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之重

    現實很不樂觀,殲15在艦載機中的排名只能排在第六位。排名依次為“F35C”,“F35B”,“EA-18G”,“F18E/F”,“陣風”,“殲15”,“米格-29K”,“蘇-33”。畢竟F35是四代機,EA-18G和F18E/F以及陣風屬於三代半戰機,殲15和米格-29K以及蘇33為三代機。

    為何說殲15艦載機的排名這麼靠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一:航電系統的效能;二:機動性;三,載彈量。

    航電系統的效能

    殲15的航電系統和殲11B的別無二致,基本上就是殲11B的翻版。殲15使用的還是老舊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抗干擾能力差,多目標攻擊能力弱,探測距離近。其次,殲15的電子戰能力也不如三代半戰機,畢竟航電系統差了半代。在現今戰鬥機普遍採用相控陣雷達的大環境下,殲15還在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在中遠距空戰時,極易被敵方干擾,導致無法鎖定目標。另外,脈衝多普勒雷達在空戰時,只能保證跟蹤鎖定一個目標,並不具備多目標交戰能力。所以說,殲15的航電系統是無法和三代半以及四代機相抗衡的。

    機動性

    殲15艦載機的研發參考了T-10K-3的設計,其整體氣動佈局和蘇33一樣。關於殲15的聚具體資料不詳,但可以從現有的蘇27推測一下。蘇27戰鬥機低空穩定盤旋角速度為19.2°/S,低空瞬時盤旋角速度為26.5°/S,爬升速度為220米/S,最大機動過載9g,可控攻角為24°。而殲15的氣動佈局與蘇27相似,僅僅是多了一對鴨翼。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殲15艦載機也使用了不少的複合材料。殲11B在使用複合財材料後,減重了100多公斤。更加先進的殲16和殲11D所用複合材料的部位和殲11B類似,所以減重也差不多是這個資料。

    而殲15艦載機為了適應航母起飛,肯定在大梁,起落架等結構處進行了加強處理,這部分是要增重的。航電和複合材料的減重,是否趕得上增重還是個未知數。所以說,殲15的飛行效能能否趕上蘇27也是個未知數。就更別說與F18E/F,陣風等相提並論了。

    有資料表明F18E戰鬥機的低空穩盤角速度為20.6°/S,低空瞬時盤旋角速度為29°/S,最大機動過載為10g,爬升速度為198米/S,可控攻角大於50°。

    載彈量

    殲15艦載機採用了滑越起飛方式,這注定與彈射起飛的F18系列和陣風無法比擬。所以說,載彈量上,殲15艦載機也是一個弱項。

  • 2 # 五嶽掩赤城

    謝邀,殲-15A只能說比米格-29K好,殲-15B的話會超越F/A-18E/F block 2和陣風M

    目前全世界發展航母的國家可不多,導致艦載機就那麼幾款。F/A-18C/D、蘇-33和AV-8B 鷂式都已經垂垂老矣,都在退役贊不做討論。那麼現役艦載機除了殲-15外,只有米格-29K(俄羅斯和印度)、陣風M(法國)、F/A-18 E/F(美國)、F-35B(美國等)、F-35C(美國)。殲-15是美國海軍退役F-14,取消NATF計劃後,現存唯一一款雙大推重型艦載戰鬥機,因而其最大優勢在於動力配置強勁。其空重17.5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半油空戰推重比可以達到1.13以上,充沛的動力也使得殲-15是上述機型中,唯一一個可以飈出2馬赫以上高速的艦載機(2.4馬赫)。

    在這幾款戰鬥機,F-35C顯然要排第一把交椅,單純目前唯一一款第五代艦載戰鬥機的地位就可以了。雖然F-35的槽點滿滿,軟體問題多達35頁,4S標準只能做到一半,視距內格鬥能力完全放棄了治療,但是代差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其航電水平完全碾壓其他,網路戰和雲戰鬥機設計思想非常超前,隱身能力就已經讓其他戰鬥機抓狂。F-35C的主要問題在於其本身,單發艦載機是各國海軍最痛恨的佈局方式,F-35C所使用的尾鉤長度比X-47B無人機都還短的2.4米,再加上現在F-35的軟體問題已經逼瘋了洛馬軟體工程師們,所以一直難產無法服役,並且隱患較大。

    F-35的效能設計時非常出色的,但其機內武器艙可以掛載JSM隱身反艦導彈,這樣一對隱身組合就可以宣判其他國家缺乏有效反隱身探測手段的戰艦死刑。

    其次,雖然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但是F-35B不容小覷。之前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最大短板,是起飛重量受限制,作戰半徑和武器掛載能力不足。但是F-35B憑藉牛逼轟天的發動機技術,採用滑躍起飛方式,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27.2噸,只比航母彈射起飛的F-35C的31.8噸最大起飛重量少了4.6噸,要比陣風M、米格-29K的最大起飛重量還要高不少。強大的起飛能力,使得F-35B在加滿內部燃油(6噸)情況下,依然有6.5噸的武器掛載能力。實際上F-35B重量已經比F/A-18E/F超級大黃蜂還要重,其實際作戰能力相當強

    F/A-18E/F 討論起來相對複雜,因為他實際上可以分為三個版本,早期的block 1型,大概造了180架;目前主力的block 2型;以及已經投產,準備服役的block 3型,三者戰鬥機有很大區別。早期block 1型使用的還是AN/APG-73機械掃描雷達,而block 2型更換使用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且block 2型還可以說是第一款資訊時代戰鬥機,搭載美國海軍CEC系統終端以及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資料傳輸頻寬提升了10倍。F/A-18E/F block 2型空重重了一噸多,達到14.55噸,已經超過F-15E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重量,是不折不扣的肥蟲,導致其推重比極低,半油空戰推重比只有0.93,再加上反人類的外八字機翼掛架,導致超級大黃蜂非常缺乏速度。

    但是F/A-18E/F 轟炸能力相當出色,得益於美國航母使用彈射器,該艦載機最大外掛能力達到9噸,並且可以攜帶4噸彈藥情況下,拉出45°的攻角,能完成4~5G過載的機動。這是款相當不錯的戰鬥轟炸機,空戰能力較差,但對地攻擊效能相當不錯。目前波音開始生產F/A-18E/F block 3版本超級大黃蜂,更換使用F414EPE發動機,增加保型油箱,使用膠囊式隱身武器艙,全面升級第四代航電標準,綜合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

    法蘭西的陣風M相對較複雜,個人傾向於戴高樂號航母上的陣風M絕對不是款優秀戰鬥機。一是戴高樂號的陣風M生產時間較早,都是在2013年前完成生產,所使用的航電版本較低,為陣風F3標準,雷達還是無源相控陣的RBE2,使用的空空導彈還是米卡,不能打流星。二是陣風戰鬥機的多用途性非常依賴於外掛載能力,然而戴高樂號航母本身動力不足,只能跑25節,因為航母噸位小,所購買的美國C-13-2蒸汽彈射器縮短到75米,而非美國的99米,導致陣風M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4.5噸,最大武器掛載下降到6.5噸,加上內油少,出門必帶2個大號副油箱,陣風M的實際武器掛載能力只有2.5噸左右,最多隻能攜帶一枚飛魚反艦導彈。這些都嚴重製約的陣風M的戰鬥能力。

    陣風M的問題並不是陣風自己的錯,而是被戴高樂號航母給坑了

    米格-29K則是印度出資贊助,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配套研發的艦載機。他在蘇聯解體前和蘇-33對比測試失敗的米格-29K基礎之上,全面更換航電系統,包括使用玻璃化座艙、祖克-ME雷達、數字電傳飛控以及更換新的導航和電子對抗系統等,使之達到三代航電水準。並且更換新的RD-33MK發動機,發動機最大推力增加到9噸,透過滑躍起飛方式可以實現最大起飛重量24.5噸,最大武器掛載能力5.5噸。介紹完各種艦載機,再來深入討論殲-15。實際上殲-15是一款相當老,而且相當趕的機型。中國當初原計劃是跟俄羅斯合作升級生產蘇-33,但是俄羅斯要求太高(不轉讓技術,堅持要購買50架整機以上)而破裂。但這個時間點已經是2006年,為了趕上遼寧號航母的進度,殲-15研發時間非常短,非常的趕。到2009年8月首飛,2012年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殲-15的基礎研發時間只有3年,全部研發時間只有6年。

    這就使得目前使用的殲-15A在設計上非常應急,他的整體航電系統完全照搬殲-11B,整體結構設計完全搬抄從烏克蘭引進的那架T-10K-3號蘇-33原型機。我們必須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根本沒有時間慢慢改進,慢慢升級。這就使得殲-15A相當的保守,甚至“落後”,飛控系統還是模擬電傳飛控系統,雷達是殲-11B的1493機械掃描雷達,結構性改善更是別想。從烏克蘭搞來的T-10K-3號原型機

    所以殲-15戰鬥機要想完全發揮該平臺戰鬥能力,是需要等殲-15B。目前殲-15A早已停產,為我軍下一階段航母適應的殲-15B型即將呼之欲出。618所為其編寫的全新數字電傳飛控早已完成測試,無錫雷電院為其準備的全新結構AESA主動相控陣雷達也已見官方媒體報道,號稱各方面都領先F-22的AN/APG-77雷達一代。同時為了中國航母發展第二階段,配備電磁彈射器航母相搭配,這款戰機將是同時相容彈射和滑躍兩種起飛方式的艦載機。

    所以目前排名判斷的滑,殲-15A只能是比米格-29K強,本身米格-29在蘇-27面前就是個弟弟,同樣航電水平和起降方式下,誰強誰弱無需討論。跟戴高樂號的陣風M相比也毫不遜色,但保守謙虛起見還是放在陣風M後面。如果殲-15B出來的話,陣風M和F/A-18E/F block 2也完全可以超越,空戰能力也絕對在F/A-18E/F block 3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恐韓症未愈,恐泰症又來臨!成年隊輸完U19輸,熱身賽1:2再輸泰國。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