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碎語雜談

    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儘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佔滿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孟浩然 《春曉》   孟浩然《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透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讚美。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裡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絡詩的前兩句,夜裡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並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這首詩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語言明白曉暢、音調琅琅上口之外,還在於它貼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雋永。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 《春日》   這首詩著筆的是春遊賞景。詩中描繪了泗水之濱春天的美好景色,群芳爭豔,萬紫千紅,一片春光燦爛。本詩也是寫理趣的。詩寫得意境開闊,生氣蓬勃。詩人沐浴在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光裡,在他的眼中,大自然處處飽含著無窮的生命力,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一富有哲理的詩句,已成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國維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人間詞話》)。這兩句好似一個盆景,一幀小畫,寫出了一種小巧玲瓏、富有盎然生意的勝境:新荷初出水面,綠嫩的葉子似睡眼未開,一隻小小蜻蜓已飛停在上頭。“才露”“早立”四字,注入詩人觀感,融情入景,妙趣天成。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宋)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紅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物件,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歎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秋: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 《暮江吟》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初三涼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這兩句寫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上,涼露下降。此時風光,猶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用“真珠”比喻露珠,不僅形象地道出其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唐)黃巢 《不第後賦菊》   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並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後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此詩寫山中所見秋景,這最後兩句尤為優美。所以黃生《唐詩摘鈔》說“詩中有畫”,是一幅《秋山旅行圖》。詩中“坐”字作因為解,並非坐下之意。“霜葉紅於二月花”,前人贊為“真名句”,因為它申足前意,將一片楓林秋景展現在我們面前。你看,在秋陽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燦若朝霞,豔如去錦,豈不比二月春花還要美麗!透過這片紅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親的魅力,能不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冬: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高適 《別董大》   這兩句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宋)王安石 《梅花》   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資訊;“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 《江雪》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和“萬徑”都是誇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的折射。

  • 2 # 白溪釣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贈范曄詩 [南朝•宋]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字智君,代(今河北蔚縣)人。南朝宋時詩人。范曄:陸凱的好友,南朝宋時史學家。 隴頭,隴西(今甘肅省一代)。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 [明] 李永芳

    三月輕風麥浪生,黃河岸上晚波平。

    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靑靑到永城。

    李永芳:字伯承,濮州(今山東範縣)人。明代詩人。永城:河南省永城縣。

    【長夏江村事事幽】

    夏日臨江詩 [隋] 楊廣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楊廣,即隋煬帝,一名英,隋文帝次子。

    夏日六言 [宋] 陸遊

    溪漲淸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浦口:小河通大河的港口

    【西風刮夢秋無際】☔️

    曲池荷 [唐] 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今北京大興)人。初唐四傑之一。有《幽憂子》集。

    寄虞山王石谷 [淸]惲格

    東望停雲結暮愁,千林黃葉劍門秋。

    最憐霜月懐人夜,鴻雁聲中獨倚樓。

    惲格,字壽平,江蘇武進人。淸代著名畵家。

    虞山:江蘇常熟市。王石谷,名翬,淸代畵家,作者的好友。

    【過午醒來雪滿船】❄️⛄️

    雪 [唐] 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羅隱,字照諫,浙江餘杭人。晚唐著名詩人。長安(西安)有飢寒之人,瑞雪不宜多下。❄️

    初冬夜飲 [唐] 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倚欄幹?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詩人。有《樊川詩》集。❄️

    春波侵遠天,

    夏雨漲江川;

    秋風吹落葉,

    冬雪瑞豐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缸柴油機難啟動或啟動後出現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