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席軍WH
-
2 # 金兔歷史
如果把清朝比喻成一間房子,那麼這間房子到了晚清,就是一間從屋頂到牆壁都被打到破爛不堪的“爛屋子”。
李鴻章自稱是“裱糊匠”,他所做的,便是用石灰漿把“爛屋子”給塗成嶄新的樣子,讓它看起來有一定的威懾,使列強不敢輕易破壞這間屋子。
“爛屋子”也許可以抵禦小風小雨,等它遇到如甲午海戰這樣的狂風暴雨,自然抵擋不住。
於是,“爛屋子”裡的人就發現了問題,他們指責先前的“裱糊匠”,說他偷工減料,壓根就不能真正解決“爛屋子”破爛掉的牆壁,於是就發起了“戊戌變法”。
在保留“裱糊匠”的部分成果下,維新派主張在不動搖屋子根基的基礎上對“爛屋子”進行改造,他們想把破爛的牆給換成嶄新的,可條件不允許他們把房子推了再重新建造。
如果維新派的人小心翼翼,慢慢替換“爛屋子”裡破爛的牆壁和天花板,說不定還能成功,既然成功,就沒有必要再進行“辛亥革命”,把房子在推掉重新進行建設了。
可問題是,這些主張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的人太過於急躁,屋子真正的主人覺得這樣下去很可以把房子拆了,於是就把這些維新派人士給趕出去,甚至要殺了他們,怕他們捲土重來,破壞掉房子。
慈禧是“爛屋子”真正的主人,她覺得既然房子是自己的,愛怎麼搞就怎麼搞,但又害怕房子裡的人起來反抗,就開展了“清末立憲”,可這種有名無實的把戲騙不了屋子裡的人。
屋子裡的一些人,很反感這種行為,到了1911年,他們覺得機會成熟,就爆發了辛亥革命,把“爛屋子”全給推翻了,重新對在原有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不一樣的房子。
這所房子建設週期有點長,中間還經歷過很多“挫折”,一直到了1949年,房子才真正建成。
-
3 # 安居西安
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9月21日,隨著光緒皇帝被軟禁在中南海瀛臺,戊戌六君子死的死逃的逃,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轟然倒塌。守舊派重新執掌了朝政,大清王朝風雨飄搖。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建立近代比較完善的政治制度。
回頭我們再來看看戊戌變法,大膽想象一下,如果戊戌變法成功,到底會不會有辛亥革命?我覺得如果成功,也許辛亥革命不會爆發。
首先近代積貧積弱的大清王朝,經濟基礎並不發達,但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興起了洋務運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建立了近代基礎的工業設施,變相的解除了閉關鎖國。
第二,政體制度,當時的戊戌變法,類似於日本的明治維新,企圖因此挽救清王朝。效仿近代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第三,軍事實力,當時中國建立了近來的軍隊,包括當時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
綜上所述,我覺得如果戊戌變法成功,也許後來不會有辛亥革命,亦或者會來的更晚一些。
-
4 # 馮國華的發言
辛亥革命的口號是推翻清廷的皇權專制。如果君主立憲制後,政體就不是皇權專制而是虛君立憲政體,清朝就是實質上的憲政體,而不是君主專制體囯家,辛亥革命的物件和目的都無從談起。
參考其他君主立憲制囯家,這些君主立憲制國家沒有發生內亂的先例。所以,清朝的君主立憲制一旦實現,就不會有辛亥革命的發生。
-
5 # 喜大聖
首先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它們要解決什麼問題。
19世紀末,中國的權益被西方列強瓜分,《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陷入半殖民地化的深淵。維新派苦心經營並引起為傲的北洋艦隊被剛剛完成維新的彈丸小國日本敲成渣,對外防禦的重要軍事力量被徹底摧毀。為兌現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的鉅額賠款,清政府不僅被迫掏空財庫,還要以海關和鹽稅作為抵押向列強四處借款,國家財政面臨崩塌。沿海城市開埠通商,打破了清政府在對外貿易中原有的“出超”優勢,流出的是茶葉、絲綢、手工藝品,流入的卻是鴉片,對外貿易上又蒙受巨大損失。
面對如此困局,光緒接受了康梁等人提出了變法主張。慈禧當然不願意放權給光緒等人做大事,但如今滿清政權都岌岌可危了,自己手中的權力還有多大分量,還能攥住幾天呢?況且慈禧是一向支援維新的,不管維新還是變法,只要不觸碰到自己的權益,慈禧還是支援的。所以慈禧和光緒從變法的起點上是站在一起的,但是方向上卻各有主張。慈禧的主張是在不動搖自己的權力地位的基礎上進行變法,而光緒的主張是隻要能興國利民不惜廢掉皇權統治改君主立憲制。戊戌維新的主要內容有:廢八股、辦新學、鼓勵私人工商資本、建新軍、解除報禁等。這些舉措慈禧都可以接受,但在人事任免上,光緒罷黜了阻礙變法的禮部六堂官,架空守舊的軍機大臣,重用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等舉措開始引起慈禧的警覺和不滿。慈禧已經意識到,這次維新所走的道路越來越背離自己的初衷,開始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了。等到光緒發動軍事政變的企圖暴露時,慈禧徹底翻臉,返回紫禁城,軟禁光緒,捕殺維新人士,廢除新政,徹底結紮了這次維新變法運動。
戊戌變法是想從根本上解決亡國危機的問題,但由於觸動了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利益而以失敗告終。
1984年孫中山建立興中會,革命的火種從此時開始擴散,直至燃遍神州。孫中山提出的革命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既要解決民族危亡的問題,還要解決滿清腐朽統治的問題。
所以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即使戊戌變法成功,但只要政權還保留滿清統治的痕跡,或者如漢人袁世凱復闢帝制,都會被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反對的。孫中山、黃興等人已經認準了,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國這條道路,只要一息尚存,同志就會不懈努力推翻一切阻隔。
其次看,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分別代表了哪個階層。
孫中山與康有為梁啟超雖然都代表著資產階級,但他們的政見上卻又明顯的不同。康有為梁啟超採用的是維新,也就是對舊有體制進行改良,承認和依靠皇權推行施政綱領,避免流血衝突。而孫中山則主張革命,透過武裝鬥爭徹底推翻滿清統治,對舊有制度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造。一個是“保皇派”,一個是“革命派”。這也是孫中山和康梁始終沒有形成合作態勢的根本原因。康梁失敗,慈禧歸天后。滿清被迫嘗試憲政,組建內閣,但朽木難雕,無濟於事。老舍在《茶館》中提到“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康梁的改良思想越來越沒有市場,逐漸站到了革命的對立面,成為地主階級的代表。
所以,戊戌變法即便成功,但由於它代表的階級具有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雙重性,與主張進行徹底資產階級革命的孫中山產生了對立,辛亥革命還是會爆發的。
再看,如果戊戌變法取得成功後,會有怎樣的隱患,中國社會會怎樣。
戊戌變法想要取得成功必須要除掉慈禧為首的反動力量,囚禁或殺掉慈禧等人。然後推行康梁主張的君主立憲制。
在這樣一場政變中,光緒和康梁主要依靠的軍事力量是袁世凱。而從袁世凱在清末民初所扮演的一些列角色來看,他的野心極大,絕不甘心終生為奴。即使幫助光緒成功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也會伺機行動,幹出更為驚天動地的大事。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要堅決剷除皇權統治的。從後期清帝遜位後的優待條件可以看出,清帝遜位後保留尊號,但不允許傳承,皇帝死了就算終結,而且對待遜帝是以外國君主禮遇對待的。辛亥革命對待皇權是零容忍的。所以,康梁幫助光緒建立起來的君主立憲制,不會得到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絲毫認同,革命不會因為變法成功而停下來。
在對外關係上,慈禧與西方列強建立起來的外交關係會因為慈禧的倒臺而瓦解。西方列強會重新在中國尋找他們的代言人,會利用這次機會更加深入地盤剝新的政治力量,最終這些壓力都將分解到每個華人的頭上。壓力之下,新政權必然危機四伏。
戊戌變法的失敗有偶然因素,但也是歷史的必然。它是為拯救中華民族危急存亡而給出的一個錯誤的答案。
回覆列表
其實,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事件。歷史是所有存在的要素的共同作用來確定的,即:人的結構是歷史走向的決定因素群。
咱們再回到您提出來的假設中去:一個制度性改革成功需要的時間很長,如果想要時間短的話就必須要用鐵血手段清除掉基本面上的人群障礙,也就是說,要想獲取短時間內成功的話就必須要用大面積的殺戮和鮮血來換取。
前者的話,二十年時間是必須的。那麼這二十年時間,日本人會給嗎?英法俄會給嗎?中國國內的經濟惡化狀況會給他們這麼長時間嗎?我認為能夠有六七年就不錯了!如果這樣的話,辛亥革命還是會發生的,只不過會退後幾年而已。尤其是戊戌變法的領軍人物實際上是不合格的,康有為和光緒皇帝都是,他們擔不起這種領導責任。
後一種情況下,就要求光緒皇帝和康有為能夠用極端法家式作風樹立社會新規範、用殘酷的鐵血手段鎮壓任何的不滿和懷疑、用強悍的國防實力來封閉國家安全隱患、用卑鄙和強悍手段來全社會搜刮錢來建設新的社會經濟體體系!這些,光緒皇帝和康有為能夠做到嗎?要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上,實際上非常講究統治階級內部的民主政治和社會性政治的。中國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心自我民心”等等都反映了這一條。這樣爆裂的手段對付天下人,慈禧也幹不出來啊!
所以啊,歷史就是歷史!假設可以,假設是為了進行理論探討,這種意義是非常必要和有利於未來的理論創新;但是,幻想歷史真的能夠有另一種發展路線圖,則是空想的神話,這不利於我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