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道520

    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楊繼盛登進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師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律呂。後官兵部員外郎。因上疏彈劾仇鸞開馬市之議,被貶為狄道典史。其後被起用為諸城知縣,遷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終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後,以楊繼盛為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少卿,諡號“忠愍”,世稱“楊忠愍”。後人以其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有《楊忠愍文集》。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將清世祖福臨御製文兩篇刻碑立於祠內。楊公祠大門外有一牌坊 ,寫有“表”,祠後另一牌坊寫“旌忠坊”。金線衚衕楊公祠建成後三十三年,人們認為此處風水欠佳,於是又在皇華館街建了第二座楊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學士孫承宗撰寫的《旌忠祠碑記》,前門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時,又增“成仁坊”一座。

  • 2 # 歷史哈哈哈

    1.“君子重守道義,榮華富貴不足亂其心智。大丈夫志在四方,道別不該成為悲傷之事。但為什麼我望你離去,內心悵然若失。古人尊崇的禮儀教化今已淪喪,社會上人心乖訛險詐,但你依然固守早被人們拋棄的經規教訓。

    2.這一走會和過去有很大不同,頹廢的力量如同洶湧波濤,不知道什麼才能停息下來。歷史的榮耀已經落到西山之後。感慨世道的同時,對你念念不忘。不知道用什麼來祝賀即將赴任的你。大道不依附外物,不斷反省內心,自己就會如同有明師指點,孤獨中依然前進不止。希望你能記住老師這些話。縱然遠隔千山萬水,我們都盼望著相逢的那一天。“

    3. 這首詩是楊考中進士即將赴任時徐階送給門生楊繼盛的。這一年楊32歲,到他40歲被棄市,不算他下詔獄三年,滿算一下楊公也不過為官五年。

  • 3 # 雪山鷹隼

    楊繼盛是一個鬥士,不畏強權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歲的楊繼盛調升京師,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當時,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頗為心動,將這個建議下發由仇鸞、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兵部侍郎聶豹、張時徹討論。仇鸞攘臂相罵說:“這小子沒有看到敵寇的厲害,應當將他撤職。”諸位大臣於是說派遣的官員已經走了,這件事難以中途廢止。朱厚熜還在猶豫,仇鸞又進宮密疏。朱厚熜於是將楊繼盛下詔獄,後貶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典史。

    治理狄道

    狄道地區番人與漢人雜居,文化落後罕知詩書。楊繼盛在狄道期間興辦學校、疏浚河道、開發煤礦、讓妻子張貞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擁戴,稱他為“楊父”。等到他離開時,“送於百里之外者千餘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正月十八日,楊繼盛在齋戒三日後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歷數其“五奸十大罪”。奏疏呈入後,朱厚熜已發怒,嚴嵩看見其中有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話,高興地說可以指此為罪,便暗中向朱厚熜進讒。朱厚熜更加憤怒,將楊繼盛下詔獄,詰問為什麼要牽引二王。楊繼盛辯解說:“不是二王誰不懾怕嚴嵩呢?”他在詔獄被廷杖一百。廷杖前,友人王西石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楊繼盛收入袖中。一位苗姓校尉也送酒一壺,勸他:“可以此吃蚺蛇膽。”但楊繼盛拒絕,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苗姓校尉又說:“不要怕。”楊繼盛回答:“豈有怕打楊椒山者。”於是談笑赴堂受打。杖刑完畢後,楊繼盛被關入刑部獄。家人所送的藥物都被巡風官李天榮所截下。楊繼盛“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後;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提牢劉檟又將楊繼盛轉至條件更差的民監。幸得獄內外諸多人相助,才得以渡過難關。在獄中,楊繼盛創傷發作,於半夜甦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為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在朝審時,觀看楊繼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嘆息,甚至為他哭泣。朱厚熜將楊繼盛關入詔獄後,讓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學益為嚴嵩黨羽,他受嚴嵩的囑咐,想以詐傳親王令旨的罪名將楊繼盛絞死,郎中史朝賓堅持不同意。嚴嵩憤怒,將他貶出朝廷。刑部尚書何鰲最終妥協,像嚴嵩所指的那樣定案,但世宗還不想殺楊繼盛。嚴嵩本想將楊繼盛殺死,但楊繼盛在陸炳等人的保護下,在監獄之中存活三年之久。同年閏三月,楊繼盛撰成《年譜》(《楊繼盛自書年譜》)。

  • 4 # 歷史的蝸牛

    楊繼盛(1516年6月16日[1]-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終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後,以楊繼盛為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少卿,諡號“忠愍”,世稱“楊忠愍”。後人以其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有《楊忠愍文集》。

    明朝從不缺乏硬骨頭,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明代的文官還是很有骨氣的,並且以青史留名為榮,個人生死反而不那麼重要了。當時嚴黨如日中天,楊繼盛明知結果卻還要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正是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心懷社稷,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胸懷。

    明朝確實充滿了黨爭等黑暗面,但我相信楊公繼盛是光明的。

  • 5 # 良人執戟2

    其實題主問題中的兩條結論性形容詞,已經給楊繼盛蓋棺論定了,結論完全正確。

    我在你的結論上,稍加展開論述這道題。

    聰明的嚴嵩是一個人格複雜的人,晚年拋棄了初心的一個大惡奸宦。波瀾不驚的做官到59歲,他很合聖意的寫了《慶雲賦》、《大禮告成頌》兩篇文章,內容是朝賀嘉靖皇帝的生父得以入住太廟。

    於是,進入皇上的視野,開始他黑浪滔天的政治人生。

    如果說59歲前的嚴嵩尚可稱為“循規蹈矩”的話,己經花甲之年的嚴嵩,把昔日的苦難,變成作惡的理由。

    嚴嵩有一個理想的作惡幫手,他的兒子嚴世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爺子把持朝綱,弄得天怒人怨。

    (楊繼盛的奏疏)

    內閣首輔夏言,剛正不阿,嚴嵩以一件小事向嘉靖告狀,用嘉靖痴迷的道教加以上綱上線,使耿直無心機的夏言暫時的丟了官。

    嚴嵩父子更加肆無忌憚,眼睛半睜半閉的嘉靖終於意識到,必須有一人牽制他們,於是夏言重新啟用。

    夏言在為東宮挑選工作人員的名單上,為大明朝做了一件大事,雖然當時微不足道,他勾選了徐階,就是這個徐階,日後成為很長一段時間的朝庭中流砥柱。

    (揚繼盛)

    夏言在和嚴嵩父子繼續鬥爭中敗北,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夏言、棄市,妻流廣西(就是押到西市斬首,棄屍示眾)。

    錦衣衛小官沈鍊因為上疏彈劾嚴嵩,於是誣告其謀反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殺了沈鍊。

    嚴嵩父子沉浸在唯我獨尊的歡樂中,天下還有哪個不服?

    一道上疏彈劾打破了沉悶的朝庭,這是一道“死諫”,也就是“不成功則成仁”。

    這是一位值得歷史敬仰的“文死諫”的典型。

    嚴嵩父子絕對不會放過揚繼盛,猶如以後的楊漣。

    《明史》記載:“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打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楊斷盛西市處決,年僅40歲。

    點評:無論是高官夏言,亦或小史沈鍊、揚斷盛,都是用生命與嚴嵩博鬥,直到奉獻生命。即使是失敗了,猶如直插藍天的白揚樹,縱然樹斷了,腰也不會向誰彎一彎!

  • 6 # 刪繁就簡347

    楊繼盛雖然官職未過五品,他明知嘉靖皇帝性格殘暴,喜怒無常,常常因為小事小錯就對臣下或身邊之人實施重罰;明知嚴嵩作為首輔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殺害忠臣。楊繼盛面對道義,他卻在精神上築起鐵肩,承天下道義,把死看得很輕,他憎恨邪惡的人與事如同仇敵一樣。楊繼盛在六年短暫仕途中他做了兩件名垂千古、震動朝野的大事:一是諫阻開馬市,二是冒死彈劾奸相嚴嵩。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多次率蒙古兵侵犯宣化、大同,想在此地區春秋兩季開設馬市。鎮邊大將咸寧侯仇鸞,畏懼出戰,欲與俺答汗妥協。楊繼盛不畏強權。以仇恥未雪,就議和示弱,是對國家的重大恥辱,於是向皇上奏言十不可、五謬。結果在仇鸞操縱下,駁回楊繼盛上疏,楊繼盛遭到貶逐。

    嘉靖三十二年,楊繼盛到兵部上任,他親見親聞嚴嵩禍國殃民的行徑,痛心疾首,嫉惡如仇的楊繼盛決心為國除奸。當時嚴嵩勢力很大,根基很深,因此楊繼盛把生死置之度外彈劾嚴嵩,歷數嚴嵩“五奸十大罪”。

    楊繼盛兩次次上書,正是剛強正直,不徇私逢迎趨附的高尚的品質的體現。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被處死,楊繼盛留下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在詩中楊繼盛表明自己報國之心不但至死不變,即使死後也不會改變。即使今天讀楊繼盛的詩仍感到:如吐肝膽,如露心胸,如聞忠誠之靈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先馬黑洞5魔鏡版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