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目
-
2 # 高升視野
本人比較贊同羅輯思維的觀點,這是一箇中心化組織失去中心之後必然結果.
北宋被金滅國后皇室成員基本都被俘虜,宋高宗趙構是唯一逃出來的,那些忠於宋朝的人只能圍繞在以趙構為皇帝的朝廷周圍抵抗女真人,因此南宋有機會偏安一隅.
南明的情況和南宋的情況完全相反,首先存活的藩王太多,各路軍隊分別擁立了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一系列政權,這些政權沒有一個能統領全國,形不成統一的力量對抗滿清.然後就是明朝的黨爭延續到南明,他們把內部的矛盾看的比民族矛盾還重,互相殘殺嚴重削弱了抵抗八旗軍的力量.即使最後只剩下桂王朱由榔的永曆政權,依然爆發了晉王李定國和秦王的內訌.與其說南明是被滿洲八旗兵滅的,還不如說是死於自己人的不團結.
-
3 # 仰望星空的小蝸牛
南宋能偏安150年,為何南明確只撐了十幾年?!
在中國歷史上,所謂“漢賊兩立,王業偏安”的情況曾多次出現。如東晉、南宋等等,這些偏安一隅的政權都宣佈是華夏正統。然而,正統的中央王朝有且只有一個。那麼,為何南宋長期偏安一隅,被認為正統王朝,而同樣是漢人流亡政權,南明卻得不到同樣的認同?而且只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捋一捋……
政治繼承的主體屬性差異南宋、南明雖然都是因為外部勢力的介入,原有政權不得不進行皇權繼承,偏安一隅。這一點南宋與南明是相同的,即本身沒有發動革命。但南宋與南明的政權繼承主體全區別很大。南宋趙構是宋徽宗親兒子,在趙宋宗室北狩之時,他繼承大統是所有大宋臣民都承認的。而南明的那些皇帝與崇禎關係就疏遠多了,只有弘光帝是明神宗的孫子,但以“子承父業、兄終弟及”的繼承法則來衡量,也是不夠硬氣的。同時,滿清別出心裁,高擎為明覆仇的“正義大旗”,也著實混淆視聽,好像明朝滅亡與滿清沒有一毛錢關係似的。
金與清的治國政策迥異金與清雖然的發端雖然都有遊牧民族的基因,但二者在建立政權後所確立的治國政策卻截然不同。這一點也直接影響南宋與南明的留存時間。靖康之變後,金國雖然佔據了長江以北的中原故地,但他們所採用的政策是高壓的,強橫的,更本不懂得懷柔啊,安撫啊。於是這一高壓政策,士大夫和官僚階層是不接受的,牴觸的。所以透過扶植張邦昌偽政權來強化對北宋遺民的統治與管理。而大清就不一樣了,清軍在入中原前就注重文化融合,入關後就更加主動的接受儒家思想,而且還透過滿漢聯姻、接受漢服主動漢化等懷柔政策來拉攏士大夫集團。於是就有孫之獬等漢人主動剃髮易服,留起了辮子,僅由此一斑,不得不感嘆清朝統治者的智慧!
領導團隊的執政能力相差懸殊南宋的趙構是個昏君,而慶幸的是南宋只有一個趙構。相比之下但南明可就多了,弘光、隆武、紹武等人都是馬尾巴提豆腐的主。而南宋還有有李綱等四大名臣,岳飛等中興四將,深知還有以詩詞聞名於世,卻意圖收復失地,抗金殺敵的辛棄疾!!!而南明只有一個左良玉,而且還是個飛揚跋扈,牛的上天主。加之北宋所積累下來的財富,使得雖然腐敗的南宋,成為瘦死的駱駝;窮困潦倒、政治昏暗的南明連匹馬都算不上。如此一看怎樣比得過瘦死的駱駝呢?!
最後小結由此看來,南宋與南明形式同屬於流亡政府,但因其繼承主體的屬性差異、接受漢化的程度迥異、領導團隊的能力懸殊等等諸多原因,造就了南宋與南明偏安一隅的時間不同。
-
4 # 黃老邪騎哈雷
南明一共也就十幾年。守衛的將士成為軍閥,南明皇帝無錢不發軍餉,這些軍閥各自佔領一地,收刮一空。 文武不和 。《國家的興衰》中指明分利集團的多少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
-
5 # 夢竹62142066
劃江而治,你必須要有那個本錢,而且必須用事實證明給對手,三國有赤壁之戰,東晉有肥水之戰,南宋有虞允文的採石磯大勝完顏亮,你南明有什麼?
-
6 # 青史拾貝
南宋和南明不一樣,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南宋的皇帝趙構是宋朝太宗系在靖康恥後唯一的漏網之魚,他做皇帝沒有爭議,各路勢力都聽命於他,無形中減少了內鬥,有利於集合所有力量進行防守,容易實現“劃江而治”。反觀南明,由於崇禎皇帝沒有及時把太子派往南京,造成南明政出多門,先後有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有些還是同時存在,彼此間還有內鬥,抗清力量內耗嚴重。
第二,宋朝和明朝治國理念不同。雖然都是重文輕武,但宋朝優待士人,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終宋一世,均是如此,所以到最後的崖山之戰時,會有十數萬人殉國。反觀明朝,在精神上對士人用八股文束縛,在肉體上對犯錯的大臣經常施以廷杖,除此之外,還用諸多特務機構監視大臣,皇帝不信任文臣和武將,所以到最後文武大臣還在互相爭鬥,紛紛投降清朝,如左良玉部號稱八十萬眾,在左良玉死後,由他兒子帶領,全部投降清朝,而明朝的洪承疇,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南明時,除少數官員,其他人都與明朝離心離德,其氣節甚至不如普通百姓。
第三,國際形勢不同,南宋能立國,是因為其對手金國崛起得太快,在短時間內接連滅掉遼國和北宋,其中滅宋更像是實施的斬首行動,屬於暴發戶性質,由於自身底蘊不足,又要消化廣大的佔領區,實際上對南宋已經是強弩之末,在南宋的一批軍事強人的打擊下,只能和南宋劃江而治。而且,宋朝雖丟了半壁江山,但由於是速敗,真實實力損失反而不是非常大,宋高宗初期和金國在富平舉行的一場大戰,宋方能集中步、騎18萬人,號稱40萬,這些都是精銳部隊,和南明那種所謂“擁兵八十萬眾”的人的軍隊戰鬥力是不同的。反觀南明,清朝在入關前就經歷了兩個皇帝,對治理國家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入關後能迅速穩定局面,對外還宣稱是幫明朝報仇,打李自成,居然騙取了南明一時的信任,放鬆了警惕,又忙著搞內部鬥爭去了,等明白過來,形勢已經岌岌可危,再加上文武大臣方面就沒有靠得住的人(個人認為史可法能力不足,要是南明有一個岳飛式的人物或可有救),後期還要靠李定國等張獻忠的餘部來續命,頗為諷刺。臺灣的鄭氏自鄭成功去世後頗有自立意,也不足恃。所以南明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拋磚引玉。
-
7 # 逐夢浮生533
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是民心所向,不是山川河流可以阻擋的。
南宋之所以可以與金對峙百年不滅,除了有淮河與長江之間的縱深防禦、趙構是唯一繼承人以為因素,究其根本是雙方實力的均衡,勢均力敵。而南明則情況不同,崇禎一死,大明王朝正統結束,他沒有指定合法繼承人,導致南明抗清力量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攻伐。
-
8 #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那時北宋實在亡得太快了,在汴京的皇室宗親和文武百官基本上都被一鍋端,能逃出來的就只剩下當時在外募兵的趙構。也就是說,趙構的南宋朝廷中央班底,是基本上就需要重新搭建。
所以,南宋開局時是一片的混亂,一方面,是避難的百姓和數萬潰敗的宋軍不斷的南下;另一方面,金軍又一路窮追猛打,叫囂著上山下海抓趙構。以至於趙構最倒黴時,都一度被金軍趕到海上去了。
但南明不同,雖然自北京淪陷,崇禎自縊後,明朝基本喪失了淮河以北的疆域。但那時明朝還控制著富庶的南方。
此外,明朝一直實行兩京制,除京師北京外,明朝在陪都南京也保留了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制,六部等各級中央衙門一應俱全。再說,南明一開始也不需要直接面對強悍的清軍。因為,那時的北方還有眾多大順軍的殘存力量可以依靠。因此,從開始局勢來看,南明應該說是要比南宋還要好一些的。
可惜,南明自始至終都無法形成像南宋那樣的統一戰線,最終在大敵當前相互內耗,而導致抗清鬥爭的全面失敗。正如前文所說的,由於宋朝宗室基本上都被金國給俘虜了,就剩下在外募兵的趙構。
因此,趙構是唯一根正苗紅的宋室繼承人。於是,儘管趙構也算不上什麼好貨,但大宋軍民也沒別的選擇了,只能都站到了趙構的旗下,扛起大宋的大旗繼續抗金。如此一來,反而讓南宋形成了更為鞏固的統一戰線。
但明朝就悲劇了,崇禎自縊,但在南方卻分佈著諸多朱明皇室的旁支。所以,南方各地的文臣武將,都為了各自的利益,迎立藩王,以便爭取迎立之功。這樣不但讓南明內部無法形成統一的力量,形成鞏固的中央政權。而且導致南明各勢力之間為了一己私利,而相互攻伐,自相殘殺。最終,導致抗清鬥爭的全面失敗!
-
9 #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首先,兩南面對的形勢各不相同。
南宋建國之初雖然有農民起義,但是大多規模小,而且很多農民起義帶有反金性質,總體上全國能舉國一致,眾志成城,共同抗擊金國。但南明不一樣,除了清軍入關,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時清軍已經佔領陝西四川,難以抵擋。
其次,還有就是南明不夠團結。清朝入關,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手中漢軍幫助清朝滅南明。而南明出現了唐桂之爭,政府根本不統一,根本不能一致抗清,反而演化成窩裡鬥,而且明朝長期腐敗,失去民心,很難形成凝聚力,最終被各個擊破。而南宋軍民能夠放下舊矛盾,在南宋政府統一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抗金。(這是因為宋朝沒有藩王,中央集權)。
回覆列表
因為南宋在秦檜的操縱破壞下(主要是軍隊被秦檜弄垮),己經投降金國,割地賠款與金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和議”,成了金國的附屬國,己經對金國構不成威脅,所以南宋才能得以苟延殘喘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