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地帶2
-
2 # 石隙甘泉
德國是否有能力成為歐洲的霸主,這取決於德國的政治能力,而德國在當前,乃至於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的政治能力決定了,德國無法成為歐洲的霸主!
一,如今的德國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在本國領土上還駐紮著外國軍隊,一個以盟友的名義駐紮的佔領軍。這隻佔領軍的存在,註定了德國在政治軍事上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而這隻佔領軍恰好是當今世界第一霸主美國,美國也絕不會放任德國成為歐洲霸主,因為德國的歷史乃至於能力決定了,一旦德國成為歐洲霸主,其必然會挑戰美國在歐洲的地位,美華人還不至於如此低能,他不會養虎為患。
二,德國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德國無法成為歐洲霸主。如若成為歐洲霸主,必定離不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一個無法逾越的政治地位。德國為了爭取這個地位奮鬥了幾十年了,但是,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最大阻力來自於美國。美國不會在允許歐洲再出現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因為歐洲已經佔據了三個常任理事國席位,分別是俄羅斯、英國、法國,如果德國在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那嗎?歐洲在聯合國的地位將提高太多,嚴重削弱美國在聯合國中的地位,分散美國吸引歐洲能力,這不利於美國控制歐洲控制聯合國。
三,德國的基礎工業無法支援德國成為歐洲的霸主。德國二戰之後兢兢業業的反思自己,發展經濟。但是,德國已經沒有能力發展高精尖的製造能力。德國技術確實發達,但是僅限於民用和少數行業。諸如航空航天,核能技術等等支撐綜合國力的基礎工業,德國完全甘拜下風,不僅落後於美國,而且遠不如法國。因此,從工業能力來看,德國已經不具備成為歐洲霸主的經濟基礎。
在存在以上缺陷的情況下,註定了德國必須走聯合路線,借雞生蛋,從而讓自己在重重圍堵之下嶄露頭角。如今的德國在法德聯盟的支援下,只能算是嶄露頭角,距離稱霸歐洲,只能算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
3 # 卞競婉
在目前的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既使人內心佩服,又讓人感覺“可怕”。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德國。二戰結束時,日本和德國這兩個戰敗國都在一片廢墟上迅速恢復和崛起成為了世界性的經濟強國。它們建設國家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不得不讓人“佩服”。但是,這兩個國家又總是給世人一種隱隱的“不安全感”,儘管這兩個國家現在給人以“理性”的感覺,但又總感覺在它們“理性”的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臥薪嚐膽”之意。假如這種第六感覺“真實”的話,這兩個國家在未來的某一天撕下“外衣”的時候,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則很難預料。
歷史是一面鏡子,既是對過往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警示。糾結過去是心胸狹窄,但如果“好了瘡疤忘了痛”則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曾在二戰中給很多國家造成了傷害,這是一段必須警醒的歷史。警醒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歷史重演。美國雖然霸道,但美國也不是沒做過一件好事。最起碼在二戰中美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還是可圈可點的。二戰後,美國對世界體系的主導性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歷史的進步。特別是對日本和德國的改造上也同樣值得肯定。實事求是的說,日本和德國之所以能在戰後迅速崛起為經濟強國,既有它們自身的不懈努力因素,也有美國的扶持和改造之功。美國並沒有一味的打壓它們,而是有所扶持又有所限制。並沒有像蘇聯那樣對衛星國的一味控制。方式不同帶來的結果也是差別明顯。從冷戰開始到冷戰結束的事實已經足可以證明。
毫無疑問,美國對日本的扶持和改造是有私心的,這個私心當然是“為己所用”。不過,美國對日本和德國的“扶持中有打壓”也含有對這兩國侵略歷史的懲罰,也可以說是間接維護了正義。只是由於近年來反對美國霸權的需要,人們便將美國對日本和德國的打壓說成了是對日本和德國的“欺辱”。所以才有了要求美國停止對日本和德國打壓的呼聲。其實,如果美國真“放虎歸山”的話,這世界未必就會太平,一些曾被這兩個國家傷害過的國家也未必就會心安,也未必就會比現在的日子好過。而從內心來說,日本和德國肯定渴望著“解放”。事實上,它們也一直都沒有放棄過這種念頭。日本的態度和行為大家是有目共睹,而德國亦是如此。
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默默地做著它們認為正確的事情。日本和德國都很清楚美國在打壓它們,但它們卻一直在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一步步的實現它們隱蔽的戰略目標。日本充分利用了美國在世界性博弈中的地緣政治博弈需要,成功的保持了軍力的不斷增長,使日本在《和平憲法》和美國限制的環境下,以一個戰敗國身份的國傢俱備了世界前7名的軍事實力。而德國雖然在軍力上有“短板”,但德國卻透過自己的戰略戰術成為了歐盟的事實上老大。這就是日本和德國“可怕”之處。
德國的GDP已經達到3.93萬億美元,英國是2.66萬億美元,法國是2.76萬億美元。無疑,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龍頭老大”。自歐盟成立以來,德國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透過歐盟這個平臺,已經使德國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國。特別是在默克爾上臺以來,她以女性政治家的溫和,男性政治家中都少有的冷靜,透過經濟和政治分開的這個“誘人”的立場許諾,成功的在世界大國之間贏得了“尊重”,不僅使德國獲取了經濟利益,也使德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2015年,作為歐盟的代表,與五常一同在《伊朗核協議》簽上了德國的名字,便足以說明德國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世界性政治大國。在去年11月25日發生的俄烏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後,普京和波羅申科“爭先恐後”的給默克爾打電話則說明,在歐洲事務中,德國已經是事實的“老大”。同時也說明,德國成功的“綁架”了歐盟,事實上,德國就是在藉助歐盟這個平臺,使自己“曲線”崛起。因為,德國必須藉助歐盟這個平臺擺脫美國的限制。
由於二戰的原因,德國的軍力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德國只能從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的迂迴曲折的發展模式。同樣由於二戰的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德國不僅軍力受限,即便是政治上也是個“侏儒”。面對這種狀況,德國也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謝罪,謝罪再謝罪!勃蘭特的“虔誠”一跪並沒有使德國失去尊嚴,反而使德國收穫了政治上的信任。在這個問題上,德國顯然比日本做得到位。所以,在地緣政治中,德國比日本自然是更融洽。而日本則孤單的很。德國就是以這樣的態度,配合強大的經濟實力,藉助歐盟這個平臺成為了一個政治大國。當然,在政治上,德國在域外國家的話語權顯然還不能和英法兩國相提並論。畢竟,英法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們的政治外延性是二戰體系所賦予的,而不是它們實力的體現。不過,在歐洲事務中,德國顯然已經超過英法的作用。這也是英國脫歐的其中一個原因。至於法國,自拿破崙三世後,它們的高盧雄雞之名則早已經名不副實。及至二戰中的不戰而降,又一次給它們留下了心理陰影。導致它們在國際事務上只滿足於存在感。已經不具備歐洲領導者的氣質。而英國也一直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純粹的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在根據歐洲大陸的實際情況和世界局勢而遊離於歐洲和世界之間。所以,德國早已具備了成為歐洲新霸主的經濟和政治基礎,只是目前還無力衝破二戰體系的“禁錮”,所以只能等待機會。
近幾年來,德國已經有了成為正常國家的想法。如果想成為正常國家的話,那就必須首先擺脫美國的控制。所以,默克爾從經濟,政治和軍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在經濟上,德國藉助北溪1號線的輻射,又和俄羅斯搞了個北溪2號線,想借此將自己和俄羅斯捆綁,目的自然是使美國“縮手縮腳”,不敢對德國用力過度。在政治上,德國把持住了歐盟,使德國的聲音透過歐盟來發出,也就避開了二戰體系對德國的束縛。在軍事上,德國對美國要求增加軍費開支的“指示”是置若罔聞,意在削弱北約在歐洲防務中的作用,並在去年讓法國出頭制定了組建歐洲軍計劃。然而,美國顯然也覺察到了德國的“意圖”,所以,美國也進行了針對性的部署。在經濟上,美國挑動東歐國家反對北溪2號線的建設。在政治上鼓動英國脫歐,試圖削弱歐盟的影響力。在組建歐洲軍問題上,美國同樣是堅決反對,試圖將組建歐洲軍的計劃消弭於萌芽狀態。所以說,德國目前還無法輕易擺脫美國的控制。
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化國家模式以來,科技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方面。已經和軍事,政治,經濟並列。從科技水平來說,德國有著不錯的基礎和傳統。在二戰之前,德國的科技水平僅次於美國。經歷過二戰的波折後,雖然流失了大量的人才,但仍然和日本有得一拼。應該和英,法,日在一個檔次。所以,綜合分析,如果德國一旦擺脫了美國的控制,以它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經濟實力,要不了幾年時間,德國就能將它們的軍事短板“補齊”,那時的德國才能算歐洲真正的霸主。
回覆列表
實際上,德國一直都是歐洲的霸主,雖然說第1次世界大戰和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都宣佈了失敗,但是,德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並沒有動搖。雖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放棄了發展軍事,但是,德國的經濟仍然是歐洲的火車頭,也就是歐洲的經濟霸主。所以,直到現在,德國仍然是歐洲的實際霸主。
德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並不長,但是,德國統一之後就成為了歐洲的霸主,甚至成為了世界的龍頭,這是毋庸置疑的。德國在短時期之類就將其發展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而德國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都遙遙領先於世界。
而且,德國還曾試圖統一歐洲。因此可以看得出,德國有一種無法敢為天下先的力量和德國有一種永遠超越的力量,這是在歐洲國家中絕無僅有的。
儘管英國擁有日不落帝國之稱,但是,在德華人的面前,仍然不甘狂言。因為德國擁有一顆統一歐洲的心,這是日不落大英帝國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