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三國演義,覺得諸葛亮草船借箭和空城計真實存在嗎?你有啥想法?
4
回覆列表
  • 1 # 北方的狼A

    正史中不存在。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作為文學作品是允許藝術加工的,虛構一些故事情節增加點兒趣味性是很正常很普遍的。

  • 2 # 張遠宏37772303

    《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的核心是塑造人物。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作者可以而且必須典型化,只要符合生活邏輯,對塑造人物有利,不論真否都可以寫。

  • 3 # 花開花落HZY

    《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的核心是塑造人物。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作者可以而且必須典型化,只要符合生活邏輯,對塑造人物有利,不論真否都可以寫。

  • 4 # 冰封的刀1

    《三國演義》,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是真的嗎?據《三國志》記載,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孫權,據記載,孫權去探敵情,被曹操發現了,曹操命令用箭射,造成孫權的船失重發生傾斜,孫權命令船調轉頭,射船另一面,當船重力平衡後。方駛離。空城計很多人都用過,《三國志》記載,曹操對呂布用過空城計。《三國演義》它只是一部小說而已。裡面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小說嘛,為了吸引讀者,肯定寫的精彩好看呢。但是咱們不能當真了。當真了就容易扭曲歷史。

  • 5 # 逍遙老爺

    先從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本人談起吧,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最得力鉅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今眾多讀者陶醉在小說中那些波瀾壯闊,驚濤謀略的戰爭場景,塑造了曹操、諸葛亮、孫權、劉備、關羽、等很多可歌可哭泣歷史人物和事件。在120章回的小說中,無不展現作者對地理、人物、人文、場景、歷史事件的瞭解。

    由此使我產生了眾多疑問,在古代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既便他羅貫中知識淵博,縱然也很難做到小說中,精確描繪各地的山川地貌。歷史事件故事情節和發生的時間地點。《三國演義》史稱三分歷史七分虛構。虛構的部分可以說是作者想象和創作的非凡能力,可要是把三分歷史寫入小說,其難度可堪比登珠穆朗瑪峰。古今中外歷史小說,只有《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地理、人文、景觀如此真實,詳細。也因此它成為了後人研究那段歷史的重要依據,這是一部小說獨一無二的創舉。

    雖然說:《三國演義》的成書,是羅貫中吸取了前人的各種資料和野史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但是小說中呈現出很多歷史事件和故事,已經遠遠超出一個人想象的空間。比如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現在人看來很多都是虛構的,我們現在認為作者移花接木的如,草船借箭故事來源於孫權,空城計故事來源於趙雲等等,還有舌戰群儒、火燒新野、華容道等等,現代的史學家都認為是虛構的。如果虛構能把當時發生的,地理、情節、故事人物、發生時間和地點都融入在想象的構思,其實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已經超出了一個人想象力的範疇。

    所以我個人認為,他羅貫中肯定收藏或者掌握了,有關三國時期那段歷史,第一手資料和秘密。成書之後他隨及就把他掌握的一切資源毀於一旦,或者把這些資源收藏在那一個隱蔽的地方,只是我們至今沒有找到而已。或許有一天我們發現了羅貫中成就的《三國演義》,一切都來源於真實的史料也不一定。

  • 6 # 湘水微波

    如果說是諸葛亮用草船借箭和用空城計退司馬懿,那可以說是不存在的。但類似的故事還是存在,人物卻不是諸葛亮。這些故事在後人的傳說中不斷更改加工和誇張,最終在《三國演義》中,透過羅慣中大手筆藝術加工,形成了塑造諸葛亮的一個個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記載,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抗於濡須(安徽巢縣湖口),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並當場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 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空城計的來歷卻一時難確定,不一定侷限於三國時期,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戰事頻發,危急中用弄險的辦法來迷惑敵人嚇退敵人肯定是常有的事。要說三國時期只有趙雲有類似的作戰經歷。趙雲在救助截糧深入曹軍的黃忠時,與曹操親率大軍相遇,趙雲退兵回營,曹軍追來,趙雲不但不關閉城門死守,反而大開城門,立馬於門外,曹操軍疑有埋伏不敢上前,隨後退去。趙雲趁機出擊,戰鼓震天,弓弩齊發,重創曹軍。《三國志》中記載趙雲"惟以戎弩於後射公(即曹操)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這一戰後,趙雲被劉備稱為一身是膽。有可能這就是三國時期空城計的來歷。但人物仍然不是諸葛亮。

    歷史上諸葛亮是一治國能臣,法紀嚴明,廉潔奉公,事無鉅細,日夜操勞。但就軍事而言卻難稱一流。歷史傳說中和演義中將諸葛亮進行了過多誇張和拔高,如軍事上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民間流傳更是成了智慧的化身,神仙似的人物。自然而然,很多精彩故事就堆集在了他一人的身上。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諸葛亮忠心耿耿讓人信服。從未出茅廬先三分天下,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一時不在為國而謀為帝王盡忠。歷代帝王最需要的是即能力強又無野心、即不謀私利又忠君愛國的臣子,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典範。

    雖然草船借箭和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的傑作,但絲毫不影響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三國群英中的佼佼者。

  • 7 # 廬陵唱晚

    作為《三國演義》中最耀眼的明星,諸葛亮身上幾乎擁有了人身上所有的美德和智慧,只是臥龍得其主而不得其時,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難怪魯迅會感嘆諸葛亮之智近妖。書中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計故事寫的扣人心絃,令人拍案稱奇,感嘆諸葛亮真神人也。不過可惜的是,這兩個故事都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歷史上雖然有類似的事件,但並不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原型是我們的另一位熟人孫權。公元213年春天,曹操經過幾年的休整,進軍濡須口(今安徽含山縣內),號稱有四十萬人,誓報赤壁兵敗之仇。以張遼、臧霸為先鋒,一開始旗開得勝,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俘獲了都督公孫陽。孫權得到訊息後,迅速帶了7萬人抵抗,派甘寧成功地夜襲了曹操大營。曹軍損失慘重,緊守營寨,閉門不出。為了顯示軍威,孫權大搖大擺地坐著大船觀看曹操的水軍,一路敲著喧天的鑼鼓經過,曹軍不敢出擊,只能遠遠地亂箭齊發。孫權的船因為一面全被射中,船身傾斜,孫權命令手下很從容地把船轉個方向,曹軍也很配合地再次發箭,直到另一面也射滿了箭,船身得以平衡,孫權才坐著船不緊不慢地離去。曹操見到孫權軍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感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根據現有的史書記載,諸葛亮的空城計是虛構的故事。但是在三國戰爭史上,確實真實地上演了幾次“空城計”,如曹操空城退呂布,蜀將趙雲使用“空城計”擊潰曹魏大軍,吳將朱桓使用“空城計”打敗魏將曹仁,魏將文聘使用空城計拒退孫權。據易中天教授研究,“空城計”其實是曹操在與呂布的一次交戰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發明”的。《三國演義》實行貶抑曹操的方針,這才讓諸葛亮搶了功勞。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城內兵力空虛。突然呂布的軍隊開了過來。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隨軍家屬全部都弄到城牆上去站崗,冒充守軍。等呂布開過來一看,城上人頭攢動。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個樹林子,深不可測,呂布懷疑其中有詐,林中肯定有埋伏,回頭便走!回頭想想覺得自己上當了,第二天他又來殺個回馬槍,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樹林子了,只有狼狽而逃。

    看文學作品,尤其是歷史演義,只能當小說看看,最好不要把其中的情節當正史。作者為了塑造人物,推動劇情,表現自己的思想觀點,往往會虛構人物和劇情,造成真實歷史的錯亂。《三國演義》是這樣,二月河的《康熙王朝》等也是如此。當然在所謂的正史中,其實也存在謬誤和曲筆,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蘇30SM戰機,能夠打得過英國颱風戰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