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們的統一戰線
-
2 # 薩沙
根本沒有這種說法。
瘧疾的致病原因是因為蚊蟲的叮咬。
然而眾所周知,德國非洲軍團主要是在利比亞和埃及作戰。
他們的作戰區域基本都是沙漠或者半沙漠地帶,沒有植物也沒有淡水,當然更沒有蚊蟲,不存在瘧疾一說。
再退一萬步說,即便有了瘧疾也沒什麼了不起。
因為只有惡性瘧疾才會導致死亡,普通瘧疾只是會影響士兵戰鬥力而已。
而早在二戰前20年,奎寧作為有效的抗瘧疾藥,已經遍佈全世界了。
到了1940年,更出現了先進的氯喹。
非洲軍團在北非的戰敗,除了後勤無法支援以外,就是敵我力量過於懸殊。
在著名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非洲軍團只有11萬人和559輛坦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軍隊,是戰鬥力低下的義大利人,德軍只有7萬人。坦克中,德軍坦克只有220輛,義大利坦克倒是有339輛。
相反,英軍則有20萬人和1029輛坦克。
此外,英軍的補給是沒有問題的,相反德軍的補給則非常困難,大部分德軍竟然只能靠陣地上繳獲英國補給來維持。而德意軍隊高達11萬,想依靠繳獲維持作戰簡直是天方夜譚。
連補給都困難,更別說大規模補充兵力了。
1942年7月8日,隆美爾視察部隊,發現了一個恐怖的現實:非洲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總共只剩50輛坦克,六百多名士兵,二十多門反坦克炮;第90輕裝甲師也只剩下1500多人和15輛輕型坦克;意軍第20摩托化軍也只剩下54輛坦克。
這些數字,僅相當於滿員編制的五分之一。
英軍無論兵力還是補給,都有絕對的優勢,誰來打都會獲勝。
此戰中,雖有大量垃圾義大利軍隊投降,然而隆美爾損失的德軍是1萬2000人,卻殲滅了英軍2萬3500人。即便如此,隆美爾也擋不住英華人的攻破,被迫全線撤退。
-
3 # 科羅廖夫
二戰期間的德國非洲軍團無疑是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由德軍名將隆美爾統帥的這支勁旅,以少數的兵力在整個非洲和盟軍展開了殊死的搏鬥。非洲軍總能以弱勝強,讓對面的英華人措手不及,堪稱是第一流的野戰機動部隊。不過從1942年年末的阿拉曼戰役開始,非洲軍團一蹶不振。對於非洲軍團失敗的原因,普遍的說法是非洲軍物資匱乏、英國的兵力實在太強,以及隆美爾貪汙冒進等,這些說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小的瘧疾,也對非洲軍團的失敗造成了重大的推動。瘧疾這種疾病一般而言是不衛生的飲食,以及病蟲蟲害所造成的傳染,在沙漠中患上瘧疾是非常可怕的。瘧疾會讓人不斷的腹瀉失水,而水資源正是沙漠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一旦一名士兵在沙漠中患上嚴重的瘧疾,那麼基本可以認為他已經失去了戰鬥力,而且還對軍隊後勤造成拖累。更糟糕的是,如果指揮官也患上瘧疾的話,將會使得整支部隊群龍無首。對於德華人而言,阿拉曼戰役的失敗自然有諸多方面的原因,但瘧疾則是他們自己不注重衛生規範帶來的惡果。德國非洲軍團作為一支高機動性的部隊,他們可沒有時間好好的挖廁所,基本上是走到哪裡排洩物就隨意扔在哪裡。對於一支高速運動的部隊來說,這也許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在阿拉曼戰役時進入陣地戰的階段,德國非洲軍的這種做法就會讓他們自己陷入糟糕的境地。由於非洲軍團計程車兵們隨地大小便,引來了大量的蒼蠅和蚊蟲,而蒼蠅蚊蟲亂飛,把病菌帶到士兵食用的食物上,或叮咬士兵,這使得瘧疾在德國非洲軍中廣泛的傳播。更糟糕的是,非洲軍團的補給非常的匱乏,缺乏必要的蔬菜、水和藥品,這就使得患上瘧疾計程車兵痛苦不堪,難以治癒。其中最典型的受害者是德國非洲軍司令——隆美爾。這位著名的沙漠之狐因為瘧疾,一度連飲食都難以下嚥,只能喝一點葡萄酒充飢,最終他不得不飛回柏林養病。這就導致了阿拉曼戰役爆發時,隆美爾根本不在非洲軍團的前線指揮。可以如此認為,大量患上的瘧疾計程車兵,以及因為瘧疾脫離崗位的隆美爾,使得英軍的勝利更加地輕鬆。值得注意的是,在與瘧疾的對抗中,英軍明顯比德華人高出一籌。首先他們有著更加完善的補給,藥品和蔬菜水源都更加充足,對於防範和治癒瘧疾都更容易。更重要的是,蒙哥馬利對英軍部隊有嚴厲的衛生要求,上廁所的時間和方式都有規定。英軍一般在沙漠中挖一個坑,隨後放置一個彈藥箱,在彈藥箱上鋸開一個開口,每次上完廁所都會用東西遮蓋住開口。當廁所被填滿時,就會徹底埋上。這樣的做法,使得英軍避免了瘧疾的困擾,蒼蠅們沒有辦法在英軍的食物中飛來飛去。這樣看來,即使是野戰部隊,也必須要注重衛生方面的建設。
-
4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做法不準確,在二戰時期,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確實是個很大的麻煩,不止於德軍了。可是對於當時的北非德軍來說,這不是什麼真正的問題,那個地區實際上是沙漠地形,這類疾病確實還是存在,但是不是很嚴重,只能算麻煩,對德軍來說是被瘧疾打敗,這個說詞太嚴重,一個說法而已,有點以訛傳訛,誇大其詞了,對於當時的德軍來說,真正遇到的問題不是疾病,而是後勤物資的補給。
在當時德國軍拿不到足夠的物資補給才是真正的問題,在北非的作戰當中,後勤保障能力一直是限制德軍行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盟軍也一樣受到了相關的限制,但是盟軍擁有更為強大的實力,也因此,在可以不斷的前送各類物資,保障能力遠超德軍才保證戰爭的勝利,德國做不到,所以只能失敗了。
-
5 # 小約翰
瘧疾又被稱為非洲瘧疾,它是由人類瘧原蟲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它的傳播元兇是蚊子。
由於由於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瘧疾在中國幾乎幾經絕跡。
可是非洲很多國家,人民生活水平落後,生活環境差;因此在非洲熱帶地區,瘧疾流行比較嚴重,所以國際醫學界都把它叫作非洲瘧疾。
瘧疾的典型症狀為突然不停打戰,渾身發冷,發高燒,大汗淋漓。
接著會四肢痠痛,沒有一點力氣,發展下去就會出現腎衰竭,脾腫大,貧血危及生命。
那麼,德國納粹的非洲軍團當年的失敗,到底跟瘧疾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1942年10月阿拉曼戰役,是關鍵的一場戰役,正是這場戰役拉開了納粹在非洲覆滅的號角,使北非戰局出現根本性的轉變。(阿拉曼位於非洲北部,是北非的主戰場。)
在戰爭爆發前,德軍有11萬6千名 士兵,但有十分之一計程車兵,不能參戰,原因就是患上瘧疾。而非洲軍團的總指揮、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自己也患上了瘧疾。
到底多少德軍士兵患上瘧疾,我們不得而知,但除了不能參戰計程車兵,參戰計程車兵雖然可以參加戰鬥,但不能排除一部分士兵已經患上瘧疾,戰鬥力受到影響。
按照當時的預想的情況,德軍本來是不會得上瘧疾的。因為他們是一支裝甲部隊,機動性強,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
正因為這樣,德軍沒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隨地大小便,讓蚊蟲亂飛,滋生了瘧疾。但到了戰爭開始的時候,雙方轉入陣地戰,停在那裡不走了,這讓原本惡劣的衛生環境更加惡化,瘧疾的肆虐讓本來就處於不利境地的德國非洲軍團雪上加霜。
本來德軍來說,瘧疾並不可怕,因為當時瘧疾剋星奎寧已經問世,拿來藥物很快就會可以搞定。但是這是戰爭年代,德軍的戰線拉得太長,補給已經出現問題,德軍除了瘧疾不缺,什麼都缺,連水和食品都難以保障,只能靠繳獲英軍的給養來補充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藥品比登天都難,遠水不解近渴,所以隆美爾只能眼看著瘧疾肆虐。
戰士患病以後,哪怕還能將就上戰場,但戰鬥力已經失去很多,精神狀態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而且最要命的是,隆美爾身為指揮官也患病了,對他的思路,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既然瘧疾能夠襲擊德軍,英軍就安然無恙嗎?
英軍和德軍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瘧疾跟德華人有無冤無仇,跟英華人又不沾親帶故,憑什麼對英軍網開一面,對德軍不依不饒呢?首先英軍更講究衛生,蒙哥馬利的妻子有潔癖,讓蒙哥馬利也沾染上了一點,他一向以治軍嚴厲,講究衛生著稱,對部隊的衛生要求近乎苛刻,不許隨地小便,大便必須要有廁所,處理得乾乾淨淨。
而且英軍後勤保障充足,醫療設施完備,瘧疾對英軍非常無奈,只能知難而退,向德國士兵下毒手了。10月25日,戰爭剛開打,“一大群士兵生病了,蒼蠅蚊子像烏雲一樣。”
另外,英軍和德軍力量的懸殊,德軍補給供應中斷,也是德軍失利的兩個重要因素。
在戰役中,德國非洲軍團只有11萬人,坦克數量和義大利軍隊加起來也只是盟軍的一半。
盟軍有充足的補給,德軍的補給線事實上被掐斷。
戰爭關鍵階段,給德軍運送補給的"路易西亞諾"號油輪在圖卜魯格外沉沒,德軍失去了最後一線希望。當阿拉曼戰役結束的前兩天,1200噸油料姍姍來遲,運到了隆美爾那裡,隆美爾氣憤得下令全部點燃。因為這些油料對他們已經沒用了,他的部隊已經撤離了戰場。
總之,瘧疾不是德軍在阿拉曼戰役失敗的唯一因素,卻是導致德軍慘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覆列表
打敗德國非洲軍團的不是瘧疾而是後勤。希特勒讓隆美爾指揮德國非洲軍團是為了防禦盟國從非洲登陸,防禦是既定戰略。原計劃只給隆美爾兩個裝甲師,而隆美爾卻不顧戰略主動進攻,消耗了德國六個裝甲師。隆美爾一戰成名,但是卻使德國陷入了不毛之地的茫茫沙漠消耗戰中。德國後勤補給很困難,兩個裝甲師防禦已經足夠,滿足六個裝甲師進攻後勤補給就太難了。隨著後續補給的逐步減少,德國非洲軍團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