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尋歷史奧秘
-
2 # 理工男讀歷史
唐憲宗是安史之亂後基本徹底解決藩鎮割據問題的一位傑出帝王,在位15年間史稱元和中興,是盛唐之後唐王朝內外各方面局面最好的又一個高峰時期。形成這個局面,既有前代帝王打下的底子,也有唐憲宗用人得當的因素,更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內。
唐憲宗接手權力時的局面唐憲宗的爺爺是唐德宗,就是那個史評很差的唐德宗。在位26年,先期壓制藩鎮失敗,被藩鎮集體造反攆出了長安,費勁心力才安撫了藩鎮,之後無法再對藩鎮下手,就把滿心怨氣都甩給了吐蕃,任用李泌、李晟、渾瑊、韋皋等名臣、名將,用了差不多20年的時間去削弱吐蕃,使其無力再與大唐為敵。這是吐蕃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雖然一直到唐憲宗之後吐蕃才正式與唐王朝達成全面和平,但唐憲宗繼位時,吐蕃對大唐的壓力已經不是唐王朝最大的問題。
唐憲宗的父親是唐順宗,就是那個繼位前就已中風癱瘓、在位時間僅186天、又當上了太上皇的唐順宗。唐順宗時期,任用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進行了永貞革新,雖然具體措施偏急、整個改革以失敗結束,但這種銳意進取的心態給了整個大唐打了一劑強心劑,朝野內外普遍認識到應該必須進行改革,但具體方式方法需要商榷。
於是,唐憲宗繼位時,是一種外無外患、內部人心思變的良好局面,兩代帝王給他留下一個很好的底子(包括再之前唐代宗時期國力就已經開始恢復),再加上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40多年,原來在安史之亂起家的各路藩鎮已經換了一兩代人,老兵悍將都已凋零,堅持割據的決心也逐漸開始減退,唐憲宗解決藩鎮問題有了良好的基礎。
唐憲宗的用人唐憲宗是在宦官支援下當上了皇帝,這個過程是“永貞內禪”,唐順宗是否主動禪位一直是個千古謎團,但唐憲宗本身就是太子,繼位名正言順,禪位並未對其正統性有負面影響。而當上皇帝后的唐順宗很輕易的解決了原本掌權、支援他繼位的一批宦官,換上了和自己一起長大的一批宦官。這個事情從長久來看是個錯誤,但唐憲宗處理原來的一批宦官輕而易舉,不掌握軍權的宦官就是家奴一般的存在,所以也不能說唐憲宗繼續任用宦官是錯誤的;
唐憲宗時期,朝中主要的大臣包括李吉甫、武元衡、裴垍、裴度、李絳等一批既有能力,又對唐王朝十分忠誠的名相,這段時期也是唐王朝繼李世民時期、李隆基時期第三個賢相雲集的時代。還有白居易、元稹、韓愈、李德裕、牛僧孺等一批後起之秀,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嶄露頭角。
宦官不用說了,肯定對唐憲宗表示完全的服從。這些大臣在執政理念上與唐憲宗也是基本一致,都是要求壓制藩鎮、樹立中央權威,君臣同心,內部反對力量不是主流。
武將主要是李愬等人。李愬是德宗時期名將李晟的後人,在唐憲宗平定藩鎮的關鍵四年為帥,先是雪夜入蔡州活捉了吳元濟平定淮西,又大軍壓境平定了河北三鎮,是唐憲宗解決藩鎮問題實現元和中興的關鍵人物。
其中也有用人的失誤,比如率領神策軍的宦官吐突承璀,本身能力不足,在與成德鎮作戰過程中失利,不但浪費了戰略時機,還嚴重影響了中央權威的樹立。不過也正因為此,李愬等非宦官將領才有機會統軍作戰。
唐憲宗的運氣說到唐憲宗,不得不說唐憲宗是有運氣的人。剛剛繼位,最強大的藩鎮河北三鎮保持了一個表面上的服從,而跳出來作亂的是西川節度使劉闢,這個弱雞的反叛被唐憲宗在八個月內輕鬆平定。像這樣的情況一共三次,唐憲宗就是靠打這些新手村小怪完成了升級、轉職還弄了一身好裝備;
之後吐突承璀平定成德鎮失利,本來已經對中央權威造成了負面影響,藩鎮又開始蠢蠢欲動,這時同為河北三鎮的魏博鎮節度使死去,魏博開始內亂,之後投降唐王朝,唐憲宗不戰收復魏博,撿了一個大便宜;
最後平定淮西吳元濟的大戰本來是場硬仗,唐王朝本身局面並不佔優,唐憲宗又幸運的有了裴度和李愬這文武二人負責前方戰局,一直堅持了四年,直到取得對淮西、河北藩鎮的完全勝利。
經過平定藩鎮的戰爭,唐王朝中央權威已經樹立,這個過程中,吐蕃沒有出來搗亂,唐王朝的內部紛爭也被唐憲宗和一批大臣壓制。有了這個良好的開頭,之後政治、經濟方面改革措施就很容易開始推進,唐王朝實現中興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惜的是,唐憲宗後期求仙問道,服用長生藥暴亡(死在宦官手下),中興盛世的局面沒有持續下去,是為“大功之後,逸欲易生”。
回覆列表
唐憲宗是安史之亂後為數不多的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討伐藩鎮,力主改革,勤政愛民,使一度出現頹勢的唐王朝迴歸正軌,創造了“元和中興”,使搖搖欲墜的唐王朝又延續了一百多年。但其晚年時,沉迷煉丹,性情暴戾,致政荒廢,最後被陳弘志所殺。
功1、削平藩鎮安史之亂後,唐國力不濟,人口銳減。玄宗、肅宗時,對外族管理失誤,導致外族入侵。肅宗、代宗又顧頭不顧腚,為了平叛亂封節度使,導致藩鎮割據,尾大不掉,更有甚者,無視皇權,不交賦稅。憲宗自小便知貞觀、開元等盛世,從此立志復興大唐,打擊囂張的割據藩鎮。他登基之後,開始著手削藩。永和元年三月,楊惠琳在夏州造反,憲宗命河東兵、天德兵前往平叛。同年三月辛巳日,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殺楊惠琳,向朝廷獻上其首級,夏州叛亂平息。
元和元年正月,憲宗命高崇文率兵五千,李元奕率兵二千,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劍南東川節度使李康共同討伐劉闢。甲申日,劉闢攻克梓州,活捉李康。三月丙子日,高崇文攻克梓州。六月丁酉日,高崇文大破劉闢於鹿頭柵,殲敵萬餘人,六月癸卯日,嚴礪又在石碑谷遇劉闢,並大敗劉闢,同日高崇文收復漢州。七月癸丑日,高崇文和劉闢又在玄武相遇,劉闢再敗。九月丙午日,嚴礪在神泉擊敗劉闢,九月辛亥日,高崇文破成都,劉闢被抓,押解回長安,十月戊子日,劉闢和他兒子劉超郎等九人在長安伏誅。劍南西川叛亂平息。
在平定四川叛亂後,各個藩鎮心中不安,都請求入朝。元和二年,鎮海節度使李琦請求入朝。憲宗下詔徵調,任他尚書右僕射。入朝時候其又反悔,稱疾不見。元和二年(807年)十月己酉日,朝廷詔徵李琦為尚書左僕射,王澹擔任節度留後。並任御史大夫李元素為潤州刺史,鎮海軍、浙西節度使。李琦不服,於十月庚申日殺王澹、趙琦。憲宗立刻削除李琦的所有宦爵及屬籍。並命淮南節度使王鍔徵集宣武、義寧、武昌兵,與淮南、宣歙兵一同出宣州,並命江西兵出信州,浙東兵出杭州,一同討伐李琦。十月癸酉日,張子良、李奉獨等活捉了李錡,押解至朝廷。十一月甲申日,李琦被誅,鎮海平息。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懷諫為副大使,當時田懷諫才十一歲,不能領軍。軍政大權落到了家僮蔣士則等人手中,軍心十分不安。十月乙未日,田興殺蔣士則等十人。並讓田懷諫歸朝。十月甲辰日,憲宗下詔封田興為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魏博節度使。後田興帶魏博六州歸順朝廷。憲宋遣裴度至魏博宣慰,賞賜軍士,百姓免租賦一年,魏博六州收復。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閏八月丙辰日,淮西節度使(亦稱彰義節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隱瞞訊息,密不發喪,並對朝廷稱其父生病臥床,無法領軍,於是他便自領軍務。憲宗派嚴綬至蔡州,欲招降吳元濟。吳元濟不理,憲宗又遣工部侍郎李君何前往弔唁,並追封吳少陽為尚書在僕射,吳元濟不僅不理,而且四處攻伐,屠舜陽,焚葉,掠魯山、襄城,憲宗大怒,決意征討淮西。九月丁亥日,憲宗下詔,命嚴綬、李光顏、李文通、烏重胤等率軍討伐淮西,開命崔潭峻監其軍。至元和十年,吳元濟節節敗退,於是求救於桓、鄆,王承宗、李師道便請求憲宗赦免吳元濟,憲宗不理。李師道便遣二千兵丁至壽春,在軍事上制肘官軍。又派刺客與盜賊數攻河陽轉運院,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緡匹、谷三萬餘斛。憲宗堅持不退兵。至元和十二年,蔡州遲遲沒有進展。裴度自請監軍,這才有了效果,於十月十四日破蔡州,活捉吳元濟,十一月丙戌日,吳元濟在長安被斬首。至此,割據三十多年的淮西復歸唐王朝。
在此之後,憲宗先後收復成德與淄青,徹底結束了自代宗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結束了河南、北共三十餘州,藩鎮不聽朝庭號令,自己任命官吏,不供賦稅,無法無天的情況。但是,憲宗死後,藩鎮割據又恢復了原狀。
2、任用賢能
唐憲宗對於宰相十分重視,將很多重任交給了宰相,唐憲宗又慧眼識聰,不信讒言,先後任用了一批年輕有為,力主削藩、反對宦官干擾軍政的宰相。如李吉甫堅決要消頁藩鎮,並削去宦官對宗室諸女的婚配管理權,打擊了宦官勢力。還有杜黃裳、裴垍、李絳、武元衡、裴度 、崔群等宰相。元和朝時還有許多直言敢諫的大臣,如白居易反對宦官吐突承璀為帥出征,提出國家軍事又應歸宦官來管;元稹糾劾不法,與中使抗爭;韓愈冒死諫止憲宗迎佛骨佞佛等。憲宗在位期間,多次減免賦稅,減輕人民負擔。
過1、重用宦官在平定藩鎮的戰爭中,憲宗重用宦官,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將軍、兼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和招討處置使等多要職,曾有多人勸阻憲宗不,可憲宗認為吐突承璀只是其家奴,除掉十分簡單,便不予理採。
2、晚年昏庸
憲宗晚年時,任用奸臣奸臣皇甫鎛,朝政日見荒廢。又沉迷煉丹,又迷信佛教,派遣宦官使至鳳翔迎接佛骨。韓愈見狀冒死直諫,不理。由於丹藥的關係,脾氣怪戾,經常因小事斥責或誅殺左右宦官,致便宦官集團又分為兩派,禍亂朝政。後來憲宗被陳弘志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