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我看電影
-
2 # 青言論史
我說句可能三國迷們不愛聽的話——赤壁之戰在推動歷史的程序的過程之中,不僅沒有起到任何正向作用,反而卻徹底延緩了天下大勢,併為日後的大分裂奠定了基礎。
提到三國曆史,人們總愛引用一句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在談論三國的結尾的時候,人們也總愛用四個字來概括——重歸一統。
要是按這個邏輯來推理,那這個道理就說不清——因為赤壁之戰客觀上是促進了南北分裂的。實際上,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這輩子也就別想再跨過長江了。長江以南徹底成為了劉備和孫權的天下,直到鍾會和鄧艾入蜀,才打破了這個僵局。
不過其實這存在著一個相當有趣的悖論——在和之後三百年合稱為“魏晉南北朝”的這段時間裡,真正的統一其實不過十幾年。在這段歷史之中,統一真的是歷史的程序所在嗎?
這姑且放在一邊吧。再從當時時代的演變特徵來看——當時的時代潮流,是士族要走向政權中心,並在北方的魏國實際上已經確立了這一主體;但赤壁之戰卻恰恰阻礙了這次時代的進步。
得勝的孫吳表面上與吳地計程車族達成共識,實際上卻在高層中任用北地流亡者;蜀漢這邊就更是徹底一邊倒地任用荊州派的人物,什麼東州集團、益州集團全部靠邊站。這是和整個時代都背道而馳的。
而之所以說為大分裂定下基礎,不止是說的三國鼎立,還是因為赤壁之戰的結果堅定了一些人武裝割據的信念,並且告訴後人——只要南方團結,就能對抗北方,更遑論長江上下游合為一體了。
正是在這個思路下,一百年後,險些成為魏蜀吳以後第四個短命王朝的西晉才獲取了一線生機。司馬睿衣冠南渡後三十幾年,桓溫又攻下了蜀地。從此,長江上下游成為一個整體,合力對抗了北方二百年,直到侯景之亂時丟掉蜀地。而後的南陳也就無力支援,迅速敗亡下去了。
-
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但很多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誰也不可能預知未來事情發展的走向。赤壁之戰不僅關係著曹魏是否能夠一統天下。同時也牽掛著天下諸侯的心。當時的局勢是曹魏一同北方,除曹魏之外其他的諸侯之中又以東吳勢力最大同時也佔據了易守難攻之地。如果曹操滅了東吳。那麼其他如劉璋張魯之輩都是土雞瓦犬一般。而且赤壁之戰的勝負與否也決定了其他諸侯甚至東吳自身的抵抗曹操的決心和意志。
東吳孫氏這一股勢力本來就非常的特殊。孫氏一族之所以能建立起龐大的東吳勢力靠的就是東吳世家大族的支援。所以很多時候孫權想做一些決定都非常的困難。如果東吳世家大族反對那麼孫權不僅沒面子而且還容易威嚴掃地。而這些世家大族對於誰當皇帝其實並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誰當皇帝對自己家族有利。他們之所以支援孫氏一族特殊因為看到孫氏一族有可能奪取天下,所以才會追隨孫氏。而當勢力更加強大的曹操來襲的時候,東吳世家大族第一反應就是投降。
他們本能的認為和曹操作戰就是找死。各方面對比東吳都處於劣勢。所以當孫權表示要對抗曹操的時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很多人都私下裡給曹操寫了私信要效忠對方的意思。這種情況實際上和當年曹操對抗袁紹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曹操當年對抗袁紹在所有人看來就是以卵擊石。所以當時曹操手下很多世家大族之人也都像袁紹寫了效忠書信。但後來曹操來了一把逆風翻盤幹掉了袁紹。同樣的事情在曹操和東吳身上又情景重現了一次。只不過這次曹操成了被翻盤的物件。
真正使得孫權下定決心抗擊曹操的人是周瑜。一手實現華麗逆轉以弱勝強的也是周瑜。赤壁之戰可以說是周瑜展露才能的一個大舞臺。孫權正是有了周瑜的鼎力支援才得以把對抗曹操的指令傳達下去。而赤壁之戰說是孫劉聯軍對抗曹操,還不如說是東吳獨自對抗曹操。而劉備就屬於蹭經驗的角色。完全沒有任何的實際作用。
其實有的時候細想一下羅貫中真是害人不淺。原本赤壁之戰的主角周瑜被他寫成了次要角色。而醬油角色諸葛亮反倒成了主角!之後曹操雖然在赤壁大敗一場。但曹操的失敗和袁紹完全不同。赤壁之戰的失敗雖然對曹操來說是一個挫折。但並不致命。因為曹操損失了大多都是荊州降卒。所以雖然曹操敗了但依舊還是天下勢力最強的諸侯。而東吳一方面保住了東吳的地盤。另一方面又打響了自己的名氣。而赤壁之戰收穫最大的就是劉備了。從一個喪家之犬一舉升級成為天下諸侯的一員。但劉備的崛起是竊取了東吳的勝利果實。
-
4 # 文史不假
三國時期“三大戰”,分別是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其中,最著名的一場當屬赤壁之戰,歷來都被三國迷們所津津樂道。尤其是,透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刻畫,這場戰役更加成為了三國的名片和標誌。
曹操透過“挾天子令諸侯”,獲得了政治上的正統地位,更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徹底擊敗了曾經的諸侯霸主袁紹。之後,又藉機平定了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除西北的馬騰以外,曹操已經完成了對黃河流域以北的統一。
由於戰亂率先結束,北方地區的人口規模迅速恢復,農耕生產也增長強勁。這些,都為曹操舉兵南下,儘快實現國家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安十三年,曹操採納了荀彧之計南下討伐荊州劉表。據《三國志》記載:
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不過,曹操的南征大軍尚未抵達荊州時,劉表居然患病而亡,其幼子劉琮執掌軍政。在外戚的干預下,劉琮不戰而降,拱手將富庶的戰略要地荊州送予曹操。
於是,原本還以為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就以這樣的方式輕描淡寫地結束了。曹操在高興之餘,還是陷入了兩難的囧境,是得勝還朝?還是繼續南下?
夏口已經近在咫尺,劉備的殘兵和劉表長子劉琦合兵在此。而且,江東的孫權眼見曹操輕取荊州,也厲兵秣馬進入戒備狀態。
曹操思量再三,認為自己暫時還沒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消滅江東,於是決定只消滅劉備和劉琦。據《三國志·賈詡傳》記載:
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而追。
其中,一個“追”字用得特別傳神,充分說明曹操當時的意圖只是針對劉備。假如沒有孫權與劉備的結盟,曹操在消滅劉備後,短期內應該不會貿然攻擊江東。所以,赤壁之戰大機率是一次偶然性事件,絕非蓄謀已久的大戰。
孫劉聯盟後,江東儒將周瑜統領聯軍一舉擊潰了曹軍,迫使其撤兵北歸。經此一役,勢力最強的曹操集團遭到重創,給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贏得了喘息之機,更為三國格局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不可否認,赤壁之戰的確屬於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以軍事的角度來看的確可圈可點。但是,站在政治的角度,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這場戰役不僅沒有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消極作用甚大。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的故事想必各位友友都已經耳熟能詳,周瑜和諸葛亮兩位當世人傑計策百出,最終在談笑之間讓檣櫓飛灰煙滅,三國鼎立的格局也正式開始確立。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的不世英傑怎能不讓讓人神往,在後世的各類文學、影視等作品之中也不乏以此為“主題”的作品。
但是,當我們將眼光放到整個中國的歷史之上,以一個上帝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場戰爭的話,你會發現赤壁之戰可以說是造成中國之後長達幾百年苦難的罪魁禍首。
原因:
為何說赤壁之戰會造成了中國後面幾百年的苦難呢?首先得從它的影響說起,赤壁之戰對中國歷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它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或者換句話說,它大大延緩了中國大一統的程序。
而這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那就是幾十年的戰亂不斷。或許從後世的角度來欣賞的話,這幾十年的戰亂讓無數的英雄橫空出世,並在青史之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可謂是讓人蕩氣迴腸的英雄之世。但如果站在當時底層人民的角度來看的話,那無疑是一個可怖的亂世,人們食不果腹,承擔著戰爭帶來的賦稅壓力以及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威脅。這幾十年的戰爭帶來的是巨大經濟創傷和人口損失,讓當時的中國一蹶不振。
當經過漫長的戰亂之後,中國終於統一,但人們面臨的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巨大威脅,或許我們從歷史教科書上看到的是和樂融融的民族大融合,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漢家積弱,北方胡人南下肆意劫掠,長江以北全部淪為異族牧場,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歷史時期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死在少數民族鐵蹄之下的人不計其數。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三國鼎立之後的幾十年戰亂所造成的,那作為造成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赤壁之戰理所當然的應該背一個鍋,如果赤壁之戰不是吳蜀聯軍擊敗了曹操,而是曹操大敗了聯軍,最終統一了中國,想必在曹操這位梟雄的帶領之下,未嘗不會再出現一個像漢朝那樣強盛的王朝吧。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真正的歷史是曹操大敗於赤壁,中國也沒有統一,而我們也只是站在一個超脫的角度來評論這些歷史往事,只看到了天時和地利,而沒有看到最重要的人和,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和信念,或許少了劉備孫權,也會出現李備、張權來阻止曹操一統的步伐。歷史無法改變,往事已矣,只留後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