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後金建立後,乃至到清朝前期,為了拉攏蒙古人,滿清一直實行滿蒙聯姻的政策。但是其實這種政策也基本上也僅僅是侷限於滿族和蒙古人貴族高層聯姻。

    清朝前期,在滿清皇族子弟中,從小就要掌握滿、蒙、漢三種語言,所以對於熟悉蒙古語的滿清貴族與蒙古貴族交流不成問題。

    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是滿清皇族的基本素質

    蒙古人雖然人數遠遠趕不上漢族人,但是佔有的地盤卻一點也不小,而漢人則是人口太多,學好漢語才能統治漢人,而作為滿人學習滿語對於滿清來說是責無旁貸,因此掌握滿、蒙、漢三種語言成為滿洲貴族的必修課。滿清入關以後,對於漢人充滿戒心,特別是多爾袞的“剃髮易服”政策推行後,滿清防備的就是滿清漢化,特別直到滿清末年,才允許滿漢通婚。就是要刻意的保持民族的獨立性。

    而滿蒙雖然可以聯姻,可是滿清對於蒙古人也是抱有戒心的,蒙古人未經允許是不能輕易離開自己的領地的,而且滿清打破了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統治草原的傳統,大封蒙古貴族為王,所以滿清時期的蒙古草原上,就出現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蒙古王爺,互相勾心鬥角,彼此牽制,早就沒有了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人的雄心和霸氣。

    蒙古人出身的孝莊太后

    滿族人的人數本來就不多,當年滿清入關後,很多滿族人進入關內,留在關外的並不多,隨著滿清逐漸統一全國,處於對漢人的戒心,滿清政府開始將滿人派往全國各地,在清朝時期,大城市的內城只能由滿人居住,而漢人無論威望多高,權勢多大也只能居住在外城,看看清朝歷史那些著名的漢臣,都是居住在外城以外的。分散在各地的普通滿族人和被圈居草原上的普通蒙古人之間的聯洋的可能性和機會不大。所以即使普通滿人和蒙古人彼此不熟悉語言,那麼他們也基本上沒機會聯姻,也用不著溝通。

    特別是乾隆時期,儘管滿清對於漢文化仍然是閹割和打壓,但是悠久而強大的的漢文化就像一頭猛獸一樣,雖然歷經磨難,但很快又重新佔據華夏這片神奇的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漢人仍在說漢話,踐行漢文化,抱殘守缺,要保持滿族獨立性的滿清貴族們、那些蒙古王爺們也都逐漸說起了漢語,後來就是他們逐漸忘記了他們的母語,都說起了漢語,所以交流就沒有問題了。

    正像S.H.E那首歌曲的歌詞說的: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

    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乾隆皇帝的書法

  • 2 # 國史館

    這是正宗的替古人擔憂。

    在清朝入關之前,後金的滿洲人就與蒙古有密切的交流。這種密切關係本身就是源自於共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

    蒙古語與女真滿族的通古斯語同屬於阿爾泰語系。認真追究起來,蒙古語還是滿語的三大來源之一,因此,大多數滿人都會說蒙古語,就像我們今天的普通話和地方方言一樣,即便說的不準,彼此也能聽懂。所以,作為滿蒙聯姻的主體滿蒙貴族來說,語言上的溝通幾乎沒有任何障礙。

    滿蒙聯姻作為一種風尚或者約定俗成源自於皇太極時期。1632年(天聰六年),林丹汗改宗引起了蒙古察哈爾部的叛亂,皇太極乘機趕走了林丹汗,他的兒子額哲以蒙古最後一任大汗的名義向皇太極效忠。至此,成吉思汗的孛爾只斤氏家族,就是後世的博爾濟吉特氏全部歸順了大清帝國。

    這部分歸順的蒙古各部,包括察哈爾部、科爾沁部、科布多部和唐努烏梁海部等一起構成了清朝的歸化蒙古,也被稱之為內屬蒙古。清朝所謂滿蒙聯姻的重點是這部分歸化蒙古。有清一代,共出了五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一位阿魯特氏皇后。同時,有118位公主下嫁蒙古。

    皇太極在征服察哈爾部不久就把歸化蒙古編入八旗中,讓他們成為蒙古八旗。他們後來隨多爾袞入關,成為清朝的貴族,完全漢化了。入關以後,蒙古人享有比漢族更尊貴的權利和地位,他們登進的路子很寬,除了軍功,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清廷對他們的政策是除了不點狀元,其他方面與漢族士子一樣。

    所以有清一代蒙古族的進士、翰林比比皆是。他們學富五車,許多都是名聲顯赫的當朝名士。到了晚清,大學士瑞常、帝師倭仁、軍機大臣寶鋆等都是蒙古族。他們操著標準的京片子,用漢文寫詩,給皇帝寫奏摺,一派地道的漢大臣做派,那個時候,他們在家裡都不說蒙語了。

    同治三年,蒙古正藍旗的崇綺高中狀元,打破了清廷“旗不點元”的規矩。同治十一年,他的女兒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皇帝娶了狀元女兒,絕對是中國三千年歷史中的佳話。據說,阿魯特氏賢惠溫良,做得一手好詩,寫得一筆好字。我推測,那個時候她應該還能說蒙古話,畢竟是狀元的女兒。

    所以,滿蒙聯姻,交流起來毫無障礙。

  • 3 # 澹奕

    若蒙古貴女嫁入清廷,不必擔心,清朝王公貴族尤其皇室子弟從小就要學習蒙古語;若是清朝宗女公主遠嫁蒙古,也未必會語言不通。

    滿洲語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蒙古語的強烈影響,不過兩者並不屬於同語族,不能直接進行對話。滿洲語在清朝也被稱作“清語”,後金時期由努爾哈赤命人借蒙古字母創造,後不斷改進為滿洲文字。滿洲語和蒙古語的關係,比較類似於德語和英語之間的關係。

    雖然清朝定滿洲語為“國語”,不過當時的滿洲語只流行於上層貴族之間,並沒有推廣開來。清朝的皇族教育非常嚴格,而滿洲語、蒙古語和漢語是必修課,所以清朝貴族皇室子弟,幾乎都精通蒙古語,與來自於蒙古的女子進行溝通並沒有太多障礙。

    而蒙古也是一樣,滿洲與蒙古之間關係非同一般。清朝對蒙古大肆分封,採取“分封以制其力”的策略,蒙古貴族也可以輕易進入清廷為吏,如此,蒙古貴族也會學習滿洲語和漢語。

    最令人唏噓的就是清朝時代,尤其中後期,滿洲語和蒙古語的使用頻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很多滿洲大臣壓根兒不會說滿洲語。朝中大多都使用漢語,而來自蒙古的群體也順應趨勢,更多使用漢語進行交流。

    清朝對於滿蒙聯姻非常重視,整個清朝滿蒙聯姻達到586次,有超過400名清朝宗室女子遠嫁蒙古,以乾隆朝最多,有179人出嫁漠南漠北草原。滿洲貴女也不是說出嫁就出嫁,也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而這段時間也會對待嫁的公主、格格們進行教育。更何況,當時的滿蒙聯姻不過是清朝的一種策略,婚後生活狀況並不在考慮範圍內,即便無法交流也沒誰會太關心。

    清朝的蒙古妃嬪眾多,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順治帝廢后、孝惠章皇后等都來自於蒙古。不過到了乾隆朝,蒙古妃嬪數量驟減,乾隆帝后妃中,只有穎貴妃巴林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恂嬪霍碩特氏、慎嬪拜爾果斯氏來自蒙古。

    直到清末,同治帝載淳的皇后阿魯特氏是蒙古人,但其家族已經定居京城很久,她本人並非從蒙古遠嫁而來。

  • 4 # 鳶飛九天2018

    從努爾哈赤開始,八旗軍事集團就極為重視與蒙古諸部的關係,除了炫耀武力,聯姻就成為他們拉攏蒙古諸部最為常用和有效的手段。因此,八旗軍事集團在將大量的八旗貴女“下嫁”蒙古各部臺吉的同時,八旗女真貴族也迎娶了很多蒙古貴族女子,以加強雙方的聯絡。

    明末清初

    例如,在奠定清軍入關基礎的八旗軍事集團第2位領導人皇太極的後宮中,就有蒙古后妃6人,而皇太極的妃子中,庶妃以上的妃子一共才9個人。他的兩個皇后,皇太極生前的孝端文皇后和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都是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蒙古人。

    至於八旗貴女下嫁到蒙古部落的情況就更多了。例如,在西征林丹汗之後,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被迫率部歸順,為了拉攏這個蒙古最後一位大汗的兒子,皇太極將他的次女固倫公主許配給了額哲。類似情況在清朝時期十分普遍,據有人統計,整個清朝時期皇室公主下嫁給蒙古貴族的人數,佔到公主總下嫁人數的70%。

    皇太極

    如此頻繁和大規模的蒙古滿洲聯姻,也必然將產生語言溝通的問題。因為眾所周知,蒙古人說的是自古傳承下來的蒙古語,而滿洲八旗,則說的是滿語。那麼,這些嫁過去的女真公主貴女和娶進來的蒙古女子,是如何和她們的丈夫溝通的呢?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在努爾哈赤之前,廣泛分佈於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其實是並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因此,為了進行必要的記錄,當時的女真部落採用的是蒙古文字。

    八旗

    因此,同屬於一個語系的蒙古文和滿文,其實是十分相似的,由於蒙古部落和女真部落大量混居,有許多蒙古人和女真人,尤其是貴族階層是同時熟知蒙古語和滿語的。所以,早期下嫁到蒙古部落的八旗貴女和迎娶到八旗集團的蒙古女子,都是能夠聽懂彼此之間的語言,溝通自然不是障礙。

    而隨著滿清入關,滿洲集團成為整個中華大地的統治者以後,情況也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入關之後,大多數八旗子弟們不再通曉蒙古語。但是,這些人只是佔據多數的普通八旗子弟。對於清朝貴族,尤其是皇室成員而言,同時掌握滿文、蒙古文和漢文,是他們必學的課程。

    八旗旗幟

    滿清皇室教育和明朝皇室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明朝除太子之外,其他皇室子弟都當豬養。但是,滿清皇室對於子弟的教育極為嚴格,並列舉了極為詳細和嚴苛的學習日程。也正是拜嚴苛的教育所賜,滿清皇帝出現了許多庸才,卻很少出現一竅不通,貽笑大方的蠢才。

    因此,也得益於滿清對於貴族子弟嚴格的教育,下嫁蒙古部落的八旗貴女們也同時通曉蒙古語、滿語和漢語。自然,當她們嫁到蒙古部落之後,與丈夫及其他蒙古人的交流,就不再存在障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應對孩子秩序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