    月照逐漸光弱,中原正月的月日正在地球南迴歸上,當時地距較遠,故此當時有段時間,北半球正月應該很漸黑,從此過年戶外點燈,逐漸點起十五,月亮管用。

    又到當今太陽照耀新大地,文化風俗習貫沒變,科技發展;事業推新;才逐漸變成;慶祝活動;鬧起元宵節。

  • 6 # 徽文化雜談

    農曆正月十五,稱元宵節,古代叫做上元節。是一年中幾個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天,歙縣很多地方,全家吃糯米元宵糖團,希望團圓多子。這日,不少地方興舞獅,相傳獅能除邪,除了舞獅子之外,還有各種花燈會,這些習俗,除了下水南區域外(原來的千年古村全部在水底下),其餘地方還或多或少保留著。

    安徽黃山市歙縣主要有以下幾種:

    舞龍活動:明初即流行,有板龍、紙龍、布龍、草龍四類,以板龍、草龍為普遍。板龍,有些是板凳龍,有些是排板龍,在面上插有蠟燭,用彩繪置於龍身,單獨製作龍頭龍尾;草龍使用稻草扎制龍體,背上插有香燭,配合龍頭龍尾舞動,草龍分為旱龍和水龍,水龍一般都在河灘舞動;紙龍、布龍,因為製作工藝複雜,所以較少,需要竹扎紙糊或者鐵絲為骨骼,蒙布、彩繪,龍有三、五、七、九節不等,龍的肚子裡點燃蠟燭,每節舞者中一人敲小鑼,謂“龍段鑼”。

    麒麟舞,和獅子舞有點像,據說發源於乾隆年間,目前只有歙南岔口、歙北承獅二村行此活動。

    秧歌舞:《橙陽散志》載,歙縣清代即有“竹馬秧歌”,原始的秧歌舞已經失傳,目前的秧歌舞是建國前,由皖浙支隊文工隊傳入陝北秧歌舞。

    腰鼓舞:以前是沒有的,1950年,杞梓里青年王成蔭在蘇州打工時向解放軍文工團學成腰鼓舞,歙縣有腰鼓舞以歙南杞梓里、裡方村,歙東藍田為早。

    花棍舞:傳說朱元璋做皇帝后,徽州一些窮藝人效法表演鳳陽花棍,形式有所區別,1950年,歙縣教師集訓班排練表演花棍舞,不久風靡全縣,與秧歌舞、腰鼓舞一齊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疊羅漢:源自古代百戲之“踏肩”,歙北舊宅,歙南葉村皆行,舊宅民國時失傳,葉村流傳至今。

  • 7 # 想象一陣風

    元宵節 花燈都去哪兒啦

    大年三十是春節高潮的興起,元宵節是春節高潮的落幕。一家人從天南海北趕回來聚在一起大團圓,一家人又要從家裡各奔東西小別離。做為深圳千千萬萬移民中的一員,我最能感受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親朋好友間的那種離愁別緒: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白天玩!玩!玩!夜晚吃!吃!吃!

    這幾年沒有回老家,都是在深圳過,對於深圳的元宵節怎麼過算是深有體會。深圳的市政公園又多又好,各色景點也是又好又多。因為氣候好,天氣好,到處都是花團錦簇繁花似錦,到處也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白天深圳各色景點和公園人頭攢動,或情侶成雙成對,或家人三三五五。人氣爆棚的世界之窗和歡樂谷都開有夜晚,那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男女老少舞翩躚啊!

    深圳是年輕人的城市,元宵節的夜晚是屬於他們的!各色酒吧和娛樂城都是俊男美女的海洋!是他們盡情搖擺的天地!他們享受著最美好的夜晚!他們享受著最美好的青春!他們享受著最美好的城市!他們享受著這個已經與過去不一樣的傳統節日!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宋 辛棄疾

    我們記憶中的元宵節都去哪兒啦?元宵節的花燈都去哪兒啦?

  • 8 # 劉彥魁

    過罷大年過小年。在我們當地,正月十五都吃餃子,圓宵。十五,十六熱鬧非凡。當地有文藝演出,舞龍燈,抬花轎,扭秧歌,劃漢船,還有武術表演,各種宣傳活動。晚上放煙花,觀花燈。鄭州綠博園大型花燈展和鄭州方特歡樂世界大型花燈展,這兩個旅遊景點,人山人海,非常熱鬧。過罷十六,人們就開始各奔東西,外出打工。

  • 9 # 天趣齋

    說起每年元宵節的舞獅(俗稱耍獅子),過去在我們這裡可謂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藝擂決了。從鎮上來的“田湖班”和縣城西關的“西關班”,以縣城的正大街為舞臺,兩班人馬都是提前備足了功夫。佔著主場優勢的西關班屬於坐地戶,坐以待來,那氣勢,儼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味道,勢必要舞出西關人的威風氣勢。田湖班也決非等閒之輩,需提前一天準備幾輛卡車,等到正月十五那天早晨,便雄赳赳氣昂昂地載滿人開到城裡,彷彿有捨我其誰的架勢。兩班人馬互不相讓,各自拿出自家的看家本領,騰挪跳躍,各顯神通。其中最驚險的要屬踩鋼索觸繡球了,兩隊的舞獅誰先觸碰到繡球誰贏。

    所以兩班人馬都會拼命地往懸掛繡球的地方發起衝鋒。在眾人山呼海嘯般的吶喊助威聲中,只見兩個隊的兩頭舞獅,分別沿著架子兩邊兩根拇指粗細的鐵鋼索,一邊進行高難度表演,一邊快速向上推進。因為實力上基本差不多,兩頭舞獅幾乎每次都是同一時間觸碰到懸掛的繡球。如果不細看,還真分辨不出誰先誰後來。第一個觸碰到的,當然高興了,整個獅隊就會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觸碰不到的,當然也不會善甘罷休,企圖奪回對方的勝利果實。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縣城的舞獅表演絕對地好看、刺激、驚險,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有一次還差點鬧出人命案件來。不過現在,田湖班已經不再進城,僅限於在鎮區表演了,西關班也演變成了鑼鼓隊,再也見不到昔日威風八面的舞獅表演了。

  • 10 # 小禾青青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我們這裡越來越顯得冷清了。

    過去的元宵節,前幾天就人聲頂沸,扎花籃,扎獅子,扎遊燈,扎卓燈忙忙碌碌,閃動的人影,歡快的小調,人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現在年輕的小夥子姑娘們,初五,六就離開了小山村,乘車或自駕車回到自己工作掙錢的崗位,

    中年人梢晚幾天,十一,二三也都去了打工地,別了家中的兒女妻子父老,從事起一年的打工生涯。

    小山村中剩下的只有老幼兩頭人。本來是受人呵呼的老小,現在只好老小相互照應,相互陪伴生活。

    歡笑聲少了,零零星星的爆竹聲更顯得清淡,沒了花火的附和。

    老人親切地呼喚著小孩的乳名,小孩心甘情願地依作老人拐仗,遊走在家中高畫質電視前,伊伊呀呀比劃電視裡的歡快節目,不時傳出截然不同的,歡樂的笑聲。

    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春節的氣氛也變了。一切變得使人們心甘情願。

    生活幸福,物質豐富,情感都有所倚。春節將在元宵節後落幕,但人們的生活還和春節時差不多,笑容未減,但願未來更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纖維牆板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