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
2 # 歡樂說歷史
相同點:
1、都是當時的王朝分封的宗室諸侯王起兵。
2、最後,參與的諸侯王無一例外都被消滅了。
不同點:
1、原因不同。七國之亂是因為漢景帝在晁錯的建議下削藩,侵犯了諸侯國的利益。八王之亂是諸侯國之間互相爭權奪利。
2、對抗性質不同。七國之亂是對抗朝廷,屬於造反。八王之亂是諸侯國直接互相廝殺,屬於違規鬥毆。
3、持續時間不同。七國之亂只持續了3個月,八王之亂持續了15年。
4、產生的結果不同。七國之亂後,漢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最終成就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八王之亂讓西晉徹底衰落,讓異族看到了機會,最後導致了災難深重的五胡亂華。
-
3 # 我是查理就姓查
一個是窩裡鬥,一個是引狼入室。
有漢奸和沒漢奸的區別。
大一統和分裂生靈塗炭,民族險些覆亡的區別。
-
4 # 微史春秋
相同點:
1、都是分封制造成的地方封國對中央政權的反噬。
簡單說都是皇室內部的爭鬥,就本質說都是分封制造成地方諸侯國尾大不掉,嚴重影響了中央政權。
2、都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不同點:
1、起因不同:西漢的七國之亂是因中央政權主動“削藩”引起的地方諸侯反叛的事件,而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因為中央政權內部出現權力爭鬥主動聯絡諸侯王而引發的動亂。
2、性質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是叛亂,是諸侯國以無力對抗中央政權的反叛行為;八王之亂是地方諸侯國為爭奪地方控制權而進行的宗室內部爭鬥,是王室內部的大屠殺。
3、持續時間不同:西漢七國之亂持續數月即被中央政權平定,平定之後諸侯王的權力受到限制;而西晉八王之亂分兩個階段持續十幾年,其中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歷時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在這兩個階段的中間,有八年時間社會比較安定。
4、結果不同:七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西漢朝廷,朝廷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定;而八王之亂最終獲勝者是其中一王,即東海王司馬越,西晉中央政權徒有虛名。
5、影響不同:七國之亂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最終中央政權平定了叛亂,為日後漢武帝徹底解決諸侯王對中央的威脅奠定了基礎,帶來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鼎盛局面;但是八王之亂嚴重 消耗了西晉的實力,造成了國力衰落,引發了五胡亂華,為漢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
5 # 西府趙王爺
西晉,漢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它的生涯前期,與曾經的西漢王朝非常相似!西漢歷經楚漢之爭,結束了秦末亂世。而西晉除滅吳蜀,終結了三國之爭。
而在統一華夏之後,兩者都經歷了一個親戚作亂的動盪期,分別是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西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
我們先看看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公元前155年,漢景帝劉啟剛剛即位不過兩年,吳王劉濞便串通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各自在封地聚眾起事。
這場變亂導火線是,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錯認為吳王劉濞有罪,趁機欲削他的會稽和豫章兩郡。
西漢七國之亂雖然聲勢浩大,但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被平定。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到光熙元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這兩場動亂只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同姓皇族作亂爭權。而其過程、結果以及影響都有著很大區別。
首先過程:七國之亂是七王集體作亂,八王之亂則是各自為戰,先後爭權。
結果:七國之亂三個月被平,中央王朝勝利。八王之亂持續十六年,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勝出,晉惠帝被殺,另立傀儡。
影響:,西漢景帝成功平定了 "七國之亂",並以此為契機,牢牢地將權利握在了自己手中。而西漢透過這場叛亂基本解決了諸侯王離心問題,為後來的武帝盛世打下了基礎。從而使得大漢王朝,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朝代。
西晉八王之亂不僅持續了十六年,直接導致西晉滅亡和之後東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局面。
-
6 # 知乎責耶
漢朝的七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戰爭,給當時的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二者有相似性,也有各自不同的背景,下面本人簡單闡述一下本人的觀點。
相同點:1.都是各自王朝的開國皇帝分封了大批同姓諸侯王,各諸侯王權力越來越大,同中央發生了權力摩擦導致戰爭的爆發;2.結果相似,參與叛亂的諸侯王都被鎮壓或者肅清。
不同點:
1.起因不同:七國之亂是由於漢景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採用了晁錯的削潘政策,限制各諸侯王的權力引發諸侯王的不滿,導致叛亂的發生;八王之亂主要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專權,引發各諸侯王不滿,相互之間爭奪權力,引起內亂。
2.性質不同:七國之亂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勢力發生矛盾,爭權奪勢,說白了就是造反;而八王之亂是皇室貴族之間的內鬥,相當於群毆。
3.持續時間不同:七國之亂三個月之後就結束了;而八王之亂歷經兩個階段,持續了十六年之久,社會危害更大更久。
4.結局不同:七國之亂被鎮壓之後,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地方諸侯勢力權力得到大幅削弱,漢朝經濟得到恢復和更快發展,國力迅速增強,為後來漢武帝的輝煌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八王之亂以後,晉朝的王室土崩瓦解,社會經濟得到重創,國力迅速下滑,導致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大舉殺入中原地區,北方地區落入胡人之手,中華民族掀開了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一頁――長達一百多年的五胡亂華時期。
-
7 # 浮沉於史
這兩起動亂,是中國歷史上分封勢力與中央對抗的代表。但凡宗室諸王或者大臣,一旦在地方上擁有了足夠大的自治力量,就會想要脫離中央,即便第一代不會,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也都會。
所以,一般發生這種事情,中央都會去鎮壓、削弱,使其失去作亂的能力,這裡面發揮到極致的,就是明清兩代。明自朱棣後,諸王如同圈禁,清更不用說,除了三藩之外,諸王一般都不允許離京,而且他們的封號基本都是禮稱,而不是國,如雍親王、和親王、寶親王等。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都是由宗室諸王挑起的叛亂,諸王割據地方,擁兵自重。
不同的地方:
其一,勢力數量上的差別,從兩起動亂的名稱上便可窺其一二;
其二,七國之亂可以說是被逼迫而產生,吳王、楚王等為求自保,而八王之亂是由諸王自己發動的,趙王司馬倫想要篡奪帝位,進而把一批王都牽扯進來了,這夥人一通亂打;
其三,七國之亂被鎮壓下來,而且從此之後,藩王的權力都被削弱,而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由於精銳軍隊被打光,百姓飽受戰火蹂躪,直接掏空了西晉的國力,從而引發了五胡亂華。
-
8 # 小龍女5505
都是為皇權而起的內部混戰至親成仇兵戎相見造反叛亂致生靈塗炭只是西晉八王之亂直接導致君死國毀血流成河危害更大而西漢七王之亂很快就平定了危害沒這麼重
-
9 # 繁華萬里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由於採用了分封制度,經常出現貴族叛亂。但是如果不採用分封,則可能出現地方將領專權的問題。例如宋朝,把所有的皇室成員都集中在京城開封,結果金國軍隊南下,幾乎所有的貴族們被一窩端了。只有康王趙構在外地,沒有被生擒。這位康王后來建立起來南宋政權,也就是宋高宗。
在漢朝建立的初期,漢朝皇帝大封劉氏子孫到各地為王。這些王爺們掌握了一片地區的軍政大權,幾乎就是半割據政權。漢景帝時期爆發的七國之亂,就是七個漢朝王爺們發動了叛亂。但是在名將周亞夫的努力下,漢朝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西晉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八個王爺相互混戰,朝廷沒有任何辦法。對於北方的草原部落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匈奴、鮮卑等部落騎兵,開始大規模南下。
其實,明朝初期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全國各地,每個王爺都有幾萬軍隊。燕王朱棣利用自己手裡的軍隊,發動了叛亂,而且成功的取代了建文皇帝。由於朱棣造反成功,這段歷史被淡化了。為了防止其他藩王們複製自己的成功,朱棣開始強力削弱藩王力量。到了明朝的中期,各地的藩王們已經喪失了兵權,成了一群富家翁。
回覆列表
性質和意義不同。漢景帝劉啟時的七國叛亂,起因是朝廷為抑制諸侯國尾大不掉的權柄而下令削藩,意在收回諸侯國的特權,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則是各王趁朝廷腐敗墮落而發起的的爭權奪利的內部戰爭。七國叛亂從風雲乍起到平叛,朝廷僅用時三個月,而且此役之後徹底解除了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諸侯的一切特權收歸朝廷。對國家,對朝廷,對君主而言無疑是加強了統治。而八王之亂持續長達十六年之久,國家風雨飄搖,百姓生靈塗炭,戰爭曠日持久。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大分裂局面,造成了此後長達三百多年的動盪,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