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大眼讀書

    慈禧老妖婆是近代中國的罪人,但不能否認,權術水平真的是高,特別是搞制衡,扶持一派打擊另一派,玩的是眼花繚亂、風生水起。

    很多人都在說,曾國藩鎮壓完太平天國後為什麼不反清廷,這一點曾國藩其實很明智,要是反清朝,自己手頭實際掌握的力量根本是不夠的。首先,當時清朝已經把僧格林沁調到了安徽、官文調到了武昌,就是明擺著防範曾國藩。第二,自己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曾國荃拼了老命打南京,還有個原因就是怕李鴻章爭功,李鴻章的淮軍雖然也源於湘軍,但畢竟不是自己武裝,還有左宗棠組建了楚軍。李和左不是那種甘心居於曾國藩之下的人,老老實實跟著曾國藩造反的可能性太小。

    既然曾國藩知道不能造反,剩下的就只有自保了,這中間沒有第三條路,所以曾主動上書,裁軍,還先裁撤嫡系曾國荃帶的部隊。清廷也很有意思,看出來曾國藩的心思,本來說的攻下南京要封王的,結果只給個侯,噁心一下,看曾國藩沒啥反應,直接封曾國藩為直隸總督,曾國藩離開了南方,就再也沒有威脅了。

    最後說下慈禧,這個女人是真厲害,扶持李鴻章打壓曾國藩,又扶持左宗棠壓制李鴻章,左宗棠死了,又扶持袁世凱繼續打壓李鴻章。沒想到自己先死了,繼任者玩這個明顯和慈禧就不是一個檔次了,袁世凱一家獨大,清朝很快就滅亡了。

  • 2 # 歷史茶坊

    滿人的祖訓就是漢人不可相信,自吳三桂起兵反叛以來,清朝近200年的統治時期,漢人始終屈居於滿蒙親貴之下,不僅始終未能掌握中樞大權,甚至連統領一方的兵權也未獲允准。正是由於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使曾國藩獲得了建立湘勇,統帥大軍的機會,更讓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各自領軍,參與平叛,屢建功勳,從而得授封疆大吏之職。可儘管曾國藩率領湘軍收復失地,屢克名城,並於同治三年六月攻陷金陵(天京),創下不世功勳。但清廷對漢人的防範之心不僅沒有消除,反倒因為金陵的收復而變得愈加明顯。慈禧對曾國藩和湘軍採用了一系列的招術,迫使湘軍大幅裁軍,把曾國藩架空,徹底淪為一方督撫,再無實力與朝廷抗衡。

    分化制衡

    慈禧極力籠絡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去除曾國藩的羽翼,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攻陷金陵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封曾國藩為毅勇侯,曾國荃為威毅伯,但同時又將收復蘇、常的李鴻章封為肅毅伯,坐鎮武昌的湖廣總督官文封為果威伯,這使得率部苦戰,拿下金陵的曾國荃大為不滿。慈禧還任命左宗棠為閩浙總督,與曾國藩平起平坐。這些都很明顯地表現出是慈禧故意而為之,目的就是讓湘軍因互相爭功從而分裂。

    武力威懾

    慈禧調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部到安徽一帶,借剿捻之名,行窺測之實。僧格林沁一向瞧不起漢人,由他坐鎮安徽,監督十餘萬湘軍的動向。堵住了湘軍北上的道路。由滿蒙親貴官文坐鎮武昌,控制長江上游,堵住了湘軍沿江西上的道路。

    嚴詞追責

    慈禧在頒發褒獎上諭的同時,借左宗棠上奏幼天王出逃之事嚴詞追究曾國荃等人的責任,使曾國荃更加不滿,借養病為由辭官引退。慈禧還大肆追究金陵財寶去向,自知理虧的曾國藩只好一口咬定金陵城內沒有財寶,但氣勢上已落下風。

    調虎離山

    在僧格林沁戰死山東後,慈禧又命曾國藩率軍剿捻,剿捻失敗後又調曾就任號稱疆臣之首的直隸總督,名為升遷,實則暗黜,直隸總督沒有兩江總督實權大,財賦更不能相提並論。總督直隸期間,曾國藩因辦理天津教案舉措失當,揹負罵名,弄得狼狽不堪。

    慈禧用這幾個招數,巧妙的制衡了不可一世的湘軍,也使得曾國藩晚年東奔西跑,疲憊不堪。在用人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慈禧太后確有其高明之處。

  • 3 # 國史館

    與題主想像的不一樣,其實,慈禧還真沒有把曾國藩怎麼樣。

    曾氏兄弟攻克江寧、太平天國團滅是同治三年春,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剛剛掌權。清廷那個時候的體制是“太后垂簾、親王秉政”,慈禧太后對於朝政,理論上只擁有三分之一的權力。她如果對曾國藩有所不滿,必須取得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的贊同,才能有所作為。

    這個時候大權實際上掌握在恭親王奕訢和以他為首的文官集團手中。那個時候,慈禧太后對朝政還不太熟練,尤其是前線的軍事指揮,拿主意的是恭親王奕訢。由於剛剛經歷了辛酉政變,兩宮太后對奕訢極盡籠絡,基本上是言聽計從。恭親王奕訢這個時候的頭銜是議政王,賞食親王雙俸,與兩宮同尊。而他的軍機班底也是前所未有的開明,以滿洲親貴中少有的賢良瓜爾佳文祥為首,有恭親王的密友、翰林出身的蒙古貴族索綽羅寶鋆,有恭王的老丈人、曾任兩江總督和總理大臣、老奸巨猾的桂良,還有人望甚佳、老資格的漢大臣戶部尚書沈兆霖。當時軍機章京也由一批高手組成,其中有熟知前線局勢的兵部侍郎曹毓英,還有與兩江官場和士紳有密切聯絡的杭州世家子弟許庚申等。這樣一個班底,效率和默契度都極高,可以說,恭親王奕訢那時是得心應手,不然不會有日後的同治中興。

    恭親王奕訢和文祥兩人是整個文官集團的核心,他們當時的施政重點就是消弭滿漢畛域、重用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湘淮武裝集團,同時也要抵制朝中滿蒙貴族的失落和不滿。

    其實,清廷中對曾國藩湘軍不滿的不是慈禧太后,而是一群被逐漸邊緣化的滿蒙貴族。這群人的逐漸失勢起於太平軍興。

    咸豐初年,太平軍從廣西起兵,僅僅幾個月就呈蔓延之勢。咸豐皇帝命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為欽差大臣,授鄂必隆刀,發內帑200萬兩,率綠營大軍迎擊剛剛起事的太平軍。賽尚阿到了前線,剛一接戰就兵敗如山,兩個月打光清廷所有的本錢。咸豐皇帝大怒,將賽尚阿和他的兒子們鎖拿刑部問罪,差點斬了他。

    賽尚阿被問罪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前,清廷如有戰事,滿族將領是絕對的主力,漢將領中也就年羹堯和嶽中琪有點名氣。賽尚阿以後,滿將領群體迅速凋零,能打的只剩下僧格林沁、勝保、都興阿、多隆阿、完顏崇實等人。反過來湘軍將領群體迅速崛起,曾國藩兄弟以外,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楊嶽斌、羅澤男、蔣益灃、劉坤一、張樹聲、劉秉章、吳長慶、鮑超、李續賓、李孟群、劉傳銘、劉松山等,無不是人中龍鳳,一時無兩。這些人中,後來位至總督的15人,位至巡撫的14人,其它的提督、總兵、藩司、臬司、道、府等官員數不勝數。

    重用以湘軍將領為主的漢大臣,不是從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開始,而是咸豐朝的肅順的創舉。

    肅順這個人絕對是滿洲親貴中的有識之士。他本人並不是軍機大臣,但卻比所有的軍機大臣都有權勢。他幫助咸豐皇帝在綠營兵敗如山的頹勢中重新豎立了信心,果斷重用駱秉章、胡林翼、曾國藩等漢大臣,確立了對太平天國戰略反擊的態勢,並逐漸取得了優勢。辛酉政變以後,恭親王奕訢的施政,實際上是對肅順的模仿和延續。

    但肅順有性格上的弱點。他長在王公之家,少時紈絝,沒有經歷什麼挫折,因而目空一切,難免得罪人。其中對他最不滿的就是滿洲親貴集團。這裡面既有賽尚阿這樣不得志的官僚,也有惇親王奕誴和醇親王奕譞這樣的王公親貴。他們曾積極支援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扳倒肅順,但在肅順倒臺、恭親王掌權後,看到漢大臣受重用的程度不僅沒有遏制,反而更熾,於是就把反肅順的勁頭延伸到恭親王奕訢身上了。

    其實,當時的親貴們就是心裡不平衡,覺得滿人的天下被漢人享用了,如果真的反過來重用他們,江山早就拱手讓人了。這一點,是連慈禧太后都看得明明白白的事。他們也不是不想重用滿人,無奈滿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滿朝實在是無人可用。

    這個時候的滿族親貴中,能打仗能幹事的幾乎全部都重用了。其中親貴中地位最尊崇的是僧格林沁。督撫中地位最尊崇的是湖廣總督官文。與曾國藩胡林翼他們相比,官文實際上是個廢物,除了孌童和寵幸姨太太,一無所長,真要有什麼事,幾乎派不上什麼用場。

    僧格林沁打仗,有勇無謀,只會老一套,對漢大臣的新式打法很看不上。但他的確驍勇,以親王之尊,每每衝鋒在前。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打到京東八里橋,咸豐皇帝帶著文武百官和嬪妃們逃到熱河,是僧格林沁和勝保兩個人在拼死抵擋。

    當時僧格林沁率三千黑龍江精銳騎兵,被英法聯軍的後帑槍打的只剩下六個人。這六個人還是洋人顧及到他是親王,留幾個衛兵給他充充面子。可就這樣也沒有把他打醒,他還是一味固守著乾隆年間的老一套,對洋人和新式武器嗤之以鼻。肅順活著的時候,最看不上他這種又臭又硬的脾氣,所以一味在咸豐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

    勝保也不是省油的燈。打仗不怎麼樣,學問也就一舉人,卻自詡詞林中人,處處模仿年羹堯,桀驁不馴,最後下場也同年羹堯一樣。

    不過在同治三年,這些人與朝中那些不得志的親貴和滿大臣勾結在一起,還真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反恭親王奕訢的波浪。這就是御史蔡壽祺彈劾恭親王奕訢案。蔡壽祺是個跳樑小醜,本來不足慮,但不幸的是他被慈禧太后利用了,慈禧太后藉此機會,收回了恭親王奕訢的議政王頭銜,把恭親王從與兩宮太后平起平坐降為軍機領班,為日後獨攬大權埋下了伏筆。

    慈禧肯定不擔心曾國藩造反,具體原因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就不說了。在同治三年,她反而擔心收拾了恭親王,讓曾國藩和左宗棠他們心裡有想法。所以,太平天國被滅的那個時候,慈禧還顧不上湘軍的制衡問題,那個問題提到日程上來,要到日後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版發票上的商品編碼怎麼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