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學不知
-
2 # 名門書院之真如
放下自在。但放下什麼?放下貪慾,放下對酒色利名的過度貪心。君子知止,有所敬畏,有所不為,君子中庸,知足常樂。
但生而為人,得一人身,得一人心,來此世間一趟,該擔起的責任與義務,一個也不能推辭逃避,一個也不能放下。於家於國,盡孝盡忠。成人成材,盡力而為。如果一切責任皆放下,便是逃避人生、不負責任,所謂”自了漢”而已。不忠不孝,焉能成人?人都未成,何成仙佛?不成仙佛,何以自在?掩耳盜鈴罷了。
仙佛皆由人來做。先成人,先經歷千辛萬苦,一心修行,修成正果,方得自在。
-
3 # 味哎兒
謝您約題。
看得出您是有些專注修養修練的人。
自在是古中國文言時段的用語,現可同自由混用。
但,不是您題內述的“放下自在”,而是追求自在。即天不管地不收隨意任意的無拘無束狀態。
然而,事實上人生無處不受限制的,且人人受約束的,否則無序,無序態人是不可把握的。
因此自由是在規範遵守條件下,才可獲得的,如不可拿刀割自己脖子,不遵守者必死亡的。走路被規定右行,不遵者撞在一起了。非己種養及制的物,除購買不可拿取,不遵者必捱揍了,被抓關監獄了。有病看醫生,不遵命難保了。看電影戲文不可興奮的大喊叫,否則惹眾怒了。人巨多時要排隊,否則擠倒人踏傷人了,沒倒的是自己。
華人特徵是,不妨礙他人它物是人品,避讓他人它物是品性,謙讓他人它物是品格,可扶助一下他人它物是品德,四項合起都做到是有德性。
達不到四項者退而求其次,用剋制自衝動而違規方式,除被罰,這個自克現象,稱有道德。
這一切具備了,才介入修養及達修練的。
修養修練在外在形式上是完成每天的“課業”,完成課業就是完成學校佈置給的作業,仍歸於遵守項了。
從而,想自在,首先須放下自在,入遵守態,遵守成習慣後,真自在才出現。
本型是,自身體及意識可行否,及他人它物願意不,這兩項不解決沒有真自在存在。
不知答的對否。
-
4 # 錦繡三月春
我個人認為,在出家人看來,就連吃飯也是為了法身慧命,絲毫不能有貪求。睡覺不倒單,即坐著睡覺,若躺下睡覺也叫貪。吃飯、睡覺再重要不過了,都不能貪一點,那麼,除吃飯、睡覺以外的功、名、利、祿、酒、色、財、氣更是不能設足的,所以出家人所說的放下是統統放下。即除去極樂世界外的一切念頭都不能有。一門心思念佛,別無他求。
我們俗人所說的放下是指酒色財氣,即指嗜酒、好色、貪財、逞氣,當這四樣變為惡習之時,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像嗜酒如命、好色之徒、利令智昏、逞氣惹禍、這些惡俗上身時,危害是不可想象的,它是社會的四大毒瘤,當該切除掉,智慧之人倡導放下,以清靜自身,造福社會,不失為智慧之舉。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蘇東坡就在禪房坐下,無意中看到了禪房牆璧上留有一首佛印提的詩: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佛印大師說得分毫不差,我們俗人確實都在這四堵牆內,摸爬滾打,不知疲倦。若誰的思想能高出這一境界,他一定是一個快樂之人,長壽之人。
蘇東坡看後,另有所思,就提起筆在佛印的詩旁附和了一首: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東坡先生寫出了飲酒的最高境界、戀色的適可而止、愛財的不取之處、有氣不生的涵養。可見品位之高。
又一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來到大相國寺遊覽,他們看到了佛印和蘇東坡的提詩,感到很有趣,神宗就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隨即應命,揮毫潑墨,寫道: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宰相王安石大人是站在治國的高度,論述了酒、色、財、氣的可貴之處和必不能缺的品質,可見它在社會國家中的份量。
宋神宗皇帝大為讚賞,也乘興提寫了一首: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皇帝是站在社稷的角度,高度概括了酒、色、財、氣對國家的重要程度,那一個都不能缺少,更不能放下,即要追求極致,又要和諧統一,這才符合國家的需要,才能國富民安,兵精糧足。
這是一組關於酒色財氣的妙趣橫生的組詩,由於作詩的人所處的立場和格局不同,對於同樣的酒色財氣四種事物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佛印和尚的詩從證悟佛家的空性來談,提倡完全和酒色財氣相絕緣,出離世間,是佛家的出世思想,是內在的法門。
蘇東坡的詩強調對待酒色財氣關鍵把握一個度,中庸之道。是從儒家個人修身來談,也屬於內聖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則從酒色財氣對國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來談,肯定了酒色財氣中所蘊含的積極因素,一個是賢相的眼界,一個是王者的格局。
這就是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故此一人一道,誠不欺我。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俗人若能認知酒色財氣的妙到之處也就不失為高人。如能放下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用佛心去設身處地,那麼我們的生活也會別有一番境界,人生更有意義,不妨我們去償試一番,感悟放下的美好和自在。償試放下的鬆寬和自然。
-
5 # 凡塵寄語
就拿悲傷來說吧!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堅強的外表下,掩藏著無語言表的難處!
已婚女人頭疼的家庭瑣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玩意兒。
女人更多時候,要的是一種心靈上的理解和支援。身體上的累其實沒什麼,休息一下就恢復體力了。致命的打擊還是男人在情感上對自己的那份忽略和不理解。
婚姻裡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女人以為找了個老公,從此有人疼,有人關愛了。男人和婆婆卻認為,找了一個免費的保姆。
而且這個保姆還得像機器人一樣,不能有思想,不能抱怨,不能喊累,否則他們就給你量身定製了一個不夠溫柔,不夠賢惠的帽子。
我的建議是
1婚姻當中要學會看人下菜蝶,以心換心,張弛有度,愛別人先學會愛自己。否則就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時刻牢記一句:誰寵你,你就慣著誰!其他的靠邊兒站。
2.遠離生活和家庭中,那些給你帶來傷害的人和事。遠離是放下的前提,有句話是眼不見心不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放下是發自內心的,兩口子吵架也要就事論事,不能一有煩心事,就把陳芝麻爛穀子的傷心事,拿出來過濾一遍,過去的就不要再提。
3.學會大度和原諒。有時候要辯證的看問題。原諒別人其實就是放過自己!大度是快樂的源泉。任何人任何事。越寬容大度,相對而言你計較的就少。得到的快樂就越多。
放下,是一種積極Sunny的生活態度。象徵著一種激情和活力。象徵著凡事不消極,不極端。象徵著:在順其自然中,全力以赴!在竭盡全力中,笑看結果的樂觀、霍達心態!
-
6 # 勞動人民同志
是啊!該不該放下?
得利者說:應放下,
統治者說:應放下,
佛說:人要善、
耶穌說:人要善、
一位老者,放著一群羊,很聽話,餓了,殺幾隻,沒錢了,賣幾隻!
這就是命,因你生下來就是羊,我生下來就是人,命中註定,我該吃你!
無知的人兒,真可憐,無腦,無心,無慾望!
-
7 # Fandy
放下只不過是打一個比喻。人身上揹著三個包袱,貪嗔痴。放下了就徹底解脫了。但是這三個東西可不像我們身上背的包袱那樣輕鬆。有時候在那麼一瞬間我們會放下。但過後他們又重新爬上我們的肩膀。
就像一個死迴圈。放下背起又放下。為什麼那麼難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貪嗔痴本就是一體的。就像水乳交融,根本很難無法分清彼此。
但是這是一般凡夫的認為。出家人或者說修行人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把貪嗔痴與人們的心分開。我們首先要做的第1步就是要知道,貪嗔痴是可以離開我們的。
而這三毒又是非常的奇怪。你要想甩開他,一旦有這樣的念頭,就註定無法甩開他。你要想和他和平相處。他就完全融入到你的內心裡。所以有人說煩惱是菩提。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做到轉化。
而這種轉化既不像騎象人和象一樣非常明顯,也不是人們所比喻的理性和感情。它既複雜又精密。有些人修行了一輩子,覺得自己放下了。實際上仍然還在漩渦中徘徊。
比方說禪宗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但是你一旦糾結立不立文字,又被糾纏上了。反正是很難很難。
回覆列表
是呀,應該放下的是應該放下呀,比如生活中最悲催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無論是自己的兒子女兒,他/她離你已去,放不下又能怎樣呢?也不得不放下。人生升遷之路;平常”風條雨順,機會原本是你的位置,但是風雨欲來風滿樓,失去你應有的,又一次證明事情不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而控制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只能選擇現實。世界萬物不如意十有八九,歲月悠悠我心不依然又奈何?出家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又奈何?呼籲放下安慰自己也是無奈的權宜。較枝的活焉知魚之樂?改變不了現實存在,放下糾結也是無奈之。
在此引用主席一句詩,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雖不完全貼切,鼓勵我們無奈之下,還是應該信心百倍的活著。活著就是實現自己希望。體驗該不該放下的過程。
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