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林迎月

    天欲讓其亡,必先令其狂。

    主父偃前半生流離漂泊,滿腹才華卻無人賞。直到自薦漢武帝,從此氣衝斗牛,青雲直上。

    針對西漢長久以來的諸侯割據,主父偃提出讓各地諸侯將自己的領地再分封給自己的子弟的“推恩令”,和平解決了地方集權對中央的威脅。同時對武帝深受困擾的其它一些問題,都能切中時弊,拿出中肯的解決方案。

    這使得漢武帝龍顏大悅,對主父偃相見恨晚,一年之中四次提拔主父偃,大情小事都很倚重,一時間主父偃炙手可熱。

    熱到極致便是膨脹。以往的經歷並沒有磨練了主父偃的心智,反成了他心中消不去的塊壘。

    早年家境貧寒,後在齊受儒生排擠,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國坐冷板凳的憤懣不平,也隨著主父偃人生巔峰的到來一併爆發。

    揭發燕王的隱私,燕王被處死;到齊國任相,齊王畏懼自殺而亡;大言不慚的收受賄賂,靠一張利嘴四處樹敵。

    各諸侯國畢竟是漢王宗室,後勁十足;主父偃隨受武帝恩寵,但一直是孤軍奮戰,身後沒有強大的利益集團來支援,而且其性格孤傲,行事又太過張揚。當漢王宗室感受到來自主父偃的威脅時,群起而攻之,眾口鑠金,隨便主父偃的一點不檢點,也足以成為被打擊的藉口,更遑論確有收受賄賂的口實。

    權衡利弊之下,武帝就將主父偃一殺了之。

  • 2 # 探尋歷史奧秘

    主父偃被殺是因為他行事太囂張,得罪了太多人。主父偃出生在山東,這裡是孔子故鄉,但主父偃沒有學習儒學,而是學了縱橫之術。早年遊於齊國,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故,與齊儒生不合。後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後來,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長安,求見衛青將軍,受到了衛青賞識。衛青幾次向漢武帝推薦主父偃,可是漢武帝並不在意。

    走投無路的主父偃決定孤注一擲:向皇帝上書,“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沒想到皇帝看了後很高興,當時就拜了郎中,之後又多次上書,獲得漢武帝賞識的他很快就當上了中大夫,“遷謁事、中郎、中大夫。歲中四遷。”在這期間他推出了“推恩令”,“推恩令”主要內容為:讓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其子孫,建立較小的侯國。諸侯國越分越小,實力越來越弱,最後無力與朝庭對抗。除此之外,主父偃還向漢武帝提建議打擊豪強,建造朔方以抵禦匈奴,都被漢武帝採納。

    成為漢武帝跟前紅人的主父偃很囂張,“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或說偃曰:“大橫!”偃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烹)耳!吾日暮,故倒行暴施之。”得罪了不少人。

    漢武帝母親王太后想給自己的外孫女找一個諸侯王做女婿,她身邊有一個齊國出身的太監叫徐甲,徐甲說不如我去齊國說服齊歷王,讓他娶你的外孫女。王太后同意了,主父偃聽說後,便讓俆甲把他的女兒也送入齊國的後宮,徐甲同意了。可沒想到去了齊國後,被齊國太后一口回絕,理由是己經有皇后了,並說主父偃女兒配不上齊歷壬。太監怕回去沒法交差,便編了個理由說這個齊厲王可能和燕王一樣,亂倫(燕王與女兒通姦,被發現後身死國除)。王太后聽了以後就不再提這件事了。可是主父偃知道後非常生氣,他決定要報復齊歷王。

    懷恨在心的主父偃對漢武帝說,齊國是大國,很富有,不是皇帝的兄弟不能當諸候王,齊國在呂太后的時候就曾經叛亂,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也想叛亂,現在又出現亂倫之事,不能不防啊。於是漢武帝就派主父偃去做齊國的國相。到了齊國,主父偃先把以前的朋友叫來,把五百金切在地上,說“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出完氣的主父偃去調查齊歷王亂倫一事,齊歷王膽小,嚇得自殺了。這時候趙王向武帝告狀說主父偃受賄,而且謀害齊王。漢武帝很生氣,把主父偃抓了起來,主父偃只承認受賄,不承認謀害齊王。漢武帝本來不想殺主父偃,但公孫弘說如果不殺主父偃,你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待。武帝只好族誅了主父偃。

  • 3 # 不書公子

    封建王朝的皇帝們,都熱衷於強化中央集權:

    秦朝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工明確且互相牽制→西漢設“內外朝”制度,削減相權→隋唐創立“三省六部制”,以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為“三省”,六部為吏部、兵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中央集權再次得到強化→明代“廢丞相、設內閣”→清代設“軍機處”。以上舉措,都是為了加強皇權!

    這其中,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分封諸王,為後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埋下了伏筆!所幸,在名將周亞夫和梁王劉武的合擊下,“七國之亂”得以迅速平定。但剩餘諸王中仍有坐擁城池數十座、封地千里的。這些諸侯王窮奢淫靡,稱霸一方,成為朝廷的痼疾!

    漢武帝劉徹繼位後,國內有一位名叫主父偃的名士,因所學駁雜,受到主流思想信仰者——儒家弟子的排擠,一直很不得志。後來,主父偃一路輾轉至西漢都城長安,向漢武帝上書,因為書中所述內容針砭時弊、切中要害,故而受到了漢武帝的召見。一番徹談,主父偃得到漢武帝賞識,並被委以重任。

    主父偃向漢武帝進言頒佈“推恩令”,將各地諸侯王的除嫡子之外的其他後代也封為侯,列侯歸郡管轄,名正言順地分化了各諸侯王的勢力,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主父偃也因此大功平步青雲!

    成為漢武帝眼前紅人的主父偃,其實是一個心胸很狹隘的人。他不斷上書漢武帝,對朝中大臣和諸侯王進行抨擊,使大家都很害怕他,爭相向他行賄,主父偃藉機中飽私囊。時間一長,主父偃得罪的人越來越多,整個朝野被他折騰得烏煙瘴氣。各諸侯王也人人自危,將主父偃看作“眼中釘、肉中刺”,聯合起來告發主父偃,主父偃因而成為眾矢之的!

    各地諸侯王人心不穩,給漢武帝造成了很大困擾。為平息時局,漢武帝將主父偃問斬,並滅其九族!

  • 4 # 樂優夢然

    主父偃之死大概是這麼回事: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想給自己的孫女在諸侯王中找個女婿,齊歷王正好年齡合適,太后身邊有個宦官叫徐甲,是齊華人,就自告奮勇去說和。主父偃聽到這個訊息,就拜託徐甲把自己的女兒也送去齊王宮,徐甲自然滿口答應。誰知,徐甲去了齊國,面見了齊太后,當面提出說親之事,卻被齊太后一口回絕了。理由是,我兒已有王后,說親,不需要。至於主父偃的女兒,門不當戶不對,免談。徐甲回來以後,在太后跟前說了點兒齊王的壞話,這樣這門親事就告吹了。又把資訊反饋給主父偃,結果,主父偃火大了。好啊,既然成不親家就成冤家吧。

    於是,主父偃向他的老闆漢武帝打了個小報告,吹噓齊國多麼富有,分析對朝廷的威脅多麼大,齊王生活多麼不檢點。漢武帝一聽,這麼多問題,就派主父偃為齊相去查這個案子。主父偃到了齊國,一邊收集齊王犯罪的證據,一邊忙著跟他的“故友新朋”分金斷交。也許是主父偃兇名赫赫,也許是齊王罪名昭昭,總之,齊王沒頂住壓力,抹脖子自殺了。這下搞得主父偃一下被動了,本來風風光光來查案,結果齊王死了,事情搞大了。正好這個時候,趙王藉機發力舉報他,罪名有二:一是貪汙,二謀殺齊王。主父偃被下了獄,第一條罪名,接受,第二條罪名,不認。漢武帝本來想饒恕他,但大臣公孫弘說,不能饒,齊王無後,主父偃死,不足以平民憤。於是,漢武帝不僅殺了主父偃,還滅其三族。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主父偃被殺有咎由自取的意思,究其實是沒有人緣,他行事雷厲風行,有高調囂張、曲高和寡之嫌,失去了群眾基礎,陽春白雪自然長久不了!主父偃出生在山東,是孔子的老鄉,早年遊於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都有不受待見,有懷才不遇的意思,幾經奔波又來到長安,受到了衛青賞識。

    出身寒微的衛青屢次向武帝推薦主父偃,武帝也不感冒,山窮水盡之際 主父偃孤注一擲,向皇帝提出了“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的諫書,沒想到衝動下的舉動受皇帝親睞,被拜了郎中,很快又當上了中大夫。

    此期間,他審時度勢,諫言武帝實施了“推恩令”;即讓諸封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孫,建立較小的侯國,形成國中國,諸侯國越分越小,實力被削弱,有利於朝庭統治;主父偃還向武帝提議打擊豪強,鞏固邊防以抵禦匈奴,都被漢武帝採納,自此,他成為漢武帝眼前的紅人,“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或說偃曰:“大橫!”!作為政治人物這樣非常危險!

    武帝母親王太后派徐甲出使齊國做媒,她想把自己的外孫女嫁給齊歷王,主父偃聽說後,便讓俆甲把他的女兒也送入齊國的後宮,可沒想到去了齊國後,被一口回絕,並說主父偃女兒配不上齊歷王。太監不敢如實回覆,便編了個理由說齊厲王和燕王一樣,有亂倫之嫌,王太后不再提這件事了,而主父偃懷恨在心,決定報復齊歷王。

    他逮住機會向武帝進言說,齊國是遼闊富有,要派不是皇兄去當諸候王,齊國名聲不佳,早在在呂太后的時期有發生過叛亂;七國之亂的時候也蠢蠢欲動,現在又有亂倫之事;於是漢武帝就派主父偃去做齊國的國相。

    主父偃走馬上任,把以前的朋友招集過來,把五百金切在地上說:“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這不可一世的態度無異自尋死路!

    他又派人去調查齊歷王亂倫一事,弄得齊歷王差點自殺了,恰逢此時,主父偃受賄被人告發,而且謀害齊王也被揭露,漢武帝把主父偃抓了起來,主父偃避重就輕,只承認受賄,不承認謀害齊王,在公孫弘的建議下,武帝只好族誅了主父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賈母“掰謊”說賈府小姐不可能“單獨行動”,為什麼黛玉卻是獨來獨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