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斯坦因

    飽和攻擊是原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冷戰時期制訂的一種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載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機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航空母艦,由於作戰用途的原因。必須要修建的很難龐大,也不太可能進行隱身化設計。這就使得航空母艦,非常容易被敵方鎖定目標,畢竟那麼大條船在雷達螢幕上就跟個大燈泡似的。而已航空母艦的機動能力,一旦被鎖定根本逃脫。所以航母的安全主要還是依靠護航編隊來保障。

    於是在60年代末,美國海軍為應對蘇聯大量反艦導彈的對水面作戰系統的飽和攻擊威脅,開發了著名的“宙斯盾戰鬥系統”,該系統具有多目標的追蹤和威脅分析能力可以有效地防禦敵方從四面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

    宙斯盾戰鬥系統,雖然效能十分強大,能為航母透過強大的防空保障,可是有時人力畢竟有限。就算宙斯盾戰鬥系統有能力發現探測到所有來襲的反艦導彈,但宙斯盾艦上搭載的防空導彈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宙斯盾艦上的防空導彈打完了,航母艦隊的防空火力網也就撐不下去了。突破了防空網路道德反艦導彈,命中體積龐大的航母簡直不要太容易。

    不過,實施飽和攻擊需要足夠的火力投放平臺和充足的武器備彈基數,更為重要的是具備一套多武器系統之間的協作指揮機制和系統,從經濟性以及技術性來講,都不是一般國家能玩得起的。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2 # 上海惠時水性油墨

    飽和打擊談何容易 放眼世界軍事強國相信沒有幾個國家能做到對一艘航母艦隊做到飽和打擊吧 航母戰鬥群別的不說 護衛艦 驅逐艦水下潛艇那可不是蓋的 中國最先進054目前也才配備沒幾年 要想突破航母的外圍火力圈沒有頂尖技術的精確制導炸彈肯本不可能!不光要精確而且還待要多 一般國家一輪一撥就差不多破產了!

  • 3 # 滄海行雲740

    在談到對航母實施攻擊之時,飽和攻擊往往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但實際上,飽和攻擊也需要技巧,而不能是莽撞地進行強攻。因為,一艘“伯克”II型驅逐艦的攔截能力會遠遠超乎你的想象。它究竟有多強,下面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

    新舊垂髮配置方案對比

    “阿利·伯克”II級驅逐艦擁有非常完備的遠、中、近程防空能力,其各型武器的垂直髮射井分配狀況為:標準-3導彈,10%;標準-6,20%;標準-2,30%;先進海麻雀,10%;戰斧巡航導彈,25%;垂直髮射型阿斯洛克導彈,5%。通常情況下,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搭載標準-3型導彈10枚、標準-6型導彈20枚,標準2型導彈30枚,先進海麻雀導彈40枚(一坑四彈),戰斧巡航導彈25枚,垂髮版阿斯洛克導彈5枚左右。因坑總共只有96個,所以會根據具體的任務而調整各型彈所在的份額。

    依靠外部感測器的支援,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在兩分鐘之內發射50枚左右的標準-2和標準-6型艦空導彈,對100海里左右的目標實施攔截。30海里距離上,“伯克”級驅逐艦可在10~30海里的距離上利用標準-2、標準-6、先進海麻雀和電子戰手段對150個目標進行攔截。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給出的垂直導彈發射井配置方案建議為:標準-3,10%;標準-6,20%;標準-2,15%;先進海麻雀,25%;戰斧巡航導彈,25%;垂直髮射型阿斯洛克(VLA),5%。除此之外,全新的伯克級驅逐艦防禦配置方案還會配備一枚裝HVP炮彈的MK-45艦炮,每分鐘射速20發。另有一臺功率為400千瓦的鐳射武器,每6秒就可以摧毀一枚導彈。

    新配置方案換算過來就是:標準-3導彈,標註-6導彈,20枚;標準-2導彈,15枚;先進海麻雀導彈25單元,因採用一坑四彈配置,總共搭載數量可增至100枚左右;戰斧巡航導彈,25枚;垂髮型阿斯洛克導彈,5枚左右。

    新方案最重要的變化是對標準-2型艦空導彈和先進海麻雀的比例進行了調整。標準-2型艦空導彈的垂髮個數由30枚縮減至15枚,而先進海麻雀的垂直髮射井數量則增加到25個,帶彈數量增加至100枚。標準-2的作戰距離為60~100海里,屬於遠端區域防空彈。先進海麻雀是由RIM-7海麻雀導彈發展而來的,但同後者已不可同日而語。RIM-7導彈的射程為16千米左右,而先進海麻雀導彈的射程超過50千米。

    射程的增加,使先進海麻雀速度超過4馬赫,因射程的增加而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透過將15個標準-2型導彈的發射井改成先進海麻雀,雖然遠端區域防空彈減少,但使攔截機會大大增加。尤其是新配置會融入新能力,那麼攔截次數的變化就更大了。原有配置在兩分鐘內攔截目標150次左右,而新配置下則可以攔截目標340次左右

    對航母實施飽和攻擊小心被伯克飽和

    在分析完攔截次數之後,我們來對各種武器的成功攔截機率展開進一步的瞭解。其中,標準-6、標準-2和先進海麻雀的成功機率為70%,MK-45艦炮使用HVP炮彈的成功攔截機率為40%,鐳射武器成功攔截機率為40%,電子戰技術成功機率為40%,HPRF的攔截成功機率為40%。這意味著,如果“伯克”IIA型驅逐艦採用老配置,則能夠成功攔截38個目標,標準-2與標準-6、先進海麻雀和電子戰各佔三分之一。

    如果採用新配置,僅僅標準-2和標準-6就能成功攔截30多個目標,先進海麻雀可成功攔截30多個目標,電子對抗可成功攔截10多個目標,艦炮、鐳射武器和其他手段也可攔截10餘個目標。因此,總的加起來,採用新配置的“伯克”IIA型驅逐艦在兩分鐘之內可成功攔截近100個來襲的目標。而且,它成功攔截目標的數量還沒有算上“海拉姆”和“密集陣”的攔截目標數量。

    “伯克”IIA的防禦能力究竟有多強大呢?我們可以進行簡單的理論計算,一架執行對海攻擊任務的飛機通常可搭載4枚反艦導彈,也就是說至少需要一個團24架的兵力,才能剛剛飽和“伯克”IIA驅逐艦的攔截能力。考慮到攻擊方採取偷襲或者是運用其他戰術,需要的兵力會大大降低。但如果要進行強攻,那麼攻擊機群無疑會遭受慘重的損失。

    通常派出如此大規模的對海攻擊兵力,一般都是瞄著美軍的航母去的,否則用它們來打“伯克”就太沒有意義了。航母戰鬥群內有3艘左右的伯克,或者是1艘提康和2艘伯克,而且通常還有CAP巡邏機來對付那些因攜帶反艦導彈而機動性大大削弱的攻擊機。因此,採用強攻式的飽和攻擊,只會讓寶貴的突擊機群白白損失。進攻航母戰鬥群,是要講求戰術的。

  • 4 # 一經發現

    用一艘魚雷艇不要進行飽和攻擊,就可以輕鬆擊中航空母艦,這隻能是一個假設,問題是誰敢攻擊航空母艦。

    從歷史上看,二戰中日本的軍力處於亞洲的前列,海軍艦艇的噸位是亞洲各國的總和,空軍的“零式”戰鬥機等裝備也是首屈一指,雖然日本大舉侵略亞洲各國,但是沒有其它各國對日本海軍艦艇進行飽和攻擊的情況出現,由此看出戰爭多是在不對稱的情況下發生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隨即在太平洋與美軍展開激戰,雙方都出洞多個航母編隊,也基本都是組織飽和式的攻擊,試圖消滅對方的海軍力量,進而攻佔對方陸地目標。

    那個年代,也只有日本海軍能夠敢與美海軍作戰,並組織海軍艦隊與美軍周旋,經常利用天氣、島嶼等條件,偷襲美軍基地或作戰艦艇,令對方損失不小。

    在日海軍飽和式和自殺式的攻擊下,美軍在戰爭初期損失是比較大的,一個個勝戰讓日海軍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後來,由於日海軍司令三本五十六等海軍將領的輕敵麻痺思想和美海軍迅速調整作戰方案,在戰爭後期,美海軍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日海軍散失戰鬥能力,最後不得不撤回本土防守。

    目前,除了少數幾個大國裝備有航空母艦外,其餘國家或玩不起或買不起航母,而這些大國大多數都是有核國家,試想哪個不要命的國家敢對航母發動飽和式的攻擊。

    再說了,航母有眾多帶刀侍衛在一旁貼身護衛,假使你想組織針對航母的飽和式攻擊,早就被對方發現,並被對方先發制人的消滅殆盡。

    航母出動時,水面上有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跟隨,水下有先進的潛艇在下面掃清可疑的目標,如果有敵對的潛艇出現,立刻會被直升機和護衛艦上的反潛裝置偵測到,一旦威脅到航母安全會被立即擊沉。

    根據現有的作戰案例分析,航母參戰一般在距離打擊目標600-1000公里左右的海域停泊備戰,並保持高度的戒備狀態。

    一旦戰爭打響,附近對航母有威脅的軍事目標會在第一時間被定點清楚,在一定的範圍內,敵方艦艇和作戰飛機無法靠近航空母艦,因此不會給你飽和式攻擊的機會。若有個別戰機成功突破安全防線,航母周邊護衛艦上的幾百上千枚對空導彈會讓你有來無回。

    看看美軍歷次動用航母參戰的案例,我們發現一旦美軍要開戰,一般會出動2-3艘航母到達作戰區域擺開戰鬥隊形,200-300多架的四代先進戰機可以輕易擊潰對方的通訊、雷達等目標,隨即發動更大的軍事打擊。

    因此,沒有這個把握,航空母艦是不會輕易靠近敵方威懾範圍內的,因此應該打消對航空母艦進行飽和式的攻擊這個想法,即使大國之間也有互相掂量掂量,避免戰爭才是上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不想顯老10歲,產婦注意哪些產後護理關鍵點,女性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