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洱海107758846

    沒有直接聯絡

    清末至民國時期稱今江蘇省以北的山東、河北、遼寧等沿海各省為北洋,而稱其以南沿海各省為南洋。

    北洋水師是指19世紀後期李鴻章建立的近代海軍,總基地是山東威海衛,後改稱北洋艦隊,1895年1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北洋軍閥是指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閥集團。除了名稱中有“北洋”二字外,跟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無關。它的起源是: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管轄指揮。1901年,袁世凱任北洋大臣,所建軍隊稱為北洋軍。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後,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軍事集團,人們稱之為“北洋軍閥”。1916年袁死後,北洋軍閥在不同帝國主義支援下,形成直、皖、奉三系,直係軍閥頭子先後為馮國璋、曹琨、吳佩孚,皖系軍閥頭子為段祺瑞,奉系軍閥頭子為張作霖。各系的相同點:一是都由袁世凱的北洋軍分出來的;二是都投靠帝國主義,其中直系投靠英美帝國主義,皖、奉兩系均投靠日本帝國主義;三是它們之間既有矛盾,但在鎮壓人民革命時又互相勾結起來。直到1928年6月奉系北洋軍閥垮臺,歷時17年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才告結束,北洋軍閥也隨之覆滅。

  • 2 # 海內知已行楷簽名

    首先,北洋軍與北洋水師有關係。

    北洋軍

    北洋軍,甲午戰爭之後,清朝為了彌補戰爭損失著手建立一批新式陸軍。其原則上屬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管轄,稱北洋六鎮。先是由胡燏棻在天津小站訓練十營定武軍,1895年10月,胡調任津蘆鐵路督辦,由袁世凱繼任新建陸軍督辦,接手定武軍,後改名為新編陸軍,主要軍官由袁世凱親友、北洋武備學堂畢業生和淮軍舊部組成。1899年編入武衛軍,組成武衛右軍。這批部隊在八國聯軍之役時,參加東南自保運動,儲存實力,因此不像其他武衛軍般損失慘重,戰力完整的定武軍在庚子拳亂後成為清朝北方僅剩的新軍武力,1902年其改名為常備軍,計劃轄左右兩鎮,後擴編為三鎮。1904年加入全國新軍改編(計劃全國36鎮),常備軍擴編為六鎮,改名為陸軍第一鎮至陸軍第六鎮。北洋軍的產生標誌著中國舊式軍隊向近代化軍隊發展的重大轉變。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北洋水師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中國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國、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清政府也因此被迫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總之,兩者都是中國甲午戰爭後的產物,他們出現影響著中國近代史

  • 3 # 子由拍案驚奇

    可以直截了當的說,北洋水師和北洋軍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中國江蘇以南沿海地區被稱為南洋,江蘇以北沿海地區則被稱之為北洋。

    從海域上再具體的說,南洋指東海、南海及附近海域。北洋指渤海、黃海及北韓半島海域。 1875年5月30日,正是清光緒元年,當時的總理衙門綜合各方面的意見提交建立海軍實施方案 ,以清朝皇帝名義,特命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的建立人是李鴻章,直接指揮者是丁汝昌,正式成立時間是1888年12月17日,其全盛時期規模為;

    主力戰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定遠號戰列艦,海圻號穹甲巡洋艦為其旗艦。定遠級,致遠級為其主力戰艦。

    軍艦的基地在威海衛、旅順港、大沽口。

    北洋水師從建立開始,到甲午戰爭1895年與日本威海衛標誌性一戰,20年心血,基本全軍覆沒。

    而北洋軍的形成與得名,與袁世凱交關,與北洋水師沒有聯絡。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武衛右軍(前身為袁在天津小站編練的新建陸軍,見新軍)為基礎,著手進行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的建設。

    至1904年,先後編成三鎮。 1905年2月,北洋軍擴為6鎮,共7萬人。後來,北洋軍不斷擴大,1909年至1911年全國共編新軍14個鎮、18個混成協、4個標、1個禁衛軍。

    1916年6月袁世凱短暫稱帝后病死,北洋軍內部各派乘機發展自己的勢力,出現三個派系;

    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集團,主要控制皖、陝、魯、浙、甘、閩等省

    馮國璋為首的直係軍閥集團,主要控制蘇、鄂、湘、直、贛等省

    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集團,主要控制東三省。

    1928年12月底,隨著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奉軍改為東北軍。至此,北洋軍的歷史結束。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北洋水師與北洋軍沒有什麼關係。

  • 4 # 腦洞外星人

    光緒十二年,北洋海軍正式建軍。對於一個沒有太多工業基礎。大部分地區仍處於農業社會的國家來說,要組建海軍談何容易。所以,從李鴻章等人提出籌建海軍建議開始,清朝用十二年時間,籌建資金,招募人才,購置槍炮,才有這一份成績。

    兩年後,北洋水師在山東劉公島,正式向世界宣告成立。這件事曾對世界造成極大的震撼。美華人將它評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在一場跟日本的衝突中,清朝憑藉北洋水師,罕見獲得外交上的勝利。但這件事對日本刺激極大。日本極大對海軍的投入。舉國募資,鼓勵青年參軍。

    因各種複雜原因,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艦船或者被擊毀,或者被日本掠走。不過,北洋水師雖敗,那些參戰的將領合併卻並非孬種。他們是失敗的英雄。

    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同日軍作戰被圍。他本要同日軍同歸於盡,不料艦船內魚雷爆炸,“致遠”艦沉沒。鄧世昌拒絕隨從搭救,毅然同艦船250多名士兵一同殉國。

    其餘將領如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葉祖珪、林永升、邱寶仁、黃建勳、林履中、楊用霖等人,或者在戰場上殉國,或者選擇自盡,誓與艦船共存亡。這些將領在作戰時都極為勇敢。北洋水師後期的將領薩鎮冰。也是頗有能力。

    戰爭過後,對清朝而言,不僅要償還戰敗賠款,還要應對國防空虛的局面。直隸總督榮祿上折,陳述中國海防線漫長,必須有海軍防衛。可籌建水師,需耗資極大。當年李鴻章也是東挪西湊,才拼出北洋經費。 對榮祿奏摺,朝廷也明發上諭,公開表示支援。

    短時間內,仍是無能無力。直到後來,清朝才重新購置一些艦船,勉強維持。北洋水師經過改變,又稱為“巡洋艦隊”。除了後來對北洋水師進行重建外,籌建陸軍成為主要選擇。

    相比海軍,陸軍投入較少,戶部財力能夠承受。不過,如果按照過去練兵辦法,斷然不行。所以,在《馬關條約》簽訂以前,清朝就讓胡燏棻在天津訓練新式陸軍,以備不時之需。

    胡燏棻組建的軍隊有4500人,號稱“定武軍”。除了常有的步兵、炮隊外,定武軍還有專門的工程兵。

    除武器槍炮,在操練、編制上,定武軍也有不同。都是效仿西洋軍隊的方式,訓練士兵。胡燏棻能力有限,清朝又把練兵的事情交給袁世凱。袁世凱在定武軍基礎上進行操練,也就是後來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新軍。

    這支軍隊放棄過去清軍一貫採用的編制,效仿德國軍制。軍營招募、訓練、培養、任用,變動極大。北洋軍兵源採用招募,嚴格按照戰爭情況,把控士兵素質。

    按照規定,士兵年齡必須在20歲到25歲之間,身高1.6以上,能舉重百斤,每小時行軍20裡以上,沒有不良嗜好,遵紀守法。

    有過不良記錄或者抽鴉片歷史的,一律不準入選。而且,北洋軍士兵有服役期限,時間到了以後,就會退役成為平民。

    這跟過去清朝軍隊把當兵看作鐵飯碗,終身世代傳承有很大不同。兵源質量合格是保障北洋軍戰鬥力的根本。除了兵源,軍官也很重要。因為北洋新軍是在“定武軍”基礎上組建的。而胡燏棻在組建“定武軍”時,雖然槍炮上購置一新,但各級軍官仍大多用淮軍將領。

    袁世凱接手後,在提拔人才上,也是不拘一格。從德國教官,到天津武備學堂的學生,再到行伍出身的張勳、賣布出身的曹錕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任用。

    所以北洋軍在當時清朝軍隊中,人才出現頻率很高。被稱為北洋三傑的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後來兩個當上總理,一個成為總統。其餘北洋將領,如段芝貴、張懷芝、田中玉、李純、陳光遠等人,也都有各自的成就。

    這支效仿德國軍制訓練的新式陸軍,跟北洋水師關係複雜。它們有一脈相承的聯絡,都是晚清新政變革下的產物,又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絡。

    北洋水師和淮軍都由李鴻章手創,而為北洋軍打下基礎的胡燏棻是李鴻章的幕僚,很受李鴻章欣賞。北洋軍的軍官中,又有不少是淮軍舊部。

    他們大多是李鴻章的老部下。這跟北洋水師的情況相同。北洋水師建立時,也是招募了很多淮軍將領。而且,袁世凱本人也由李鴻章舉薦。

    甲午戰敗,李鴻章影響力仍在。他聯合王文韶、劉坤一兩位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共同保舉袁世凱。袁世凱因此得到光緒皇帝引見,並上了一道關於練兵、理財、儲才上進行論述。光緒對袁世凱的練兵建議非常重視,才讓他到小站練兵,這才有了北洋新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嘴鍋塌豆腐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