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州方言賀小五
-
2 # 老李274430123
關於這個問題非常現實。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陪伴,小的時候對於金錢的概念不清,對於父親的陪伴可是銘記在心中的。
-
3 # 家長幫
家庭教育縱有百般理論,但其核心還是陪伴。陪伴是家長的第一天職,家長的陪伴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彌補。但陪伴不完全等於陪同,家長和孩子在儘可能減少身體距離的同時,減少身心距離更是當下剛需。
家長因為工作的情況跟孩子產生了物理距離。就是彼此空間不在一起。但是這時候就是要避免跟孩子產生化學距離,不要讓空間的距離導致心理的距離。那什麼樣的做法比較好呢?就是要言傳加身教,除了給孩子講很多事情以外,增加互動的溝通,更關鍵的是自己的做事情,讓孩子感覺到是榜樣,是一個標杆,這個對孩子的薰陶是很重要的,也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平盟創始人於新春在於是說的系列演講中指出,中國式家庭教育當下已經發生變化,家庭教育的主導權已經由傳統式家長主導一切的方式轉移到給孩子自己決定,孩子在判斷力還沒有增強的情況下無法有效行使這一權利,導致當下家庭教育出現了空白和家長不管孩子,孩子又管不好自己的局面,這種無序在家庭的發散趨勢在進一步加強中,嚴重製約中國式家庭的凝聚力以及孩子對父母的向心力。當下,中國家庭教育方式已經發生革命,傳統意義上的父權母權被自我約束,家長越來越民主並自我抑制管理權,與此同時,孩子在多元資訊的侵染下也在快速地增加自己的人權意識,這包括對傳統家庭氛圍的反感、對父母觀點下意識地反對、對自我事務的獨立決定能力受長輩干擾的敏感反應以及對走出去看世界和迴歸家庭的反覆。所以無論家長跟孩子的空間距離有多遠,都不能產生心理上的距離。家長和孩子之間一旦產生心理上的距離,說到底就是一種隔閡,而這種隔閡是很難修補的。
但是我們尤其要認識到,並不是說家長天天陪伴孩子,就能夠把孩子帶的很好了,就不會產生隔閡和矛盾了。陪伴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照顧和扶持,理應包括精神上的感同身受和密切互動。在當下人們逐步解決了物質問題的形勢之下,心理上的跟進尤為重要。
父親的角色在某種情況之下在中國被誤解很多,因為父愛往往是深沉的,體現的形式很多是默默的,那種把父愛和母愛拆開起來,並且加以比較的評判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會對孩子正常成長帶去心理上的糾結。大致說來,中國式的母愛體驗的形式對孩子的言傳比身教重要,中國式的父愛對孩子的體現形式更多的是身教,所以如果做家長的男女雙方能夠彼此之間擰成一個拳頭合而為一,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這就是言傳和身教的比較理想的結合。
我們再把你這個問題再深入一點的談,父愛和母愛的有效結合,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正面的,儘可能不要單純從父親的角色或者母親的角色來區分談。無論是作為孩子的父親和母親,現在很多往往都是職場當中的人士,不僅僅是男方有時候跟孩子不在一起,就是女方有時候也要因為職場的原因要遠走高飛。這是當下社會的正常的情況。只要自己做到問心無愧了,並且家長之間能夠團結起來,共同的來對待孩子,就不要有太多的糾結。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下的家庭教育亟待去霸權化,家長不能霸著權,孩子也不能攬權,要警惕從家長霸權轉移到孩子霸權。當下的世界,並沒有給孩子淡定成長樹立一個外在的正環境。比如,國際風雲人物的落幕,武力因素和各種意識的碰撞肢解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觀,社會輿論各種渲染也使孩子對外在事務公信力的建立產生扭曲。現在的孩子,不能說懷疑一切,但起碼會下意識地形成不相信,信任社會信任他人的難度在增加。這是各位家長需要引以為戒的。
另外我們一定要看到,家長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養育和教導方面,出現了一手硬一手軟現象。養的比重大,育的比重低;教的比重大,導的比重低。家長被孩子牽著鼻子走,你想吃什麼,殊不知,這是需要家長引導的,食物無非那幾樣,如果都尋求孩子的胃口,其實孩子是沒有胃口的。現在的孩子誰還想吃飯,你要問他,他恨不得一天到晚想吃冰淇淋,你幹嗎,所以,一定要引導,不引導,孩子對家長說的任何事,慢慢都回答稱還行還成,無所謂,那就沒判斷了。再比如說興趣,有的家長說,我孩子不喜歡,孩子沒興趣。我們可能不知道,大多數的興趣不是天生的,都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如果放任,其實就是放棄了讓孩子多一條路正常成長。
為什麼說上面這一點,因為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長,或者因為有一段時間裡離開孩子的家長,往往會產生內疚的心理,和孩子一旦迴歸在一起,就過度的補償,就溺愛了。於新春在於是說的訪談中表示,家庭教育家長獨權的時代肯定過去了,但一味地把權力移交給孩子不是最佳的選擇。家庭教育最耽誤不起的是孩子的時間,家長最接受不了的失敗是教育好孩子成長。家長孩子之間需要協商,比較好的方式是孩子有提出權、申辯權,家長有建議權和否決權。在事關孩子自身發展的事務上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也必須為此提出建議,如果家長感到孩子提出的不合適,有否決權,孩子可再提並申辯,這樣就進入協商流程,經過協商的方式,家庭教育將來才不會為此前盲目決策而埋單。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能夠引導家長培養孩子成為有責任感、人格完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夠幫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安心的做好自己,就是安心的扮演好家長的角色,為孩子負責,為自己壯行,儘量不要讓自己的身心太疲憊,加油!
-
4 # 果仁媽說育兒
資訊發達的現代,雖然身在外地不能天天和孩子住一起,還是有很多互動的方式。多影片交流,有一點要注意是交流所以應該是家長問問孩子的生活各方面的同時也要和孩子說說自己生活見聞什麼,相互瞭解增進情感拉短空間距離。二 用心留意孩子生活情況,給孩子寄點貼心需要的禮物什麼讓孩子知道雖然家長不在身邊但心裡有他。三 透過孩子身邊其他人多方面瞭解孩子情況及時跟近互動,如有問題少批責多思考,尋找問題所在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最後,多跟孩子表達愛。因為你不在身邊,孩子的安全感會比較少多讓他們知道你愛他!當然有時間還是多珍惜回家的機會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
5 # 青城山上葉
在社會高速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和孩子分屬兩地,那麼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父親,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呢?
1、下班後和孩子影片,交流思想,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讓孩子能夠理解父親的不容易。
2、孩子放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單位上玩,可以增加父子相處的時間,也可以開拓孩子眼界。
3、回家休假時,給孩子帶點小禮物,哄孩子開心;帶孩子游戲或去公園玩,增加彼此間感情。
在孩子犯錯誤時,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無理要求而懲罰孩子。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少,孩子對父親或多或少都有點疏離感,不一定會服從管教,一點小衝突都可能引發孩子對父親的怨念。
4、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因為父親回來,這才是一個美滿完整的家,對父親回家是期昐的,而不是將父親認定為一個外來者,闖入者。
希望每個兩地分居的家庭都能找到溝通之道,雖分居兩地,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親的關心和期望。
-
6 # 君154177930
我個人是一個長年在外務工的人,和孩子相聚的機會很少。
我學歷低,又沒有什麼技術專長,把父母妻兒接到一起根本就不現實。妻子就在家裡挑起了贍養老人撫養兒子的重任,我則在外工作掙錢養家。
好在現在通訊工具發達,雖然相距較遠,卻阻隔不了見面和交流。
我只要有時間,尤其星期天,我都會開影片和家人聊天。家裡有什麼情況我也能隨時掌握。
尤讓我上心的就是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我會把我見到的新鮮事兒分享給他;把見到的美景發影片給他;也會時常詢問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解答的就幫他講解;也會給他講過去我的辛酸經歷和現在沒知識沒技能的難處,激勵他好學上進。
我也注重言傳身教,只要不是特殊情況,我都會在春節期間回到家裡陪伴他們。我不僅僅帶孩子玩,還會一日三餐給父母端茶端飯,幫助做家務,陪父母聊天。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雖然沒有過多的尊老教育,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習慣。每每聽到鄰居誇我家孩子懂事時,我心裡也很高興。
現在家裡的一些小事情,我會讓孩子去做,並給他鼓勵,當他完成任務後也感覺很有成就感,感覺也能為家裡做事了,心裡也相當開心。
由於我和家人交流多,孩子對我不僅不陌生,相反心裡的距離還比較近。他有什麼想法也會主動跟我講,與我探討和交流。我深切地知道,孩子最反感的是大道理的說教,所以,我會選擇在談心和分享新解事兒的時候,插入說教的內容,這樣他也比較容易接受,也樂於接受,他也在空閒時間給我打電話,分享他的快樂和心得。
我們在外打拼也是為了家,為了孩子。但不能只顧打拼而懈怠與孩子的交流,否則就失去了本意。
-
7 # 生活情感助理師
你好,現在科技發達了,只要你想和孩子溝通,可以打電話,可以微信影片,大孩子可以用手機的加微信,加QQ,透過文字聊天都是可以的。彼此在共同休息時間就可以的,或者約定個時間來聊天溝通。可以把你的作息時間告知孩子,有變化及時告知或者留言。聊聊彼此生活開心的不開心的,聊聊遇到的事情,更要說說家常。也可以在和妻子聊天的時候讓孩子一起參與,這樣和在身邊的區別也不是特別大。個人建議,謝謝!
回覆列表
現實很殘酷,距離產生的不是美,是陌生。想辦法,想盡一切辦法,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到18歲,相伴就是最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