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
2 # 宋安之
這個問題我之前在文章中具體解釋過,今天再來大概說說。
總結來說,老四兩次送鄔先生走,前一次是厚金相送,後一次則是分文不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說白了老四是一次都不想給錢!
第一次老四與其是厚金相送,還不如說是試探鄔先生。
當時是康熙罷免老四、老八所有差事,還有張廷玉和馬齊大學士職銜。老四認為這是在給老十四鋪路,所以心灰意冷之下打發鄔先生走。
但很明顯這不符合老四的風格啊,老四可不是這麼容易認輸的。更何況九子奪嫡到了那個時刻,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老十四要真成了皇帝,那他肯定沒好下場。
我們再來看看老四對鄔先生說的話:“鄔先生雖說你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這段話很有意思,在這個敏感時刻老四自比李世民,怕是在想著既然奪嫡無望,就透過不正當手段奪嫡吧!暗示鄔先生當他的房玄齡杜如晦這種手下。
至於第二次分文不給,有三個原因。
一是老四繼位以後,其實有著殺人滅口鄔先生的意思。不過畢竟15年朝夕相處,兩個人還是有感情的,所以老四親自回府去見鄔先生,還好鄔先生很識相,又是三不可用,又是半隱的,所以老四才放過他。
但老四還是要試探鄔先生有沒有怨言,所以就是不給鄔先生錢財,看看鄔先生什麼態度。
二是鄔先生在當晚還教給老四一個帝王心術,那便是“天子無私事”。
老四本著這個帝王心術,自然不能給鄔先生錢財了。我老四現在不是個人了,而是代表大清了。
我給你錢幹嘛?我愧疚?
三是對鄔先生經濟制裁。
老四害怕鄔先生跑路,所以半隱方式很合他想法。
但為了加一層保險,不給身無分文的鄔先生錢財,那樣鄔先生沒有錢,想跑也跑不了,豈不是更好?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將這個問題和鄔思道為何在田文鏡幕府索要8000兩幕酬合在一起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康熙病危的時候,罷免了所有能員幹吏,包括老四胤禛,使得胤禛及其失望,甚至認為康熙已經有意傳位與老十四胤禵,自己根本沒希望了,所有,拿出了一大箱財物和很多銀兩,想必絕不止8000兩銀子來打發鄔思道,惹得鄔思道哈哈大笑說:“四爺啊四爺,你真是小瞧了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經鄔思道如此這般說道分析一番後,又堅定了老四胤禛的奪嫡之心。當然,鄔思道也沒有接受胤禛的厚禮。
果如其然,康熙皇帝終究還是將大位傳給了老四胤禛。即位當夜,胤禛就回到雍親王府,又是和鄔思道一番言語,很多人都說胤禛即位之後要回來幹掉鄔思道,幸得鄔思道以“半隱”為託辭,將自個兒放到李衛處受監視為條件,保全了性命。我一直是反對這種陰謀說法的,因為胤禛即位時的環境十分惡劣,他沒必要一上馬就害謀臣,他需要心腹謀臣進一步為自己辦事。他無非是想看看鄔思道的想法,因為鄔思道是他奪嫡的功臣,著實不好安置這位瘸子。
可是出乎預料的是,胤禛同意了鄔思道的“半隱”,但是這回卻沒給予鄔思道分文。按理說,奪嫡成功了,鄔思道既不想為官,那財富卻應是享用不盡,雍正皇帝怎麼都會滿足他,怎能讓他潦倒過完下半生呢?害得他還要到田文鏡那裡追討8000兩幕酬過日子。
認為奪嫡不成的時候,胤禛送厚禮打發鄔思道,奪嫡成功了,胤禛反而對鄔思道分文不予,這是何道理?
讀書人鄔思道的過往經歷並不怎麼光彩,遇到到江南籌款賑災的老四胤禛也算是諸葛遇到劉備,千里馬碰見伯樂了。自古讀書人都有個志向,能夠一展宏圖,成就大業光宗耀祖。能夠為皇帝圖謀,可謂三生有幸,是天大的出人頭地的機會。可是和平時期畢竟不同於亂世,鄔思道為雍正圖謀奪嫡是不能宣傳的,他自己說得好,皇帝行的是陽謀,奪嫡本身卻是陰謀為體,故而要聲張自己的功績,恐怕是不行的。
所以,要想脖子上的腦袋活得平安,就要守得住寂寞,要把得住嘴門兒。要知道,歷史上的戴鐸,被認為就是鄔思道的原型,就是因為自以為是雍正的謀臣,嘴上不把門兒,最後被雍正幹掉了的。不過《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吸取了戴鐸的教訓,既秉承了讀書人的志向,又具備了政治謀臣的高情商,以“半隱”低調再入世,以換取後半生的性命。
這就是讀書人鄔思道的生存思維。
作為皇帝的雍正皇帝,最害怕最擔心的是什麼事?當然是如果鄔思道以謀臣之身,行走於江湖廟堂,既嘴不把門兒宣揚自身為雍正奪嫡功績,又騙吃騙喝騙官騙名騙世道,這樣,便如同那位戴鐸一樣,讓雍正皇帝的臉面掃地,威信全無,甚至落得朝野震盪,那一邊死死盯著的八爺黨便會大做文章,雍正撲火都難的局面。縱然鄔思道不是這樣的人,可是依著雍正敏感多疑的性格,不耍點手段就難受的德行來看,他也必定是要防著鄔思道的。
所以,很多人分析《雍正王朝》雍正即位之夜,鄔思道調動五路人馬互不統屬,其實就是鄔思道與雍正的疑心病角力保護自己的把戲,這倒沒錯,雖然從實踐中來看,鄔思道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是,雍正之多疑的秉性卻流露無疑。
這就是皇帝,為了自己正面Sunny,恨不得將丁點陰溼之氣掃除得乾乾淨淨才好。有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為,大凡有作為的人,都具備強迫症,否則就過不踏實,估計雍正皇帝也是這樣。
於是,“一送”“一不送”,就有說頭了。
“一送”,康熙病危罷免能員幹吏,按照鄔思道的說法,是想傳位給繼承人,將提拔擢升的皇恩留給後繼之君。胤禛表示不解,於是送與鄔思道大量財物,打發他走路。按照胤禛的邏輯,大概是說你鄔思道輔佐不成功,便也沒什麼好說的,讀書人幹事失敗了,也就只有悶頭不做聲,所以,也鬧出不什麼亂子,還表現出一個王爺的重情重義(實際上,胤禛卻是個刻薄寡恩的人)。
“一不送”就大有說道了。胤禛即位,反倒沒有送與鄔思道分文,真是太難理解了。鄔思道都說出了“半隱”需要吃飯,要過日子,雍正卻隻字不提送點銀子給鄔思道安家的事,只是第二天讓胤祥送了一如月女子相隨,也沒說送點盤纏之事,都當上皇帝了,奪嫡成功了,反而還如此小氣。
我們來分析其中原因:
奪嫡沒有成功,那麼這個資源也就沒什麼價值,所以,胤禛賜予金銀。奪嫡成功,資源價值飆升,胤禛分文不予,也算是一種配套設定了。反過來說,鄔思道幫助胤禛奪嫡不成功,自己也沒什麼價值可言,胤禛賜予金銀,無非感謝,奪嫡成功,雙方的價值都飆升了,不賜金銀,也在情理之中。是不是這個理兒?
這其中還有一點,那就是以此彰顯的帝王心術。雍正正是以這樣的表示展現其深沉的帝王心術。
就不說“一送”的事兒了吧,也許他是考驗鄔思道還有沒有其他底牌,故意為之,但終究還是以感謝鄔思道為主。“一不送”的考驗卻貫徹鄔思道將來生活的始終。
鄔思道最終是幫助胤禛奪嫡成功了,那麼他自身的價值也就飆升了,但是這種價值卻帶有極大的風險,要想以此獲利,就必然帶來殺身之禍。雍正皇帝想以此來考驗鄔思道。如果鄔思道想以他掌握的資源換取金銀財寶等財富,那麼他就著了雍正皇帝的道,就會殺了鄔思道。
這話什麼意思呢?比如:鄔思道想要獲取財富或者自由,他只需要將他與雍正之交說出來,將他如何幫助胤禛奪嫡的故事講出來,那麼就可以換取鉅額財富,總不至於無人識得鄔思道吧,如果是那樣,就和歷史上那位戴鐸一樣了,最終只會走向斷頭臺。
雍正皇帝這是在逼迫鄔思道犯錯啊,就不給你安家費,看你怎麼辦,能不能經受住這種考驗。有人會問,雍正皇帝就是給他金銀財富,他難道會經不住這種考驗?雍正皇帝如果給予他足以穩定和富足的生活未嘗不可,但是這有不足以彰顯雍正多疑敏感的性格。要知道,這是個刻薄寡恩的皇帝,相反,如果給予了鄔思道穩定而富足的生活,那他就是個重情重義的皇帝了,那就不是刻薄寡恩的皇帝了。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一下所謂“一送”也不過是胤禛的表演罷了。其實他已經斷定鄔思道根本不會索取那些金銀財寶,要知道,既然沒有奪嫡成功,鄔思道又有何臉面收下那麼重的厚禮?胤禛同樣在考驗鄔思道,這哥們兒到底還有沒有招,這是其一,其二,這哥們兒是不是個貪財之輩?其三,如此厚禮感謝一下,看看鄔思道的臉厚不厚。
這和鄔思道在田文鏡索要8000兩幕酬其實本質是相同的。很多人認為,這是鄔思道逃遁之法,當然,他也需要生活。大家一定記得,鄔思道的身份,除了李衛和年羹堯,其他地方大員,可能很少知道,田文鏡算是從胤禛江南賑災就跟著雍正混,他都不知道有個鄔思道,所以,鄔思道的身份還是隱藏得蠻好的。
假如,鄔思道顯露出他與雍正皇帝的關係,那麼,情況會怎麼樣呢?估摸著8000兩報酬是得不到了,田文鏡將鄔思道供著是一定的,那樣,豈不是和在李衛那裡一樣了,沒了自由。況且這田文鏡也不是個什麼善茬,不好與之交往,不如李衛隨和。更為重要的是,這其實是違背鄔思道的原則的,如果那樣,他還不如投奔更大的官僚,獲取的財富何止8000兩。
但是鄔思道始終沒有這麼做,一直到逃遁得無影無蹤田文鏡也不知道鄔思道的身份,這意味著,鄔思道是經受住了這種考驗的。哎,面對這種刻薄寡恩的皇帝,就算是擎天謀臣,也要恪守清苦,也只有鄔思道看得開,捂得透了。歷史上那位戴鐸,要是也能看得透,就不會身首異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