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山紅豆心
-
2 # 冬去春來tew
好了歌,實際上看破紅塵,什麼功名,金銀,姣妻,兒孫。都是空的,自己死了,什麼都是別人的。這種消極的人生觀,對人類發展進步起了一個不好的作用。人都知道人總是要死的,但人類還是要努力奮鬥,讓社會發展,前進!這好了歌,我認為為寫紅樓夢,是諷刺。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最後樹倒猢猻散。也應了好了歌,官也好錢也好兒孫好,都沒了。供大家參考,不知對否?
-
3 # TeaC
在《紅樓夢》中,很多地方都有隱含的言外之意,唯獨這段《好了歌》,以我的解讀,單獨而言,它沒有什麼言外之意。
總共十六句,每四句講一件,總共講了四件東西,四件人生最放不下的東西,也是四件基本上可以組成人生主要目的、主要動力的東西,或者稱四件事情。換句話說,對於絕大多數人或者幾乎所有的人而言,缺了這四件東西,一個人幾乎就不需要活著了,或者說活著也沒意思了,甚至可以說乾脆不要活了、死了算了。那麼可以說,如果你連這四件東西都能放得下,那你就真的超脫了、可以遁世去做隱士了。
這四件東西,分別是功名(官位)、金錢(財產)、美女(嬌妻)、兒孫(子女)。
書中寫甄士隱已經落魄到了極點,正不知如何是好、陷落在苦痛中無法自拔之際,遇到跛足道人這麼一點撥,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無非就這四件東西放不下不是嗎?既然都已經失去了,那就放下吧!想一想,如果自己還像以前那樣處在很好的人生境況中,一、本來自己就不太有功名心,二、如果英蓮沒有丟,現在她會變成怎樣的一個女兒?三、如果沒有發生那一場大火燒了家宅,現在家裡會怎樣?自己會是怎麼樣?四、如果沒有後來看見妻子悲苦、岳父白眼,自己會怎樣?等等等等。
一句話,如果……,自己一定比現在更好嗎?
總之,聽見這一段好了歌,甄士隱一下子了悟了,一個招呼沒打、一個回頭望也沒有,就跟著跛足道人走了。
所以,這段《好了歌》,言語直白通俗,內容和含義清楚明確,沒有什麼特殊的或隱藏的方面。
不過,這裡的“好”和“了”,也許可以解讀為巨大的落差,就是說,沒有之前的“好”,就不會有後來的“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曾經的優越、富足,就不可能在失去一切之後在貧困潦倒中獲得領悟。所以,必須先有“好”,才能再有“了”。
-
4 # 夕陽紅155908541
《好了歌》是作者看破紅塵,大徹大悟之作。功名、金錢、嬌妻都是過恨雲煙。生時,一味爭名奪利,不擇手段,拚死拚活,死了都了,都是為她人作嫁衣裳。求功名者是"荒冢一堆草沒了",求錢財者是"及到多時眼閉了",愛娶嬌妻者是,"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好了歌》告誡人們的是:人生在世,生命短暫,須倍加珍惜,要與人為善,和諧相處,不爭強鬥狠,不謀財害命。別為功名而早亡,別為錢財而短命,別為女人而獻身!
-
5 # 一往文學
《好了歌》出現在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裡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裡。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柺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唸出這首《好了歌》。跛足道人又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甄士隱突然在剎那間頓悟,如夢方醒。這才明白,功名利祿,金錢,嬌妻,恩情,親情,一切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於是,甄士隱在大徹大悟後,留下《好了歌》註解,便隨跛足道人去了。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總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壟中送白骨,今早紅綃帳裡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高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理解甄士隱註解的《好了歌》,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好了歌》是甄士隱經歷殘酷現實後,看透紅塵,大徹大悟的肺腑之言。甄士隱是《紅樓夢》開篇就出現的人物。正是這樣一位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疼愛妻女,助人為樂的神仙一般人品的好人,卻遭遇了人間的大不幸。先是在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晚上,走失了女兒英蓮。後來又因為葫蘆廟失火,將一條街燒的如火焰山一般,甄家燒成了一片瓦礫場。一個富貴家族就這樣葬送在一片火海中。他在遭遇愛女走失,家庭敗落後,在自己的老丈人封肅那裡,更是嚐盡了世態炎涼。封肅諧音風俗,就連他原來住的十里街,仁清巷,都暗含勢力,人情之意。他丈人先是半哄半賺給他薄田朽屋,後來又經常人前人後說他不會過日子,只會好吃懶做。從望族老爺、高雅名士,到落魄老叟、窮困書生,他也曾享過繁華,有嬌妻愛女相伴,也曾在名流間推杯換盞,不爭不搶,最後還是落得如此下場。甄士隱註解的《好了歌》是他的人生感悟,句句獨到,句句真理。
其次,這篇《好了歌》註解為下文的悲劇故事做足了鋪墊,暗藏了紅樓夢眾人的結局,還有賈府的眾生相。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書開頭造成一種"忽榮忽枯、忽麗忽朽"的險惡氣氛,也是對全書榮寧二府興衰際遇的一種概括和預示。這種概括和預示,是就其整體而言的,不好說哪一句是專指哪個或哪幾個人物。如有人以為"轉眼乞丐人皆謗"指的是甄寶玉和賈寶玉;"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賈雨村等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指的賈雨村、賈赦等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指的是賈蘭、賈菌等人,等等。《好了歌》註解概括地預示全書內容,每句話和書中人物有所對應。
最後,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佈。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臺,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於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於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於一盆透頂醒心的冷水,對於今天的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也有某種認識意義。
回覆列表
人間百態,世事無常,"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這是跛足道人口中唸唸有詞,甄士隱聽了,迷迷糊糊之中,電光火石般恍惚如夢初醒,因為,他對照了自己的一生遭際,頓覺心灰意冷。
其實,《好了歌》充滿了悲觀頹廢的思想,雖說它的內容是社會現象的真實反映,但給人對人世正常追求"一了百了"的悲涼心態,使人缺乏進取心和奮發向上的信念。但不同經歷的人,對《好了歌》的解讀卻並不相同。
對《好了歌》的註釋,在人生不管如何努力,最終結果還是"黃粱一夢",倒不如無所欲求的好,這是相當悲觀的意識。這種觀點,表面上是中國傳統道教"宿命論"觀點,實際上卻包含著中國佛教的"無慾無求"教義,也包念中國儒家"無欲則剛"的觀點。
如果將《好了歌》與個人的經歷對號入座,道教的捨生取義、佛教的修行成佛以及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觀點都與"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相悖。既然這樣,道家教眾還每日裡苦苦追求什麼修身養性?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使得道成仙,不也是"南柯一夢"?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功德圓滿",既然"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家弟子還追求什麼?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結果不同樣是"到頭來為他人作嫁衣裳"?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正常的人生追求無可厚非,即使最終還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功名利祿,王侯將相,娶妻生子,子孫繁衍,本也是正常的人生追求。把一切困難挫折的結果歸結於"好了",把一切不如意事歸結於命運,反正最終"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荒塋一堆土沒了。"那麼,歷史的車輪將停滯不前。
如果凡事都任其自然,不努力不爭取,消極頹廢,整個社會都處於"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狀態,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