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器鑑定真知堂
-
2 # 三亖堂
來點不同聲音,供大家來噴。所謂紫口鐵足是官窯標準是誰規定的?竊以為,官窯只是民間窯口中佼佼者,被皇家選中,指定為宮中燒造瓷器,同時派委督窯官督造而已。由此可見,官窯並非一個窯口,所以,紫口鐵足並非唯一標準,以下發幾個自藏品以為證。北宋張家窯鬥型樽,並無紫口鐵足。南宋郊壇下貫耳方樽,有紫口鐵足。北宋官窯蓮花長明燈,泛綠色胎脂,綠口綠足。北宋官窯出脊觚,鑲金口有鐵足。清仿官窯貫耳瓶,白瓷胎。
-
3 # 孫英男136
答:紫口鐵足是燒製的時候由於釉料的流淌口部釉料稀薄露出紫金土那種深紅色造成的。
鐵足是因為在燒製前足圈部沒有掛釉(怕釉料粘有墊灰或墊沙)。
只要胎土用的是紫金土,官窯和哥窯才能反映出紫口鐵足的特徵。否則就不能算是官哥窯了。紫口鐵足是後人鑑別瓷器的標準,現在仿品也能仿造出紫口鐵足來冒充官窯和哥窯。
-
4 #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灰色胎上先刷上一層稀薄的紫色護胎釉,待涼幹後再掛幾次厚釉燒製而成。我收藏的官,哥,鈞窯由於不慎,都曾經在我手上損壞過,無論官窯,哥窯和均窯,內部都是或深或淺的灰色胎,而整器又基本都有紫口鐵足的特徵!當然我藏品中也有不刷紫色護胎釉的。但北宋官窯確實有紫金色胎土燒成的!以上只是本人收藏中的一點體會,僅供各位五大名窯藏家參考!不足之處請見諒!順便傳幾件被我失手打爛的圖片!
-
5 # 高家高古瓷
北宋官窯紫口鐵足。其實,很多古瓷均為紫口,如北宋汝窯,南宋如哥窯,因為口處掛釉都薄所致。
另南宋哥窯亦鐵足
-
6 # 君君天然水晶
首先,宋代官窯,分北宋官窯、南宋官窯。北宋官窯相傳於大觀、政和年間由官府在汴京設立,至今仍未被發現,面貌不甚清楚。南宋官窯是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後,為滿足宮廷祭祀、賞賜等功用,在臨安設立的瓷窯。經考古發掘,發現郊壇下和修內司兩座南宋官窯。
而「紫口鐵足」正是南宋官窰。有關南宋官窯的特徵,歷史上不乏文獻記載。曹昭《格古要論》下卷《古窯器論》:“宋修內司燒者土脈細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其中“蟹爪紋”“紫口鐵足”充分概括了南宋官窯早期青瓷的特徵。
其次,這種釉面易紋是因為胎釉各自冷熱膨脹係數的不同造成的,而熱膨脹係數主要是由胎釉的化學組成決定,此外窯溫的高低也對其有一定影響。“紫口鐵足”是由青瓷胎料中的髮色劑氧化鐵所致。南宋官窯釉面普遍存在這種裂紋,這本是制瓷工藝中的缺陷,卻成為南宋官窯的一種標誌性特徵。 到了南宋晚期,南宋官窯不斷探索,採用多次施釉、多次燒成的工藝技術,終於燒製出了釉面如玉般質感的青瓷。
「紫口鐵足」往往在口部邊緣的最薄處隱約露出灰黑泛紫的胎色,而足部無釉處呈現出鐵紅色,即所謂“紫口鐵足”。這是因為此類器物胎骨含鐵量特高,在還原作用較強的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即“鐵足”,胎骨還原作用較弱而有一層薄釉的口沿部分便呈現灰黑泛紫的“紫口”。故此特別珍貴!@優秀6508
-
7 # 漁樵夫子000
首先要說明的是:所謂“官窯”及其特徵以目前考古學家和真正的文物專家著述為準。
“官窯”器紫口鐵足的特徵應該是鐵足與胎土的金屬成分有直接關係,紫口是上釉後高溫燒製、口部釉面自然下垂而形成。
-
8 # 以瓷惠友
宋五大名窯汝官鈞哥定,官窯為何以紫口鐵足典型特色傳世聞名?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宋五大名窯汝官鈞哥定,官窯為何以紫口鐵足典型特色傳世聞名?
說“官窯以紫口鐵足典型特色傳世聞名”只不過是脫胎於“私鑑私藏”的“宏觀特徵鑑定法”的一種狹隘、偏頗與偏執的見解和看法而已,並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說“紫口鐵足”既非所有官窯瓷器全有、都有、必有,亦非只有某些官窯所獨有,至少某些“哥窯”也有這一特徵。
那麼,“紫口鐵足”這種既非全有、都有和必有又非其獨有的所謂“宏觀特徵”之所以進入人們的視野,還不是某些人斷章取義、主觀妄斷與狹隘偏執之所至的結果和惡果嗎?華人都這麼了,為什麼會如此弱智?什麼謬誤強調上幾遍就能成為真理嗎?
尤其是有人居然拿著“紫口鐵足”當成鑑定官窯、哥窯瓷器的依據、尺度、標準與規則,而大言不慚、心安理得、得意洋洋地炫耀其知識之豐富、能力之強悍、技能之優秀,居然掌聲一片、叫好一片、傾慕一片!實在無知、無恥、無能到令人齒寒!
客觀地講,“紫口鐵足”不過是文人“鑑賞”官窯、哥窯瓷器之時的一句特徵性話語而已,“鑑賞”與“鑑定”之不同應該是婦孺皆知之事,但卻偏偏有人渾水摸魚、濫竽充數、不懂裝懂,結果自然是貽笑大方,令人不齒。
至此,我想“官窯”之“紫口鐵足”論可以休矣,您以為呢?
上幾件宋代官窯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北宋官窯鼎盛期神聖之品天青釉雙耳三足鼎式香爐。
南宋官窯神級臻品厚胎厚釉典範翠青釉冰裂魚籽紋羊頭尊。
北宋官窯鼎盛期神級臻品天青釉四雲足橢圓水仙盆。
-
9 # 瓷海一葉
古陶瓷中御窯、貢御、官窯、供官的器物和生產管理方式界定各有不同,長期來廣受稱頌的五大名窯都生產御用或官用器物。這中間一直以來被專稱為"官窯"的應是指南官,而具有"紫口鐵足"特徵的有南定和哥窯產品。
形成“紫口鐵足”的原因,是因為取用鳳凰山下的紫金土和磁石的胎體含鐵量較,在高溫還原氣氛作用下,足部露胎部分呈現鐵氧化黑色,口部因淌釉致薄青釉下泛出深胎而呈現的微紫色。
但是,南官和哥釉器物並不都是"紫口鐵足",這是由釉的配方和施釉方式(比如多層施釉),造燒方式(比方墊燒會出現鐵足,裹足支燒就不是鐵足),燒造氣氛等決定。
這種"紫口鐵足"與釉面的凝重,造型的大氣,使器物更顯莊重和沉穩。而成為南宋官窯和哥窯器物的一種識別標誌。
南官和哥窯之所引起人們追棒,其綜合優良品質是根本原因,"紫合鐵足"是其中一個方面,不過就是這兩個特徵比較鮮明,成為了典型的標誌,以致後朝仿製產品在仿製中多以色漿來表現"紫口鐵足"的表面現象,與宋代由於原料、工藝和文化追求自然形成的現象有天壤之別。透過對錶象的賞析,我們可以鑑別從創燒到歷代的仿製,一直到現仿,它們的工藝沿變所形成的差異。
從史料和考古發掘情況看,南官的面目相對是比較清楚的,哥窯的產地和燒造時間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以獲取歷史的真實。
-
10 # 聰穎喜鵲OZ
官哥瓷主要用含鐵的紫金土做胎,成品口沿,釉薄處呈現深灰色,官窖有兩處,河南與杭州各不相同,南宋與北宋又各具特點,開片也不同,哥瓷,後人稱之為金絲鐵線,官瓷分文武開片,大器小片,小器大片為上等。
回覆列表
典型南宋官窯瓷器的紫口
瓷器鑑定古玩行話有官哥不分之說。所謂官哥不分,是指南宋時期的官窯瓷器和傳世哥窯瓷器很難區別。特別是都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瓷器鑑定中的紫口鐵足,是指,瓷器上口沿薄釉處露出灰黑泛紫,足部無釉處呈現鐵褐色的現象,稱謂"紫口鐵足"。這種特徵,主要出現在南宋官窯瓷器,哥窯瓷器,龍泉黑胎青瓷上。
南宋哥窯的紫口
紫口鐵足的形成,是因為其胎骨含鐵量高,在還原氣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謂之"鐵足";而有一層薄釉的口緣部分便泛灰紫色,俗稱"紫口"。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記載:“修內司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為上,淺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黑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南宋官窯的紫口鐵足
“所謂官者,燒於宋修內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鐵,時雲紫口鐵足。紫口乃器口上仰,泑(釉)水流下,比周身較淺,故口微露紫痕,此何足貴。唯尚鐵足,以他處之土鹹不及此。哥窯燒於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窯之隱紋如蟹爪,哥窯之隱紋如魚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其實從瓷器鑑定的角度上來說鐵足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瓷胎裡面摻雜的紫金土,含有大量的氧化鐵成分,在高溫還原氣氛下,胎骨之中的氧化鐵部分被還原成氧化亞鐵,與氧化鐵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四氧化三鐵晶體。也就是俗稱的磁鐵礦晶體。這種晶體是黑色的,所以不懂的人以為瓷器胎是鐵做的。
南宋官哥型別的鐵足
紫口形成的原因是,赤鐵礦本身的紫色,胎骨應該是深灰色的,但表層形成了紫褐色的赤鐵礦。釉水下流,造成口沿薄釉,就把胎骨表層的紫褐色顯露出來,但一般只有一線痕跡,所以叫做紫口。
紫口鐵足雖然是宋代官窯哥窯瓷器鑑定的典型特徵,但是是瓷器鑑定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有紫口不一定有鐵足,有鐵足不一定有紫口。不可以是否具備紫口鐵足,作為瓷器鑑定判斷的唯一要訣。
沒有鐵足的哥窯
後世仿紫口鐵足,多在器物口沿和底足刷上芝麻醬色的護胎釉,以冒充鐵足紫口,用力稍微摩擦,就能看出裡面的胎是白色的。
今天,由於南宮官窯已科學考古發掘,所以新燒的復刻版南宋官窯,也是採用紫金土為胎,也有紫口鐵足,學者不可不細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