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嘯雜談

    記得郭德綱說過一句話,寓教於樂,讓人在娛樂中感受到教育,但是這個教育不是強加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去其中感受的。

    舉個例子來說家有兒女有一集叫《鼻子》

    (上集) 夏雪找工作屢屢碰壁,很是沮喪,在別人的提示下,夏雪覺得是因為自己的鼻子長得不好看,於是想要整容。家裡人當然都不同意,於是夏雪自己開始蒐集資料,不過問題是錢不夠。夏雪開始找劉星和夏雨借,都沒有成功。夏雪沒辦法,找了個遮掩的辦法,採取視線轉移法。夏東海和劉梅對夏雪的狀態都很擔心,夏東海找夏雪談話,夏雪表示接受。劉星和夏雨受到夏雪的啟發也開始瞎鼓搗,劉梅告訴他們以後要多誇夏雪,不能再刺激她了。夏雪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可訊息傳來,說美容院在招募志願者,可以免去手術費,夏雪又動心了。

    (下集) 夏東海和劉梅又開始著急了,聽說是免費的就更擔心了。劉梅讓劉星和夏雪嚴密關注夏雪的動靜,一有情況馬上報告。夏東海勸夏雪,結果父女倆人吵了起來,夏雪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情況很僵。夏東海希望夏雪能冷靜下來回心轉意,可並沒有。夏雪還在沉浸在給鼻子整形的夢想中,可苦於父母不同意,於是她把整形醫生請來現身說法。這邊劉梅和夏東海業績花找老同學牛醫生來勸一勸夏雪。結果兩邊請的同一個人。牛醫生勸那邊都不是,壓力很大,不過說著說著牛醫生的職業敏感性就出來了,他認為家裡面每一個人都需要整容。夏東海把牛醫生趕走。夏雪很是生氣,可沒想到的是錄取通知來了,說夏雪形象氣質俱佳被錄取了。

    道理:一個人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沒信心一定會失敗

    隨著楊紫的大火,她小時候主演的家喻戶曉的《家有兒女》也被人重新談起。重溫舊劇,發現家有兒女裡面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實也有問題存在,且來細數~

    細數《家有兒女》教育誤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看重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和對待事物的態度,而不要把結果看得很重,當然成功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再接再厲,可當結果不理想的話,家長應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孩子認識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其實在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遠比得到結果有意義。

    1、雙重標準

    夏雨:只許姐姐放火,不許弟弟點燈!夏東海:不準亂改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夏雨:“但咱家只有姐姐沒有州官!”

    《家有兒女》中媽媽劉梅更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姐姐夏雪,上面那段對話就是父母偏心所致。一樣的情況,媽媽卻不懲罰姐姐,只罵兩個弟弟,讓孩子們覺得非常的不平衡。

    雖然現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這種雙重標準不僅僅存在於孩子中間,父母和孩子也一樣。父母要以身作則,切不可只罵孩子,不顧及自己的行為。

    2、無視孩子的努力

    劉星和小雪都趴在飯桌上睡覺,這時劉梅過來,拽起劉星的胳膊。劉梅:你看看錶,這才幾點哪,就睡了。劉星:我昨晚上沒睡好。劉梅:又玩遊戲機了吧?劉星:沒有。劉梅:那就是上網玩了吧??劉星:沒有。我想關於考試的事呢。劉梅:考試的事?你考試又沒及格?劉星:還沒考呢!劉梅:那就是想想怎麼作弊?劉星:你怎麼老把我往那壞處想啊!!劉梅:讓我往好處想你也得給我機會呀!

    不僅是表揚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所以他不可能任何事都做的盡善盡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看重的是他在做每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和對待事物的態度,而不要把結果看得很重,當然成功可以強化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再接再厲,可當結果不理想的話,家長應做及時的心理疏導,讓孩子認識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其實在過程中體會到的樂趣遠比得到結果有意義。

    3、喋喋不休

    電視劇經常有這樣的鏡頭,從一進門父母就開始嘮叨,孩子關了門去學習,他們還在緊閉的門前喋喋不休。劉梅就是這樣一位頗有點神經質的家長。

    有的父母習慣於不停地向孩子發號施令,或是叮嚀再三,或是詳盡安排子女生活的細節,不讓子女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不停的重複,發號施令,並不一定會引起孩子的注意,甚至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4、越俎代庖

    當小雨為了報復劉星讓自己多喝了半杯牛奶而尿褲子這件事時,就給劉星的鞋裡倒牛奶,劉星迴來後,媽媽怕他揍小雨,準備干涉。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家長都會越俎代庖,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事情。首先家長的解決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另外也不能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夏東海在這部電視劇中一直扮演了一位非常睿智的父親,其中有一集是劉星要和爸爸聯機打遊戲,爸爸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為了達成目標,劉星做了許多協調。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他非常強的溝通能力。學會等待,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5、威脅嘲笑孩子的過錯

    有一段時間劉星迷上了看恐怖片,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晚上都不敢去上廁所,媽媽對此嗤之以鼻,並責備他活該。而爸爸故作對劉星的恐懼不當一回事,還在談話中巧妙地融入了鼓勵的話,終於,劉星慢慢擺脫了恐懼的陰影,這體現了心理諮詢中的合理誘導,助人自助的辦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犯的錯誤

    合理誘導還有一點是要不斷啟發孩子,讓他發現自己思維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是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應該怎樣,研究表明自己得出的結論比別人告訴的要印象深刻。

    在中國大約有90%以上的父母們正在用不正確的方法教育著孩子,這是中國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

    認為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理所當然地按道理去做

    這是我們家長最常犯的一個誤區。

    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對著孩子不停地講道理,認為只要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按著道理去做。假如你跟一個五歲的孩子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知道嗎?”孩子說:“知道!”可是孩子真的知道嗎?事實上,我們所說的大多數道理孩子是聽不懂的,孩子是透過行為來學習,透過感覺來體會道理的,根本不是按著道理去做事情的。孩子的天性是絕對按照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原則去做事,而不是透過理性思考再去行動。通常在孩子心中總是有這樣一種困惑:同樣一種行為怎麼有時會獲得表揚,有時卻是批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孩子心中是弄不明白的。

    周國平曾說過這樣的話:“對於我們成人的世界,所有的理解都包含著誤解。”更何況我們的孩子,他們還不懂得成年人的做事規則,更無法完全理解成年人心中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孩子聽不懂太多的道理,孩子是透過行為來體驗,透過感覺來學習的,而不是按照理性來做事。

    認為一切物質條件都準備好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所以,批評是一門很高的藝術,用不好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認為表揚,必然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這是華人的一個傳統誤區。任何一個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確認、表揚和鼓勵,一旦缺乏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就難以建立起來。

    孩子的天性是要討父母喜歡,對於孩子的真實行為父母給以確認、鼓勵和表揚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關鍵,會激起孩子更向上發展。

    只有在孩子沒有做到相應的程度時,家長便用虛偽並且誇大的語言虛情假意地去表揚孩子,這時才會導致孩子不知深淺,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或者時間長了他根本就不信你這一套了。

    所以,表揚孩子的行為並不必然會導致驕傲,關鍵是如何表揚!

    最後再給大家透漏一個勁爆的訊息: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斷的學習,才能夠在孩子的教育中更加得心應手。

    “飯桌教育”可能危害孩子一生

    吃飯訓子傷身體

    進餐時對孩子絮叨責備,不僅會在心理上對孩子形成壓力,也對孩子的身體不利。相關專家認為,孩子心不在“食”,納食不香,會影響消化和吸收,長此以往,將導致胃病和厭食;孩子在用餐時受到訓斥傷心掉淚,邊吃邊哭,很容易在抽泣時將食物吞嚥到氣管裡去,引起強烈的嗆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

    時間地點有講究

    一方面家長抱怨孩子叛逆不懂事,另一方面孩子討厭家長喋喋不休傷他們自尊,四川大學心理專家格桑老師稱,家長如果在不適當的時候教育孩子,效果將適得其反,並對孩子造成傷害。

    ◆任何時間,隨時教育

    老師點評:有的家長見到孩子就教導,儘管說的都有道理,卻未必有效果。飯前、睡前過多批評,會導致兒童罹患身心疾病,上學前過多訓斥,會冷卻孩子的學習熱情。

    管孩子不看火候,只能讓孩子生厭。

    ◆任何地方,不分場合教育

    老師點評:一些家長經常當著外人面,甚至隨時拿別人的孩子做榜樣,數落自己的孩子如何恨鐵不成鋼。看似嚴格教子,實際上是對孩子自尊心的最大摧殘。

    ◆老黃曆、從不改變的“道理”

    老師點評:有些代溝是由於家長觀念落後造成的。家長如果不注意學習,其認識水平便難以更新,難以令孩子信服。這時如果家長堅持以老子自居,會令自身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場合,選擇合適的時機。飯桌並不是說教的好時機,家長應該要儘量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這樣才能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舒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習俗。你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