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謝邀。個人覺得梅津美治郎略高於岡村寧次!兩個都是戰爭劊子手,殘忍,冷血!

    梅津美治郎和岡村寧次的軍銜都是陸軍大將,但梅津美治郎是1940年就晉升的大將,而岡村寧次是1941年晉升,梅津美治郎的資質更老,論起來也更說的上話。

    而梅津美治郎擔任過關東軍司令,關東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軍隊,有“皇軍之花”之稱。岡村寧次雖抗日末期日軍派遣軍總司令,但他在梅津美治郎是關東軍司令的時候只是華北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相當於中心地帶的高官,而岡村寧次相對說是較差地域的高官。梅津美治郎相當於有buff加成的,相對來說職位應該是更高。

    梅津美治郎是後來回國擔任陸軍參謀總長,是參謀總部首腦,其主要職責是輔佐天皇指揮陸軍,下達總體作戰命令。岡村寧次即使是日軍派遣軍總司令看起來也似乎沒他高。

    梅津美治郎還兼任特命全權大使,是出席國際會議的高階使節,代表一國形象,這也是岡村寧次沒得比的。

    論最終懲罰來說,梅津美次郎是東京審判的主要28個法西斯戰犯之一,被判處無期,而岡村寧次比他判的輕。

    但不管咋樣,這兩人都是戰犯,都是發動侵華的主要罪人,是冷血動物。

    梅津美治郎陰險狡詐,冥頑不靈。在擔任關東軍司令時,大肆屠殺東北地區人民,還簽署擴建七三一部隊,導致東北大地一片黑暗。在進軍華北後逼迫何應欽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在華北批准進行大規模掃蕩,贊成三光政策,罪行簡直令人髮指!即使到了被審判時,他依然拒不認罪,最終被判無期。

    歷史學家評價:“個子不高,表面上態度和藹,毫無傲慢之氣,而且用語也給人以謙恭文雅的感覺。但此人事實上表裡不一,著實是個人面獸心的人。

    岡村寧次戴副眼鏡看起來沒有殺傷力,實際上為人兇悍,毒計頻出。他是謀劃九一八事變,製造“五·三”濟南慘案和上海“一·二八”事變的主兇,“三光政策”的推行著,正式實施者,抗日中後期主要侵華計劃的制定者。但此人在判罪後,沒過多久居然被無罪釋放,病死東京!

    雖然這個人是特別兇狠的罪人,但他確實是個軍事人才,心思縝密,步步為營,即殘忍又多智。

    彭德懷元帥曾對八路軍的將領們作過關於對岡村寧次的評價:“這個傢伙,是很厲害的一個人,他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 2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就先說二戰末期的二人官職好了。

    在1945年的時候,梅津美治郎任的是日本陸軍的參謀總長。岡村寧次是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這二人的軍銜一樣都是大將。

    但如果看早一年的軍中職務。梅津美治郎無疑高了岡村寧次不少。在1944年初,岡村寧次任華北方面軍軍司令官 ,梅津此前一直任職於關東軍總司令官。

    華北方面軍是中國派遣軍麾下的方面軍。而關東軍是和中國派遣軍平級的總軍部隊。到了1945年當年,梅津升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總長。而岡村寧次只是中國派遣軍的司令官。論指揮起部隊的數量,岡村寧次只能指揮中國派遣軍的部隊。梅津這個職務可以指揮日本所有的陸軍部隊。換句話說,梅津是岡村寧次的上司。

    很明顯,岡村寧次在仕途任命上矮了梅津不少。甚至差距巨大 。

    如果看個人關係,其實梅津比岡村寧次要招人喜歡,在軍事指揮上,岡村寧次因為在第十一軍司令官位子上說了上司的壞話,被要求回國,打入冷宮了一段時間。就在岡村寧次被召回國的時候,梅津正在鐵腕整理關東軍的軍紀。此前,日本諾門坎之戰大敗。日本陸軍部也受不了關東軍那幫成天惹是生非的傢伙再胡作非為了。

    在撤了關東軍前任司令官後,日本陸軍決定派一個能約束關東軍,又不會違背日本命令的人去當關東軍司令。梅津能被日本陸軍部看上,既說明梅津的為人被日本陸軍看重,又能說明,梅津的能力被日本人所認同。後來事實證明,梅津是七七事變後,在關東軍一把手位子上,任職最長的關東軍司令官。也正是在梅津美治郎手上,關東軍終於沒有再惹出什麼震驚世界的麻煩了。

    說完官職,最後再說一下二人的評價吧。

    梅津美治郎是日軍中那種少見的軍閥將軍。如果我們拿東條英機來比較的話,岡村寧次的仕途受到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和東條英機類似,梅津美治郎的平生願望,其實很簡單。他認為自己應該當陸軍大將,而不是當首相。也就是認為軍人不干涉政治。也就是說,他的思考方向,其實都是以軍隊利益為核心的。

    相反,岡村寧次其實是個政治將軍。早年和東條在外國成立了一個聯盟。自認為要對陸軍進行改革,在現實之中,岡村寧次的二百五行為,還是比較多見的。例如在106師團被圍殲的時候,有那種說法,106師團之所以會迷路進入中國軍隊的伏擊圈,是岡村寧次給錯了地圖。

    岡村寧次把孫傳芳時代的地圖給了106師團。結果,106師團發現,地圖座標和現實位置,偏差了實在很多。

    筆者倒是認為此事屬實,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的雪峰山慘敗,其實就是岡村寧次一意孤行的結果。照理來說,作為中國通的岡村寧次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如果不是有意為之,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了。岡村寧次自以為再透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可以獲得和中國政府和談的籌碼,結果是面子丟盡。這其實就是政治行為了。

    當然會有人說,梅津美治郎後來的阻止日本投降行為,不是參政嘛?如果我們再往後看,就會發現梅津的心理了。

    在密蘇里號上,梅津美治郎其實是拒絕為投降命令上的天皇簽字位置簽字的。也就是說,梅津也許不是個死硬的皇道派。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日本電影《最長的一天》當中,梅津被稱為和尚了吧(糾正,日本電影中說的是森糾,是筆者理解錯誤了,因為梅津美治郎的個性其實更像和尚,說不定外號叫和尚最多的還就是梅津了)!其實梅津是不喜歡過度參與別人事情的。真的是“得道高僧”啊!

  • 3 # 度度狼gg

    1939年初這兩個傢伙的職務是平級的,岡村寧次時任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第11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時任華北方面軍第1軍司令官,軍銜(中將)和級別完全相同,但是這一年爆發了日蘇“諾門坎戰役”,其結果也改變了這兩位日軍將領的晉升速度。

    (岡村寧次)

    諾門坎戰役又是關東軍自作主張挑起來的戰事,不料在朱可夫裝甲部隊的碾壓下關東軍遭致大敗,一直對關東軍“不聽招呼”非常頭疼的日軍大本營終於逮到了整治的機會,上奏天皇將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和參謀長磯谷廉介全部撤職,在選擇繼任人選時,梅津美治郎優先得到垂青,走馬上任關東軍司令官,1940年晉升大將。

    這會還不能叫“總司令官”,因為關東軍此時仍然為“方面軍”級別的建制,但是畢竟是“軍”級的上一級單位,因此梅津算是“進步”較快。其實這兩個人都是昭和軍閥的骨幹將領,也都曾在關東軍任職(岡村寧次是從關東軍第2師團長任上調升11軍司令的,梅津是其前任師團長),最終選擇梅津,顯然裕仁和日軍大本營的心目中,岡村寧次還是略遜一籌。當然,也有兩個主要因素在裡面:

    (梅津美治郎)

    其一是岡村寧次的資歷比梅津略低,梅津美治郎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陸大第23期,尤其曾是陸大當期畢業生的首席,自然是“軍刀組”成員,屬於“學霸”;岡村寧次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陸大第24期,其中陸軍大學畢業成績第八名,還是差點意思;其二是在前線的岡村上書激烈反對軍部成立汪偽政權的策略,惹毛了當時的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1939年底甚至被調回國坐了一年冷板凳,也就是說陸軍當權派對他很不爽。

    作為補償,1940年裕仁欽點岡村寧次升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次年晉升大將軍銜,岡村寧次總算再次追齊了梅津的銜級,都是大將銜“方面軍司令官”。然而一年後關東軍升格為“總軍”級,梅津美治郎水漲船高成為關東軍“總司令官”,再次領先岡村寧次一個身位。

    (畑俊六)

    岡村寧次不好追了,因為關內戰場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是那個老不死的畑俊六,一時半會兒沒有上調東京軍部的可能,他只能等。對中國抗日戰爭而言這倒是個好事,畑俊六是個用兵比較保守的資深大將,進攻意識和兇惡程度要遠低於岡村寧次。

    1944年為發動“一號作戰”,岡村寧次調任新組建的野戰兵團第六方面軍擔任司令官,雖然指揮的精銳部隊增多了,但職銜仍在原地踏步,直到1944年11月畑俊六奉調回國出任教育總監,岡村寧次才終於坐上“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位子,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已經不足十個月了。

    (岡村寧次投降)

    不料1944年7月,因為改造關東軍和治療“下克上”的宿疾有功,以及東條英機決定下臺,梅津美治郎再次高升為陸軍三巨頭的參謀總長,在戰爭年代,掌管軍令的參謀總長實際是日本陸軍第一人,這下子岡村寧次沒得追了。

    不過這倆貨最後的結局非常一致,1945年9月2日梅津登上“密蘇里號”代表全部日本軍隊投降,9月9日岡村寧次追著學長的腳步,在南京代表侵華日軍簽字投降,這叫殊途同歸。

    (梅津美治郎投降)

    比較而言,這是兩個頗具頭腦的侵華日軍高階將領,梅津長於上層政治和全盤戰略,岡村偏重領兵作戰和具體戰術,這也與後來兩人所處的軍中位置有關。共同點是智商都不低,並且不苟言笑,梅津被同僚稱為“木頭人”,而岡村給下屬的感覺是“不怒自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歷史上諸葛亮臨死前要設計殺掉魏延,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