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藏區象鼻山特產
-
2 # 糧小咖
秋季早霜對玉米有什麼危害?關注玉米產業的都知道,每年對於北方玉米生長後期,最為關注的一個因素就是早霜的風險了,特別是東北地區,對於玉米最終單產的確定影響是比較大的。目前已經是2019年的中秋,白露節氣已過,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此時,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玉米生長已經進入乳熟期,區域性進入成熟期;華北黃淮地區大多處於吐絲乳熟期,部分地區已經成熟。在新玉米收穫之前,除了關注收穫期是否出現連陰雨的天氣之外,還要關注是否有早霜的天氣。畢竟一旦秋季早霜發生,對玉米的產量影響是比較大的。那麼主要的影響就體現在當玉米處於乳熟期階段,一旦出現早霜、霜凍,哪怕是比較輕微,都會導致玉米葉片受損、莖稈受凍,玉米生長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根系向上部運輸養分受阻,灌漿停止,進而導致產量下降。如果霜凍比較厲害,會導致玉米莖稈受嚴重,出現爛杆的現象,會導致玉米單產明顯下降。根據氣象部門監測,截至目前,東北產區大部氣溫偏高2-4℃,未出現霜凍,土壤墒情適宜,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玉米灌漿成熟和發育程序加快。但幾天的颱風“玲玲”導致東北中東部出現大風強降水天氣,部分低窪農田積澇,導致玉米出現倒伏的情況,不利於其產量的形成。綜合來看,東北地區大部分秋季作物生長髮育期接近常年或略偏晚。預計未來一週東北農區大部無霜凍出現,光溫比較適宜,墒情良好,利於玉米等秋收作物的灌漿成熟。但9月16日前後,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將出現初霜,但主要出現在林區和牧區,對交錯區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來說可能會遭受低溫凍害,但因大部分作物處於乳熟成熟期,總體影響偏輕。
-
3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秋季早霜凍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很大影響,一般輕則減產5-10%,重者可以達30-40%以上,具體要看生育後期遭受的具體低溫冷害程度。
秋季早霜屬於低溫冷害影響。低溫冷害是影響中國農業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是指農作物生長髮育期間,遭受低於其生長髮育所需的環境溫度,引起農作物生育期延遲、或生殖器官的生理機能受到損壞而引起減產。玉米秋季早霜不僅延遲玉米成熟,而且籽粒不飽滿,產量下降。尤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秋季早霜凍來臨較早時通常對產量造成很大影響,也是玉米的重要氣象災害。
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都會遭受低溫冷害影響,比如苗期出現2-3度低溫,甚至零下的短時低溫等都會影響玉米玉米生長,對於玉米拔節期間溫度21度則為輕度冷害,17度為中度冷害,而13度以下則為嚴重冷害,同樣幼穗發化期溫度低於18度,則嚴重影響幼穗分化,抽穗時會導致授粉不良,而灌漿成熟期間,如果溫度低於16度,則停止灌漿,3度低溫時停止生長,零下4到零下2度則玉米植株死亡。因此對於玉米中後期而言,如果日平均氣溫15-18度為中度冷害,而13-14度則為嚴重冷害。
秋季玉米早霜表明降溫早,對於夏季溫度不高,抽穗期推遲,或播種晚田塊,通常會因為灌漿期縮短,加之早霜提前到來,籽粒不能正常成熟,通常減產嚴重,而對玉米播期適宜,前期生長正常田塊,若秋季降溫早,降溫強度大,速度快,會因為氣溫低,灌漿速度變慢,灌漿期縮短,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時減產也會比較大。
因此,生產上,為避免秋季早霜對產量影響,一般要根據當地生長環境,選用生育期適宜的品種進行栽培,並儘量避免栽培過遲,以利玉米在灌漿期間溫度不低於16度,對提高產量,避免秋季早霜為害較好,同時注意科學施肥澆水,促進生長健壯,增強植株抗逆性,也利於減輕低溫凍害不良影響。
回覆列表
最近,國家糧食局開始統計收儲企業倉容,做好新季度玉米(0,-1447.00,-100.00%)收購準備工作,黑龍江8月初的通知,為準確掌握全省糧食倉儲加工銷售情況,做好今年秋糧收儲準備工作,省局決定從即日起對糧食倉儲加工一體化專案建設、新增倉儲能力及去庫存情況實行週報制度。對糧食新增收儲能力、去庫存情況及糧食倉儲加工專案建設進度加強監督,以保證秋糧收購的順利。但是,人們不禁要問:東北還能否放得下新季玉米?
2015/16年度截止3月31日玉米收儲及庫存情況
9月份以來,北方新玉米零星上市,河南、陝西、山東等地新糧在一定程度上施壓市場,受此影響,華北產區玉米價格率先回落。不過,市場不乏亮點,南方港口及銷區迎來翹尾行情,但南方港口價格強勢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國內玉米市場即將迎來全面市場化的第一年,而玉米率先上市的華北產區恐將首當其衝。
北方白露過後關注早霜
從9月7日開始,中國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節氣,大部分地區晝夜溫差明顯增加,素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說法。與此同時,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玉米也陸續進入乳熟-蠟熟-完熟階段,華北部分地區春玉米即將進入收穫季。在玉米收穫之際,最需要關注的還是最後一個坎兒——早霜。
早在8月29日前後,黑龍江產區大範圍降溫,西北部大豆遭遇早霜便開始引發業內對於今年東北早霜的關注。時至今日,東北尚未出現有關早霜的預報,反而是秋雨連綿可能導致東北出現澇災,今年初霜凍害位置更傾向於青海、甘肅及內蒙古西部等非玉米主產區。
當然,從過去幾年情況來看,東北秋季早霜一旦發生,對產量影響較大,但發生機率較小,且從目前中長期天氣預報來看,東北產區暫無早霜之虞。據中國氣象部門預報,9月17日~26日,東北等地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三至六成,黃淮、江淮和江南北部降水仍偏少。當然,由於東北降水偏多,低溫多雨天氣可能延緩玉米成熟,增加其遭遇早霜風險。反觀華北產區,持續降水偏少的天氣則有利於9月下旬開始的華北玉米由南向北陸續收割、晾曬和上市。
東北進入早熟品種收割季
9月份以來,東北地區玉米行情整體平穩。遼寧西部早熟品種進入收割季節,30%水分潮玉米貿易商收購報價在1400元/噸左右,省內深加工企業14%水分新糧掛牌收購報價在1700元/噸。吉林省部分地區玉米進入蠟熟期,農戶預計中秋前後陸續收割。黑龍江多數地區預計月底開鐮,短期內基層供應仍以政策糧源為主。
華北玉米價格跌聲連連
9月份以來,華北產區玉米價格跌聲連連,尤以山東跌勢最為明顯,速度最快,其價格一週已累計回落40~80元/噸。截至目前,山東濰坊深加工企業14.5%水分玉米進廠價1910~1960元/噸,個別企業下調10~20元/噸;河北石家莊1810元/噸,下調10元/噸;河南鶴壁1860元/噸,與上週末基本持平。在春玉米集中上市之際,這似乎意味著當地新一輪價格下跌通道或已開啟。
南方港口迎來一波翹尾行情
伴隨著中國華北、西北及東北少部分地區新糧上市臨近,南方銷區用糧企業採購普遍謹慎,多以執行前期合同為主,庫存水平偏低。受此影響,加之北方玉米南運風險大於收益,南方諸港穀物庫存水平明顯下降,順勢迎來新糧上市前最後一波翹尾行情,區域性地區玉米價格漲幅高達30~50元/噸不等。
截至目前,廣東港口遼寧、吉林玉米散糧到港價2080元/噸,較上週末上漲30元/噸,部分優質玉米成交價達到2100元/噸,上漲40~50元/噸。從大型糧商報價情況看,9月中下旬此輪玉米價格漲勢即將結束,現貨市場將在震盪中迎接新糧上市。
臨儲玉米拍賣再度加碼
上週,中國臨儲玉米拍賣再度加碼,玉米瀉庫節奏加快,由原先的國家糧油交易中心一家承接臨儲玉米拍賣任務,轉為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和中儲糧共同拍賣(後者為包乾銷售)。除了原先超期儲存玉米拍賣和分貸分還(2013年)玉米競價銷售外,9月7日,中儲糧包乾糧(2014年)啟動拍賣。與往年不同的是,在首戰以80.81%成交率告捷(投放100萬噸,成交81萬噸)之後,原本傳聞只此一次的2014年臨儲玉米拍賣計劃在9月9日再度拍賣,且投放量增加至200萬噸水平,即此前業內傳聞的臨儲2000萬噸2014年玉米中的關內庫存部分。鑑於目前中國南方玉米市場正處於缺貨階段,上週南方臨儲玉米成交率明顯偏高,可以說,滿足了市場需求。
深加工企業補貼訊息再起
上週,有關給予東北部分深加工企業補貼的傳聞再起。傳聞稱:獎勵範圍為東北地區轄區內規模以上、就地採購、自建倉儲設施的玉米加工企業,企業具體資質標準由各省區確定;獎勵時間為2016年11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間加工企業收購入庫,並經稽核最終是由企業自用加工的玉米給予獎勵。目前,該訊息未得到官方最後確認,但一經傳出,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已經產生。
在對國家價補合一的保農民收入政策和國庫巨量收儲的長期依賴下,東北地區一直沒有培育建立起系統的糧食深加工企業,銷售環節也成為發展的最大弱勢。正如長期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東北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一樣,長期受國儲兜底的東北糧食市場,如何接受市場化的考驗,有傳聞要對加工企業自建倉庫進行補貼,鼓勵和補貼民間主體建立倉儲設施,當然少不了政府託底,如果不能快速的處理騰挪出庫存,那麼即使政府託底,仍擔心沒地方放。
綜合分析,當前北方新玉米上市號角已經吹響,區域性玉米供應短缺的局面將逐步得以改善,隨著新玉米上市量增加,華北玉米價格或將成重災區,並引領全國玉米價格再次步入下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