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生若夢3338354

    從漢朝絲綢之路首次貫通,到唐朝西域商人湧入長安,再到元朝的蒙古統治者簽發大量中亞軍人進入中原,但凡進入中國的色目人鮮有願意離開的,正如宋末元初詞人周密所說:“今回回皆以中原為家,江南尤多,宜乎不復回首故國也”。

    元代以前來到中國的色目人多為商人,無論從哪條絲綢之路東來,路上都要穿越大漠、荒原、雪山和沼澤。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時對絲綢之路的艱辛有頗多描述: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惟望骨聚、馬糞等漸進”;“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渧沾喉,口腹幹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

    ​除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外,西起羅馬,東至長安,萬里之遙的商路上必須經過形形色色的大小邦國和部落,每過一處都要繳納一筆沉重的賦稅。更嚴重的是公元三世紀後,世界陷入混亂,絲綢之路上盜匪橫行,即便是到了蒙元時期,馬可波羅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強盜匪幫,所以絲綢在歐洲和黃金同價就不足為奇啦。

    絲綢之路不太平,海上絲綢之路也同樣處處充滿風險。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的三大航線其實並不是貫通的。蘇伊士運河修建前,商隊仍然要冒險穿越沙漠。由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抗,這條運河不斷被摧毀,又不斷被重建,直到19世紀末,法華人接管後才變得太平。

    ​因為航海技術落後,從廣東出發在海上漂泊八個月,多次轉陸路才能到達馬六角海峽,期間經歷的兇險可想而知。到了宋朝,華人發明的羅盤和水密艙大規模應用後,海上絲綢之路才逐漸繁盛起來,但從廣州到波斯往返一趟仍需兩年時間。

    元朝時來中國的多為蒙古人簽發來的軍人和工匠。他們最初地位低下,但憑藉軍功不斷被重用,最終成為蒙古人統治中原的代理人。南宋時得益於長江的庇護,江南地區免遭戰爭塗炭,隨即成為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心。江南在元朝的戰略地位不容小覷,大量色目官員、將領和軍隊因此被派到南方。

    ​江浙地區本就又很多色目商人,在蒙元統治者的刻意引導性,江南地區集中了大量色目人尤其是杭州、南京地區都形成了色目人聚集區,因此又吸引了很多色目人主動南下。

    習慣了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享受了富庶的物質生活,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文明。比如元末江浙行省丞相伯顏不花馳援信州時遭陳友諒圍困就道出了“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吾計之熟矣”之語,與母親道別時也自詡不孝子。

    ​​手握大權的色目官員不僅接受了儒家文化倡導的忠孝思想,還成為書院、私學和義學的重要推動者。江南很多書院的山長(校長)都是色目人,而且還湧現出了薩都刺這樣的詩人。除此之外,江南的色目人還積極參與科舉考試:

    “延祐初,詔舉進士三百人,會試春官五十人,或朔方、于闐、大食、康居諸土之士,鹹橐書橐筆,聯裳造庭而待於有司,於是可謂盛矣。”

  • 2 # 蘇月是一種風景

    第一,中亞的環境不是沙漠就是戈壁,還有一小塊的地合適人生存。第二,華夏以包容對待異族的人,中原富足繁榮,合適生活。誰會離開和平舒適的地方,再回去地獄勒。是吧。

  • 3 # 本昌談歷史

    唐元時期,中亞色目人來中原不願回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唐元時期國力富強,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是中國歷史上中國最強盛的王朝。

    歷史記載,當時全國達”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犯罪率歷史最低,630年,全國死刑犯僅29人。百姓生活富足,食有粟,住有居,生活自由。 當時,社會上不公平的現象很少,華人很少怨言。唐朝還是歷史上唯一沒有貪官汙吏的王朝,唐太宗時期,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各守本分。全靠皇帝的以身作則和制度的約束防貪。

    所以,唐朝被中亞色目人人視為天堂聖地,都以來中國居住為榮。當時僅廣州就有僑民20多萬。

    二,元朝執政者把色目人跟中原人平等對待,立功或透過科舉考試同樣可以當官。這也是他們不願回去的又一原因。

    三,來中原的色目人多是商人,中原唐元時商業發達,是他們發展的理想之地。

    四,色目人來中原路途遙遠,要經過沙漠丶沼澤丶荒原,路途相當艱苦,且沿途多有盜匪,很不安全,這也是他們不願意回去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能把社會治理到如此地步,人民能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豈不樂哉!

  • 4 # 史海一粒沙

    能讓一個人留戀一個地方,必定是這個地方有讓人值得留戀的地方。

    綜合起來,就是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其實是一種人所感知的愉悅程度,它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

    先說唐朝最鼎盛的時期,它的疆域位居全世界第一,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而同一時期能和大唐帝國相仲伯的,只有阿拉伯帝國。此階段,大唐之國際地位與當今美國之國際地位一般無異。

    因而,無論從經濟發展水平、軍事實力、疆域大小以及世界影響力,大唐帝國幾乎都是全球第一,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因由經營得當,大唐國都長安乃為國際第一大都市,萬國來朝,近到日本、北韓、越南,遠到阿拉伯甚至一些歐洲國家,紛紛派使節進貢朝拜,表示友善之情。

    這之後,宋、元朝代更替,儘管綜合國力有所下降,但毫無疑問,它依舊是世界上扛把子的皇朝。

    中亞色目人,是自唐代以來對中亞各民族的統稱,廣義上是指除蒙古人、漢人、南人以外諸民族人種的統一稱謂,比如中亞契丹人、波斯人、突厥人、吐蕃人以及一部分阿拉伯人等都被稱為色目人。與唐朝、宋朝、元朝處於平行時代的這些中亞色目人,他們的國家幾乎尚處在貧困線以下,生活水準尤為低下,因此,他們一踏上這片熱土,馬上感受到的就是似乎來到了天堂。

    此外這些色目人不願重返故土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自唐以來華夏民眾有一顆強大的包容心,對這些外族的蠻夷人種根本沒有一絲種族歧視,此觀念已蔚然成風,無論如何,這是這些色目人感覺最幸福的地方,他們的生活與起居,包括攫取聊以舒適生存下去的財富,都顯得那麼容易,介於這一點原因,當今的美國其實更應該學習的,乃是我華夏的有容乃大!

  • 5 # 下午五點操場見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的。人往高處走,就像現在的人人都想往城市跑一樣。古代的中國無疑是世界第一的存在。那裡安定不會有戰爭,生活又是那麼富足,誰會想離開。而且古代中國對於外族的政策是持開放政策,並沒有種族歧視一說。君不見,現在美國槍支橫行,種族歧視如此嚴重,依然那麼多人在國內賺足了錢,削尖腦袋去美國。更何況古代中國了,外華人當然也是想著來中國了

  • 6 # 北洋海軍炮手

    中亞的河中地區有大量的沙漠綠洲,城市也幾乎依託沙漠綠洲建成,所以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極為依賴商業。因為一個個沙漠綠洲城市構成了商業的商業中轉站,對於商業發展來說極為便利,所以這一地區也盛產商人。同時,這些中亞的沙漠綠洲城市也同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的綠洲城市一道,構成了連線東西方的重要商業中轉站。其中,大量的色目商人透過絲綢之路來到東亞貿易,他們將中亞甚至西亞、歐洲的商品運到中國販賣,再購買中國的商品到西方販賣,這一商品交換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可以賺取高額的利潤,同時也刺激了東西方商業的發展。同時,宋元之際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也促進了東西方商業往來。這些色目海商,主要是阿拉伯海商利用其豐富的地理學知識以及先進的航海技術,不僅賺足了錢,還改良了中國的造船技術,讓這一時期的中國海船有了龍骨。不過到了明朝,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明初七下西洋雖然吹的震天響,但是如果沒有還沒有泯滅的色目水手指引航線,就不會成就三寶太監。

    尤其是元朝刺激商業發展的政策,色目商人們更是在東西方之間往來不絕。但是前提是賺錢的主要是色目人,因為中國傳統中歧視工商業的意識,讓華人只知道讀書耕田。另一方面,古典中國也極為依賴色目工匠。比如唐朝就有大量的色目工匠定居中國,並帶來了中亞地區的手工業技術。兩宋由於海外貿易的發展,阿拉伯商人也把拜占庭的希臘火帶到了中國。元朝對色目人更為依賴,比如說色目工匠為元朝帶來了回回炮、鎖子甲。而色目人帶來的回回曆法更是在中國用了差不多四百多年,直到清初修訂了《時憲曆》,也就是現代的農曆才被廢止。同時,元朝也極為依賴中亞的色目武裝,比如說色目人提供的工程技術支援,以及西亞的阿速重騎兵,其實就是亞美尼亞重騎兵。元朝不管是中央還是欽察、伊爾兩個地方汗國都大量僱傭亞美尼亞重騎兵,而且亞美尼亞重騎兵也為元朝混一海宇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從唐朝到元朝大量的色目人出於通商或者是被朝廷僱傭的關係來到了中國,或者說就是為了經濟利益,但是他們除了返回本國的之外,留在中國的幾乎全部泯然眾人。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把人分四等,也就是士農工商,而且中國傳統文化由於重農的傳統,又極為歧視工商業,也就是所謂的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除了元朝採取實用主義、鼓勵色目商人、工匠和軍人的勞動積極性之外,唐朝、兩宋以及後來的明朝都或多或少的打擊工商業發展,尤其是明朝幾乎達到了頂峰。所以,這些定居在中國的色目人就不得不走上了科舉正途,以求在越來越重農、越來越保守的傳統社會當中獲得生存空間。尤其是明朝,由於其自身的大環境,不僅是元朝的色目人、明軍從蒙古、中亞招募的僱傭兵的後代也都以科舉為正途。

    全文完

  • 7 # 葉蟬135

    說明了我們的文化的包容,古人說過,“有容乃大”就表現在這裡。

    中東有200多萬德魯茲人,他們就是當年被蒙古軍隊裹挾去的北方漢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後裔。他們雖然已經皈依伊斯蘭教,但他們依舊不被當地人接受,被稱為“外來人”,正因為這樣他們至今還是以獨立的民族存在。

    反觀來中國的色目人後裔,他們就生活在我們周圍,完全融合在我們的民族當中了。

    我認為,最先進的文明恰恰就是最包容的,最善於吸收外來文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姚明跟奧尼爾在NBA對戰每一場的資料是怎樣的,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