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歌天網

    莊子對道的理解十分到位,提出了天人合一,還用唯物的物形,物化,和始終迴圈的看破死生,站在哲學的至高點上,看待著世人。

  • 2 # 遁世迷糊人

    他更像是個堅實的理想主義者!筆鋒辛辣風趣卻不失優美。要是換在當下,算是個不錯的時評編輯。

    至於哲學理論的整合者?他的理論有哪些?他自己有系統的歸納彙總?有提出自己綱要性的哲學主張?有明確的分析方法和論證?他沒明說,而是透過故事和辭藻在闡述道理罷了。說是哲人不假,說是“哲學理論”整合者,欠考慮了,《莊子》可不是哲學專著,有論點、論據卻還沒有歸納到“理論”的高度。

  • 3 # 同盟易學

    問題中提到了“東方哲學理論”,那我們不妨換到對方的視角來評價一下《莊子》。那麼對方的視角是什麼?自然就是西方哲學。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他在50年代後廣泛引用老子,和一位中國的蕭德輿先生一起讀《道德經》,並且合作翻譯了前八章。

    其實,我們看到,海德格爾關注中國思想是早就有的事了。1930年10月9日晚上,海德格爾做完“論真理的本質”演講後,在朋友家裡搞座談會。在會上,海德格爾當眾朗誦了《莊子·秋水》中的一段,就是莊子和惠施“濠上觀魚”的那一段對話。他念的是馬丁·布伯(M. Buber)的德文譯本。顯然,在海氏看來,這段對話是可以用來解說他當時所思得的“真理”觀的。海德格爾認為,立一個命題,下一個判斷,這樣做出來的“知”與 “物”的符合一致關係都算不得至大至真的真理,“真理的本質是自由”——是一種物我相忘的“敞開之境”(das Offen);只有在此境界中,在“我”與“物”都已進入其中的瞭然明白的境界中,“我”與“物”才可能相對待,“我”才可以“知”“物”。而“知”“物”的真理已經是“等而次之”的了。海德格爾這樣的思想,實可以與莊子所謂“我知之濠上也”相互拍合。

    對於莊子,海德格爾後來還有過一次引證。在1962年7月18日做的一個演講中,海德格爾引用了《莊子·逍遙遊》的末段,即莊子和惠施議論“無用之大樹”的那個段落。他所依據的是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 Wilhelm)的德文譯本。莊子所謂“無用之用”,至大的“用”寓於“無用”之中的思想,對海德格爾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也許正可以與海氏企圖跳出工具性的“用”的片面維度的思想努力相互啟發。我們也看到,海德格爾在後期著作中也多處闡發了“用”(Brauch)的思想,當然也是指“大用”,是“存在”對人的“佔用”、“使用”。

    以上是海德格爾關心莊子的兩例,已足見他努力汲取中國思想的良苦用心了。而據筆者的認識,特別引起海德格爾重視,真正對海氏思想發生過實際的影響、並且已經滲入他的思想核心處的,還是老子的“道”。這是特別值得一擺的事情。

    個人觀點總結:

    《莊子》是東方哲學理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極其璀璨,並且多樣化,其中不乏百家爭鳴的時代

    所以說,《莊子》還不能作為東方哲學理論的整合者。

  • 4 # 曾經的兔兔

    東方哲學理論整合為什麼?

    一言以蔽之,即天道思想。

    即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莊子是誰?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

    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莊子是蒙地,今蒙城縣人,名周。曾擔任蒙地漆園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中心思想源於於老子學說。

    他著書十萬餘字,大多是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蹠、胠篋,是用來詆譭孔儒門徒。而表明老子學說為目的的。畏累虛、亢桑子一類的,都是超乎現實的。可是莊子善於文采飛揚的指事類情,用來諷刺儒家和墨家,即便是當世名宿學者,也無法倖免被莊子諷刺攻擊。

    他的語言汪洋恣肆,只為自己適性縱情,王侯無法以之為臣。

    莊子的思想

    莊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傳奇的繼承者。凡世流俗之人,往往言必稱,修道之人,要寬以待人,要包容萬物,要不爭不辨。把道家思想,理解成是一種逆來順受酷愛髒汙納垢的老好人式的世故圓滑的弱者生存學問。

    真的是這樣嗎? 不僅不是這樣,從莊子來看,恰恰是相反的。莊子對待異端的無道之人,不是不爭不辯,而是不嘲諷到對方羞愧自殺都不行的架勢。

    莊子對待異端的學問,不是像現代事道之人那樣,把它們扔到道里面,標榜說我包容你了,你也是道,自以為是的認為萬物都是道。莊子對待不道的異端思想和學說,是力闢鞭撻,他從來不是從外面撿垃圾往道里面放,而是不停的把不道的東西往外扔。

    莊子講“虛室生白。”認為道,就是純,素,真,一,道不欲雜,雜則不救。

    《莊子•天下》講:

    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莊子眼見著世人失道久矣,離道遠矣。他能做的,只能是“君子當潛居抱道,以待其時……如其不遇,沒身而己。”

    現在的人啊,誰懂莊子呢?別說懂了,誰又正經讀過《莊子》一書呢?

  • 5 # 成長和創造

    仍然來自道家,但確實凸現了道家,推到了更極致。心齋坐忘,超越對待,無有分別,肆意遨遊於天地之間,藝術之人生也。

  • 6 # 大王2639

    我認為提問者的題目多少有點毛病,《莊子》應該是本書,而不應該是一個人。這個標題或者是:《莊子》是不是東方哲學理論的整合典籍?或者是:莊子是不是東方哲學理論的整合者?想當然,如果莊子是東方哲學的整合者,那麼,《莊子》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東方哲學理論的典籍了。那我就按“莊子是不是東方哲學理論的整合者?"這一問來回答你這一問題。

    為了更好的讓朋友們對我的回答方便理解,咱們在沒有正面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先談一談東西方哲學。我個人認為,西方最早叫哲學,東方最早叫文化。其實西方哲學和東方文化同指一事而異名罷了。都是闡述我本是誰,我本和宇宙自然關係的學說,並以此為基礎產生的理論化、系統化的宇宙觀,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哲學包括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其實,西方哲學和東方文化最原始,最究竟的理論是一致的,都是說本我和自然是統一的,本我即自然,自然即本我。後來,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識而形成兩大對立派別: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實際二者都是錯誤的。真正正確的是,主觀本我,造化客觀自然,也就是唯心和唯物的統一。本心即萬物,萬物即本心。正如莊子在《齊物論》中所說:我與天地並生,與萬物而齊一。

    因為莊子在世界的東西方,不是最早闡述本我和自然關係的人。由此可見,莊子不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最神聖的哲學家之一,而且是東方古代最偉大,最神聖的哲學家之一。莊子不但是東方最偉大,最神聖的哲學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古代最偉大,最神聖的哲學家之一。

    實事求是,象莊子這樣無上等級的哲學(中華文化)的見證和傳承者,在古老的中國他可算為其一,而不是第一。在他前面還有老子,老子前面還有文王、周公,再前面還有廣成子、伏羲,再往前還有盤古。有文字見證的最早就是文王,在《易經》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把文王的這段經文簡譯一下,這段經文說:至高無上的上天至尊大人,與天地合一,與日月同輝,與自然四季合序,與鬼神同合吉凶禍福。在有宇宙自然之前就有了祂,宇宙自然要服從於祂。祂後降世到宇宙自然之中(人間),祂是代常恆上天至尊大人之命應時做事。常恆上天至尊大人況且不反對祂,更何況普通人呢?更何況鬼神呢?

    西方古國也有在莊子之前的哲學家,例如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臘等。我就不細說了。

    綜上所述,莊子不是東方哲學理論的整合者,他是古老東方中國最偉大,最神聖的哲學家之一。

    大王原作:

    東西文化原本一,

    後人理解出分岐。

    追其究竟都不二,

    本然統一生命體。

    哲學文化名不同,

    說的都是一個理。

    心平氣和互交流,

    不必因名起爭議。

    地有東西和南北,

    真理不分東和西。

    求同存異謀發展,

    共識命運共同體。

  • 7 # 凌波微步63256722

    世界三大哲學體系: 西方 印度 中國 。後兩者是東方代表。莊子只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分支的分支,怎麼能夠代表東方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西部山區工作,男士摩托不會騎,想買一輛女士摩托車,哪個牌子和車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