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urunding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表明我的意見:歷史的程序沒有誰比誰更悲慘,我們要從中看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及能夠給我們留下怎樣的經驗。如果單從這個問題來回答的話,我會選擇遼太子耶律倍。

    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背景不同

    遼太子耶律倍做為遼國開國始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一直深受喜愛和器重,先是被封為遼太子,接著又被封為東丹國王。

    問題來了,一般做為太子應該是坐鎮中樞由皇帝親自教導的,為什麼阿保機會給他單獨的封地並讓他在封地生活呢?原因就是他的弟弟耶律德光以及他的母親述律平。

    由於耶律倍深受漢學文化的影響,會與契丹原本的文化相沖突,造成的第一印象便是懦弱,做為遊牧民族起家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性格往往不招人喜歡,從各項事件表明耶律倍和自己母親的矛盾衝突常常是因為理念的衝突,這是其一,其二便是自古兄弟往往小的會更加受寵愛,所以造成自己的母親遼國的第一位皇后並不喜歡他。

    也許是耶律阿保機看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了保護他也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成長,所以基本讓其遠離自己的中樞核心。本以為這樣的保護能夠讓耶律倍可以成長,畢竟耶律阿保機還是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惜天不遂人願,耶律倍羽翼未滿之前阿保機早逝,這就造成了傳統派與激進派的衝突,羽翼未豐的激進派肯定是處於劣勢的。

    元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的情況又是另一回事,他的治國理念是和皇帝父親有著很大的衝突,雖然他深受父皇忽必烈的喜愛和賞識,也一度讓他參與國事處理,但畢竟由於衝突有了隔閡,特別是當他參與了禪讓事件時就是站在了自己父皇的對立面上,雖然他可能是身不由己,但作為帝王家事,奪權奪皇位這件事是非常嚴重的。

    二、最後結局不同

    遼太子耶律倍最後是被趕出自己的國家(遼國)到他國(後唐)生活,最後仍舊逃離不過被殺害;

    元太子孛兒只斤真金最後雖然忽必烈沒有處罰他,但是卻處死了很多為他搖旗吶喊的官員(可以說是支援他的官員),反而讓他幽懼成疾病,一命嗚呼。

    綜上所述,他們都是皇權鬥爭中的犧牲品,事實證明權利的鬥爭是殘酷的,也是無可奈何的。耶律倍的悲慘在於他的背井離鄉,客死他鄉;真金的悲慘在於被人利用、生不由己。

    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我個人認為比起耶律倍的悲慘遭遇,真金的遭遇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2 # 文人提筆安天下

    遼太子耶律倍、元太子真金,他們兩個和楊勇、李建成一樣,都是權利鬥爭的犧牲品,都是命運悲慘的短命太子。那麼他們兩誰更悲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遼太子耶律倍,悲慘的命運,客死異鄉。

    耶律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德光的兄長。他從小聰明好學,深受耶律阿保機喜愛與器重,被立為皇太子,此後又被封為東丹國王,被人們稱為“人皇王”。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述律皇后擁護耶律德光即位,耶律倍迫於當時形勢,不忍同室操戈,無奈之下讓出皇位。

    耶律倍讓出皇位後,依然受到耶律德光的猜忌、監視,他心中悲憤,便棄國出走,投奔後唐,後來被後唐皇帝李從珂殺害。

    死後得償所願

    耶律德光去世後,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奪取皇位,將父親的遺體運回遼國安葬,使其重歸家園,並追諡父親為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也算是替自己的父親實現了他生前的一樁心願。

    對其評價

    耶律倍是一位文武全才、胸懷天下的優秀人才。由於他太重親情,不忍同室操戈,最終成為權利政治犧牲品。他的人生遭遇,尤其是客死異鄉,是一種極大的悲劇,讓人產生憐憫與同情。

    元太子真金,政治鬥爭,憂鬱而終。

    真金,原名孛兒只斤·真金,元世祖忽必烈的長子,元成宗鐵穆耳父親。曾被封為燕王、皇太子。

    真金,從小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參與朝政後作為漢法派的領袖與阿合馬等理財派對立。後來,擁戴真金太子的漢法派官員急於勸忽必列禪位,被理財派告發,忽必烈聞之大怒。真金得知此事後非常惶恐,並因此事而憂鬱成疾,最後病逝。

    真金死後,忽必烈非常傷心,賜真金諡號明孝太子,封真金的兒子鐵穆耳為皇太孫。此後,鐵穆耳即位,即元成宗,追封父親為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

    對其評價

    元太子真金也是一位比較悲慘政治鬥爭犧牲品,比較悲劇,使人們比較同情。而他一心推行漢化的政策也付諸東流,致使元朝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如果他能即位,元朝的命運和歷史或許將被重新改寫。

    綜上所述,耶律倍與真金的命運都比較悲慘,淪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如果真要比誰更悲慘,我認為是耶律倍,因為他讓出皇位,但還是遭到兄弟的猜忌,最終客死他鄉。

  • 3 # 名字叫小羅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比這兩個人誰最慘。他們兩個雖然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遼太子耶律倍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哥哥,遼世宗耶律阮的生父。其母為述律平。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鞏固遼國的統治將遼國分為南院和北院,實行不同的制度,類似於今天的一國兩制。北院按照契丹傳統進行治理,保持民族性。南院按照漢人儒家文化進行治理,意圖統一中原。耶律倍自由學習儒家文化,帶兵打仗的本領很不錯,早早的被封為“人皇王”,相當於皇太子。耶律阿保機為了讓他獨立成長將渤海過打下後改名東丹,封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在耶律倍羽翼未豐之時,耶律阿保機猝死於行軍途中。當“皇太子”耶律倍趕到的時候,他的母親述律平將偏愛的耶律德光擁立為帝,耶律倍被迫讓位於其弟耶律德光,後來為了保命逃到了後唐,最終被後唐末代皇帝李從柯所殺。

    元太子真金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長子。他的名字為漢人和尚海雲禪師所取意為世間最貴的東西。真金自幼學習儒家文化,兩個老師皆為儒家儒士。忽必烈早年重用漢人聽從漢人儒士的建議採用嫡長子繼承製解決了皇位繼承的爭端。後來在真金領導儒士與阿和馬的爭鬥勝利之後,漢人儒士上書忽必烈禪讓皇位與真金,真金得知此事惶恐不安,忽必烈大怒,殺死了漢人儒士。真金也因為這件事惶惶不可終日,竟憂鬱成疾病死了。

    耶律倍的悲哀在於她的母親述律平。作為和耶律阿保機一起打下江山的“地皇王”遼國皇后,她掌握著很大的權利,同時她也是統治階層既得利益者,很看重契丹的民族性。而耶律倍主張利用儒家文化人人平等,準備廢除奴隸制,對遼國進行漢化改革。又正好述律平從小就不喜歡他而他又有一個不弱與他的弟弟,悲哀就發生了: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如今卻棄國而逃客死異鄉為他人陪葬。

    元太子真金的悲哀在於他有一個光環太強的父親。他領導儒士們在和阿和馬的鬥爭勝利了以後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導致被活活嚇死。

    耶律倍完全是被媽坑死的,是政治鬥爭失敗的犧牲品,好歹他努力奮鬥過,也曾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真金則完全是被自己的愚蠢害死的,對下屬約束不力,沒有政治預見性。

    世上最慘的死法莫過於被活活嚇死。

  • 4 # 紫禁公子

    遼太子耶律倍和元太子真金誰更悲慘?

    耶律培這個人運氣也的確是背,身為大遼王朝的皇太子,還未等到他即位,卻死於別人的算計之中。當初李從珂真的是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出於報復的心理,他便想要拉著耶律培來一起死。耶律培這個人也不傻,他沒有必死的罪名,所以為什麼要去陪人家死?他當然就不答應了,但李從珂太執著了,而且心裡也一直想不通,反正就是必須拉著他一起死,所以就派人去他的府裡殺了他。耶律培死的時候只有38歲,還正是年輕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的大放異彩就這樣被殺,也的確是比較可憐了。

    但他也有一點比較幸運,當時他的妻子高氏也不知所終,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和他一起被殺了。但好在有一點,他的孩子存活了下來,那時候高氏在中原偷偷生下了一個幼子,而這個孩子又被洛陽的一位好心僧人給收養了起來,並且很幸運的存活了下來,直到了他叔叔耶律德光將他接回去。由此看來,耶律培雖然被殺,但至少是留了一個後代在世的。這也算是他不幸中的一大萬幸了。

    真金是元朝的太子,他是忽必烈的第2個兒子,他的母親就是昭睿順聖皇后。所以他的出身很高,算是嫡子,將他立為了太子也符合中原王儲的規矩。自從他當上了太子之後,朝中的大臣們都將他看成了未來儲君對待,尤其是那些儒臣們,個個都對他都有極大的期待。可認為他是正統的也不過是大部分的漢臣罷了,在蒙古的習俗當中,幼子的地位是最高的,繼承父業也大多是用幼子來繼承,而忽必烈這一生總共有4個嫡子,真金才排行第二,排行第四的是那木罕,故而蒙古方面是覺的應該由北平王那木罕來繼承位置。

    其實忽必烈對自己這個太子是很欣賞很信任的,但只能說真金承受壓力的心態不足,才導致他最後死了。當初忽必烈覺得自己老了該讓位了,朝中的儒臣們也有這種想法,就上書請求他讓位,但蒙古方面卻不這樣覺得,所以兩邊就開始有了爭論。最後忽必烈叫來自己的太子,問他讓位給他如何?結果真金以為自己引來了父親的懷疑,所以十分的惶恐,不停的說自己不敢,甚至要求父親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後來忽必烈讓他回去了,他回到家中以後也仍然憂心這件事,沒過多久就病逝了,可以說他這樣完全就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若說這兩人誰過得更悽慘一些,個人覺得遼太子要更慘一些,畢竟他是被人害死的,死的比較冤。而元太子是自己嚇死自己的。所以也怪不得別人身上。

  • 5 # Gurunding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表明我的意見:歷史的程序沒有誰比誰更悲慘,我們要從中看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及能夠給我們留下怎樣的經驗。如果單從這個問題來回答的話,我會選擇遼太子耶律倍。

    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背景不同

    遼太子耶律倍做為遼國開國始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一直深受喜愛和器重,先是被封為遼太子,接著又被封為東丹國王。

    問題來了,一般做為太子應該是坐鎮中樞由皇帝親自教導的,為什麼阿保機會給他單獨的封地並讓他在封地生活呢?原因就是他的弟弟耶律德光以及他的母親述律平。

    由於耶律倍深受漢學文化的影響,會與契丹原本的文化相沖突,造成的第一印象便是懦弱,做為遊牧民族起家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性格往往不招人喜歡,從各項事件表明耶律倍和自己母親的矛盾衝突常常是因為理念的衝突,這是其一,其二便是自古兄弟往往小的會更加受寵愛,所以造成自己的母親遼國的第一位皇后並不喜歡他。

    也許是耶律阿保機看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了保護他也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成長,所以基本讓其遠離自己的中樞核心。本以為這樣的保護能夠讓耶律倍可以成長,畢竟耶律阿保機還是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惜天不遂人願,耶律倍羽翼未滿之前阿保機早逝,這就造成了傳統派與激進派的衝突,羽翼未豐的激進派肯定是處於劣勢的。

    元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的情況又是另一回事,他的治國理念是和皇帝父親有著很大的衝突,雖然他深受父皇忽必烈的喜愛和賞識,也一度讓他參與國事處理,但畢竟由於衝突有了隔閡,特別是當他參與了禪讓事件時就是站在了自己父皇的對立面上,雖然他可能是身不由己,但作為帝王家事,奪權奪皇位這件事是非常嚴重的。

    二、最後結局不同

    遼太子耶律倍最後是被趕出自己的國家(遼國)到他國(後唐)生活,最後仍舊逃離不過被殺害;

    元太子孛兒只斤真金最後雖然忽必烈沒有處罰他,但是卻處死了很多為他搖旗吶喊的官員(可以說是支援他的官員),反而讓他幽懼成疾病,一命嗚呼。

    綜上所述,他們都是皇權鬥爭中的犧牲品,事實證明權利的鬥爭是殘酷的,也是無可奈何的。耶律倍的悲慘在於他的背井離鄉,客死他鄉;真金的悲慘在於被人利用、生不由己。

    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我個人認為比起耶律倍的悲慘遭遇,真金的遭遇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6 # 文人提筆安天下

    遼太子耶律倍、元太子真金,他們兩個和楊勇、李建成一樣,都是權利鬥爭的犧牲品,都是命運悲慘的短命太子。那麼他們兩誰更悲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遼太子耶律倍,悲慘的命運,客死異鄉。

    耶律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德光的兄長。他從小聰明好學,深受耶律阿保機喜愛與器重,被立為皇太子,此後又被封為東丹國王,被人們稱為“人皇王”。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述律皇后擁護耶律德光即位,耶律倍迫於當時形勢,不忍同室操戈,無奈之下讓出皇位。

    耶律倍讓出皇位後,依然受到耶律德光的猜忌、監視,他心中悲憤,便棄國出走,投奔後唐,後來被後唐皇帝李從珂殺害。

    死後得償所願

    耶律德光去世後,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奪取皇位,將父親的遺體運回遼國安葬,使其重歸家園,並追諡父親為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也算是替自己的父親實現了他生前的一樁心願。

    對其評價

    耶律倍是一位文武全才、胸懷天下的優秀人才。由於他太重親情,不忍同室操戈,最終成為權利政治犧牲品。他的人生遭遇,尤其是客死異鄉,是一種極大的悲劇,讓人產生憐憫與同情。

    元太子真金,政治鬥爭,憂鬱而終。

    真金,原名孛兒只斤·真金,元世祖忽必烈的長子,元成宗鐵穆耳父親。曾被封為燕王、皇太子。

    真金,從小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參與朝政後作為漢法派的領袖與阿合馬等理財派對立。後來,擁戴真金太子的漢法派官員急於勸忽必列禪位,被理財派告發,忽必烈聞之大怒。真金得知此事後非常惶恐,並因此事而憂鬱成疾,最後病逝。

    真金死後,忽必烈非常傷心,賜真金諡號明孝太子,封真金的兒子鐵穆耳為皇太孫。此後,鐵穆耳即位,即元成宗,追封父親為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

    對其評價

    元太子真金也是一位比較悲慘政治鬥爭犧牲品,比較悲劇,使人們比較同情。而他一心推行漢化的政策也付諸東流,致使元朝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如果他能即位,元朝的命運和歷史或許將被重新改寫。

    綜上所述,耶律倍與真金的命運都比較悲慘,淪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如果真要比誰更悲慘,我認為是耶律倍,因為他讓出皇位,但還是遭到兄弟的猜忌,最終客死他鄉。

  • 7 # 名字叫小羅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比這兩個人誰最慘。他們兩個雖然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遼太子耶律倍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哥哥,遼世宗耶律阮的生父。其母為述律平。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鞏固遼國的統治將遼國分為南院和北院,實行不同的制度,類似於今天的一國兩制。北院按照契丹傳統進行治理,保持民族性。南院按照漢人儒家文化進行治理,意圖統一中原。耶律倍自由學習儒家文化,帶兵打仗的本領很不錯,早早的被封為“人皇王”,相當於皇太子。耶律阿保機為了讓他獨立成長將渤海過打下後改名東丹,封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在耶律倍羽翼未豐之時,耶律阿保機猝死於行軍途中。當“皇太子”耶律倍趕到的時候,他的母親述律平將偏愛的耶律德光擁立為帝,耶律倍被迫讓位於其弟耶律德光,後來為了保命逃到了後唐,最終被後唐末代皇帝李從柯所殺。

    元太子真金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長子。他的名字為漢人和尚海雲禪師所取意為世間最貴的東西。真金自幼學習儒家文化,兩個老師皆為儒家儒士。忽必烈早年重用漢人聽從漢人儒士的建議採用嫡長子繼承製解決了皇位繼承的爭端。後來在真金領導儒士與阿和馬的爭鬥勝利之後,漢人儒士上書忽必烈禪讓皇位與真金,真金得知此事惶恐不安,忽必烈大怒,殺死了漢人儒士。真金也因為這件事惶惶不可終日,竟憂鬱成疾病死了。

    耶律倍的悲哀在於她的母親述律平。作為和耶律阿保機一起打下江山的“地皇王”遼國皇后,她掌握著很大的權利,同時她也是統治階層既得利益者,很看重契丹的民族性。而耶律倍主張利用儒家文化人人平等,準備廢除奴隸制,對遼國進行漢化改革。又正好述律平從小就不喜歡他而他又有一個不弱與他的弟弟,悲哀就發生了:曾經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如今卻棄國而逃客死異鄉為他人陪葬。

    元太子真金的悲哀在於他有一個光環太強的父親。他領導儒士們在和阿和馬的鬥爭勝利了以後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導致被活活嚇死。

    耶律倍完全是被媽坑死的,是政治鬥爭失敗的犧牲品,好歹他努力奮鬥過,也曾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真金則完全是被自己的愚蠢害死的,對下屬約束不力,沒有政治預見性。

    世上最慘的死法莫過於被活活嚇死。

  • 8 # 紫禁公子

    遼太子耶律倍和元太子真金誰更悲慘?

    耶律培這個人運氣也的確是背,身為大遼王朝的皇太子,還未等到他即位,卻死於別人的算計之中。當初李從珂真的是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出於報復的心理,他便想要拉著耶律培來一起死。耶律培這個人也不傻,他沒有必死的罪名,所以為什麼要去陪人家死?他當然就不答應了,但李從珂太執著了,而且心裡也一直想不通,反正就是必須拉著他一起死,所以就派人去他的府裡殺了他。耶律培死的時候只有38歲,還正是年輕的時候,他還沒有完全的大放異彩就這樣被殺,也的確是比較可憐了。

    但他也有一點比較幸運,當時他的妻子高氏也不知所終,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和他一起被殺了。但好在有一點,他的孩子存活了下來,那時候高氏在中原偷偷生下了一個幼子,而這個孩子又被洛陽的一位好心僧人給收養了起來,並且很幸運的存活了下來,直到了他叔叔耶律德光將他接回去。由此看來,耶律培雖然被殺,但至少是留了一個後代在世的。這也算是他不幸中的一大萬幸了。

    真金是元朝的太子,他是忽必烈的第2個兒子,他的母親就是昭睿順聖皇后。所以他的出身很高,算是嫡子,將他立為了太子也符合中原王儲的規矩。自從他當上了太子之後,朝中的大臣們都將他看成了未來儲君對待,尤其是那些儒臣們,個個都對他都有極大的期待。可認為他是正統的也不過是大部分的漢臣罷了,在蒙古的習俗當中,幼子的地位是最高的,繼承父業也大多是用幼子來繼承,而忽必烈這一生總共有4個嫡子,真金才排行第二,排行第四的是那木罕,故而蒙古方面是覺的應該由北平王那木罕來繼承位置。

    其實忽必烈對自己這個太子是很欣賞很信任的,但只能說真金承受壓力的心態不足,才導致他最後死了。當初忽必烈覺得自己老了該讓位了,朝中的儒臣們也有這種想法,就上書請求他讓位,但蒙古方面卻不這樣覺得,所以兩邊就開始有了爭論。最後忽必烈叫來自己的太子,問他讓位給他如何?結果真金以為自己引來了父親的懷疑,所以十分的惶恐,不停的說自己不敢,甚至要求父親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後來忽必烈讓他回去了,他回到家中以後也仍然憂心這件事,沒過多久就病逝了,可以說他這樣完全就是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若說這兩人誰過得更悽慘一些,個人覺得遼太子要更慘一些,畢竟他是被人害死的,死的比較冤。而元太子是自己嚇死自己的。所以也怪不得別人身上。

  • 9 # 聰明的小龍女

    元太子真金被奸臣陷害由其父下令軟禁但心裡太脆弱受驚嚇而死可悲,遼太子耶律倍更慘因親母偏心扶持二弟奪他兵權被迫出逃異國客死後唐魂斷他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自己的偶像時,你會激動得下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