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哥fan

    這同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大同小異的了,驕奢淫慾,腐敗亂節,沒有開疆拓土的志向,只有眼前的利益爭奪,每一個皇室成員都盯住那個象徵權力的龍椅,爭個你死我活的結果就是導致衰弱,最後也將導致王朝的滅亡!

  • 2 # 吳非父

    孫權也算是個有本事的君主,但是他在皇家教育上很失敗,不說比不上劉備,跟曹操都差了遠了。

    1、三子廢太子孫和被殺。

    孫和是東吳大帝孫權立的太子,也是大帝當繼承人一樣培養過的。然而大帝愛女全公主孫魯班,卻和太子孫和很不對付。孫魯班身為帝姬,在讓孫權享受到小棉襖的溫暖之餘,也常常經意或不經的提醒大帝太子孫和多不靠譜。最終,在孫魯班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孫權廢了太子孫和。

    孫權死後,孫和七弟孫亮繼位。孫亮夥同孫峻啥了諸葛恪之後,有傳言說諸葛恪欲迎立孫和,於是派使者命令孫和自殺。有記載說是孫峻派的使者,但是殺皇帝兄長這件事兒,是孫峻敢擅作主張的麼?萬一哪天皇帝覺得殺兄名義不好把他咔嚓了謝天下咋辦?

    2、七子孫亮被廢后暴斃

    孫亮聯合孫峻搞掉了諸葛恪,但是大權卻被孫峻掌握了。雖然孫峻沒幾年就死了,但他死前把權利交給了堂弟孫綝(chen)。綝是個好名字,《說文》解釋,綝,止也,《爾雅》說,綝,善也。然而這個孫綝既不善良,權欲也無止境。乾脆利索的廢掉了孫亮,封他為會稽王,立孫亮的六哥孫休為帝。

    孫休比孫亮厲害,他當了皇帝后,很快就搞定了孫綝,於是大政獨攬。

    三年後,會稽郡傳來謠言,說孫亮將回朝當天子。於是孫亮被廢掉會稽王,改封候官侯。在去往封地的路上,孫亮突然暴斃。噫,走路走的好好的,怎麼人說沒就沒了呢?

    3、孫休死後,兒子被殺。

    孫休是個好皇帝,親政後勸課農桑,改善朝政,然而壽命太短。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

    孫休是有太子的,但是他死的時候孩子們還小,朝臣們以亂世宜立長君為由迎立了孫休大哥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為帝。

    孫皓在史書上是一個殘暴且荒淫無道的人,當了皇帝后,他逼殺孫休的皇后,並且殺掉了孫休的兩個兒子(還有兩個年紀比較小的兒子逃過一劫)。

    東吳的皇室紛爭,權利爭奪,十分殘酷。比較來看,曹丕逼自己弟弟七步之內寫詩已經很溫和了,至少給了活命的機會,不是麼?

  • 3 # 師明禮

    孫權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

    (1)大女兒逼死小女兒。

    孫權有三個女兒,二女嫁與劉纂,早死。

    大女兒孫魯班,字大虎,三女兒孫魯育,字小虎。

    孫魯班一開始嫁給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後,改嫁全琮;孫魯育一開始嫁給朱據,朱據死後,改嫁劉纂。

    孫魯班圖謀廢掉孫權的三兒子孫和,立孫權四兒子孫霸為太子,但是孫魯育不同意,孫魯班記恨在心,後來權臣孫峻把握朝政,孫魯班誣陷孫魯育圖謀殺死孫峻,於是孫峻派人殺死孫魯育。

    (2)七個兒子。

    長子孫登:病死。兩個兒子自殺,一個兒子被孫峻逼的自殺。

    次子孫慮:病死。無子。

    三子孫和:被孫峻逼得自殺。兩個兒子被另一個兒子孫皓殺死,另一子不明。

    四子孫霸:被孫權賜死。兩個兒子被孫皓流放,其後不詳。

    五子孫奮:被孫和的兒子車裂而死。五個兒子被孫皓殺。

    六子孫休:病死。兩個兒子被孫皓殺,另外兩個不詳。

    七子孫亮:自殺。(一說被孫休殺)其後代無史料記載。

    總結一下,孫權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女兒被孫峻逼殺,這個孫峻的曾祖父是孫權之父孫堅的弟弟。

    孫權自己賜死一個親生兒子。

    孫權的一個兒子,九個孫子被另外一個孫子孫皓殺掉,兩個孫子被孫皓流放。

    另外還有其他無法確定死因的,可能也是死於自相殘殺。

  • 4 # 遺產君

    吳國後期的歷史就是家族自相殘殺的血淚史,先是孫權時期的二宮之爭,緊接著是權臣孫峻、孫綝引發的同室操戈,再後來是孫皓對宗室的鬩牆之爭,正是因為孫氏一家人骨肉互殘而導致吳國的滅亡。

    所謂“二宮之爭”就是孫權的長子孫登早逝,太子之位懸空,孫權就立三兒子孫和為太子,而四子魯王孫霸早就有奪儲之心,二人產生不和而爭鬥,孫權一怒之下,廢了孫和的太子位貶到故彰,並賜死了孫霸。

    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孫權先是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孫權的長子孫登,在孫權赤烏四年病逝,時年33歲,其子孫被孫峻殺盡,孫峻、孫綝同為孫權的叔叔孫靜的孫子。

    次子孫慮嘉禾二年去世,沒有兒子,年少時孫慮機敏賢良有才藝,被封為建昌侯,只可惜20歲不到就去世了。

    三子孫和,在二宮之爭時太子位被廢,封為南陽王,被貶到故彰。

    孫權死後,孫亮繼位,太傅諸葛怡輔政掌權,諸葛怡是孫和妃子張妃的舅舅,他有意迎立孫和為帝,孫亮知道後就授意孫峻殺了諸葛怡,孫和受到諸葛怡牽連,被孫峻派去的使者賜死,時年30歲,兒子孫皓就是後來的皇帝。

    四子魯王孫霸,在二宮之爭中覬覦太子位並誣陷太子孫和,被孫權賜死,也不到30歲,兩個兒子也被孫皓削爵流放至會稽郡烏傷縣。五子孫奮,先被封為齊王,居住在武昌,孫權死後被遷徙到豫章郡,因濫殺無辜被貶為平民,流放到章安縣,後來被封為章安侯。

    公元270年皇帝孫皓的左夫人王氏病逝,孫皓萬分悲痛,有數月未出宮門,因此民間就有傳言說孫皓已死,孫奮與孫策的孫子上虞侯孫奉兩人中應當有一人被立為皇帝。

    豫章太守張俊就相信了傳言,於是獻媚去打掃葬於豫章的孫奮母親的墳墓,孫皓知道後,將張俊車裂,誅滅三族,並且還誅殺了孫奮及其五個兒子,連同孫奉也一併殺掉。

    七子孫亮,孫權死後,只有10歲的孫亮繼位,朝政由諸葛怡掌控,引起群臣不滿,加上諸葛怡想立孫和為新帝,孫亮授意孫峻殺了諸葛怡,孫峻又大權獨攬,而且殘暴,無人能與之抗衡,後來孫峻病死,將權力交給他的堂弟孫綝,孫綝掌權後比孫峻更殘暴嗜殺,孫亮與朝臣商量逮捕孫綝,不料走漏訊息,孫綝帶兵包圍了皇宮,廢黜了孫亮的帝位,貶為會稽王。

    六子孫休,早先被封為琅邪王,孫綝廢掉皇帝孫亮後,就派人迎立孫亮的六哥孫休為新君,孫綝權傾朝野,孫休時刻都提防著他,有一次孫綝進獻酒肉給孫休,孫休擔心被毒殺,不敢接受,孫綝心裡很委屈,就帶著酒肉與大將張布一起喝酒,酒醉後孫綝揚言要廢掉皇帝孫休,孫休得知後就與張布、丁奉等人密謀將孫綝誅殺了。

    孫休排除權臣孫綝後也曾積極從政,惠及民生,只可惜不到30歲就暴病而亡了。

    孫休死後,孫權第二任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先是逼殺孫休的朱皇后,又殺了他年長的兩個兒子,掃除了他繼位的障礙。孫權的七個兒子,為爭奪權位互相猜疑,以致互相殘殺,在無休止的內鬥中,孫權的兒子不是被殺就是就是暴病而亡,有六個壽命沒超過30歲,沒有一個壽終正寢的,全部都是非正常死亡,做了短命鬼。

    東吳因二宮之爭而引發的派系鬥爭,到後來親人之間的骨肉相殘,搞得民不聊生,最後因內亂而國破家亡。

  • 5 # 大飛熊騎士

    要說明孫權的子孫如何互相殘殺的,就得先弄清楚為何自相殘殺?根源在於孫權,主要因為幾個原因。第一,孫權的長子加太子孫登早亡,打亂了孫權日後的交接計劃。第二,政治決定軍事,軍事也影響政治。第三,江東士族威脅東吳君權。第四,孫權猜忌多疑的毛病,晚年被“兩宮之爭”體現得淋漓盡致。

    孫登的早亡,絕對是打擊孫權的一個重要事件,因為孫權在孫登身上費了不少心力培養和保護。比如,先是讓張昭等人傳授孫登《漢書》《春秋》等,後來派孫登和陸遜出鎮陪都武昌歷練。特別是,孫權為了偷襲荊州,不得不向曹丕稱臣,被曹丕封為吳王。並且孫登還被拜為東中郎將,但孫權替孫登辭去了,因為曹丕要徵召孫登為質子呀。所以,孫權在“徵召質子”中,多次拒絕曹丕,成了曹魏和東吳的反目的導火索。所以,孫權是很疼愛孫登的,不惜和曹丕反目,最終引來曹丕三路北伐。可惜,孫登在241年去世了。

    孫登的去世,必然影響東吳的政治結構。東吳是個以長江天塹防務為主的政權,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比如,孫權和陸遜的幾次北伐收效甚微,長此以往,對外的矛盾就轉為對內矛盾。孫登還活著時候,孫權就進行“三署改革”,失敗,設定檢校中書,監控百官,失敗,卻激化了東吳內部矛盾。孫登在時,還能勸一勸孫權。孫登一去世,東吳大臣自然出於自保也好,利益也好,關係也罷,都開始紛紛站隊,選擇新太子孫和或者四子孫霸,這就是“兩宮之爭”。就連一向保持中立的陸遜,最後也因為替孫和說了幾句話,就被劃入“太子黨”,可見兩派激化到什麼程度。

    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宮之爭”讓孫權不能挽回,只能打破了重立,孫和被囚禁,孫霸被賜死,拉開了孫氏自相殘殺的序幕。孫權去世後,年幼的孫亮繼位,輔政大臣為諸葛恪,呂據,宗室孫峻等人,沒有一個本土士人的人,因為差不多打壓乾淨了。這就造成了孫峻火併了諸葛恪後的一家獨大,被囚禁的孫和成了潛在的威脅也被清除了。孫峻去世後,堂弟孫綝接過大權,廢了不聽話的孫亮,立了孫休,結果被孫休反殺。孫休算是孫權後一個有為的君主,但是他也害怕權力不穩,也把孫亮清除了。孫休之後的孫皓更是有樣學樣,把孫休兩個年長的兒子殺了。

    所以,孫權的兒子,宗族自相殘殺都源於孫權一手造成了,東吳權力失衡,甚至曹魏後來的降將文欽等人都曾經參與了東吳的權力之爭。所以,為了權力鞏固,孫權自相殘殺也就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蚊子沒有吸到血到底能不能生存?為什麼在野外有那麼多的蚊子?